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八大怪:全國劇目一盤菜 假貨公開賣(圖)
【編者按】
中國電視人任重道遠
早在2010年,我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就已達97.62%。但在總體的繁榮之下,還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記者曾經採訪一位電視業專家,他這樣比喻中國的電視業,中國電視業就像一條少有車開過的高速公路,馬路寬闊,路面平坦,是極好的路,但卻鮮有車開過,而好車就更加少有了。針對電視行業目前存在的現象,記者總結了「八大怪」。
對於電視業的同仁來說,「八大怪」的說法可能有點過於嚴厲了。畢竟,我們的電視業在短短的幾十年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於今天的許多中國人來說,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的日子,是一種真正的團圓,是一種日常的幸福。
正因為愛看電視,我們才希望電視能變得更好看。儘管我們從物質上、技術上,已經具備了與世界同步的本錢,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用金錢和技術簡單地堆砌出一座電視產業的金字塔。
中國電視人是幸福的,隨意一個節目,就有數以十萬百萬計的觀眾。中國電視人又是不幸的,因為面對的是發展迅速、差異巨大、眾口難調的觀眾群。因此,我們不斷地希望電視能更好看,要求永無止境。
頻道大半沒的看
當下正在普及的數字機頂盒中可看到的電視頻道有200個之多。可以收看到的央視頻道就有18個,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外語頻道和數字頻道。各省級衛視37個,再加上多個衛視都有一個播出同樣內容的高清頻道。各級城市頻道87個,當然大多數用戶只能收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頻道。在北京還有各個區縣的區縣頻道。一般北京觀眾可收看到的數字頻道有100多個。
在這總共200多個的頻道中,真正「能看」的頻道又有多少呢?答案是,沒幾個。
一般觀眾常看的頻道可能僅是央視、各省級衛視以及本市頻道這總共大概有五六十個頻道中的一部分,而後面的大量數字頻道幾乎是沒有多少能吸引大量觀眾去看的。不得不說,一部分衛視和大多數數字頻道的節目水準有待提高。雖然許多數字頻道的目標觀眾就是對某個領域感興趣的小眾人群,但這並不代表對節目的質量標準就可以降低。
記者作為寵物的愛好者,也曾收看過數字頻道中的寵物頻道,號稱全國唯一以寵物為主題的專業頻道。
記者幾次觀看,看到的都是他們的「王牌」節目《托尼的視頻日記》。托尼就是一隻普通的金毛巡迴獵犬。製作者用自己的DV機全程拍攝托尼的生活,而其製作水平和網路視頻網站中網友上傳的視頻相當,完全看不出專業性何在。
而寵物頻道如此,其他的頻道也往往以老電影、國外老紀錄片、過期欄目、過期賽事等等便宜節目來充數。曾經有人問記者(他以為記者是電視專業人士):為什麼一個叫歐洲足球的頻道會經常播出廣州恆大隊的比賽重播?
頻道開設混亂無規律,開設的頻道內容空洞質量不足,是一個明顯的問題。
與西方七八十年的電視業相比,我國的電視發展,自然有不足之處。而且,在如今的技術環境下,電視與網路和通信領域的相互融合已成趨勢,這就對電視的內容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包括數字電視、手機電視等在內的「康庄大道」已經鋪好,作為觀眾,我們期待著更多的車輛——不同功能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車輛,形成浩浩蕩蕩的車流。目的只有一個:讓觀眾有更多選擇,有更豐富的享受。
內容形式跟風快
在電視中,不論是電視欄目,還是電視劇,一個火起來,便有無數的相似節目、劇目,如雨後春筍般跟隨。電視劇《宮》掀起了穿越劇熱潮,《潛伏》掀起了諜戰劇熱潮。時至今日,雖然有國家廣電總局的限令,仍然有各種諜戰劇前赴後繼,一個想超越一個,宣傳上打上各自的招牌,解密歷史、史實資料豐富,槍戰激烈,電視劇不是紀錄片,真實不代表好看。
近期電視圈內的「電視劇改名風波」讓人哭笑不得。此事,源自當下熱播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甄嬛」火了,所有描寫「甄嬛」的電視劇就都要掛靠,前熱播劇《宮》竟然都被改名為《甄嬛前傳》,倒真似後宮人攀附寵妃的見風使舵。
再說電視欄目,想當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捧火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一系列女歌手,也炒紅了自己,便迅速在全國掀起了一陣選秀熱。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北京衛視的《龍的傳人》、《紅樓夢中人》,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名師高徒》……雖然選秀早已在前幾年開始就走了下坡路,但衛視搞選秀依然樂此不疲。今年還有江蘇衛視的《脫穎而出》、青海衛視的《花兒朵朵》,而他們也都力爭在相同的路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也算是在井噴後,選秀摸索一條新的出路。
其實不僅選秀節目,婚戀節目、家庭節目都有井噴之勢,但由於國家廣電總局剛剛出台的相關政策,類似節目被遏制不少。有的電視人缺少創意,看到別人火了,認為模仿別人自己就會火。而模仿最終導致的是電視節目類型單一化,打開電視都是一種節目,讓觀眾短期之內就會對一種類型節目有「看得快吐了」的感覺,這種「惡性開採」會使某一類型題材或者節目資源迅速被觀眾厭倦。
抄襲海外還挺拽
說到國內跟風,就不能不提對國外節目形式的模仿,因為當下火熱的電視節目形式往往是引進國外版權,甚至是直接抄襲而來。曆數當下,我們的電視台並沒有幾檔真正自己原創的欄目,而叫得響的首創節目更是少之又少,電視上大量播出的高收視節目都是從國外老牌的熱播節目中引進版權(或者是抄襲,也可以稱模仿),進行本土化改造後,搬上電視,這些節目因為有很好的根基,能迅速在國內叫響。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有些影視公司內,就有專人負責搜集世界各國的高收視欄目,守規矩的會直接聯繫製作方買版權,而不守規矩的就會直接抄襲。
且說時下比較火的婚戀節目《非誠勿擾》。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幾乎和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同時起步,兩台節目形式、舞台布景幾乎一模一樣,但因為《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和嘉賓樂嘉在語言上更犀利,佔據優勢。
但殊不知,婚戀節目的形式也是從國外引進的。最早採用這種節目形式的是英國FremantleMedia公司的一檔叫《Takemeout》的節目。據湖南衛視總編室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南衛視更早就已經與英國FremantleMedia公司洽談引進《Takemeout》版權合作的事情。因此,還鬧出了湖南衛視申訴侵權一事。
版權引進在國際市場上也是件常事,風靡全美的《美國偶像》其實也是個引進節目。但當下國內本土節目製作十分薄弱,節目形式跟風又很嚴重,況且自創節目費神費力,也沒有經過觀眾的考驗,成功與否都是個未知數。而引進的節目已經有了完整的節目構架和運作模式,搬過來,改一改,自然容易得多,並且節目在別國市場已經有過成功的基礎,成功率也高,如此看來,還會有誰願意勞神費力地搞自創節目呢?但單純地引進,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的電視產業。
全國劇目一盤菜
一部電視劇幾家衛視同步播出,或者在央視首輪播出後,還要再賣給衛視進行二輪播出,這都是中國電視劇市場中常見的現象。但從商業角度分析,一件商品同時有多個賣主,並且還進行第二次販賣,當然不是正常的事情。對於版權擁有者電視台來說,也是不公平的。要知道,這些衛視,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相互之間都是競爭者。他們面對的受眾和客戶群都是一樣的。同一個劇這家也播那家也播,觀眾是沒的選,廣告商是同質化競爭。
究其原因,倒也簡單,一方面,目前我國電視劇製作質量還有待提高,大量爛劇充斥,好導演拍攝一部好劇,就會被多家電視台搶著買,但是作為衛視,在財力上往往又無法獨自承擔一部劇的採購費用,所以也就形成當下「拼劇」(也拼搶也拼湊)的局面。
這就反映出國內電視劇生產中的一個怪圈。一方面,電視劇的生產成本在直線上升,眾多生產商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大量的爛劇每年耗去了數以十億計的資金,從業人員從這些爛劇中倒是掙到了勞務費,交出來的只是無人理睬的幾卷帶子,幾張碟片;一方面,電視台叫著缺精品,另一方面,當精品一旦出現的時候,電視台又往往缺乏吃下的實力和膽略,還需要共同攤薄風險——和利潤。
明星出位才招愛
從電視中走出的明星可謂不少,嘉賓、專家、主持每個行當都有。而近些年來,在電視中的人物如走馬燈,想要爭個臉熟,就得出新出奇,像老一輩那樣踏踏實實憑能力出頭的已經不多見了。
前兩日,記者在江蘇衛視上看到一檔主持人評選節目,其中邀請了三位評審,倪萍、郭德綱、包小柏,倪萍作為央視前主持人當之無愧;郭德綱作為當下主持界新寵也能勉強接受。而包小柏雖然參加多次選秀節目,以點評犀利著稱,但歌手出身的他是否合適擔當主持人評委?
為了節目的可看性,主辦方當然會選擇一些能抓眼球的評委,包小柏恰巧符合這一點。中國當然不乏優秀主持人,但能在舞台上應對自如,憑口才就獲得觀眾喜愛的並不多。
在「評委界」中,如此「出眾」的評委還有愛戴花兒的楊二車娜姆,點評同樣犀利的柯以敏,這都是選秀節目的「寵兒」,如果評委能鬧出個「退出」風波那是再好不過的,炒了自己也炒了節目。
晚會成堆名目怪
從性價比上來說,晚會應該是最低的節目類型。一台晚會,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但是一般播出時間也就一兩個小時,相比可以重複播出的影視劇和成本較低的電視欄目,晚會太昂貴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國外的電視中較少有晚會這種形式,即使像奧斯卡頒獎這種全球收視率很高盈利可觀的節目,其現場歌舞布景等也都控制得比較緊湊。
但是中國人的文化和生活特點,使得電視晚會有了自己的沃土。中國觀眾對晚會的喜愛,就像外國人喜歡開party一樣,晚會上喜慶、熱鬧、大團圓的氣氛很符合中國人的氣場。
「晚會」動靜最大的當數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之際。早年間,只有央視一家在做,也僅僅是做一台晚會,而近些年各個衛視乃至城市頻道也紛紛來分一杯羹。一台晚會嫌不夠,還要細分,按行業分,按年齡分,按部門分,好像哪一個部分沒照顧到都不行。
央視作為一個國家級電視台,在春節等這樣重要的節日舉辦一些晚會當然是必要的,但這是否代表著,所有的地方台,無論有沒有實力都要來一台甚至一系列晚會呢?不說別的,就單論服裝來說,晚會上那些炫目的衣服一般都是用一次就入庫了。我們現在富裕到這樣的地步了嗎?
再退一步,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節日,一年也就鋪張這一回,可眼下的情況是,是個節,甚至是個說得出的日子口,就會有各種名目的晚會出現。
記者曾經在網路上搜索各地電視台的節目內容,其中晚會的數量和名目讓人吃驚,而想查這些晚會的投入產出比,更無從下手。江湖騙子變專家
專家是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但是電視上專家泛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專家在電視上也各說各辭,相互拍磚,也曾有網友戲稱他們是「磚家」。而這些專家都掛著某某知名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等等名銜,是不是真的,反正觀眾也無從查證。如果是一般的娛樂性節目也就罷了,最不能容忍的是,這些專家往往是出現在一些具有商業傾向的節目中,其誤導作用比較惡劣。
當下被質疑最多、爭議最大的就是健康專家,因為這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而相信說到健康節目,現在觀眾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專家太多一個人說一樣,都不知道聽誰的好了。」
最知名的「江湖專家」要數張悟本,偽養生食療專家,2010年2月做客湖南衛視《百科全說》節目後,其知名度也迅速提高,而同年5月就有媒體報道其有學歷造假的嫌疑。同時也引來了觀眾對健康專家的信任危機。但是,雖然屢經整頓,現在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專家在喋喋不休地教導著人們健康知識,而其目的,往往就是推銷某種藥品或者保健品。
健康固然是普通百姓最關注的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情,但是其他的專業專家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呢?
山寨假貨公開賣
「5000不要,只要998,您就可以把……帶回家」主持人激情澎湃的解說詞早已成為電視購物的經典語錄。記者隨意在數字電視頻道中搜索,竟一連就搜出8個電視購物頻道。
被國家廣電總局整頓之後,在各大上星衛視中,我們已經很難見到山寨手機、保健品以及真假難辨的收藏紀念品廣告。但是在購物頻道中,它們的身影依然隨處可見。隨意播幾個購物頻道,減肥藥品、足金飾品、珠寶玉器、保健器械等類似的商品反覆出現。而這些東西或者誇大其詞,「24小時日夜瘦不停」;或者價格超低,幾百塊就可以得到一個「貴族級別」的高級商品。
電視購物,在國外很早就已經出現,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商業推廣模式。在國內也曾出現過橡果國際、七星等知名的電視購物頻道,但電視購物頻道良莠不齊,其放縱的結果是對電視行業的權威性傷害遠遠超過所獲得的利潤,至少,目前在國內觀眾的評價中,電視購物的口碑遠遠低於網路購物。
推薦閱讀:
※全國黃賭警情同比下降13%
※李飛就全國人大釋法答記者問全文
※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於八十三年八月廿八日全國供佛齋僧大典
※全國300所大學的BBS論壇.doc
※全國槍案數量降近4成 4個月收繳10.7萬餘支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