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弘忍大師的考試:神秀、慧能均不及格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準備用考試形式公開選拔傳法弟子,授予衣缽。考試的題目是作偈。為表示公正,他要求所有弟子都可以呈一首偈子。如審核過關,即正式宣布其成為禪宗六祖。於此,弘忍大師的弟子們雖有心一試,但均有自知之明。因為唯有首座神秀法師,才真正有接替祖師衣缽的資格,其他人只能是陪襯。神秀,曾蒙弘忍賜予半坐,忍大師曾自嘆「東山法門,盡在秀矣」。神秀法師眾望所歸,雖明知作偈之事「求法即善,覓祖即惡」,但盛情難卻。於是,他在半夜悄悄將偈子題在牆壁上:「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弘忍大師見此偈後,認為大妙,卻未見性。這時,行者慧能亦作偈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是,弘忍大師卻將慧能的偈子擦去,說:「亦未見性。」為什麼弘忍會這麼說?不是慧能的境界明顯要比神秀高嗎?只有弘忍知道,神秀法師與慧能行者的偈子其實水平一樣---均未見性。佛教里長期分為「空」、「有」二宗。在弘忍看來,神秀的偈子是偏「有」的,而慧能的偈子是偏「空」的。偏空、偏有,均非中道,所以未能見性。其實,弘忍大師首先是認可神秀的,早有傳法之意。但是,神秀本身無覓祖之心,所以涕辭而去,潛為白衣。白衣即是老百姓,神秀是真的無作祖之心的,並非演戲「作秀」。弘忍大師雖失去神秀這一高徒,但發現慧能行者的悟性也是相當之高。慧能雖然見解上偏空,但經進一步調教,是可以傳法的。於是,弘忍悄悄向慧能說法,點出其見解上的欠缺之處。經弘忍大師詳細解說《金剛經》,慧能終於恍然大悟。原來,空、有之間是圓融不二的。應無所住,即是空;而生其心,即是有。佛教中是特彆強調「空」的,但是「空」並不等於「沒有」。空,實際相當於《易經》中的「變」。所謂「一切皆變,唯變不變」。同理,佛教認為,一切皆空,唯空不空。空性,即是佛性,亦叫做自性。前面說過,空不等於無,而是相當於變。所以慧能大悟後,稱嘆「自性」本來具足、能生萬法!唯有變,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唯有空,宇宙萬法才得以成立。故曰:「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法不成。」如果一切皆無(偏空),則成佛作祖亦是空口說夢,學佛即無任何意義。若果過於執著佛法,則又違背佛祖「說法本為方便」的真意。唯有「既無所住、又生其心」,才是真正的中道。佛教中有「性空唯名論」、「虛妄唯識論」、「真常唯心論」等不同的意見。其實,這只是佛教徒自身所處的角度不同而已。雖然「橫看成嶺側成峰」,但是廬山其實只是一座。我們普通人,因為身在廬山之中,所見均是有限的。如果真正的聖者,就會跳出廬山之外,一睹廬山的真容。能做到這樣的人,就已經是佛。弘忍大師高瞻遠矚,知道神秀、慧能均已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即能覺悟。而祖師位只有一個,一方面一山不容二虎,另一方面決不能厚此薄彼。神秀已是首座,擁有人脈卻無信物;慧能孤家寡人,但有衣缽信物。正好可以平起平坐。於是,神秀大師在徒眾擁護之下,成為北宗領袖,並蒙受皇帝禮遇,擔任國師。慧能潛回南方,隱忍多時,後來亦憑衣缽信物成為南方禪宗領袖。弘忍大師圓寂後,北宗地位尊顯,猶如參天大樹;南宗默默無聞,猶如小草。後來,唐武宗發起毀佛運動,颳起一場十二級大風。風暴到處,參天大樹應聲而倒,連根拔起;小草卻一無所傷,並且更欣欣向榮。從此,北宗一蹶不振,南宗大行於天下。佛法在世間,佛事亦如世事也。
推薦閱讀:

大師告訴你好命人都出生在幾點鐘
命理研究篇--與大師交手
永嘉大師的天台禪法(四)
善導大師傳
風水大師的7條忠告,受益終身!

TAG:考試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