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易前,先要搞清楚三個概念

在學習「周易六十四卦」之前,先要搞清楚三個概念。這三個概念,分別是:易經、周易和卦爻。

一、易經

關於易經,無需再多做介紹,但這裡有一個誤區。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這是錯誤的……

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係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按照南懷瑾先生的說法,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於:

——《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其實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也就是說,《易經》分為三部,有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並稱為占卜的三易之法。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英文譯作:The Book of Changes),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二、周易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三易》之一,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結合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周易》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即《易傳》,是解釋《周易》的著作,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共有十篇,統稱《十翼》。 有的學者為了區分《周易》經傳之不同,稱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為《周易古經》,稱注釋《周易古經》的十篇著作(易傳)為《周易大傳》。

春秋時期,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而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自此,中國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由於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華夏的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藉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慾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日月為易,象徵陰陽。從文字學來看,「易」字的構成是「日」和「月」。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這種變化,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其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三、卦爻

卦爻,是《易經》的基本因素,分陽爻、陰爻。根據天、人、地三才的道理,把三爻重疊起來,構成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兌、艮。

陽爻為(―),陰爻為(–),把三爻重疊起來,即構成八卦:乾(三陽爻)、坤(三陰爻)、震(下一陽爻、上二陰爻)、巽(音xùn,下一陰爻、上二陽爻)、坎(上下皆陰爻、中一陽爻)、離(中一陰爻、上下皆陽爻)、兌(上一陰爻、下二陽爻)、艮(音gèn,上一陽爻、下二陰爻)。

八卦再重疊起來,就構成了六十四卦,如:否極泰來之「泰」,乃上坤下乾,「否」乃上乾下坤;六十四卦,每卦均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易經,就包括這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象,指卦的圖像,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

關於卦爻,我會在下一篇日誌中,再為大家詳解。今天先聊到這裡,大家可以慢慢咀嚼和消化~

推薦閱讀:

一德:周易預測(奇門遁甲)婚姻——婚姻不和諧,將如何收場?
論《周易》的象數圖示結構
周易與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的根在哪裡?如何學好奇門遁甲?
周易微學堂八字基礎之十天干論
周易的現代反思

TAG:學習 | 周易 | 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