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醫科普|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沒那麼簡單!

什麼是抗血小板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是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簡稱,它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減少凝血酶形成和釋放,進而減少血栓形成。臨床上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引起的心、腦及外周動脈循環障礙疾病,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腦卒中、心肌梗死等。

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緩釋型雙嘧達莫和西洛他唑等,臨床上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藥物可導致胃潰瘍和出血。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出血風險增加2~4倍。由於阿司匹林抑制環氧化酶(COX),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在減少致炎因子和血栓的形成,同時也削弱了前列腺素對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作用,使其更易受到胃酸、消化酶和膽鹽等危險因素的損傷,進而導致消化性潰瘍。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A2(TXA2),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導致出血。氯吡格雷抑制二磷酸腺苷受體,也抑制血小板釋放生長因子,減少血管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誘發出血和減慢消化道潰瘍癒合。

哪些情況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1. 有出血癥狀的潰瘍病或其他活動性出血時。

  2. 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症。

  3. 潰瘍病或腐蝕性胃炎。

  4.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該品偶見引起溶血性貧血)。

  5. 痛風(該品可影響其他排尿酸葯的作用,小劑量時可能引起尿酸滯留)。

  6. 肝功能減退時可加重肝臟毒性反應,加重出血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變患者易出現腎臟不良反應。

  7. 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大量用藥時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腫。

  8. 腎功能衰竭時可有加重腎臟毒性的危險。

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期間應注意什麼

  1. 服藥期間應觀察有無異常出血現象:嘔血、便血、黑便、牙齦出血、皮下淤血、流鼻血、咯血、月經增多等。對腎功能不全者應定期監測腎功能。

  2. 掌握適宜劑量。一個納入287項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口服阿司匹林75mg/d,心血管事件下降比例不足15%;口服75~150mg/d,心血管事件下降32%,為最大療效;口服150~325mg/d,心血管事件下降不到25%。

  3. 對於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長期口服抗血小板葯前應檢測和根除幽門螺桿菌。

  4. 有服用阿司匹林禁忌證的患者,可選用氯吡格雷替代,但應嚴格監測出血事件的發生。

  5. 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這可能導致患者即使服用了這兩種藥物,仍然無法達到治療效果,這可能是臨床上部分患者出現動脈支架術後再狹窄的病因之一。目前我們已經可以通過血栓彈力圖檢查快速而準確地評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對血小板的抑制效果。

  6. 抗血小板藥物的藥效與其血漿濃度無關,其作用時間與血小板存活半衰期有關(大概7天)。因此,對於準備進行手術且存在較大出血風險的患者,應諮詢您的主治大夫,必要時需在術前1周停用抗血小板藥物,以減少術中或術後大出血的發生。

  7. 飲酒後不宜服用阿司匹林,因為能加劇胃粘膜屏障損傷,從而導致胃出血。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醫科留學|烏克蘭文尼察國立醫科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回應取消「男女混宿」:不是搞男女隔離
[中醫科]一位中醫搜求的各類民間醫方
院校|捷爾諾波爾國立戈爾巴喬夫醫學科學院

TAG:科普 | 藥物 | 醫科 | 簡單 | 血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