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中國古代名將,都曾力挑洲際大帝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位特殊的名將,他們的名氣遠不如白起、韓信、關羽、岳飛等人響亮,但他們的軍事業績卻顯得極為與眾不同——都曾率軍對抗過實力可怕的洲際帝國,他們一個是唐朝人、一個是宋朝人,在講述這兩位英雄的故事之前,我先給大夥簡單說說他們對抗的那兩個洲際帝國是怎麼回事。
唐朝名將對抗的是阿拉伯帝國,這個帝國是中世紀阿拉伯人建立的,尚武的阿拉伯人打著「聖戰」的旗幟滅掉了波斯薩珊帝國,重創了拜占庭帝國,橫掃伊拉克、敘利亞和埃及、西入西班牙、東進印度和中亞細亞,成為歷史上第五個地盤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前四個按時間順序是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到13世紀的時候被另一個更生猛的帝國給滅了,即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大夥肯定不陌生,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建立的,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絕對夠嚇人,統治東亞的元帝國及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四大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雖然蒙古人攻打埃及時被埃及的馬木留克騎兵給虐了,沒能擴張到非洲,但他們的地盤面積還是遠比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帝國大得多。我開頭說的那位宋朝名將所對抗的,正是這個草原帝國。看到這兒,有沒有朋友會想到小說中的郭靖?
和阿拉伯帝國軍隊打仗的唐朝名將叫高仙芝(?—756年),他是大唐鼎盛時期即唐玄宗李隆基時代的「番將」。所謂「番將」,即那些加入唐軍的「外邦」猛人,諸如突厥人、鐵勒人、百濟人……高仙芝呢,是高句麗(今中國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大部)人,他出身將門,長得極帥,膽略非凡,擅長騎射,自幼便為大唐天子效力,其一生最牛壯舉是橫掃中亞。
影視劇中的高仙芝
那時,吐蕃和唐朝激烈爭奪蔥嶺即今天的帕米爾高原南面那塊兒,蔥嶺有個小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吉爾吉特),原是唐朝的「小弟」即藩屬國,後來吐蕃把公主嫁給了小勃律國王蘇失利,蘇失利馬上脫離大唐,投入吐蕃懷抱,還把西北其他20多個邦國都「傳染」了,使這20多國都臣服了吐蕃,集體反唐。唐朝數次征討,都因地勢險要和吐蕃支援而失敗。公元747年,玄宗以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類似戰區司令),讓他率一萬多騎兵征討小勃律國。
高仙芝軍團的行軍路線在冷兵器時代堪稱遠征奇蹟。他們走過拔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再經疏勒(今新疆喀什),然後開始翻越海拔極高、氣候極差的帕米爾高原,歷盡千難萬險到達了勒特滿川(瓦罕河,今阿富汗和中國接壤處一帶)。接著高仙芝兵分三路,進攻吐蕃的連雲堡(今阿富汗東北部)。
高仙芝指揮唐軍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河水,而後下令麾下最能玩命的「陌刀猛將」李嗣業奮勇攻城,砍得吐蕃軍滿地死屍,斬殺5000,俘虜千餘,終於攻克連雲堡!初戰告捷的高仙芝繼續率軍疾行,踏著險惡的冰川翻越了坦駒嶺(今克什米爾北部德爾果德山口、興都庫什山米爾峰東)。殺到小勃律國後高仙芝玩起了忽悠,他對小勃律國王說自己只是借路,隨即馬上翻臉——把這位自找倒霉的國王連同他的新婚老婆吐蕃公主都給活捉了。吐蕃很想拉「女婿」一把,但他們通往小勃律國的通道早被高仙芝給切斷了!
征途
蕩平小勃律國,唐軍威名大震,帕米爾諸國終於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大唐真無敵!於是,有72個國家手拉手全都歸附了大唐。唐玄宗心花怒放,升高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西域地區最高司令),後又加特進(正二品榮譽),兼左金吾衛大將軍(皇宮禁軍高級將領)。
高仙芝取得如此佳績,自我感覺越發良好,公元750年,這位哥發飆了,一年內連續打翻了三個王國並把仨國首腦全都押到長安!這三個國家是位今巴基斯坦境內的朅師國、位於今烏茲別克境內的石國和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突騎施國。但這一連串的暴力行動也使很多中亞國家覺得唐朝太壞,於是它們計劃聯合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國共同對付唐朝。
高仙芝得知阿拉伯要與唐朝對抗的消息後,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率領3萬兵馬攻打阿拉伯帝國,雙方於公元751年在怛邏斯城(今哈薩克江布爾城附近)展開激戰,其結果卻超級悲劇——高仙芝雖然打退了阿拉伯軍隊的數次衝擊,但由於與唐軍聯合的「番兵」(即葛邏祿,中亞游牧民族)陣前突然叛變投敵,導致唐軍被15萬阿拉伯帝國軍隊打敗(雙方軍隊的具體兵力一直存有爭議)。此後唐軍由於內亂(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喪失了對中亞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而阿拉伯人也攝於唐朝的力量而沒有繼續東進擴張。
雖然這次敗仗讓高仙芝大丟面子,但它引發了一個意外的文化大事——中國造紙術傳播到世界各地——因為阿拉伯軍隊俘虜的唐軍士兵中有些造紙工匠,中國的造紙術也就隨著阿拉伯大軍迅速得傳遍亞、非、歐各地。
和好多悲劇名將一樣,高仙芝這位威震中亞的唐軍大將最終沒有馬革裹屍,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高仙芝幸運地趕上了唐玄宗英明神武的時候,但也不幸地趕上了唐玄宗昏頭昏腦的時候。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高仙芝奉命屯兵陝州(今河南三門峽西)備敵,不久,防守洛陽的唐將封常清兵敗,高仙芝和他退保潼關,暫時避敵鋒芒,以阻止叛軍進入長安。因為高仙芝拒絕了宦官監軍邊令誠的索賄要求,這個混蛋誣陷高仙芝無故棄地、盜減軍糧,唐高宗偏聽偏信,下令將高仙芝處死。
時光轉到20世紀初,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勘察了昔日高仙芝遠征小勃律國的行軍路線,他驚嘆道:「中國這位勇敢的將軍,行軍所經,驚險困難,比起歐洲名將漢尼拔、拿破崙、蘇沃洛夫之越阿爾卑斯山,真不知超過多少倍!」
如果說高仙芝PK阿拉伯帝國最終失敗很是遺憾,那麼下面這位南宋名將就很完美了,他重創了在當時天下無敵的蒙古帝國的大軍。他叫孟珙(1095—1246年),字璞玉,絳州(今山西新絳)人,效忠於宋理宗趙昀,官至京湖安撫制置大使(襄陽戰區最高軍事長官)、封爵漢東郡開國公。他出身將門,他們孟家連續四代人都在抗擊金兵。孟珙的曾祖父孟安和祖父孟林都是岳飛的部下,老爸孟宗政更是英雄了得,大有「武穆」遺風,岳飛曾屢敗金兵,他也屢敗金兵;岳飛打得金兵直呼「岳爺爺」,他打得金兵直呼「孟爺爺」;岳飛打造了一支「岳家軍」,他打造了一支「忠順軍」。
由於家庭熏染,孟珙也是痴迷軍事,痛恨金國。孟宗政去世後,他就接管了老爸的「忠順軍」,繼續抗金大業。當時的金國已經不像岳飛時那麼強悍了,由於內部危機四伏國勢變衰,外部強鄰蒙古又對其屢施暴力,昔日不可一世的大金國已是日薄西山,孟珙正好趁此良機對這個曾蹂躪大宋的頑敵進行一連串的無情暴打——
公元1233年,蒙古軍端掉了金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金國之前的都城在中都即今天的北京,後被蒙古攻陷),金哀宗逃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武仙、武天錫等金國將領打算把他們的領導人轉移到四川以躲避蒙古軍。孟珙來了招痛打落水狗,他先以猛衝之法大敗並擊斃武天錫,斬首五千,又以突襲之法猛踹武仙的大營,俘虜七萬。正巧這時,蒙古向南宋發出友好聯盟的信號,請南宋出兵和他們一起滅掉金國。南宋朝廷很興奮,馬上批准,並讓孟珙擔當此任。
公元1234年,孟珙率宋軍進攻蔡州的城南,蒙古軍進攻城北。而金哀宗正與完顏承麟(金末帝)哭哭啼啼地搞皇帝寶座交接儀式,儀式剛結束,城南就豎起了宋軍大旗。孟珙指揮宋軍攻入城內,然後打開西門,接蒙古軍入城,可憐的金哀宗自殺身亡,金末帝被亂軍斬殺,大金國至此滅亡。
關於孟珙滅金,還流傳著一個很污的傳說,說是宋軍殺入金國都城後,孟珙帶頭強暴了金國的皇后,還有人專門為此畫了幅春宮圖。不過多數人認為,這事只是漢人們的一種強烈報復金國的意淫罷了,英雄、謙遜而且信奉佛教的孟珙將軍豈能如此低劣呀?!關於滅金這事呢,還得客觀說兩句。滅金雖然給南宋出了氣,但對南宋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想當年,金國聯合北宋滅遼國,結果遼國完蛋了金國馬上拿北宋開刀,這一次亦然,金國滅亡了,擴張成性的蒙古自然不會放過南宋。
動畫形象中的孟珙
金國滅亡後的第二年,即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台出兵大舉南下攻宋,孟珙又走上了新的抗戰前線。1236年,蒙古大軍先後攻佔南宋襄陽、隨州(屬湖北)等地,戰略要地江陵萬分危急!關鍵時刻,孟珙奉命救援。當時蒙古軍正在編造木筏,準備渡江,孟珙則玩起了「迷魂陣」——白天下令軍隊變換旗幟和軍裝顏色,來回折騰,夜裡沿江燃起火炬,綿延數十里,搞得敵軍直犯迷糊。孟珙瞅準時機,對蒙古軍發動襲擊,連破24寨,火燒蒙古軍戰船木筏兩千多隻,奪回被俘軍民兩萬多人,蒙古渡江南進的計劃破產。
第二年,蒙古軍又盤算著在黃州(屬湖北)渡江,結果再一次被孟珙給打暈了,無奈之下,蒙古軍很悲傷地撤退了。隨後該孟珙主動出手了,他揮師連續收復了郢州(湖北荊門東北)、荊門(今屬湖北)、信陽(今屬河南)、襄陽、夔州(今重慶奉節)等地,南宋長江中上游的防務全歸孟珙負責。他積極儲蓄糧草,築城立寨,準備有朝一日能收服中原。
遺憾的是,這位名將沒有實現夢想就於1236年病逝了,終年51歲。去世前,他上表朝廷讓賈似道代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薦給賈似道。這兩個被孟珙看好的人也都成了南宋末年的風雲人物,不過賈似道成了擅權誤國的奸臣,李庭芝成了慷慨就義的英雄。
孟珙是南宋後期最出色的軍事家,如果說他打敗奄奄一息的金國算不得太厲害,那他數次擊敗橫掃歐亞無敵手的蒙古大軍就絕對是非凡壯舉了!他雖身為武將,但痴迷《易經》,精通佛學,自號「無庵居士」,可謂儒將典範。他領兵作戰時所向披靡,平日謙遜誠懇,這就是兩種不同狀態下的名將孟珙——一個生活中深藏不露的真正高手。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推薦閱讀:
※ 當普金的帝國夢遇到霸權
※12秦帝國之大澤鄉起義
※玩轉西帝國主義戰機:我飛行員在歐洲的傳奇經歷(圖)
※中華帝國年表
※透視美國大選 崩潰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