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的特殊臨床病症處理

腦卒中的特殊臨床病症處理 發表時間:2010-07-21發表者:曾西 (訪問人次:12) 腦卒中的特殊臨床病症處理(一)肩部問題腦卒中患者在發病1~3個月,有70%左右發生肩痛及其相關功能障礙,限制了患側上肢功能活動和功能的改善,常見的有肩手綜合症、肩關節半脫位和肩部軟組織損傷(如肩袖損傷、滑囊炎、腱鞘炎)等。1.肩-手綜合症(shoulder-hand syndrome,SHS)肩-手綜合症表現為肩痛、手水腫和疼痛(被動屈曲手指時尤劇)、皮溫升高、消腫後肌肉萎縮、甚至攣縮。病因不清,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在壓迫下腕關節被牽拉並掌屈、過度牽拉、輸液滲出、手意外小傷害等有關。常於卒中後1~3個月發生,多突然起病,節段性疼痛、水腫、血運障礙、關節活動範圍受限、活動後癥狀和體征加重。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曾西(1)臨床分期第Ι期,手部水腫,很快使運動範圍明顯受損。水腫重要在手的背面,特別是指節、指間關節,常中止於腕關節及其近端,皮膚呈橘紅或紫色,特別在下垂狀態時,表面微熱及潮濕感。指甲逐漸發生變化,表現蒼白、不透明。同時伴肩、腕關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特別是前臂被動外旋、腕關節背伸更為顯著。如做超過腕關節活動範圍的被動屈曲時,疼痛加重,甚至做上肢負重的治療時也可引起。指間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手指外展受限嚴重,近端的指尖關節發硬,僅能微曲,不能完全伸展,若被動屈曲該關節,有疼痛;而遠端指間關節可伸展,屈曲幾乎不能,任何被動屈曲企圖,都會產生疼痛。此期持續3~6個月,20%是兩側性的,這一期如出現癥狀立即開始治療,常可控制其發展,並治癒;如不及時治療,很快轉入第Π期。被動活動易引起劇烈疼痛為此期一大特點。第Π期,手的癥狀更明顯,疼痛加重,出現自發痛是此期特點,手的水腫可減輕,但血管的通透性發生變化,如皮膚濕度增高、發紅、可見於絕大多數人。手皮膚、肌肉明顯萎縮,手掌成爪形,手指攣縮,發生Dupuytron攣縮樣手掌肌膜肥厚,X線可見骨質疏鬆樣變化,肉眼可看見在腕骨間區域的背側中央、掌骨和腕骨結合部出現堅硬隆起,指關節活動受限漸進明顯。此期約3~6個月,預後不良,為了把障礙減少到最小程度,仍必須積極治療。第Ш期,又稱後遺症期,水腫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經治療的手,活動能力永久喪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徵的畸形手:腕屈曲偏向尺側,背屈受限制,掌骨背側隆起、固定、無水腫,前臂外旋受限,拇指和食指間部分萎縮、無彈性,遠端及近端的指間關節固定於輕度屈曲位,屈曲範圍很小,手掌成扁平,拇指和小指顯著萎縮,壓痛及血管運動性變化也消失。此期是不可逆的終末階段,病側手完全失用,永久喪失運動,成為終身殘疾。(2)治療原因防治:避免上肢受外傷(即使是小損傷)、疼痛、過度牽張、長時間垂懸,已有水腫者應避輸液。第Ι期治療效果較好,主要目標儘快減輕水腫、疼痛和僵硬,卧位時患肢抬高,坐位時把患上肢放在前面的小桌上,並用夾板固定,避免腕部彎曲。手指或末梢向心加壓纏繞是簡單、安全、有戲劇性效果,其治療方法:用1~2mm的長線,從遠端到近端,先拇指,後其他四指,最後手掌手背,直到腕關節上。冷療有止痛、解痙、消腫效果,用9.4~11.1℃的冷水浸泡患手30分鐘,1次/日。主動、被動運動應首先進行肩胛骨活動,在上肢上舉的情況下進行三維的肩關節活動。不應練習患上肢伸展的持重活動。患側上肢的被動運動:可防止肩痛、維持各關節的活動度,但應非常輕柔,以不產生疼痛為度。交感神經阻滯:星狀交感神經節阻滯對早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減輕或消失,對第Π期效果差。類固醇製劑:口服/肩關節或腱鞘注射類固醇製劑對肩痛較好,減輕局部炎症。高位胸交感神經切斷術:對部分患者有效。物理因子治療:有一定療效。總之,肩-手綜合症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特別是發病3個月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期。2.肩關節半脫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在偏癱患者中很常見,肱骨頭從關節盂下滑,肩峰與關節盂之間出現明顯的凹陷。(1)病因:最主要因岡上肌、三角肌後部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肌肉功能下降。此外,肩關節囊及韌帶鬆弛、破壞、長期牽拉所致的延長;肩胛骨周圍肌肉癱瘓、痙攣及脊柱直立肌的影響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轉。(2)臨床表現和診斷:多於病後頭幾周開始活動後,早期無任何不適,部分患者當患肢垂放時間長時,可有不適或疼痛,當上肢被支撐或抬舉時,癥狀減輕或消失。日久可出現劇烈肩痛,可合併肩關節活動受限。查體可見患側肩部三角肌塌陷、關節囊鬆弛、肱骨頭向下前移位,方肩,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轉,關節盂向下傾斜。隨著肌張力增高,肩胛骨後縮,內緣隆起,多靠近脊柱,尤其下角內收,低於對側。關節盂處空虛,肩峰與關節盂之間明顯凹陷,可容納1/2~1橫指,即可診斷。(3)預防:一旦出現肩關節半脫位恢復較慢,應早期預防。坐位時患肢可放在輪椅的扶手或支撐台上,或採取其他良好的肢位;站立時可用肩托(Bobath肩托),防止重力作用對肩部的不利影響。(4)治療:目的在於糾正肩胛骨位置,進而糾正關節盂位置,手法糾正肩胛骨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伸;刺激肩胛骨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活動或增加其肌張力,治療者站在患者前方,向前抬起患肢然後用手掌沿患肢到手掌方向快速反覆地加壓,並要求患者保持掌心向前,不使肩後縮;用冰快速按摩有關肌肉,可刺激肌肉的活動,對三角肌及岡上肌功能性電刺激,肌電生物反饋治療也有效。針灸、電針可能對肌張力提高有一定作用。在不損傷肩關節及周圍組織的情況下,維持全關節無痛性被動活動,應避免牽拉患肢,而引起肩痛和半脫位。
推薦閱讀:

解密偏癱肩痛——加拿大腦卒中康復循證醫學薈萃之一
精彩解讀:卒中肩痛原因分析與康復
第三章n 多一種選擇,多一份希望
嘿,我要八十歲還能和你一起愉快得浪——淺談腦卒中預防
一招救命!腦出血和腦血栓,生命只在"針線"之間!

TAG:卒中 | 病症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