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古代十大經典讀書詩詞賞析
宋朝詩人黃山谷(黃庭堅)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人的容貌自會有好差,雖說通過化妝差的容貌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觀。但不過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而讀書帶給我們的改變是由內而外,由里及表的升華。
曾國藩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他說,「書味深者,面自粹潤。」讀書體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純粹、滋潤。
讀書,可以獲知人類最精華的智慧;讀書,可以足不出戶便體驗別樣的人生;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讀書,可以將生活中的寂寞換成享受;讀書,實乃天下第一好事。
《移居二首》
【晉代】陶淵明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詩意】其一
從前想移居住到南村來,不是為了要挑什麼好宅院;
聽說這裡住著許多純樸的人,願意同他們度過每一個早晚。
這個念頭已經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這件大事辦完。
簡樸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夠擺床鋪就能心安。
鄰居朋友經常來我這裡,談談過去的事情,人人暢所欲言;
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鑽研。
其二
春秋兩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經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誦新詩篇。
經過門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飲共歡。
要干農活便各自歸去,閑暇時則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時候,大家就披衣相訪,談談笑笑永不厭煩。
這種飲酒言笑的生活的確很美好,拋棄它實在無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親自去經營,躬耕的生活永不會將我欺騙。
【注釋】⑴南村:各家對「南村」的解釋不同,丁福保認為在潯陽城(今江西九江)下(見《陶淵明詩箋注》)。卜宅:占卜問宅之吉凶。這兩句是說從前想遷居南村,並不是因為那裡的宅地好。⑵素心人:指心性純潔善良的人。李公煥注云:「指顏延年、殷景仁、龐通之輩。」龐通,名遵,即《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之龐主簿。數:屢。晨夕:朝夕相見。這兩句是說聽說南村有很多樸素的人,自己樂意和他們朝夕共處。⑶懷此:抱著移居南村這個願望。頗有年:已經有很多年了。茲役:這種活動,指移居。從茲役:順從心愿。這兩句是說多年來懷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終於實現了。⑷蔽廬:破舊的房屋。何必廣:何須求寬大。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取足床席:能夠放一張床一條席子就可取了。⑸鄰曲:鄰居,指顏延之、殷景仁、龐通等,即所謂「索心人」。據他的《與殷晉安別》詩云:「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可見殷景仁當時曾是他的鄰居。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抗直之言,高談闊論或高尚其志的言論。在昔:指往事。這兩句是說鄰居經常來訪,來後便高談闊論往事。⑹析:剖析文義。魏晉人喜歡辯難析理,如《晉春秋》記載:「謝安優遊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娛。」陶淵明也不免有這種愛好。所謂析義,主要是一種哲學理趣,與一般分析句子的含義不同。這兩句是說共同欣賞奇文,一起剖析疑難文義的理趣。⑺「春秋」兩句:大意是說春秋多晴朗天氣,恰好登高賦詩。⑻斟:盛酒於勺。酌:盛酒於觴。斟酌:倒酒而飲,勸人飲酒的意思。這兩句是說鄰人間互相招呼飲酒。⑼農務:農活兒。輒(zhé):就。相思:互相懷念。這兩句是說有農活兒時各自回去耕作,有餘暇時便彼此想念。⑽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談心。厭:滿足。⑾此理:指與鄰里過從暢談歡飲之樂。理:義蘊。將:豈。將不勝:豈不美。茲:這些,指上句「此理」。這兩句是說,這種鄰里之間過從之樂豈不比什麼都美?不要忽然拋棄這種做法。⑿紀:經營。這兩句語意一轉,認為與友人談心固然好,但應當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穫。
【解析】帶著讀書人的特點和愛好,與朋友一起回憶往事,無拘無束,毫無保留地交心,一起欣賞奇文,共同分析疑難的文義,暢遊學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陶淵明在對農村田園、親人朋友的真摯愛戀中,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生命的歸宿,心靈的慰安和休息。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意】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注釋】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鏡。古人以銅為鏡,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麼會。那:通「哪」,怎麼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④源頭活水":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學習運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解析】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讚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觀書》
【明代】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注釋】 ①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有《于忠肅集》。 ②胸次:胸懷。《莊子·田子方》:「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
【詩意】書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一眼掃過就是三千字,讀書專心致志,胸無雜念。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永遠清澈。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金鞍玉勒的貴公子尋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卻不信我的書房中別有一番春景。
【解析】該詩盛讚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一樣名傳後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詩的首聯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用誇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詩人持之以恆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永遠清澈。「東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尾聯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遊手好閒者流所有以領略的!
《勵學篇》
【宋代】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注釋】 ①顏如玉:指美女如玉。②五經:古代讀書人必學、科舉考試必考的《詩經》、《尚書》、《禮記》、《樂記》、《春秋》。 ③窗前:古代讀書以背誦為主,須面向牆壁獨立背誦。窗前等於牆前。⑷趙恆,(968--1022)原名德昌,後更名元休、元侃。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是太宗第三子。997—1022年在位。
【解析】本文以詩的形式勉人讀書,儘管詩中有過分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之嫌,但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千百年來久傳不衰。字裡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
這首宋真宗御筆親作的《勵學篇》,傳布天下,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士子者,幾近千年。字裡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
《讀書有所見作》
【清代】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解析】這首詩舉例了讀書的益處與不讀書的壞處,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恆,並將其道理表達得淋漓盡致。
《讀書》
【宋代】陸九淵
讀書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細商量。
【詩意】讀書最忌諱的是急於求成,若能細細加以琢磨,必有無窮的興味。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暫且放在一邊,但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卻要抓緊思考。
【注釋】(1)陸九淵(1139~1192),號象山,字子靜。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漢族,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的創始人。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被後人稱為「陸子」。(2)慌忙:匆匆忙忙,急於求成。(3)涵泳:邊吟誦邊思考,慢慢琢磨消化。(4)權:暫且。(5)切身:對己有關係之處。
【解析】他首先說,讀書的最大的忌諱(切戒)是慌忙。讀書最怕的不是讀書多少,懂不懂,深不深,勤不勤,而是說不能慌忙,他這句話就不是從結果上(多少、懂、深度)說的,也不是從意志上(勤奮)說的,而是從方法和習慣上說的。他發現,他的學生的學習障礙首先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心理狀態——慌忙。讀書,從容地讀書吧。鏡子擦乾淨了才能照面容,心靈平靜了才能讀書,這大概是老夫子教給學子們最基本、最重要的準備功夫吧。
如果說心靜和從容是讀書的第一步,那麼,涵泳的功夫就是第二步。讀書最關鍵的是深入領會。深入領會讀書才可能有趣味(興味)。好書,好文章的意味都是深遠的,但必須要用心領會才能懂得和欣賞的。老夫子在這裡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又被人們忽略的讀書方法,用心涵泳!讀書其實是一個多面的、複雜的腦力勞動,但人們往往把它化為了簡單勞動。讀書本來是暢遊浩瀚深邃的海洋,而人們往往只是在海灘邊洗澡。所以老夫子告誡他的學生,「涵泳工夫興味長」啊。前兩句說出了讀書的心理前提和讀書的最基本方法,後面兩句,老夫子談的是讀書的策略。讀書要循序漸進,書有輕重緩急,所使用的方法策略是不同的。這兩句,道出了讀書的靈活性和原則性。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詩意】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注釋】①示:訓示、指示。子聿(yù):陸遊的小兒子。②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遺:保留,存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餘力、竭盡全力。③少壯:青少年時代。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始:才。④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覺得。淺:膚淺,淺薄,有限的。⑤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行:實踐。躬行:親身實踐。
【解析】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係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本詩通過寫陸遊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四時讀書樂·春》
【元代】翁森
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今譯】陽光照在堂外的欄杆,流水淙淙繞著長廊流過,乘涼歸來的人們,沐浴著春風送來花香,一邊走一邊吟唱著詩歌。停在枝頭的鳥兒,那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啟發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歲月,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讀書的樂趣是怎樣的?好比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時讀書樂·夏》【元代】翁森
新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卧曦皇侶,只因素捻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
【今譯】新長出來的竹子垂壓著屋檐,屋子四周種滿桑樹。我的小書齋安靜敞亮,射入燦爛的陽光。白天變長了,讀完書以後,聽聽蟬兒在樹上的鳴叫;夜晚讀書時,燈花一節節落下,還有螢火蟲飛入帷帳。只因為向來深知讀書的樂趣,我在北面的窗戶下閑適地躺著,就像遠古時候羲皇時代的人一樣逍遙自在。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好比沐浴著煦暖的南風,用瑤琴來彈奏一曲。
《四時讀書樂·秋》【元代】翁森
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近床賴有短檠在,及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今譯】昨天夜裡,我聽到了庭前樹葉落下的聲音,籬笆上的紫豆花開了,蟋蟀在鳴叫。不知不覺,原野里已到處是秋天的氣息,大自然的各種聲音都含著冷清的意味,一片蕭瑟的景象。床旁多虧有一盞矮燈,就著它讀書的效果加倍地好。讀書的樂趣很令人愉悅,好比在高遠的秋夜裡,起身來賞玩明月。
《四時讀書樂·冬》【元代】翁森
木落水盡千崖枯,炯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商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今譯】樹木凋零,江河乾涸,群山枯槁;在這遼闊的天地間,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質。我坐在那兒,展開書卷而讀,燈光搖曳,映像在牆上,牆壁好象也跟著在晃動;我高聲朗讀著圖書,外面雪得很大,半夜裡,我的房頂全被積雪覆蓋了。地上的火爐里,炭在燃燒,鍋里正在煮著茶,我就在四壁放滿了圖書的空間里讀書。讀書之樂到哪裡去尋找?就在這寒天雪地,且看那幾朵盛開的梅花,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天地孕育萬物之心。
【賞析】這是文化中國傳世很久、傳人甚廣的關於春夏秋冬四時讀書情趣的著名組詩。
本詩主題雖然也是勸學,卻沒有那種世俗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它宣揚的是讀書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祿為引誘,把四季用來讀詩。
作者是宋末元初的翁森。翁森是浙江仙居人,字秀卿,號一瓢。他隱居不仕,以教書為業。他以朱熹的白鹿洞學規為訓,故跟隨他學習的人很多,曾留下一部《一瓢稿》。隱居不仕,讀書就少了壓力,多了情趣,春、夏、秋、冬四時讀書才會盡得其樂。
《四時讀書樂》以生動的藝術形式,綺美的文學意象,概括了中國古典社會的讀書情趣。「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道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春風吹拂,流水淙淙,鳥鳴枝頭,花落水面,翻讀自己喜愛之書,讀書的樂趣,自有讀書人自知。窗前的青草讓它們自在地生長吧,留得窗前一片綠蔭,鳥語花香伴著書香,真的是讀書也能醉人。到了夏天,暑氣天熱,能否尋到讀書之樂呢?作者筆下自是另一番情景:「新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北窗高卧曦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新竹壓檐,門窗敞開,晨光初露,正好讀書。夜晚剪去燭花、流螢入室,北窗下手握一卷,與書中人對語。晨讀、夜讀中可得夏天讀書之樂,書中的優美意境,無聲宛若有聲,彷彿聽到瑤琴一曲,吹得心中一片清涼。夏盡秋來,天涼氣爽,正是讀書的好季節,詩中寫道:「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近床賴有短檠在,及此讀書功更倍。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秋夜讀書,當是一年中最佳之時,落葉聲聲,蟋蟀聲聲,伴著讀書之聲,讀到高興時,走出屋外,看一輪明月,滿目霜天,其樂無窮啊。冬天晝短夜長,雪射門窗,一爐一火一壺茶,讀起書來,自是別有滋味。
《四時讀書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或者說是詩畫並茂,景情並茂,以其蘊含的無限書香雅趣,點綴著古城小巷的人文風情,尤其是它那「凡人及時讀書,便可無時不樂」的理性主題,曾幾何時,又構建了多少讀書人在漫漫歷史歲月里和坎坎人生旅程上的精神家園,鞠育了多少書童學子於書卷中求學求知,並甘為中國文化香火之傳人的志願抱負?
這首詩以其生動與綺美,在中國讀書史上廣為播頌千餘載,膾炙人口數百代。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它曾成為明代「吳中四才子」之一、書畫大家文徵明著墨的題材,被繪成「布景設色、清雅絕塵」的《四時讀書樂圖》,為江南收藏家珍賞秘鑒,世代相傳;它也曾被演為磚刻這種藝術形式,鑲嵌於古城民宅的門樓之上,與其主人朝夕相伴,出入相親。
本世紀成名的學者和作家中,鄭逸梅、季羨林、陳從周、梁厚甫、陸文夫、鮑昌、許傑等許許多多先生對此過目難忘,並因而對他們個人的讀書生活發生了潛潤暗滋的有益影響而至今心口相誦。
《隨園詩話·補遺》
【清代】袁枚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詩意】 讀書而不懂其中的道理(味指滋味,代指書中闡述的事理),還不如把書束之高閣。那些只會死讀書的書獃子你們怎麼樣(蠹魚:dùyú又稱衣魚,學名叫蟫,一種寄生在書中或衣服里的蛀蟲,古人常用來稱呼那些死啃書本的書獃子)?你們不過是整天在吞食那些無用的糟粕罷了。
【解析】「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讀書詩。在這裡,詩人告誡人們,讀書如果不解其中味,囫圇吞棗,這無疑與蠹魚一般。袁枚曾把讀書比喻為吃飯,善食者長精神,不善食者長痰瘤。那些只會死讀書的書獃子你們怎麼樣?你們不過是整天在吞食那些無用的糟粕罷了。
《勸學詩》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詩意】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注釋】⑴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⑵黑髮:年少時期,指少年。⑶白首:頭髮白了,這裡指老年。方:才。顏真卿出生於琅玡臨沂,字清臣,號應方,小名羨門子,唐代有名的書法家,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合稱為「楷書四大家」,與柳公權並稱為「顏筋柳骨」。
【解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勸」解釋為「勉勵」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髮」,「白首」是採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後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髮」與「白首」前後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髮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後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
推薦閱讀:
※李白《送友人》原文、譯文、賞析
※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翻譯及賞析
※乾隆粉彩百鹿尊賞析
※〖詩詞鑒賞〗唐代詩詞賞析:《李白篇》144首<101-120>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