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是一種「遇見」

趙暢/節選

我以為,讀書其實是一種「遇見」。打開書本的剎那,就開啟了一扇去往不同時空的大門,碰見各種各樣的人,聽說形形色色的事,接觸不同年代留下來的思想菁華。如果說,「遇見」是讀書與生俱來的產物,那麼,選擇怎樣的「遇見」,讀書人理應有屬於自己的主動權。

蘇東坡說得好:「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那麼,什麼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選擇那些契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功課長進的書籍外,關鍵一定要按優中選優、精中選精的原則,去選讀那些經受過時間和一代又一代讀者淘洗的經典。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讀書當然也是「遇見」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讀書面越廣越好。讀書的「遇見」,又並非不動腦筋地匆匆而過,而是一種主觀能動的行為。換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善於從無疑處讀出有疑。誠如孟子所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從書本中來,到生活中去,則是一種以「遇見」疊加「遇見」而解疑釋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書本的平面「遇見」,而到現實的自然與社會中去作立體的「遇見」,其效果或許會更精彩,更生動。

想起楊絳先生說過:「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請高明,和他對質。」這無疑是對「讀書是一種遇見」最生動的詮釋。

而一個會「串門」、常「遇見」的讀書人,更讓「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成為可能,水到渠成。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希望做到三樁事情:讀書免費,醫療免費,養老免費
讀書文摘(芳草青青)
讀書筆記——草書《古詩四帖》作者之辨
一千個讀書的理由
雪峰讀書的婚慶祝辭

TAG:遇見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