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宋官窯

>汝瓷,  中國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  又因其為五大名瓷之首,因此在宋代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  汝窯瓷亦被稱作汝官瓷,  因此「汝窯為魁」早已成為藏界公認的定論。  宋人歐陽修在《歸田集》中對汝窯的論述:  汝窯瓷真正的美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翠青色。  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  因此不排除後人把珍品當作「陶」而丟棄,故存世甚稀。

  ?  而《清波雜誌》里宋人周輝對汝窯的精述,  汝瓷以釉取勝,當時的青瓷不能同比,  真品釉色青中泛藍、純凈、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  它既不同鈞窯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

  1999年以來,汝州市區主幹道東邊的張公巷發掘出一處產品風格與汝瓷相近的窯址,  並發現了宋元時期的青瓷器和窯址,在一個灰坑內出土了能復原的青釉瓷器44件。  張公巷窯出土器物不多,這些器物與汝窯的區別  之一是胎色灰白,比汝窯(寶豐)淺、白;  二是釉比寶豐釉要淡,個別略深;  三是寶豐絕大多數為裹足支釘燒,張公巷窯絕大多數是足底無釉,  為墊燒而成;四是寶豐瓷器為芝麻釘痕,張公巷瓷器絕大多數為小米釘,圓形、白色。  現在學術界認為  先有寶豐清涼寺汝瓷,後有汝州張公巷淺天青瓷。  2004年5月,來自國內外的50多名陶瓷、考古界專家對張公巷窯址及實物標本進行了考查論證,  多數專家傾向於張公巷出土的瓷器  不同於一般的民窯產品,  它很可能就是人們尋找多年的「北宋官窯」。

寥若晨星,重在寥,氣泡多了,就變味了

瑪瑙顆粒,點點任性,處處留情

  ?  釉料用瑪瑙,也許大家都知,  用瑪瑙中最純正的玉髓,才是保證釉色粉翠的保證。  半瓷半陶,有一定道理。胎輕體薄,彈之啞咽。  與明清元之音,遜色。  這正是這個時代的特點,甚至是當時政治軍事上與外族,不爭不鳴的一個寫照。
推薦閱讀:

【啟示錄】回首2007年瘋狂的「官窯時代」
業內人士表示,那些市場曾經熱炒的「明清官窯瓷」、「鎏金銅佛像」等,不過是那些炒家淘汰的「垃圾藏品」。
如何通過胎釉鑒定宋代官窯瓷器

TAG:北宋 | 官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