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才是高質量陪伴孩子
06-06
所有的早期教育都在強調,0-6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為何呢?因為6歲前的孩子,判斷力和耐受力差,心理比較脆弱。且他們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會讓他們把身邊發生的所有事,都歸結到自己身上,比如: 父母陪伴自己少,那也許是自己不可愛,不值得他們陪吧! 父母爭吵不斷,應該是我太不聽話,拖累到他們了吧! 媽媽怎麼好像不太高興、板著一張臉呢,我是不是哪裡又做錯了? 所以,不是我們跟孩子在一起就叫陪伴了。高質量陪還需要有技巧,能夠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並給以恰當的回應,如此才能夠幫助孩子真正建立安全感,並為孩子未來走向外部世界儲備足夠的心理資源。 下面所要講到的,就是高質量陪伴孩子的幾個要點。很簡單,卻又最常被父母們疏忽。若能做到下面這些,即使沒有整日跟孩子膩歪在一起,也是很棒的陪伴了。 高質量的陪伴,是按照孩子原本的樣子接納他們 高質量的陪伴,所陪的對象,是一個完整的、鮮活的孩子。即,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而非夾雜太多個人評判。 我的一位朋友,她早年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到十歲才被父母接到自己身邊。她的年輕力壯的母親發現了這個10歲的小姑娘身上有諸多「問題」,於是施以各種批評指責,甚至是責罵與羞辱。這位母親的初衷竟也是「為了孩子好」,「擔心孩子長歪」了。 後來長大後,我的這位朋友感慨道: 跟父母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是我最痛苦的日子。就好像是,無可奈何又無法自拔地在漩渦中打轉。所幸,我沒有放棄自己,竟然活了下來。感謝奶奶,感謝心理學。 所以,你看,並不是父母把孩子帶在身邊就叫陪伴。如若父母不能夠接納孩子,以至過於強權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設想去發展,那麼給孩子帶去的心理創傷將是巨大且深刻的。 總之,待在孩子身邊,並非真正高質量的陪伴;看到孩子,亦並非真正的「看見」。 比如,看到孩子難過、哭泣,想去快些結束孩子的難過、哭泣,這樣做,父母就沒有真正陪伴孩子的難過、哭泣; 比如,看到孩子憤怒、大發脾氣,想要躲開抑或制止孩子的憤怒和脾氣,這樣做,父母就沒有真正允許孩子的憤怒和壞脾氣; 比如,看到孩子情緒低落、焦慮,開始擔心孩子的低落和焦慮,這樣做,其實父母同時也陷入了焦慮的陷阱里; 再比如,看到孩子犯錯、無助,於是大發雷霆,批評指責,這樣做,其實映射出的是父母自己的無力無助。 高質量的陪伴,會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敏銳回應 高質量陪伴,其實就是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給以恰當回應。相反,若孩子正專心探索一個事情的時候,你去打斷他,或者孩子喊了你半天你沒有回應,這都不算高質量陪伴。 說到這裡,也許你認為高質量陪伴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不是的。下面我以躲貓貓為例。 低幼的孩子都非常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這個遊戲非常典型的反應了低幼孩子「渴望獨立於母親,又渴望重新回到母親身邊」的矛盾心理。因為,要玩躲貓貓,必然需要獨自跑掉,躲到一個媽媽看不見自己的地方;而同時,要玩好躲貓貓,最後又必須要被找到。如果孩子躲起來了,卻沒人找到他,對孩子而言是件非常可怕的事。不被找到,等同於不被看見。所以,陪孩子玩過這個遊戲的父母一定看到過,當孩子被找到的那一刻,他們笑得有多麼快樂。 打從1歲半起,一直到6歲,孩子們處於一個探索外部世界的高峰期。一切對於他們而言,都是新鮮的。但是,儘管外部世界如此誘人,孩子們在探索過程中,仍然會時不時地想要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就好像一輛越野車,即使行得再遠,總要時不時去加油。所以,若孩子玩著玩著,抬起頭喊媽媽,媽媽一定要回應。當孩子跟其他小夥伴瘋著瘋著,突然跑轉回來,在你的懷裡膩一會兒,你一定也要親親抱抱他,讓孩子確認,他沒有被拋棄,媽媽一直在,孩子也一直是被愛著的。 也許我們之前並未能夠高質量陪伴孩子,但是現在開始,也不晚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的兒子今年剛讀小學一年級。那會兒,她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總在擔心孩子跟不上,老師會不喜歡他,於是在家裡不停的給孩子補課。這反倒把孩子逼到喘不過氣,尤其是媽媽守在自己身邊的時候,這個孩子猶豫不決、小心翼翼的狀態特別明顯。 聽過我的建議後,這個媽媽終於從孩子的家庭作業中撤退了,交由爸爸多陪兒子。爸爸做了什麼呢?什麼也沒做,就是坐在距離孩子遠遠的地方。孩子寫完了,就陪孩子瘋上一陣子。短短一個月過後,孩子的學習情況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沒有媽媽輔導作業的情況下,孩子的成績反倒比剛開始更好了。 這是個很棒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不止孩子進步了,媽媽的改變也很大。對媽媽而言,並非只是放下了對孩子家庭作業的干預,她放下的,還有深深困擾自己的內在的焦慮、不安全感,以及控制慾望。 沒錯,沒有天生的父母。對新父母而言,有了孩子也會是自己一個比較艱難的時刻。同樣,沒有天生的父母,也沒有天生的孩子。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是這人生的新手,也都在不斷學習著如何適應新的人生課題。不過,這都不要緊。只要父母能夠堅持自我成長,那麼,當父母變得成熟的時候,孩子馬上就會隨著父母的變化而變化。
推薦閱讀:
上一篇:中國孩子的4大心理暗傷 下一篇:最後一頁
推薦閱讀:
※最寶貴的東西是陪伴在你身邊的人
※愛在心中縈繞
※陪伴是一份責任
※把陪伴,留給最重要的人
※去年7月的這件東西,今天還陪著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