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圈子文化」

與崇尚個性發展為基點形成的西方文明不同,中國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自然環境和傳統文化等的影響,大家習於結成一個個的圈子,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圈子文化。中國人是活在一個個圈子中的,有如洋蔥頭結構,這是一個個由人情親情鄉情友情連接而成的圈子,常人難以擺脫。圈子結構也正好與中國等差有序的社會格局相吻合。圈子有圈裡圈外之分,圈子內部更存在中心、次中心和邊緣之分。對於社會來講,圈子是中心;而對於圈子本身而言,圈子又自有中心。每個人,因其位置不同,權利義務各異,身心自由度也大有不同。處於中心的人,自然是權利多而大,負有鞏固圈子和發展圈子的重任,往往有一言九鼎之威,如果缺乏相應的束縛,有時可以為所欲為;而從中心往邊緣,則權力和權利漸少而小,服從性和不自由度則漸次加大。整個社會都是以圈子為單位來相互依存和競爭的,而對個人是不大承認的,即使偶有孤膽英雄奮力抗爭,結果也往往以悲壯收場。他們甚至有時連競爭對手都找不著,如同可笑的唐吉柯德那樣只好去鬥風車。所以個人對圈子很依賴。但是,由於圈子本身的缺陷,在「固若金湯」的表象下,也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人特別能窩裡斗。中國「圈子文化」的演進而從地理環境而言,中國傳統的疆域就是一個大圈子,里外分明。西部是難以跨越的青藏高原,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屏障,而北部是沙漠少雨的廣袤草原,歷來人口不多,沒有強國持續窺視,更有人工修築的萬里長城,以雄邁豪放的氣魄重重畫了一筆;而東部南部海天相隔,外敵難以入侵。因此,這樣一個很容易滋生「唯我獨尊」的環境,自然就是一個天然闊大的圈子。在這個近乎密封的「唯我獨尊」的環境中,自然為圈子的誕生創造了很好的外部環境。自秦以來,除短暫的特殊時期外,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形成一個皇權圈子,皇帝是這個大圈子的中心。在這種皇權體制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切都是皇帝老子說了算。而各種權力和利益都是以之為中心,一波波往外擴散,越來越少。一旦這個圈子腐爛崩潰了,新的皇權圈子又會重新形成和確立,於是一切又重新開始建構。歷次的改朝換代,其實就是一個個皇權圈子的破與立。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歷史。人們的生活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家庭既是生產單位,又是生活單位。但是,由於天氣變化無常,各年收成不一,因此水利的興修和一些公共農耕設施的發展和維護,自然就需要多個家庭聯合起來,所以家族這種靠天然血緣紐帶維繫的圈子自然就承擔此重任。由此,初步形成了一個個特定的家族圈子,人們生活的各個環節基本上包含其中。在這個圈子中,人員固定,相互間關係也固定,陌生人是沒有的。時至今天,某些偏遠的山區老人從來沒有走出自己村子5公里之外。長久以往,自然就把圈子意識複製推廣到政治、經濟等體系中去了。此外,除了血緣之親,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建立圈子。是否成為一個圈子的成員,在圈子中地位如何,往往不是取決於一個人的品德和能力,而是取決於這個人與核心人物的關係。因此,造成中國人的信任帶有濃重的人情色彩。人們可以通過人情運作來改善人們之間的信任關係,即可以通過已有的關係網或請客送禮等方法來建立與「陌生人」之間的信任。解放後,仿效蘇聯,單位制盛行,至今仍有很大影響。依照不同的標準,大家分處不同的單位,生老病死,一應由單位負責。每個人也都變成了單位人,而每個單位既是一個獨立的圈子,同時又是整個行業系統中的一個小圈子,層層疊疊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結構。圈子成員的兩面性圈子成員對圈子的依賴是很嚴重的,衣食住行、個人事業發展等皆維繫於此。所以成員需要對領導上級小心謹慎,「虎鬚摸不得」,生怕領導上級有絲毫厭惡之心。因為,在一個一切都活在領導眼皮底下的成員,自然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暴露自己的不足,此時領導評判的標準也不容易僅僅限於工作業績等,甚至成員的習慣和與工作毫不相關的處事方式都有可能成為領導考核的標準。因此,在這種無孔不入的監視和全方位的考核體系下,下屬自然是謹小慎微,處處小心為妙。此外,由於圈子成員之間關係縱橫交錯,密不可分。同時,因為不易退出圈子,因此也培養或者說是迫使成員間採取一種長遠的處事方式。因為你今天對某一成員惡言相向,說不定明天你就可能有把柄栽在對方手裡,所以,為規避風險的角度出發,大家都盡量維持一團和氣,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以免日後斷了自己的退路。因此,這種天生的對圈子的依賴性就決定了成員溫馴的一面。而實際上,為了保證圈子的和諧,不對中心構成威脅,對圈子成員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聽話、順從。人們常說,「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等處世格言,導致國人重天命,輕人力,無創新,怕變動。中國的政治格局中,最難過的,下場最不好的,一般都是改革家,所以一般官員信奉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上級不習慣通過制度和流程來控制下屬,而是靠感情和利益來維繫。所以許多領導整天考慮這麼安撫下屬,搞平衡,所以中國的統治者,比如乾隆,就藉助鼓動臣子或下級互相爭鬥而自己居中調停起到馭下的目的,這是中國很傳統的宮廷政治,或者說是權謀。當領導人能力無法駕馭下級時,下級容易不服指揮,甚至取而代之,或者乾脆另立山頭。在中國企業里司空見慣的一種現象就是主力幹將在羽翼豐滿之後,帶走一大批忠實於他的部下自立門戶。而在國外,我們很少看到這一點,是因為許多公司的發展不是靠一兩個能力,而是靠制度、文化來維繫,公司越大,越是如此。這就是成員的兩面性。圈子外的變臉在圈子內,人人都小心謹慎,因為是自己人,或者和自己密切相關。而圈子外,則是局外人,不是自己人,因此無須「溫良恭儉讓」,無須做假樣子。或者說,對熟人寧可自己吃虧,裡頭有個利益的權衡;而如果是外人,則不需那麼長遠打算了,所以也用不著講究規矩。因為,大家養成了辦事先依靠圈子裡的人,因為他們肯幫忙,而對圈子外的人則不信任。一個人要和圈子外的人打交道,哪怕是光明正大,哪怕有正常的行政程序等,官事官辦,按照名面的規則,都不一定會很順暢。而如果先套交情,先進入對方的圈子,辦起事來自然要順利的多。因此辦事託人找關係之風盛行,至今不衰。因為,一旦進入圈子,自然就是自己人,辦事起來自然就有一種信任感,這種建立信任的速度可以很快。但是,由於市場經濟的衝擊,加上個人私慾的膨脹,這種建立信任的格局有些變化。進入一個圈子,單純靠友情親情有些靠不住了,於是送禮、行賄等大肆粉墨登場,這種速成的「信任」風險自是不少。為了規避風險,許多腐敗分子竭力控制自己的小圈子,或者說精心打造這個圈子,只在核心圈子裡活動,只接受核心圈子成員所託所求。大家利益攸關,一條繩上的蚱蜢,這樣減少了風險,或者說走的是「藍籌股」的路線,數量少,但少而精,一個頂十個的用。這種對圈外的漠視,使得大家很少去關注他人或外界利益,由此造成社會公德的缺失,社會規範也難以確立。比如隨地吐痰,「個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由此,個人利益也最終得不到保障。梁漱溟先生有一次回憶道:八歲時八國聯軍進北京,美國大兵進他家搜查,最後臨走時吵吵了一句:大門口太髒了,要天天打掃!真讓人哭笑不得。圈子改造的出路 圈子文化之下,領導權威過重,一方面培養了中國人(尤其是底層老百姓)堅忍耐勞的精神氣質,另一方面,實際上也縱容了上層對下層的欺壓凌辱,導致權威得到不斷放大,專制主義的進一步加強,「一言堂」現象嚴重。與領導權威相伴相生的是,是成員個性和創造力的扼殺和消亡。在圈子中大家講求同等劃一,這樣方便管理,同時也似乎能形成統一的合力。因為習慣依賴圈子和他人,在精神上未斷奶,每個個體喪失對群體的獨立性,造成個體的個性和意願的喪失,長此以往,造成了對個體需求和利益的壓制和成員對集體和領導存在習慣性的依賴。圈子文化也造成制度的缺失。圈子社會就是人情社會,人情關係對法律進行滲透,甚至於凌駕於法律之上。林語堂曾說:「中國人是把人情放在道理的上面的」。在情、理、法的關係中,先用情來講理,講不通,不得已時,再用法來講理。圈子社會的信任是一種非理性的關係,帶有很濃的人情色彩。這也造成了人們對非關係網中人們的信任的喪失,擴展到整個社會,就造成信任危機。另外,受傳統權謀文化影響,即使是「親」的圈子內人們之間由於利益的原因相互算計和彼此防範,這也造成了彼此信任的喪失。老百姓沒有安全感,皇帝老兒也沒有,皇帝老兒手下的官員更沒有,不管你有錢沒錢,有權無權,大家都沒有安全感。在個人發展之潮流漸趨抬頭的今天,單純依靠一人之領導,容易發生災難。社會愈發展,領導權威愈消弱,而多採取理性科學的統治和管理辦法,這樣社會和國家才更易有序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改造這個圈子。具體來說,就是要綜合全世界優秀文化,在融合中創造新的先進文化。把小圈子提升成大圈子,把圈子文化改造成社區文化,營造一種共同的社會空間。首先要提倡健全個性的培育。中國圈子文化中最缺的就是個性的健康發展。正因為沒有個性,所以盲目的權威盛行,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制約,從而導致自覺或不自覺地使圈子往危險的方向前進;正因為沒有個性的合理髮展,才使得大家人云亦云,沒有創造性。所以,我們應借鑒西方個性充分發展的經驗,主張個人的適宜發展,這樣才能創造一種健康的中國文化,為社會發展服務。具體我們可以先從教育上著手,然後再在各種決策程序中得以鍛煉和加強,由此一步步努力,形成培育個性充分發展的健康氛圍。 其次,我們要樹立一種制度化保障。用制度,而不是靠權謀、「悟道」來進行管理,而要下決心掌握管理藝術和技能。在具體做法上,凡事對「事」不對「人」,在保留人治靈活性的同時,淡化其色彩,而逐步代之以流程和制度。我們還要注意保留我們傳統文化中講求和諧的積極因素。因為過分追求個性的發展和慾望的滿足,西方文明對自然界多採取一種干預索取的態度,時至今日已造成了諸多的問題。同樣,在我國,由於片面的追求發展速度,也造成了不少失衡現象。面對自然災害的增多,人類開始反思,可持續發展、與自然和平共處已逐步成為世界的共識。比如,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就是這種共識的一種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有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因此,在保留此種思想,對於我們的未來是極為重要的。
推薦閱讀:

韓國三星經濟癱瘓, 中國讓其「自生自滅」?
中國佛教禪詩三百首(七言)上卷
美報:中國人被電視相親征服了
安徽《超級笑星》打造中國笑點 崔永元蔡明坐鎮

TAG:中國 | 文化 | 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