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林徽因與冰心互為仇敵,卻都敬重這位萬嬰之母 | 走尋

[ 本文共計2998字 · 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

文 |桐桐小語 圖 |知乎

林徽因孩子來世間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她

冰心孩子來世間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她

袁隆平來世間看到的第一個人也是她

她見證了五萬多個生命降臨世間

她說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

這是生命的序曲

勝過人間一切悅耳音樂

1901年12月23日,光緒二十七年一個普通冬日。

人們倒數著日子迎接新一年,太陽依舊東升西落,在這個世界依舊是有人來,也有人離開。在中國福建廈門鼓浪嶼,一個基督徒家庭迎來了第三個女兒。

年輕時的林巧稚

孩子在聖誕夜前一天降臨,她的降臨並沒有如天使般讓每一位家庭成員歡天喜地。

那個久遠的年代,不如現在方便與先進,女人生孩子大多請當地的「接生婆」上門,在家裡分娩。而接生這名女嬰的卻是她母親自己。

女嬰出生的當天,母親獨自在家,因為情況緊急,堅強的母親在家用燒紅的剪刀,剪去連接在自己與孩子身上的臍帶,迎來了這個將會擁有82年人生的孩子。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見是一個女孩,母親心裡很不高興,把孩子扔在床邊,生產後筋疲力盡地倒頭睡去,任憑這個剛剛來到世間的孩子哇哇啼哭。

林巧稚的墓志銘

天還是寒冷的。幸好父親急急趕回家,床上的小嬰兒凍得全身發紫,無力哭泣。父親的內心充滿了喜樂,他溫柔地把她抱起在懷中。身為基督徒的父親,他認為這個女兒是上帝賜給林家的聖誕禮物,給她取名「巧稚」,就是「靈巧而又天真」之意。

誰能預料到,這個孩子日後成為怎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呢?

林巧稚,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中唯一的女性。她在婦科腫瘤、女性盆腔疾病、胎兒宮內呼吸、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她是中國婦產科的泰斗,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以前有個說法:「南梁北林」,南是廣東的梁毅文,北就是北京的林巧稚。

被譽為「萬嬰之母」的婦科醫學家林巧稚大夫

林巧稚雖然終生未嫁,但一生親自接生了五萬多嬰兒,被稱為「萬嬰之母」。

1906年,母親因患子宮頸癌去世,五歲的巧稚和父親一起看到母親飽受病痛折磨後,撒手塵寰。人生中第一次面對的離殤,對林巧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21年,林巧稚因為品學兼優,在鼓浪嶼高級女子中學留校任教。但她心裡懷著青年的熱情和「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的願望,毅然決定去考協和醫學堂。

在考試期間,林巧稚不顧自己的試卷還沒有完成,跑出去救助了一位中暑的女孩。儘管如此,她還是被協和醫學院錄取。因為她的果斷與出色,因為她靈魂深處的愛,在老師眼裡她已經是一名合格的醫學院學生!

林巧稚在為學生們講解婦科知識

經過八年勤奮學習,林巧稚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成為協和醫院婦產科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女醫生,優異的成績令她成為當屆文海獎學金唯一獲得者。

現代的年輕人或許不知道這位已經故去的大夫,對這些古舊的事情並不感興趣。

但無論哪個時代,年輕人都會思考自己的人生,籌劃自己的未來,而從這位心懷大愛的「大夫」身上,我們能吸取的不僅僅是一點點,而是無盡的精神力量。

同樣身懷大愛的著名慈善者、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特蕾莎修女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當中極少數人能做偉大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崇高的愛去做平凡的事。

林巧稚大夫正在為新生兒診斷疾病

林巧稚就是一輩子專註於醫學專業,懷著非凡的心,做平凡的事情,甚至在「文革」期間,被迫害當護工,清洗廁所,她也會在夜裡,科里需要的時候急步跑去診室救治病人。

「愛病人甚於愛自己」。

林大夫不僅醫術好,而且醫德高尚。「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1931年,我國著名的建築師、詩人、作家林徽因,受聘與北平中國營造學社,次年,為北平大學設計質地館和灰樓學生宿舍。

在這樣巨大而忙碌的工作之下,林徽因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她本來身體瘦弱,加上長期在野外實地勘測與繪圖,身體更是不堪重負。

林徽因與剛出生的第二個孩子

舊時有句話「女人生產如過鬼門關」,生產前後都有很大的風險,嬰兒與孕產婦的死亡率都很高。

在協和醫院,林巧稚是林徽因的產科醫生。

林巧稚像對待每一位產婦一樣熱情地對待林徽因,細緻、溫柔而果斷地為徽因定期產檢,細心準備生產,盡心產後護理,直至母嬰健康出院。

每一次聽診,她總是把醫用聽筒捂熱,才放在徽因隆起的腹部上,生怕冰涼的聽診器讓本來就懷孕艱辛的母親感到寒意,儘可能為孕婦帶來多一些暖意;和其他醫生不一樣,她把頭伏在孕婦的腹部,聆聽胎兒的跳動聲,這樣可以讓孕婦感到親切與安全,得到生命的充分尊重。

冰心與林徽因

就這樣,在林大夫的精心照顧之下,中國著名學者梁思成與林徽因迎來了家裡第二個孩子:兒子梁從誡。梁從誡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環保衛士。

著名作家冰心與林巧稚相識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大學校園,兩人有著六十年深厚的友誼,冰心的三個孩子都是林巧稚接生。林巧稚總是笑說:「冰心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冰心在1983年寫下的《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中,這樣回憶:

我記得在1935年我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那時她已是主治大夫,她的助手實習醫生是我的一個學生。在我陣痛難忍、低聲求她多給我一點瓦斯的時候,林大夫聽見了就立刻阻止她,還對我說:「你怎能這樣地指使她!她年輕,沒有經驗,瓦斯多用了是有危險的。」

著名作家冰心

1937年11月,當我生第三個孩子的時候,她已是主任大夫了。那時北京已經淪陷,我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抑鬱,林大夫坐在產床邊和我一直談到深夜。

1930年9月7日,北京協和醫院,又一個健康的男嬰哇哇啼哭著來到人間,接生的醫生還是林巧稚。

和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一樣,父母親還沒想好為他起什麼名字,在醫院的資料上就寫著「袁小孩」這三個字。

這個男嬰卻是與眾不同的,他就是後來被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中國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教授。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她親手迎來了袁隆平的降生,為林徽因、冰心這些文化名人接生過孩子,也給周恩來夫人、朱德夫人、彭真夫人看過病,她更為社會上普普通通的婦女治病接生。

她有一個出診包,包里總放著錢,以便隨時接濟貧困百姓。

在林大夫中接生過的孩子中,有不少名字叫「念林」、「愛林」、「敬林」、「仰林」的。這是普通人家對一位醫者最崇高的謝意與紀念。

凡是經過林大夫接生的孩子,她都會在出生證上籤上英文「Lin 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這溫暖的簽名,溫暖著每對父母與孩子的今生今世。

周恩來總理接見林巧稚

終身未婚的林巧稚說自己「生平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這是生命的序曲,勝過人間一切悅耳音樂。

林巧稚不允許科里任何人用語言刺激產婦,她對一個呵斥產婦不要叫喊的年輕醫生說:「英語中,助產士一詞是指「站得很近的婦女」。產婦把自己和孩子兩條性命都交給了你,你是唯一能幫助她的人。你甚至沒有權利說你餓、你累、你困。」

林巧稚對待病人極為溫柔耐心,尤其生產過程中的婦女,每逢陣痛難忍的時候都會大聲叫喊,但每當林大夫走近她們,用語言和輕柔的動作安撫她們,疼痛的產婦都會安靜下來。瘦弱的林大夫具有神一般的力量。

劉少奇主席接見林巧稚

林大夫說:「我不希望產婦們疼痛的時候大聲叫喊,用手抓住床的鐵護欄,那樣手會著涼,會落下病痛來。」

愛病人勝於愛自己,這一定是心有大愛的人才能做到。林巧稚對待周圍的朋友與同事,同樣真摯而用心,惺惺相惜。中國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泰斗謝少文,永遠記得林巧稚在他落難時無言的幫助。

「文革」中,他被停發了工資,全家每月只有15元的生活費。「勞動改造」乾重活時,一向斯文儒雅的學者竟打起了赤膊。他自嘲道:「皮破了可以長,衣服破了沒錢買。」

林巧稚與中醫婦科專家錢伯煊探討問題

在他最困窘的時候,林巧稚給他送去了裝著錢的信封,裡面寫著短短兩句話:

It』s not money, It』s friendship.(這不是錢,這是友誼。)

在生命後期,林大夫在輪椅上、病床上,用四年時間,以堅強的毅力完成了五十萬字的著作《婦科腫瘤》。因為婦科腫瘤,曾經讓她看到多少人生的痛楚,戕害過多少女性的生命。

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早早地立下遺囑:平生積蓄的三萬元捐獻給首都醫院幼兒園、託兒所;遺體捐獻給醫院作醫學研究用;骨灰灑在故鄉鼓浪嶼周圍的海面上。

林巧稚像

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囈語,急促地叫著:「產鉗、快拿產鉗來!」

她慢慢地平息下來,過了一會兒,她的臉色露出一絲微笑,「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個,真好!」

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後的話。

關注走尋

與我們一起

發現醫學家之美

走尋獨家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

-END-

出品人 · 施晗

監製 · 彭能波 | 王偉

執行主編· 馮志亮 | 王強林

編輯 · 周曉莉 | 葛朋超

設計 · 苗雨

發 現 未 知 之 美

【人文 | 藝術 | 生活 | 格調 | 思想】


推薦閱讀:

張愛玲和林徽因的愛情觀有什麼不同?
婚姻幸福:林徽因VS張愛玲
林徽因的一百句經典愛情語錄
梁思成林徽因婚禮上,梁啟超的證婚詞是什麼?
那些有了有趣靈魂的姑娘,後來都怎麼樣了?

TAG:林徽因 | 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