220年前,那個入侵西藏的南亞國家下場如何?
一、入侵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七月二十七日,承德,避暑山莊。
乾隆皇帝最近的心情可實在說不上是好,他的帝國似乎又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
半年前,台灣天地會的林爽文起義才剛剛被平息下去。向來對天朝極為「恭順」的安南黎氏王朝又在本年的春天被阮氏所推翻,其國王黎維祁拖家帶口的逃來北京,苦苦哀求著清廷儘快派兵援助。
乾隆才剛剛下定決心,決意幫助黎氏恢復王位,這邊卻又收到了駐藏大臣慶林、雅滿泰發來的緊急軍情文報。
其奏稱:「一個名叫巴勒布的小國已經發兵越過喜馬拉雅山,進兵西藏,由於藏兵人少力弱,不能抵禦。六月下旬,巴勒布已攻佔西藏的聶拉木(今西藏聶拉木縣)、濟嚨(今西藏吉隆縣)以及宗喀(今日喀則地區境內)。」
雖然大清王朝擁有著極為完善的驛傳系統,然而近兩萬里的距離依然導致入侵的消息在發生一個多月後才傳到承德。而此時,包括乾隆在內的一眾大清高層,甚至連巴勒布是怎樣的一個存在都並不知曉。
戰爭,就在一片茫然無措中爆發了。
實際上,巴勒布便是今天的尼泊爾,該地是釋迦摩尼的誕生之處。尼泊爾過去有三個部落進行爭霸,分別是葉楞、庫庫木以及陽布。它們曾經在雍正時遣使入貢,因此這三部便在清初的文獻中統稱為「巴勒布」。
然而此時入侵西藏的政權,卻並不屬於上述三部中的任何一支。原來,尼泊爾中部的廓爾喀人趁著三部爭霸的間隙迅速崛起,並最終統一了整個尼泊爾。
廓爾喀統一尼泊爾後,其野心也迅速增長。一方面,清廷在西藏地區的駐軍向來薄弱,而地方大臣之間卻又矛盾重重。另一個方面,廓爾喀雖然是一小國,卻又有著不俗的戰鬥能力,特別是此時印度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背靠印度的廓爾喀,獲得了英國的火器及其他貨物,可謂是地小力強。
就是在此背景下,野心膨脹的廓爾喀便以貿易與邊界糾紛為由,悍然發動了侵略。
二、議和
戰爭伊始,乾隆皇帝便展示了天朝的「度量」,他致書廓爾喀王長文一份,稱:「你們集結兵力,朕想本應是要與其他部落發生戰爭,沒曾想竟然是為了奪取聶拉木、濟嚨等地方,這是嚴重錯誤的行為……你們無緣無故做出這樣悖逆的行為,朕覺得應該不是你們的本意,一定是有屬下壞人藉此從中謀利,挑撥教唆所致……」
清政府在與廓爾喀一邊溝通協調的同時,也一邊從臨近省份調兵遣將。然而由於乾隆一直以為廓爾喀的入侵是事出有因,來源於西藏地方官員的苛取商人物件、擅自加稅等行為,因此主戰的意願並不十分強烈。
另一方面,西藏地方官員由於擔心與廓爾喀全面爆發戰爭會傷及其在本地的利益與權勢,也並不持有強硬的立場,甚至開始私下裡與廓爾喀進行和談。
更為可悲的是,前線的將領也害怕承擔戰事失敗的罪責,便利用西藏地處邊疆,信息傳遞不暢的特點,誇大前線的戰事情況,虛報軍功。當廓爾喀軍隊因為西藏地方官員提出議和而裹足不前時,前線將領便將這一現象謊報為打仗得勝,使得敵方軍隊難以再向前一步。
乾隆帝及中央政府便屢次被此類虛假信息所矇騙,導致戰機貽誤。遲誤不實的情報也造成了指揮調遣的混亂,當皇帝命令四川停止派兵時,四川正在按照最早的諭旨大批派兵;而當皇帝重新發布派兵諭旨時,四川又在按過時的命令停止發兵。乾隆帝對這種混亂狀況努力改進, 令四川總督加快情報傳遞,但也無法根本改變這種情況。
就這樣,在一片欺上瞞下與議和呼聲高漲的氛圍中,廓爾喀與西藏地方官員簽訂了和約。雙方規定,廓爾喀撤出西藏邊界,而西藏方面許給三百個元寶,共計一萬五千兩白銀。所謂的「議和」,事實上成為了賠款贖地,不僅國家尊嚴與領土完整受到了損害,更在事實上進一步助長了廓爾喀的野心。
然而,信息傳遞的不暢與官僚弄虛作假的手段,卻使得這一次議和在乾隆面前完全成為了另一番模樣。明明是議和談判,可是清朝的官僚將領們硬說廓爾喀是歸順投降。清朝官僚將領們急思撤兵回內地,甚至支持西藏地方當局與廓爾喀進行談判,尤其是欽命大臣、主持全局的巴忠更是再三催促,不惜代價,要達成協議,甚至為此瞞報「賠款贖地」這一事實。
最終,第一次廓爾喀戰爭的烽火平息了,但是卻埋下了一個更大的隱患。清廷認為廓爾喀是畏懼乞降,廓爾喀人則認為清廷是納銀贖地。雙方都認為自己是這一次戰爭的勝利者,而廓爾喀人的擴張野心,卻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
三、反擊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爾喀派人討取「贖地」的三百個元寶遭到拒絕。
次年(1791年)七月,廓爾喀以「爽約」為由再次挑起戰爭,大規模入侵西藏。
短短十幾天之內,廓爾喀先後佔領聶拉木、定日、薩迦、濟嚨等地方,七世班禪的駐地,藏傳佛教聖地、後藏的政治宗教中心扎什倫布寺慘遭洗劫。七世班禪被駐藏大臣慌忙移往拉薩,倖免被俘。
整個後藏地區,遍地狼煙。
八月,依慣例在承德避暑的乾隆帝得到前線急報,得知廓爾喀竟然再次越境攻藏,並在沿途大肆劫掠。同樣得知消息的前駐藏大臣,正服侍乾隆左右的巴忠,自知罪責難逃,遂畏罪自殺。
盛怒之下,乾隆總結上一次廓爾喀戰役的經驗教訓,決意調集重兵赴藏,以圖永杜邊釁,以絕後患。
駐藏大臣保泰、雅滿泰,四川總督鄂輝、成德先後因怯懦不為、貽誤戰機被革職查辦。十一月,清廷任命當朝第一名將福康安為大將軍,率1.7萬餘大軍,分三路進藏討伐。
福康安深知乾隆對此次戰事的關切,慨然領命,輕裝簡從,決定火速入藏。
當時的入藏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由北京經四川到拉薩,約13000里。二是由北京經青海至拉薩,約8800里。雖然青藏路距離較短,但由於此路出西寧後大多地處高寒缺氧地區,人煙稀少,冬季不少地方大雪封山,絕非進藏的首選路線。
然而前線戰事緊急,福康安還是決意由青藏線入藏。入藏援軍不畏艱險,日夜兼程,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初一自西寧出口,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月二十日抵達拉薩,除去前後耽延 11 天外,實行 39 天。
而此路程,平日喇嘛等行走,往往需要花費100餘日。
福康安軍隊抵藏後,迅速投入到對廓爾喀侵略軍的戰事之中。清軍以突襲輔以拋擲火彈柴草、挖地道爆破等戰術,於三月的拍甲嶺一戰大破敵軍,其後順利收復聶拉木。
五月,福康安軍隊一路所向披靡,在進剿濟嚨的戰役中,不斷用大炮轟擊敵軍堡壘,結合懸梯登寨等戰法,歷經一番苦戰,取得殺敵600餘名,俘虜200餘名的戰果。至此,清軍完全收復被佔領的領土。
同年七月,根據乾隆所頒除非攻佔廓爾喀國都陽布(今加德滿都),否則不準接受其乞降的諭旨,福康安率領大軍由濟嚨攻入廓爾喀境內。
大軍沿路攀險山石崖,過獨木偏橋,穿密林深谷,在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日夜兼程,長途奔襲,六戰六捷,殲敵4000餘人。
八月,清軍距廓爾喀國都陽布僅20里。
廓爾喀王拉特納巴都爾惶恐之際,匆忙向孟加拉英國東印度公司請求武力支援,卻遭到了否決。走投無路之下,巴都爾派人不斷乞降,釋放多名俘虜,退還了所有搶去的扎什倫布寺的財物與班禪所屬金冊。
本欲犁庭掃穴的乾隆帝擔心進入冬季大雪封山,全體將士後果不堪設想,遂指示福康安允納廓爾喀乞降稟帖及恭詞請罪,令其簽寫「永不犯藏」之甘結,並定期納貢。廓爾喀王接受了全部條件,另又派人赴京呈進貢品多種。
九月,福康安率大軍凱旋班師。
四、迴響
第二次廓爾喀之役的勝利,保障了此後西藏地區50年的和平發展的機會。它在維護國家主權與統一的同時,也使得清廷意識到西藏地方各項事宜的廢弛與諸多弊端,因此也促成了此後著名的《欽定藏內善後章程》的頒布,使得中央對西藏地區的治理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第二次廓爾喀之役的爆發,也可以說是第一次廓爾喀之役的延續。由於信息傳遞的失真與延後,以及清廷的妥協退讓,最終不僅沒能給雙方帶來真正的和平,卻反而助長了對方的野心,為更大、更全面的侵略埋下了禍根。
而當清政府意識到廓爾喀的野心並決意徹底解決這一威脅後,龐大的國家機器以及此時依然可稱為強大的國力,最終在前線將士三軍用命的助推下,成功地擊垮了入侵者,並扼殺了其野心,保障了邊疆地區的長期和平。
雖然清廷在廓爾喀之役中走過很長的一段彎路,但最終,依然在面對國家尊嚴與統一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做出了正確的抉擇。
而今天,我們卻再也不用擔心國家會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得不到有效而真實的信息反饋,作為民族企業的中國移動,通過覆蓋廣闊的信號基站建設,不僅在大漠邊疆、萬裏海疆上提供著優秀的信號服務,更是在祖國的最前沿,通過移動服務的提供與通訊信號的保障,彰顯著一個國家的主權與尊嚴。
中國移動國際漫遊服務,不僅連接著世界各地的用戶與國內親人的牽掛,更在每一個困難甚至危機的關頭,為身處海外的你,時刻提供來自身後祖國的關心與保護。
推薦閱讀:
※我想知道中國人怎麼能去錫金?然後印度東北部的幾個邦是都不能去嗎?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19
※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翻譯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105
※我的70天徒步西藏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