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林思齊:加拿大首位華裔省督

  

  在加拿大華人世界裡,集企業家、政治家、慈善家等多種身份於一身的林思齊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經歷的知名人物,也是該國最有影響力的華裔之一。

  生於香港富豪之家的林思齊本可以平穩地做一個安逸舒適的「富二代」,他卻選擇中年時放下家族事業,到海外尋求發展,白手起家,並最終在北美建立起了規模宏大的地產王國。在商界獲得成功後,林思齊又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回饋社會的工作中。他不僅協助新移民商家在加國站穩腳根,還積極參政議政,並成為加拿大立國以來的第一位華人省督。此外,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資助過許多公共工程,為移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青年時代遭遇磨難三度死裡逃生

  林思齊的祖籍為中國廣東汕頭揭陽縣,那裡屬於歷史上就頗有名氣的潮汕地區。林思齊和他的父親林子豐都秉承了潮州人勤奮堅韌的性格、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善於經商的本領。

  林子豐很早就離家出外闖蕩且創業有成,於1922年在廣州創辦嘉華銀號,後遷到香港,註冊為嘉華儲蓄銀行,並於1949年易名嘉華銀行。林子豐不僅是香港大名鼎鼎的金融家,還是聲譽卓著的教育家,是香港培正中學、浸會學院的創辦人,還曾任香港潮州商會第11屆會長。

  林思齊於1923年7月24日生於香港,是林家次子。由於家境優越,林思齊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小學和中學林思齊分別就讀於培正學校和民生書院,大學則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

▲廣州嶺南大學概貌

  青年時代,林思齊曾三度遭遇危重險情,所幸最終均化險為夷,大難不死。這一經歷也成為林思齊傳奇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其性格作風、處事態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40年,年僅17歲的林思齊奉父親之命到越南西貢(現稱胡志明市)公幹,不幸在當地遭法國軍車輾壓,腿部受傷潰爛幾乎喪命。當時,他被送到一家法國軍方醫院,在缺乏麻醉劑的情況下施行兩次手術,又與家人失去聯絡,幾乎陷入絕境,所幸他身體基礎好,加上意志頑強,最後竟奇蹟般地康復。

  時隔四年後,林思齊從廣州灣去澳門,他所乘坐的機動船「順進丸」航行途中遇上海盜。林思齊與叔叔林樹基不甘束手就擒,毅然跳海,靠良好的游泳技術及運氣撿回性命。叔侄二人落難南鵬島12天,終於遇上日本船隻,把他們帶回香港。

  第三次大難是抗戰期間,林思齊奉父命由澳門往廣州灣,準備乘機動船「永華號」到越南海防做生意。到廣州灣後由於臨時決定要先拜會法國公使,未能趕上原訂船,不得不改乘較晚一點開出的船。稍後傳來消息,「永華號」在航行至海南島附近水域時遭美軍潛艇射中四顆魚雷擊沉,船上逾400人都罹難,而林思齊則因為已改乘另一船而再次逃過一劫。

  林子豐原本有意讓二子林思齊早一點子承父業,見兒子三次死裡逃生,深信是上天對其「另有安排」,因此不再堅持要他輟學做生意,讓他返回嶺南大學繼續學業。1947年林思齊在嶺南大學畢業,隨即遠赴美國費城,入賓夕法尼州坦普爾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取得學位後,他還曾在紐約大學攻讀過經濟學課程。

  1950年,從美國學成歸來的林思齊返回香港,從事教育、工商業和金融業,曾任其父創辦的嘉華銀行總經理。三度經歷生死攸關的磨難之後,林思齊的名利觀念趨向淡泊,性格也更加平易近人,這反倒令他在商界如魚得水。他還繼承父志,關注公益事業,於20世紀50年代發起籌建醫院,經13年奔走,終於設立了浸會醫院。他當時也活躍於社團組織,結交了一班青年才俊,包括同屬潮州同鄉、後成為香港地產巨子的李嘉誠等人。

人到中年遠走異國開始新的打拚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年過四旬的林思齊已成為香港商界同仁中的佼佼者。他不僅事業有成,而且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與妻子陳坤儀在1954年結婚,兩人一直感情深厚,相敬如賓,並共同養育了3個女兒。在常人看來,他完全可以平穩安逸地過他的「富二代」的小日子。但出人意料的是,在44歲那年,林思齊突然決定放下家族事業,移民加拿大,通過自己的汗水,創造自己的事業。

  林思齊之所以選擇「出走」,其實與多重因素有關。早在1961年他遊覽北美、踏足加拿大卑詩省會維多利亞市時,就深深地被當地美麗景色吸引,萌生移民念頭,但因身負家族事業重任,讓他難下決斷。1967年,香港受大陸「文化大革命」影響,也爆發了一場當時港人稱之為「反英抗暴」的運動,香港社會發生了劇烈的動蕩,工商業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當時,林思齊想利用50萬加元現款及同等價值的嘉華銀行股票,收購一家瀕臨倒閉的信託公司,但遭家族成員反對。林思齊感到手腳受到束縛,有意選擇自行創業。恰逢當年加拿大移民政策改變,轉用計分制,歡迎世界各地移民。於是,時年44歲的林思齊毅然決定放棄香港的事業,攜妻帶女移民楓葉之國。

  1967年5月,辭去香港嘉華銀行總經理職位後,林思齊帶著夫人和3個女兒移居溫哥華。離港時,林思齊僅帶有6萬加元。他原本以為自己的銀行從業經歷及經商經驗會派上用場。可惜初到異地,處處碰壁,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帶去的錢也很快花去大半,租的是只有一個睡房的套房。但林思齊並不因身處逆境而氣餒,一方面積極努力,四處求職,一方面尋找機會,充實和提高自己。

  一開始,林思齊找到一家地產公司當經紀人。他白天周旋於房地買主之間,晚上進哥倫比亞大學夜校讀書,修讀地產估值等課程。他勤奮苦讀,併購買了大量的書籍、報刊,每天都擠出時間讀書,有時太疲勞,就用膠布貼著上眼皮,強迫自己不打盹,把書讀下去。起初,他工作十分勞累,薪金也很低薄,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低水平的生活。儘管面臨較大壓力,林思齊仍然堅持不懈,孜孜不倦地邊讀書邊工作,使他逐步有了經驗,從而為日後在房地產經營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

誠信為本巧妙經營建起地產王國

  1968年,林思齊與友人陳俊合夥,組建了新利華地產發展公司。因為他以誠信作為做生意的原則,廣結善緣、以誠待人,加上他對房地產有獨到眼光,善於運籌帷幄,巧妙經營,所以很快在地產業界闖出一片天地。

  林思齊的成功歷程中有不少耐人尋味、給人啟迪的經驗。

  其一,知人善任,重視「人和」。林思齊認為,一個企業家要取得成功,個人性格、素質,以及行為、能力、學識、修養等都是很重要的,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有用人藝術。他說:「我的公司一定要聘一流的人才。我絕不同意家族式管理方式。我們每個員工都是憑真才實學考入公司來的,憑個人的介紹信我一個也不取。我一旦發現有優秀的人才,就重金禮聘。我特別具有識別人的眼力,一看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有些什麼優點,什麼缺點。只要發現他有專長,就大膽使用他,讓他替公司效力。」林思齊還認為,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中,「人和」是最重要的。作為老闆的他總是設法讓其下屬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並視此為可行的用人之道,而分享成功則是林思齊在人和管理上的又一個原則。他經常對下屬掛在嘴邊的是,公司失敗由他一人承擔責任,成功則功勞歸於大家。林思齊認為,只有不爭功,下級才肯盡心儘力為公司效力,並提高了決策效率。

  其二,借「雞」生「蛋」,合資經營。資金是房地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而林思齊則善於借別人的錢來為我所用。一天,有一個朋友到加拿大找他買地,朋友對他說:「我有意買你的這塊地,不過你自己也要出一半投資,我才敢買,否則就算了。」林思齊一再表示自己確實無錢,但那位朋友無論如何不肯相信。林思齊只好提出:「借錢給我,如果肯借,便一人投一半資。」這位老朋友出於對林思齊的信任和了解,願意借錢給他合作經營房地產買賣。這樣,林思齊於1973年創立了「加拿大國際房地產公司」。通過此次經歷,讓腦筋靈活的林思齊發現了新的融資方式,化解了資金與創業的矛盾。從那以後,香港人到加拿大投資,林思齊就遊說他們借錢給他,然後合資做生意。他借錢開的合股公司達20多家,每家公司都由他自己當總經理,他的合作夥伴當公司主席,實現了「雙贏」局面。

  其三,把握時機,主動出擊。林思齊在接受記者採訪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時曾說:「我在進行地產買賣的初期,做功課做到十足。我一有空,便與內子駕著私家車往溫哥華每一個角落鑽,哪一塊地有潛力發展,哪一塊地將會有公路橫過,哪一幢物業的交易價格是多少,我都了如指掌,並且做了詳細的記錄。一旦得知一塊地有人放盤,我便會在第一時間與賣主接洽。對方一出價,我便知是否值得買入,以達到獲取最佳利潤的目的,但絕不取巧,而是以公平價格收購,每宗交易不會賺到盡,總讓對方也有利可圖。」

  此外,林思齊還時時關注著北美地產市場的動向。最能顯示林思齊獨到眼光和精明賺錢術的例子就是美國舊金山市中心的「保險交易大廈」買賣生意。1973年,石油危機困擾世界經濟,美國地產業一蹶不振,銀行借錢十分保守,多間地產公司遭遇融資困難。舊金山市中心的「保險交易大廈」以400萬美元放盤,識貨的林思齊看準這座大廈有升值的潛力,便打算出手。可是,正在他籌款的時候,大廈被一個猶太人以425萬美元搶先買了。林思齊請這個猶太人吃飯,交朋友,一方面稱讚猶太人有眼力,一方面希望將來若有意轉賣請先告訴他。果然,9個月後,這個猶太人致電給他,願意以540萬美元相讓。儘管對方一下子賺了l15萬美元,林思齊卻沒有半點猶豫,不講價錢便買了下來。不過他提出一個條件,就是希望猶太人先借款給他,借期7年,年息7厘。這個猶太人憑著對他的信任,於是答應了他。林思齊買下這棟大廈後沒過多久,地產生意突然形勢轉好,一個英國大地產商願出2250萬美元現金買下,生意自然很快成交,僅這一筆買賣,林思齊就凈賺了1710萬美元。

  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努力,林思齊的地產事業發展到整個北美洲西部,建立起了規模宏大的地產王國,他個人的財富達到10億多美元,其才華、魄力令當地的地產大佬們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退出商界參政議政成為首位華裔省督

  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林思齊在商場打拚馳騁數十年並獲得極大成功,可謂「戰功卓著」。然而,正當事業及社會人脈達到高峰之際,林思齊卻在1983年剛剛年屆六旬時選擇退休,把名下生意結束、轉讓,開始了與世無爭的新生活。

  從商界激流勇退後,林思齊並沒有閑居家中,無所事事,安度晚年,而是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回饋社會的工作中。他發起成立了加拿大香港僑商會,協助新移民商家在當地站穩陣腳。他經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鼓勵新移民積極投入新生活。最廣為人知的林思齊名言,就是他奉勸新移民既然選擇加拿大,就應該「燒了條橋,落地生根」(「條橋」為潮州方言,這裡指移民從母國到異國走過的「橋」),不要再緬懷過去,要在新天地努力奮鬥,融入加國社會。

▲林思齊夫婦

  在慈善事業上,林思齊也傾注了很多心血。在加拿大,林思齊和他的夫人陳坤儀以樂善好施聞名遐邇。林思齊曾樸實地說:「從小母親就教導我,口袋裡有二毛錢,自己都會捐出去一毛。」許多人有了錢以後,就揮霍浪費,過奢侈生活,以為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富豪的身份來。林思齊和夫人則不同,視金錢為身外之物,他們夫婦將賺得的利潤,除投入再生產以外,就是將剩餘的錢積累起來,全部捐出作為設立「林思齊夫婦基金」之用。到陳坤儀因肺癌辭世的1997年,他們的基金已達3000萬加拿大元,每年僅利潤就有數百萬元,都撥到慈善團體用來作社會福利。

  林思齊在加拿大進行了多宗慈善捐獻,成為有名的慈善家。林思齊資助過許多公共工程。比如,他在溫哥華唐人街捐款建修了中山公園、蘇州花園等建築,1986年捐款籌建了世界博覽會加拿大國家會館。他還資助興建了一所龍舟中心,以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現在著名的溫哥華龍舟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關注社會動態、積極參政議政、熱心投入社會公益事業和宣教工作的林思齊也是加拿大華人中的政治明星。1988年7月27日,林思齊接到加拿大聯邦政府的通知,被時任總理馬爾羅尼任命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部分加拿大華人社區又稱該省為「卑詩省」)第25任省督(省督是加拿大各省份的英國皇室代表,是各個省份行政機關的最高成員,但該職只是象徵性職位,通常不會單方面行使權力)。1988年9月9日,林思齊在卑詩省省會維多利亞市的省督府內宣誓就職,成為加拿大立國以來首位華人省督。他也成為在加拿大獲得最高榮譽和極高社會地位的華人。

  任職省督期間,林思齊為打通華裔社群與主流社會之間的隔閡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他經常在一些公眾集會上發表演講,他的演說十分生動,頗能打動人心,成為拉近族裔差距的橋樑。在6年省督任期內,林思齊為華裔在加國歷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他還把擔任省督時的薪俸悉數捐作慈善用途。林思齊不單為在加華人爭了光,同時為加拿大做出了許多貢獻。他還與英國女王成為好友,多次受邀到倫敦做客。1995年,林思齊獲得加拿大勳章,還獲得卑詩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晚年時期林思齊雖身患癌症,但他仍以豁達態度與病魔作鬥爭,並積极參与各項社會福利事業。他向來追求平淡生活,樂觀達人,性格堅毅不屈。「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這就是林思齊所遵奉的人生信條。

  當溫哥華冬奧會緊鑼密鼓籌備之際,儘管身體欠佳,80多歲高齡的林思齊仍惦記著冬奧會的準備工作,這畢竟在卑詩省的歷史上是頭一回。為列治文速滑館基建,林思齊再度解囊,慨然捐助。2009年10月5日,林思齊坐著輪椅,堅持親自參加捐贈儀式,其中一部分捐助用來綠化速滑館,包括播種櫻花樹。他的善舉,受到卑詩省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讚。

  2009年4月4日,創業協進會於萬錦市希爾頓酒店舉辦第13屆加拿大傑出華裔創業家頒獎晚宴,林思齊成為終身成就獎得主。

  2010年11月22日凌晨,加拿大首位華人省督林思齊因患前列腺癌,在家中逝世,享年87歲。人們將永遠銘記這位傑出華裔名人的慷慨和仁慈,以及他為社會作出的貢獻。

文章來源:《文史天地》第171期

推薦閱讀:

加拿大移民|PEQ移民項目到底靠不靠譜?哪些人適合申請PEQ?
加東景點攻略: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在加拿大八年了,怎樣提高英語能力,怎樣融入?
讀名著賞美景之《綠山牆的安妮》
如何看待北京文化局禁止賈斯汀?比伯來華演出?

TAG:加拿大 | 華人 | 華裔 | 海外華人 | 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