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的孤獨終於與國際接軌了

中國老人的孤獨終於與國際接軌了

-----春節與我的小學老師見面而由這位老人的現實生活產生出的感慨!

汪華斌

春節期間我去拜訪一位小學老師,發現老人竟然連春節也不興奮;原來平常孤獨生活的原因,已經使老人麻木了。看著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平常自己孤獨生活的艱難也是可想而知的了。然而這位老人並不是孤寡老人,他卻是兒孫滿堂的中國老人;因為他的子女全部都在城裡生活,而且幾個兒子還在鄉下做了房子;但平常卻沒有人陪伴老人,雖然春節大概所有人都會回來拜年一次;但頂多就是在這老人這裡吃個午飯,然後依然是各就各位去了;而老人還是很快就恢復到自己孤獨生活的原貌。正因為如此,我們多年前嘲笑外國老人凄涼境況現在接軌到中國老人身上了;因為改革開放我們徹底改變了中國老人的古老文化。

我們不會忘記中國文化的兒孫滿堂,實際就是養兒防老的社會法則;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古老中國文化才有「父母在不遠遊」的習俗。即使是改革開放前,我們社會依然還是幾代人在一起生活的習慣。然而改革開放後我們了解了外國老人孤獨生活的法則,所以我們開始在文化上與國際接軌了。再加上工作與生活艱難的原因,子女離家出走它鄉成為了我們社會的常態。別看我們社會每年春節運輸緊張,這實際是那些沒有成家或孩子在父母親身邊的人;而小家在城裡的子女並不急於想與父母親團聚。在這樣的生活文化的擴散下,我們社會的孤獨老人越來越多;它從農村到城市,到處都是兒孫滿堂卻又是孤獨生活的老人。

是啊!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的考察中就發現外國老人的孤獨,因為他們的子女並不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正因為如此,外國人養老是依靠政府;所以老人在福利院生活,即使孝心子女能在聖誕節寄張懷念卡片就不錯了;所以當時很多中國老人說還是生活在中國幸福,雖然幾代人同堂居住困難;但老人不孤獨也是一種中國式幸福。

然而隨著社會財富向個人身上傾斜後,我們社會的老人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創造財富的子女就在工作當地買房的比比皆是,而將老人接到身邊的卻是微乎其微;這樣就使我們社會兒孫滿堂的老人卻孤獨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我們社會的養老機制不健全的原因,所以很多中國老人實際卻是悲慘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老人的觀念沒有改變,依然懷念兒孫是中國老人的普遍現象。看那些即使在福利院生活的老人,他們也在凄涼地盼望兒孫來探望自己;而失望的卻是絕大多數老人。

正是因為中國老人的實際境況,從而引發通過法律來要求子女回家看看;然而這回家看看究竟能解決老人什麼困難呢?因為回家看看卻是老人最忙的時刻,而子女風捲殘雲地大吃一頓後就匆匆忙忙離開了;所以子女離開後老人還地忙碌好一陣子。雖說絕大多數老人都希望這種忙碌,但就是有法律保障的中國這依然還是老人的美夢。正如有些老人對我說的那樣,如果老人有錢可能對子女還有吸引力;而需要子女養活的老人則是更多的是被子女遺忘,這也是很多福利院老人暗地裡流眼淚的原因。因為中國老人哪怕自己的子女不來看自己,也想見見自己的孫子(女);這竟然也是中國老人的美夢。

在全社會的急功近利環境的刺激下,即使就在老人身邊工作的子女也不願意與老人生活在一起;而且還理直氣壯地說「有代溝」。如我有個親戚就是如此,孩子要他兩老把自己原來的房子賣掉;再到他們居住的小區附近買個小房子,目的就是白天好把孩子送到這裡來照看;晚上自己下班後就順便把孩子接回到自己的小家。即使是星期天休息,這孩子也是自己一家三口開車到處遊玩;而父母親好像與他們沒有關係,充其量只是照看孩子的臨時幼兒園。聽我這親戚說這還是比較好的子女,有的即使住在一個小區沒有往來的也比比皆是;所以他說現在是孩子們的心態真的是與國際接軌了,而老人的心態卻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有些老人真的很心苦;因為自己追求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而這經過改革開放後徹底改變了這些文化而想恢復根本是不可能的;這就是今天的中國老人。

在這孤獨與國際接軌的環境改變中,城市的一些老人開始改變自己的觀念了;旅遊跳舞就是一種自己改變環境的生活,而農村老人卻只能在孤獨中度過餘生。更為重要的是政府沒有改變社會環境的功能,現在有些政府好像發放老人費就是幫助老人;所以我們社會的文化與環境使老人受傷的比比皆是。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老人死在家中無人知道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因為我們現在的政府還沒有普及上門服務的機制。更有一些政府人員特別厭煩老人,如我老家鄂州農村幹部就如此;只要老人找上門來就煩,所以通常對孤獨在家的老人不僅沒有問寒問暖;反而惡語中傷,從而使這些老人更加受傷。

中國社會的房子越來越多,孤獨老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根本沒有人願意與老人居住在一起。正因為如此,一些將孫子(女)帶大的老人也就是孤獨的人生了。如果是身體健康,反正無所事事而能遊手好閒;如果是身體有病,則就希望老伴了;這也是現在的中國老人特別害怕孤單的原因,也是一些老人願意自己死後將房產留給照顧自己的保姆的原因;因為子女實在是使自己傷心了。

我也真的不知中國該如何發展養老機制,只是兒孫滿堂的中國老人卻只能孤獨生活實在是令人傷感。雖然不少人是為謀生計而不在父母身邊,但在父母身邊的子女也沒有給老人帶來幸福感呀。雖然現在不少老人有優裕的物資享受,但是孤獨卻無法使他們感到心身愉悅。有時一人置身於偌大的房子,出入單身獨影又如何能幸福。即使是大都市,鄰居同樣也是相互之間無往來。所以一些沒有樂趣的老人用免費公交卡乘車玩,因為聽聽佰生人的聲音也是一種樂趣。我以前很不理解現在的老人特別喜歡聚集在學校門外,原來不接孩子的老人來聆聽這交織一起的說笑聲同樣也是快樂。我明白了為何老人羨慕人家的手機頻頻作響,也嫉妒人家加班加點的苦樂。因為現在的中國老人什麼都沒有,而有的只是時間。我明白這精神空虛的可怕,也明白這些老人去向誰訴說自己內心的孤獨。

是啊!在我們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子女竟然越來越不願意與老人交流了;我聽到一些孝順的孩子是說不願意父母操心,因為自己實在混的不咋樣。然而即使混的比較好的,我也沒有見到多少孩子願意與父母交流。然而這些不願意與自己父母交流的孩子,卻願意與自己的孩子交流;這就是我們今天社會的年輕一代。因為他們的口頭禪是「孩子就是自己的生命」,卻不知道老人當初是如何傳遞生命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代新人勝舊人。一旦兒女變龍成鳳,父母難道就能安享其樂嗎?面對今天這殘酷的現實,多少嚴父慈母能從子女那裡得到回報?雖然這從無人去計較,也從無人去索求。然而現實卻是父母視兒女為寶貝,而兒女卻視父母為累贅。既然我們現在的年輕一代能以十分的愛子(女)之心,為何不用一分去愛你的父母親呢?

我無力改變中國老人的現狀,我只是相當傷感;難道我們的改革開放就是要製造老人的孤獨嗎?

僅以此文獻給今天的孤獨老人,真心希望你們幸福快樂!

推薦閱讀:

推介中國名著《楚辭》
唐建:中國畫的精神家園
中國名人穿越訪談錄第二十集夜問之極品漢奸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流氓化」的大明王朝
亞洲之心吐魯番 中國國家旅遊雜誌

TAG:孤獨 | 中國 | 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