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桂柳會戰:日軍唱著凱歌摔進泥潭(圖)

桂柳會戰:日軍唱著凱歌摔進泥潭稿件來源:河北工人報2013年5月9日

桂柳會戰中的戰場

燃燒中的桂林市1944年,對於日本人來說,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美兩國的空中力量已經完全超過日軍,戰場制空權基本掌握在盟軍一邊。1943年11月25日,陳納德的航空隊空襲台灣新竹機場,使日本人驚恐萬分。試想,如果中美空軍封鎖了台灣海峽,日本本土與太平洋戰場的聯繫就被切斷,不僅東南亞的戰略物資無法運回國內,就連在南方的50萬大軍都會陷入絕境。於是,1944年1月,日本大本營制訂了用於自救的「一號作戰」計劃,目標有兩個:「一、打通大陸交通線;二、摧毀盟國在華南的空軍基地。」隨著長沙、衡陽相繼失陷,日軍兵鋒指向了他們的最後一個目標——桂林。經過幾個月苦戰,當1944年即將結束時,日本人終於勝利地打通了大陸交通線,掃清了華南的美國空軍基地。但此時,美軍已攻佔塞班島,開始空襲日本本土。戰略形勢的進一步惡化,使得日本人的這場勝利,失去了預想中的意義。國軍部隊倉促應戰1944年8月8日,衡陽淪陷。白崇禧立即建議把原本救援衡陽的各部迅速回撤,做好防守桂林的準備。從日軍的戰略意圖看,佔領衡陽後必將西進,攻佔桂林。但蔣介石為了防止撤退中部隊的潰散,也為了保證國際觀感,還是決定把部隊留在衡陽附近待機。直至8月下旬,他才放棄反攻衡陽的企圖,調整部署。此時,日軍已經完成了休整,並成立第6方面軍,以岡村寧次為司令官。橫山勇的第11軍所轄第3、第13、第37、第40、第58、第116師團共6個師團,加上戰車、重炮聯隊,於8月29日由衡陽沿鐵路向湘桂邊界推進。當16萬日軍殺向桂林、柳州時,國軍尚未做好準備。經過長衡會戰,國軍各部都已損失很大。表面上看,國軍在桂林和柳州地區有11個軍。實際上,第97軍很晚才投入戰鬥,第10軍則是從衡陽逃出的小股部隊組成,幾乎是一個空番號。剩下的9個軍大都不滿員。桂系第31軍和第46軍還算齊裝滿員,共計有近5萬人。中央的第93軍13000人左右,第79軍6000來人,從廣東到廣西來的粵軍第64軍有4000多人,第20軍、第26軍和第62軍都已經打殘了,每個軍就3000多人,簡直和一個完整的步兵團差不多。最可憐的第37軍只有1700來人。因此,11個軍的部隊加在一起只有約12萬人。在9月11日召開的軍事委員會上,白崇禧再次力主撤全州之兵以保桂林。他認為,全州難以堅守,不如集中力量保桂林,並擔保桂林可守三四個月以上。徐永昌則以「全州彈藥,足供三個月之用,且全州地形較衡陽為佳,尤利於守」為由力主守全州。這一次,蔣介石總算接受了白崇禧的主張,但為時已晚。日軍靠繳獲過日子日本方面投入桂柳會戰的兵力有16萬,但經衡陽之戰也都是疲憊之師,尤其是後勤補給已經陷入絕境。為了實施「一號作戰」,日本人在物資貯備上並不缺乏,但此時日本人已經失去了制空權,後勤補給線頻遭打擊,幾乎癱瘓。據《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1944年9月)我空軍兵力不足,加之補給不易,推進基地困難;敵我雙方實力,在數量上大約是750對150。」日本人不禁傷感地寫道:「(1942年)以前對華作戰時,我方始終以絕對優勢的空軍力量完全掌握制空權,相形之下,現在(一號作戰期間)正好顛倒過來。(1944年)夏,當第11軍向衡陽方面追擊時,在敵空軍力量處於優勢的情況下,我第一線部隊和後方部隊都被迫不得不在白天隱蔽,而只能在夜間作戰。」湘桂作戰一開始,日軍的後方聯絡線就一直遭到美國空軍的襲擊,無論陸路、水路均被切斷。沒有了後勤補給,日軍的攻勢舉步維艱。在藤原彰所著的《中國戰線從軍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在豫湘桂戰役後期,實際上打通大陸交通線已經沒有多少戰略意義了。」可是「我們身處第一線的作戰部隊反而對新的大規模作戰抱有很大的期望」,「那是一種對於日軍尚未踐踏的土地進行侵略的希望和期待。因為一旦侵入到那裡,就能得到豐富的物資」。在「繳獲物資」的支持下,在「未來可能的繳獲物資」的激勵下,11月9日,日軍第40、第58、第37師和第34師團一部,向桂林城發起總攻。同日,日軍第23軍第104師團、第11軍第3師團及第13師團突破國軍防禦陣地,攻向柳州。戰至11日,日軍攻克桂林。據日軍第11軍統計,桂林戰鬥中日軍繳獲各種口徑的火炮156門、重機槍110挺、輕機槍359挺、步槍2737支。仗打到這時,攻守雙方都只剩下最後一口氣。此時,日軍南方軍第21軍一部從越南突入中國,向廣西扶綏進攻,日軍沿黔桂鐵路進攻的部隊攻至貴州獨山,國軍各部被迫撤退。至此,日軍大陸交通線全部打通。沒什麼意義的勝利日軍雖然成功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並摧毀了大部分盟軍在中國的機場,基本達到了戰役目的,但從戰略層面看,所有的目標都落空了。日軍無力保障大陸交通線暢通,由於兵力進一步分散,戰役後不久,日軍便不得不撤出部分地區;日軍雖然攻佔了盟軍在華南的機場,可是在「一號作戰」期間,美軍攻克了塞班島,在中國的B-29轟炸機全部轉場塞班島,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一天也沒停止。日軍集中最後戰力的孤注一擲,換來的卻是戰略形勢的進一步惡化。經過8個月苦戰,日軍在取得勝利之後,反而造成在整個中國戰場兵力嚴重空虛,兵力進一步分散,機動力量進一步減少,為敵後活動創造了更大空間。在豫湘桂戰役之初,國軍剛開始潰敗時,5月11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區組織抗日游擊隊和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7月至10月,八路軍、新四軍先後建立和擴大豫東、豫中、豫西等抗日根據地,恢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加強了華中與華北、陝北戰略區的聯繫。可以說,豫湘桂之戰是在抗戰的最後時刻,改變了中國國內的戰略力量對比。豫湘桂戰役,使美國人喪失了對蔣介石的信任,對國軍的能力產生了嚴重懷疑。1945年1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羅斯福要求「俄國在其能力範圍內儘早參加進攻日本」,以減輕美國的負擔。在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獅子大開口,獲得了外蒙獨立、中東鐵路和租借旅順口等重大權益。自己種下的苦果只有自己吃,蔣介石不禁感嘆道:「國土喪失之廣,戰地同胞流離痛苦之深,國家所受的恥辱之重,實為抗戰中最堪悲痛一頁。」據《國家人文歷史》
推薦閱讀:

抗戰中真正的最後一戰, 日軍傷亡慘重自此一蹶不振!
日軍「色性地獄」慰安所:女人躺下後就起不來
罕見的日軍侵華宣傳單

TAG:日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