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近代建築之29——俄國、蘇聯政治類建築(六)

哈爾濱:

俄國領事館舊址:

中東鐵路的修通,使哈爾濱由一座濱江小村落一躍成為東北亞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外來移民的增多,使哈爾濱逐漸成為一座國際化的都市。外僑中,俄國人佔到了絕大多數,1903年,俄國任命了一位名叫博果牙楞(A.BogoyAlensky)的人擔任駐哈爾濱的外交代表,1907年1月呂巴(V.F.Lyuba)被任命為首任駐哈爾濱總領事。俄國人本打算將領事館設在人口相對集中的道外傅家甸,但考慮到這一帶中國人居多恐有不便,就將領事館設在了相對還比較荒涼的俄國中東鐵路附屬地內。

南崗區紅軍街原名車站街,是一條主幹道,從哈爾濱火車站引出一直向南。紅軍街也是除中央大街外,哈爾濱俄式風格建築最為集中的的地段。坐落於紅軍街85號的現龍門大廈貴賓樓就是當年俄國最初選定的領事館。這座建築建成於1902年,最初是俄國的眾多軍政要人和商人消閑娛樂的俱樂部,哈爾濱人俗稱其為「戈比旦樂園」。建築由俄國人依格納齊烏斯設計,希爾科夫負責建設,屬俄國新藝術運動風格。平面呈「L」型,主入口設在轉角處,轉角處打破兩冀的橫向劃分的手法,縱向特徵明顯,成為了立面的中心,突出了建築挺拔的視覺感。門外有長長的金屬雨棚,保證了車輛足以從下面穿過。步入大廳的銅製旋轉門是哈爾濱的第一座這種樣式的大門,雖然經過修復,但仍保留了百年前的特色。

建築內的裝飾和輔件也是十分奢華,樓梯採用名貴的胡桃木製作,大廳內安置一個大壁爐,壁爐上方有一個精緻的梳妝鏡,古樸典雅。大廳內還曾陳列過一架名貴的座鐘,是英王贈給慈禧太后的禮物。不過在文革的時候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在一個餐廳內,有一台近百年歷史的大冰箱,冰箱的箱體完全由胡桃木鑲嵌而成,這台冰箱是利用鹽和冰塊來製冷,目前在國內僅此一台。

1937年這座建築又成為接待軍政要員的「大和旅店」,共設有客房33間,餐廳1間,撞球室1間,會議室1間,辦公室3間,浴室等其他用房8間,地下室還有專供僕人居住的房間和酒窖、食品庫。其中的215房間是最豪華的一間客房,末代皇叔溥傑和張學良將軍等社會名流都在此下榻過。

解放後,這裡是接待前蘇聯專家的專家樓。1968年,成為哈爾濱鐵路醫院,後又改為鐵路招待所。1997年10月,成為龍門大廈的貴賓樓。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接踵而至,國內的局勢動蕩似乎沒有波及到遠東,副領事波波夫主持了領館館務,1918年,波波夫組織了「祖國及憲法會議擁護遠東委員會」,自任會長,參加者是沙俄殘餘勢力,目的是為了反對新成立的蘇維埃政權。這個組織在哈爾濱很有影響力,原沙俄近衛軍頭子謝米諾夫也被吸納進來。1920年,中東鐵路工人罷工推翻了把持鐵路大權的沙俄殘餘勢力代表人物霍爾瓦特,中方接管了中東鐵路的警備權及附屬地警備權。1920年12月,俄國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被吉林、黑龍江兩省交涉局接管。

蘇聯領事館舊址:

中蘇兩國正式建交後,北洋政府外交部於1924年6月29日宣布俄國駐華各領事館移交給蘇聯政府。同年7月29日,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開放。但由於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盤踞東北,與中央政府相制衡,開始並不承認蘇聯在東北的領事地位,直到1924年9月22日簽訂了《奉俄協定》之後,方才予以承認。

首任蘇聯領事為弗·列格拉勃,領館最初位於吉林街的克羅拉宅內,1927年,遷到了耀景街上。這座建築現為一類保護建築,建於1924年,磚木結構,俄國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周圍的院落種植了很多的灌木。可惜筆者去尋訪時是冬季,樹木都已經凋零,雪後的殘陽落在斑駁的牆面上,大門緊閉,裡面的蘇聯領事館舊址也只能隔著高牆看著外面的世界。解放後,蘇聯領事館是駐在哈爾濱的唯一一家外交機構,直到1962年最終關閉。政府將這座建築交給黑龍江省文聯使用,05年文聯遷出後,建築就一直閑置。

巧合的是,曾任俄羅斯駐華大使的羅高壽先生也與這座建築有這一段不解之緣。他的付清曾經擔任蘇聯駐哈爾濱領事一職,羅大使的部分童年時光就是在哈爾濱度過的。在父親的熏陶和影響下,羅高壽也走上了學習中文和研究中國問題的道路。1992年起,他被任命為俄羅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2005年5月21日,正式卸任。時至今日,這位老人仍對他曾經生活過的哈爾濱念念不忘,對耀景街上的這座他曾經生活起居的建築也是記憶猶新。

重慶:

蘇聯大使館:

1938年1月19日,蘇聯駐華大使奧萊爾斯基攜塔斯社中國通訊總社社長羅果夫等人由漢口抵達重慶。俄國大使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遞交了國書,選定重慶枇杷山上原川軍師長曾子唯修建的公館作為大使館,直至1945年遷回南京。俄國大使館舊址是一座複雜的建築,這裡的複雜單純指立面的構圖樣式,柱廊、券廊、列柱門廳、平窗、券窗、人字屋頂、穹頂等等,每種構件都有兩種樣式體現出來,整體上顯得不大對稱。不過在所有駐渝的外國使館中,蘇聯大使館算得上最豪華和龐大的一座了。由此可見,當時中蘇之間的良好關係。的確,蘇聯對中國的抗日戰爭進行了很大的援助,蘇聯在哈密、迪化、蘭州建立基地,援華物資由此運到陝西、四川,並由此運往抗日前線。截至到1941年,蘇聯援華軍火和貸款數,是英美兩國之和的4.5倍。

解放後,原蘇聯大使館舊址劃歸市三院,2000年9月,舊址被市政府命名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建築一度淪為單工宿舍和儲藏室,房屋內破舊不堪,亂搭線網隨處可見,2003年,重慶市第三醫院對舊址進行了裝修整治,把舊址作為了行政辦公樓,這才讓老建築重新煥發了青春。2005年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曾親臨醫院進行考察,對我國如此保護原蘇聯建築表示感謝。2006年,為紀念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該院成為全國首家中俄友好醫院。一座建築,能夠上升到兩國國家關係的高度,這就是它的力量和意義。

日軍轟炸重慶時期,位於枇杷山的蘇聯大使館曾遭到襲擊,為躲避炮火,蘇聯使館曾臨時遷入位於南山的一座別墅內辦公。這是一座歐式鄉村風格的小樓,灰色清水磚牆,底層為半地下室,一層連續拱形窗戶,地勢較高的一側設有柱廊。四個立面各不相同變化豐富,屋頂既有平頂也有坡頂。建築周圍被香樟樹簇擁,猶如世外桃源。這座建築是1941年由俄國大使館出資建造的,作為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的別墅。與南山一帶的很多別墅一樣,在茂密的林叢掩映下,躲開了日本的戰機,也得以保存完好。

廣州:

華南重鎮廣州,是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五口通商以後,雖然經濟重心轉向了上海,但廣州依然憑藉其底蘊吸引著外國人前去創業經商,居住生活。這從沙面租界內遺存的眾多外國領事館群中就可見一斑。但在主要的西方列強中,唯獨缺少了俄國。這並不難理解,俄國人久居寒帶,廣州屬亞熱帶氣候,從氣候上俄國人就不可能適應廣州的潮濕高溫。另外,俄國在近代對華的侵略中,主要以外交訛詐和軍事威脅來獲取領地,其本國經濟落後,工業革命雖然進行,但非常不徹底,無法向英法美等國那樣大量向中國傾銷商品,輸入資本。所以,距離俄國本土遙遠的廣州也就根本不再俄國的視線範圍之內,固守住東北和西北的勢力範圍對俄國的意義更加重大。

事實上,在十八世紀末期,俄國曾打算開闢經廣州的航路。1784年,俄國人謝里霍夫和哥里科夫在北美組織了貿易公司,主要在美洲搜羅貴重的毛皮。1799年,他們成立「俄美公司」並獲得特許狀,取得了掠過阿留申群島和美洲資源的壟斷權。大量的毛皮資源,運輸成了一個大難題,由於《尼布楚條約》阻礙了俄國控制北亞和被太平洋,俄國只能先將皮毛集中在勘察加,再運到鄂霍次克港,上岸後經雅庫斯克在運到恰克圖,這種長途運輸費用巨大。因此,俄國人決定效仿英美等國,從海上開闢一條運輸道路。1802年,俄美公司僱傭的船長克魯任斯泰倫向俄國政府提出一個計劃:將阿拉斯加的毛皮運到廣州,這隻需要五個月的時間,而過去運送至恰克圖則需要兩年的時間。同時,可以從廣州採購俄國所需的商品,回程中還可停靠馬尼拉、巴達維亞和印度的口岸,進行貿易。在政界和商界的支持下,俄國政府同意進行一次這樣的環球航行。1805年11月,克魯任斯泰倫率領「希望」號抵達澳門,並要求進入廣州進行貿易,被兩廣總督那彥成拒絕了。隨後,克氏通過英商賄賂粵海關監督延豐,獲得開倉卸貨的許可。克氏在廣州期間,對廣州的貿易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調查,他指出在「恰克圖貿易」之外,開闢「廣州貿易」的必要性。為了配合克氏的活動,俄國還派出戈洛夫金伯爵出使中國,其中重要的一項議題就是讓俄國人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公司一樣,在廣州享有通商的權利。不料,清政府根本沒有讓這個使團進京。1806年2月7日,俄國船隊滿載中國貨物離開了廣州,他們可曾想到離開後的第二天,北京方面發出的扣留俄船的上諭就送達了廣州。當船隊返回聖彼得堡時,克魯任斯泰倫接到了廣州英商的來信,得知了這個消息,他還心有餘悸的說:「要是命令到達時我們還在港口的話,很可能我們的船隻就永遠也不會返回俄羅斯。」這樣,廣州計劃只得擱淺,廣州也只能成為俄國一個遙遠的夢。

蘇聯領事館舊址:

俄國並未向廣州直接派駐過領事,有限的一些僑務陸續由法國駐廣州領事、德國商人、俄國駐香港領事兼管。

1949年解放前夕,國民黨政權將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廣州,企圖進行最後一搏。一些國家的駐華外交使節也跟著到了廣州,其中蘇聯大使羅申是最先抵達的。在沙面的各國領事館當中,蘇聯領事館首先升格為大使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天,廣州蘇聯大使館上的國旗徐徐降下,羅申大使亦宣布回國。10月15日,廣州剛剛解放,蘇聯國旗又重新升了起來。蘇聯第一個完成了對新中國政權的承認和對舊政權的擯棄。

蘇聯領事館舊址位於沙面大街68號,建於1916年,是一座三層磚混結構建築。建築除挑檐和欄杆之外,全部採用清水紅磚牆砌築,有沙面「西紅樓」之稱,與沙面島東端的海關俱樂部紅樓遙相呼應。建築二三層轉角處懸挑半圓陽台,擴展了角落區域的空間。平面呈正方形,一層券廊,二三層柱廊,柱子有粗有細,基本上都是幾根細柱組合成的束柱。這座建築沒有設百葉門窗,只是在轉角處和樓梯間設置了固定的木百葉。室內的木地板基本沒有損壞,壁爐至今仍可使用,足見建築保存的完好。


推薦閱讀:

俄國芭蕾俄國菜
我所理解的俄國史

TAG:建築 | 中國 | 政治 | 近代 | 蘇聯 | 俄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