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淑儀撰文:香港人,到底在憤怒什麼?(視頻)

葉劉淑儀撰文:香港人,到底在憤怒什麼?發布時間:2014-07-10 07:27:13 來源:環球網摘要:雖然現階段香港的實體安全尚未遭到威脅,但在暴力陰霾的籠罩下,整個城市的文明禮儀與社會穩定都岌岌可危。(作者是香港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文章英文原載香港《南華早報》2014年7月6日,原標題:The roots of Hong Kong"s rage;楊晗軼譯)

資料圖:葉劉淑儀觀察者網7月9日文章 原題:葉劉淑儀:香港人,到底在憤怒什麼?如果你跟外國派駐香港的外交官員打過交道,就會發現越是來自動蕩地區的官員,就越羨慕香港社會的安全。以熱愛自由聞名於世香港人,就連遊行示威也一向以和平著稱。與暴行肆虐的地區相比,香港是一片和平的綠洲。但悲哀的是,如今這片綠洲隨時可能消失。雖然現階段香港的實體安全尚未遭到威脅,但在暴力陰霾的籠罩下,整個城市的文明禮儀與社會穩定都岌岌可危。各種形式的暴力大行其道:自封「民主衛士」的反對派冀望通過「佔領中環」向中央施壓,讓北京屈從於他們的要求;學生團體在特首選舉上所持的極端立場不容妥協;民主派置香港未來於不顧,對立法會議事進行魯莽地阻撓;年輕的激進分子攜帶危險武器,以前所未見的暴力方式衝擊立法會大樓;大陸訪港遊客怎麼也想不到,經歷過大世面的香港竟會以如此充滿仇恨的語言暴力來迎接自己。不久前,梁振英特首以校監身份出席演藝學院畢業典禮,卻遭學生侮辱。其實,辱人者敗壞禮儀,不過自取其辱罷了。許多老一輩香港人都在問:我們的城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香港確實出了很多問題。第一,雖然香港的總體財富增長了,但貧富差距卻變大了。基尼係數是一項衡量發達經濟體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統計標準,而香港則是全球基尼係數最高的社會之一。新加坡和美國等其他自由市場經濟體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或許自由、開放的市場本身就是一片弱肉強食的叢林。官方統計數據顯示,香港的基尼係數不但處於高位,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從1971年的0.43到1996年的0.518,到2011年的0.537。基尼係數的上升一方面緣於全球化,一方面與香港製造業向大陸轉移、經濟覆蓋面收縮有關。今天,服務業在香港經濟中佔93%。香港製造業提供的多種就業機會和業務技能都在這場產業轉移中消失了。香港不再生產任何產品,除了作為金融中心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外,香港基本依賴向大陸客戶提供貿易、物流、旅遊服務來維持生計。在金融和專業服務之外,香港的服務業多分布於低端領域,並有江河日下趨勢。過去的十年是財富向房地產業高度集中的十年。由於大量財富從大陸流向香港,導致香港地價飆升,到了特區政府不得不進行干預的地步。年輕一代靠買房致富的希望越來越渺茫。高昂的房價擠走了其他更具風險與創新的經濟活動,激化了無房產者與有房產者之間的矛盾。在教育和技術培訓方面,過去幾十年中,香港的教育部門成功地普及了大眾教育,卻讓精英學校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造成許多傳統名校轉型成為「直資學校」(接受政府直接資助),以在開課、募資上獲取更大的自由。一方面,家長們希望子女能具有全球競爭力,擠破頭也要讓孩子進直資學校、國際學校、獨立學校;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旅遊、服務接待等「實用型」課程,培養學生滿足低端服務業就業需求。知識技能的兩極分化導致了就業機會的兩極分化,社會流動性和上行空間有限,也是今天香港年輕人不滿的緣由之一。當下關於2017年特首普選的激烈爭論,無異於給處於困境中香港社會火上澆油。許多香港人反對北京以任何形式將候選人範圍控制在愛國愛港人士以內。表面來看,這是香港從北京爭取「真正選擇權」的對抗,但實際上,它是香港民意的試金石,香港人是願意捍衛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等國家目標,還是要與大陸背道而馳?宗派和族群的分歧,從不曾深植於香港,在香港社會上造成隔閡的政治話題只有一個:中國。在反對派最狂妄的時候,他們鼓吹要徹底擺脫來自中央的約束,他們不明白,一旦缺少中央的支持,獅子山下的香港夢真可能碎成滿地渣。(作者是香港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文章英文原載香港《南華早報》2014年7月6日,原標題:The roots of Hong Kong"s rage;楊晗軼譯)葉劉淑儀360百科葉劉淑儀,GBS,JP(英文:Regina Ip Lau Suk-yee、綽號:葉劉,1950年8月24日-),本名劉淑儀,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官員,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在特區政府成立後,葉劉淑儀在1998年7月獲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為香港首位女性保安局局長。基本信息個人概況姓名:葉劉淑儀外文名:Regina Ip Lau Suk-yee別名:綽號:葉劉,本名劉淑儀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950年8月24日個人背景職業:香港地區官員畢業院校:香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斯坦福大學其他信息政黨:匯賢智庫、新民黨1 早年生活葉劉淑儀籍貫廣東南海羅村,在1950年8月24日生於香港,生肖屬虎,父親叫劉福成(?-1971年),元配李氏,而母親華彩鳳(?-1990年1月1日)乃其妾侍,華彩鳳曾當

葉劉淑儀演員,兩人在唐山結識。葉劉淑儀自1954年起入讀位於般咸道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在那裡接受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教育,八歲時曾獲得校際戲劇比賽最佳「童角獎」,後來在1969年預科畢業。預科畢業後,葉劉淑儀即獲香港大學文學院取錄,主修英國文學,1972年以一級榮譽資格畢業,當時她曾有意當作家。由於父親在1971年身故,「有裕行」的業務又為家族族人把持,葉劉淑儀一家遂陷入財政拮据。為了繼續學業,葉劉淑儀在大學畢業後曾自1972年至1973年在新法書院大坑道分校擔任教師,並同時當兩份兼職,以便儲錢留學,而她的母親也將積蓄拿出讓她讀書。在1973年,她前赴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碩士,期間專研16世紀詩人菲利普·西德尼爵士的作品,後在1975年成功畢業。葉劉淑儀的父親是新加坡華僑,早年在當地的英華學校受教,後來興辦貿易公司「有裕行」,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葉劉淑儀出生之時,適值韓戰爆發,其父生意損失慘重。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她四歲左右舉家由巴丙頓道的3,000平方呎大宅搬到般咸道的400平方呎單位。劉福成晚年主要居於新加坡,1971年在那裡因肺癌病逝。至於華彩鳳則長居香港,後於1990年元旦在香港因腸癌病逝。葉劉淑儀另有一名胞弟,名劉德麟(1953年-2002年),在菲律賓當風水師。兩人甚少聯絡,他於2002年3月因心臟病突發在菲律賓病逝。2 政治生涯2.1 殖民地政府在1975年,葉劉淑儀獲香港政府招聘為政務主任,起先被派到輔政司署(後改稱布政司署)銓敘科工作,1977年任民政署社區關係主任。到1978年改任旺角民政主任;

葉劉淑儀1980年復轉任助理新界政務司,當時的上司為鍾逸傑。在1982年,她改任政務總署首席助理政務司,任內她曾負責推行第一屆區議會選舉。未幾,葉劉淑儀在1983年出任首席助理保安司,主理有關英國國籍法和居留權等等的事務。後來在1986年至1987年,葉劉淑儀獲港府舉薦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進修,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期間更獲丈夫陪讀支持。學成返港後,葉劉淑儀於1987年出任助理貿易署署長,成為施祖祥之副手。至1990年升任副行政署長,與其上司曾蔭權一同負責向英方及香港市民推廣居英權計劃。至1993年,她改任副工商司,當時的上司為周德熙,任內她曾出遊歐、美等地,向外推廣香港的工、商發展和磋商香港駐海外經貿辦事處的過渡安排;並協助港英政府遊說以總統柯林頓為首的美國政府延續對華最惠國待遇。葉劉淑儀在1995年獲時任港督彭定康擢升起用為工業署署長,短暫供職1年後,她在1996年以政務官的身份「空降」人民入境事務處,接替梁銘彥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執掌紀律部隊的女性。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夕,葉劉淑儀曾兼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組長,任內曾經負責安排過渡事宜,其中包括國籍及旅遊證件、終審法院及居留權等問題。另外,她也是首位為過渡特區政府而公開放棄英國護照的首長級官員。2.2 特區政府特區政府在1997年7月1日成立後,葉劉淑儀順利過渡為入境事務處處長,同時還兼任入境事務處的人事登記處處長和婚姻及生死登記官。在任入境處處長期間,她成功解決入境處人手不足的問題、另外又推廣特區護照,向各國爭取免簽證、以及處理無證兒童問題,作風硬朗果斷。至1998年7月,她更接替提早退休的黎慶寧為保安局局長,成為香港首位出任此職位的女性,她所統領的八大紀律部隊,人數合共約63,000人,佔全香港整體公務員隊伍的三分之一。2.3 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在1998年7月起出任保安局局長,至特首董建華在2002年7月1日實施高官問責制後,她得以留任原職,但身份由公務員變成政治任命的問責局長。到2003年7月16日,葉劉淑儀在推銷《23條》立法後辭職,結束其政府生涯。 但亦有消息指她早於2002年開始推銷

葉劉淑儀《23條》時,就打算完成《23條》立法後,一同與女兒赴美國留學,她當時經已通過美國斯坦福大學入學試,時任特首董建華亦一度拒絕接受其辭職信,惟有關立法卻以失敗告終。葉劉淑儀在任保安局局長任內,其功過得失可謂備受爭議。一方面,她繼續努力推銷特區護照,使特區護照免簽證國家數量不斷上升;另外又解決困繞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成功在2000年6月關閉香港最後一個船民營;至於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香港人之通報機制和《公安條例》,也是在她任內製定的[5]。在居港權議題上,儘管受到部份法律學者與爭取居港權人士的聲討,但葉劉淑儀尋求人大解釋《基本法》條文,最終成功限制一部份內地人士擁有居港權,平息紛爭。以上有關葉劉淑儀的政績,曾經獲得香港市民的普遍認同和肯定,並將她的民望推向顛峰,根據香港大學2002年6月的民意調查顯示,葉劉淑儀得到65.9分,在一眾局長中最受市民歡迎。可是在另一方面,葉劉淑儀亦曾推行過不少極具爭議性的政策,引起社會的很大反響,當中包括了反對修訂《公安條例》,以及有關於居港權的爭議等等。在2002年9月起,港府開始就《23條》立法,由此成為了葉劉淑儀的事業分水嶺。在推銷《23條》立法過程中,葉劉淑儀除未能消除公眾疑慮外,又連番發表富爭議性的言論,使其民望大跌,更激發不少市民參與2003年七一遊行,最終使到有關立法工作流產。葉劉淑儀在辭任保安局局長的時候,她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僅得34.6分,成為了最不受港人歡迎的政府高官。2.4 公安條例

  《基本法》規定每個人有集會和示威自由,但為避免示威破壞公眾安全,特區政府與臨時立法會曾在1997年著手修訂原有的《公安條例》,希望令執法者有更清晰的指引,惟修訂以後,條例尺度比起1995年時的修訂大幅收緊。根據新修訂的《公安條例》,只要遊行超過30人或集會超過50人,葉劉淑儀主辦者就要在七日之前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否則即屬違法。自特區成立的首三年間,香港共有8,000多宗遊行示威,其中有300多宗未有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或沒有獲警方批准遊行。不過,政府從未有對這些違規的示威進行過任何起訴。然而,在2000年6月25日,一群大學生在未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的情況下,上街遊行「悼念人大釋法一周年」,並在6月26日再度和平示威,遊行至政府總部期間與警方發生衝突,部份示威者更被警方施以胡椒噴霧制伏。至同年8月初,警方開始落案起訴該批示威者,隨即引起社會很大反響。社會上除了不少人士指警方「秋後算帳」外,至2000年10月更有1,000人上街,要求政府修訂「公安惡法」。當時有不少團體與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皆認為特區政府的《公安條例》乃民主倒退,擔心他日《23條》立法後,兩者會加以結合,因而要求作出修訂,此外,劉慧卿議員亦建議《公安條例》的修訂應交由法律改革委員會研究,但這些建議一一為葉劉淑儀所拒絕。葉劉淑儀認為,特區所修訂的《公安條例》與1967年條例最初訂立時不一樣,因此並不嚴苛,至於七日通知的規定是要讓執法當局有充足的時間來協調,而縮短通報時間僅為「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另外她還認為《公安條例》得到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的大多數支持,因此無需作出修訂。最終,葉劉淑儀在2000年12月動議保留《公安條例》獲得通過,並自言「聖人再出現,都會承認我說得對」。2.5 居港權爭議1999年1月,香港終審法院對一宗案件判定包括私生子女在內,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權,由此引起了一連串居港權爭議。終院作出判決後,葉劉淑儀估計在10年內將會有167萬人可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這將會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人口壓力。由於那些移民大都屬低學歷,香港的經濟模式又正在趨向知識型發展,所以那167萬人極有可能會加重政府負擔、拖慢香港經濟轉型和令香港的生活水平倒退。其後多位高官指出為了應付這167萬人,香港未來10年需要興建數目龐大的學校、公屋和醫院。未幾,葉劉淑儀與當時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到北京尋求人大解釋《基本法》條文,隨即引起不少法律界人士反對,指人大釋法有損香港的司法自主,並會架空本地法院。儘管受到法律學者和爭取居港權人士的非議,人大最後還是在1999年6月對《基本法》進行詮釋,指只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婚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權,非婚生子女則沒有居港權,從而使有權來香港定居的人數減至20萬人。同年10月,大批聲稱擁有居港權的內地人在甘浩望神父支持下衝擊中區政府合署,公然挑戰香港政府,期間警方首次使用胡椒噴霧驅散他們。雖然泛民主派批評警方濫用暴力,但葉劉淑儀一再強調使用胡椒噴霧是最人道的方法。後來,他們在甘浩望神父的支持下繼續挑戰香港政府,並在離立法會大樓不遠的遮打花園靜坐抗議達三年之久,他們更在遮打花園煮飯、露宿,被反對他們的人視為破壞中環的市容。爭取居港權人士經過一輪強持後,部份人士在2000年8月2日攜同易燃液體和打火機衝擊灣仔入境事務大樓,並且在現場縱火,結果導致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梁錦光及爭取居港權人士林小星被燒死。在事件中,葉劉淑儀保持強硬姿態,並以既有的一貫立場,指出香港是法治社會,所有人必須以合法程序申請來香港,政府和警方絕不容許任何人做出罔顧法治的行為。在2002年5月,大批聲稱擁有居港權,並一直駐紮於遮打花園靜坐抗議的內地人,乘葉劉淑儀準備離開立法會時,包圍她的座駕,而且不斷用力拍打其座駕的玻璃。葉劉淑儀一方面冷靜地通知警方和立法會的保安人員,另一方面則在車上閱讀《時代周刊》,拒絕接受請願信。隨後有近300名警務人員在遮打花園展開清場行動,並以非法集會和擾亂公安罪名拘捕了部分內地人。其後葉劉淑儀向傳媒指出「我未驚過」,並一再強調香港是法治社會,所有人必須以合法程序申請來香港。儘管警方在此事被批評濫權,但葉劉淑儀當時的冷靜和鎮定反而令她民望推向顛峰[5],直到同年年尾推銷《23條》為止,她的民望一直最高。2.6 基本法第23條

  在2002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就《香港基本法》葉劉淑儀第23條有關叛國、顛覆及分裂國土等罪行進行諮詢。雖然《香港基本法》規定特區政府必須就《23條》自行立法,同時清楚訂明任何人在香港都享有人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和遊行自由,但是當時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卻指出「23條就像有把刀在你頭上」,使很多人憂慮有關立法可能會影響港人本來擁有的人權和自由。所以除部分親北京人士和社團對立法表示支持外,很多香港市民皆感到憂慮。另外,公眾對有關立法將可能引進內地法例中「國家安全」的概念,感到非常不安。因為通過這個概念,政府可以隨時以危害國家安全的名義而取締任何民間組織。在諮詢期間,葉劉淑儀曾專程到多間大學出席研討會,但是她卻多番發表極富爭議性的言論,從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2002年10月於香港城市大學的論壇中,她指「中共革命波瀾壯闊,順天應人,以有道廢無道」,並稱人民支持中共上台,中共制訂保護政權法例,阻止顛覆是保障人民理所當然的事,更誇口表示「到目前為止,諮詢都是多數人支持立法」,台下約500名學生立即報以噓聲打斷其講話。此外,她更大膽表示到:西方民主政制並非「萬應靈藥」,希特拉都系(是)民主選舉上台,佢(他)都殺700萬猶太人。有關言論立即引起社會嘩然,而不少國際傳媒及學者更紛紛提出強烈質疑,指她的說法錯誤。未幾,葉劉淑儀在同年11月出席香港中文大學的論壇時又向在場學生表示他們「在未來入社會工作,看看留下來的法例,便會相信葉局長無呃(騙)你……放長雙眼睇(看)啦,各位!」結果再次引起台下起鬨。由於基乎每次的研討會都演變成罵戰及非理性討論,葉劉淑儀後來以公務繁忙為理由,取消了餘下同類的專上院校研討會。另外,她又曾在立法會會議上指快餐店店員、的士司機等非專業人士不會討論有關法例;又指部份議員「誤導公眾」,或「態度欠佳和不禮貌」,並拒絕回答一些提問,使其公眾形象大壞。直到2003年七一遊行前夕,葉劉淑儀指部分人將把遊行當作假日消閑活動,並非一定反對《23條》,或視為對政府一種施壓工具。事後遊行總人數多達50萬人,當中不少示威者矛頭皆直指特首董建華、《23條》和葉劉淑儀。2.7 辭官下枱曆經50萬名市民在2003年7月1日上街遊行後,葉劉淑儀備受辭職壓力。根據香港大學在七一遊行後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她的支持度急跌至34.6分,為各主要官員中最低分者。未幾,自由黨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突然辭去行政會議成員一職,並表示反對政府倉促立法。隨著自由黨的反對,立法會不可能有足夠的支持票通過議案,遂迫使政府無限期擱置立法。在7月16日,政府宣布葉劉淑儀已在6月25日以「私人原因」為理由辭職,數小時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也宣布辭職,成為高官問責制在2002年確立以來,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葉劉淑儀在一個月通知期後的7月26日起離職,自此結束了她在香港政府28年的服務生涯,而保安局局長一職則由李少光接任。至於在她的辭職聲明中,她表示:有關落實《基本法第23條》以保障國家安全的立法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我雖然感到十分遺憾,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及身為保安局局長,實有責任推動這項神聖的工作。我適逢其會,在任內能參與這項艱巨的歷史任務,我深感光榮。在制訂有關條例草案時,我們已力求在維護國家安全及保障人權自由兩方面,取得適當的平衡。我深信草案在政府提出的各項修正後,既能維護國家安全,亦毫不影響香港人的人權和自由。我堅信我們過去10個月的努力,已為日後通過有關條例奠定良好基礎。我相信我的繼任人,定能早日完成立法工作。各界一直對葉劉淑儀的辭職有很多揣測,其中不少有人認為其辭職是為了要安撫社會對《23條》的不滿情緒。但亦有消息指她早於2002年開始推銷《23條》時,就打算完成《23條》立法後,一同與女兒赴美國留學,她當時經已通過美國斯坦福大學入學試,時任特首董建華亦一度拒絕接受其辭職信,惟有關立法卻以失敗告終。葉劉淑儀不止一次強調她不可能在2003年7月下台,同年8月便可立即到美國開學,所以辭官和留學是早有安排的。2.8 留學與回歸葉劉淑儀辭職後,於2003年赴美國斯坦福大學修讀東亞研究碩士課程,當中的科目包括有中國文學、中國歷史、中國哲學、應用語言學、日文及比較民主發展,並跟隨斯坦福大學著名學者Larry Diamond學習。她表示在後工業社會的政治及社會組織範疇,以及就經濟架構重整,從而迎接知識型經濟所帶來之挑戰的持續需求,獲得了新啟示。葉劉淑儀在2006年畢業,其論文撮要於7月3日刊登於香港各主要報章。在文中,她對香港2012年普選特首及立法會持審慎樂觀態度,並支持政黨發展。但她指同時指出,目前行政、立法機構割裂,不僅削弱特區政府的能力,更令政府無法處理結構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希望中央及特區政府實事求是,考慮修改《基本法》,重建兩者的連繫,讓香港可以實行議會制。此外,她建議立法會可由60席增加至80席,但就反對前布政司鍾逸傑爵士和立法會前議員陸恭蕙先後提出的兩院制,認為這修訂很明顯的違反《基本法》的規定。在2006年7月18日,葉劉淑儀成立了民間智囊組織匯賢智庫,負責研究香港的政制和經濟發展。同時間,她也主持亞視節目《葉劉博客》,與嘉賓討論政治。但一如其它亞視節目,觀眾的反應冷淡,收視僅徘徊於3至4點之間。不過,該節目亦邀請了多位政界中人做嘉賓接受訪問,當中包括田北俊、李柱銘、余若薇、劉慧卿、范徐麗泰和梁愛詩等人。其中在劉慧卿做嘉賓那集中,葉劉淑儀批評很多傳媒喜歡挑釁女政治人物的外表,並指責當年影射她的《掃把頭》漫畫不尊重女性。葉劉淑儀曾公開邀請陳方安生上來該節目,不過被她拒絕。其後,匯賢智庫在港島南區設立地區辦事處,引發政界盛傳葉劉淑儀有意參加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及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其後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匯賢智庫贏得部份議席。2.9 出選立法會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

  2007年8月,原港島立法會議員馬力病逝,令該議席出缺葉劉淑儀,需要舉行補選。在2007年9月27日,葉劉淑儀宣布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競選對手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等。在參選記者會上,她承認當年推銷《23條》時的手法(而非其本質)不恰當,並正式向市民道歉。令陳方安生和泛民主派無法以「民主對非民主」作為競選口號,改為「真民主對假民主」。葉劉淑儀成功取得不同界別人士的支持,當中包括民建聯,自由黨,前布政司鍾逸傑爵士、前立法局議員杜葉錫恩、前工商局局長周德熙、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和范鴻齡、藝人許冠文、李克勤和李司棋、和史泰祖醫生等等。陳方安生的一些朋友如盛智文、王?鳴和李麗娟都支持她。其後她在支持者的協助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造勢晚會,令她和陳方安生的支持率差距一度收窄至少於九個百分點,導致坊間曾揣測她會在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中爆冷勝出。2007年12月2日,葉劉淑儀得票137,550,得票率約43%,敗給被視為頭號勁敵的陳方安生。由於葉劉淑儀得票率超過四成,而陳方安生得票率為55%,葉劉淑儀自稱在在這次補選成功打破「六四黃金定律」(即泛民主派有六成得票率、親建制派有四成得票率),被視為輸少當贏。但選後,學者蔡子強在明報發表文章,指出「六四黃金定律」從不存在,六成得票應是民主派的得票上限而非基本盤,而陳方安生得票也較余若薇參加立法會補選時的48%為多,而雙方陣營全力催谷之下,投票率超過五成,很大程度上顯示了雙方的支持度,民主派在中產最多的港島區仍有較明顯的優勢。雖然葉劉淑儀在這次補選未能成功晉身立法會,但她聲言明年會捲土重來,角逐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立法會生涯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葉劉淑儀決定以獨立名義參加港島區直選,並帶領醫生史泰祖、黃健興、陳岳鵬組成四人團隊,選前民調一度顯示葉劉淑儀甚至可以帶同第二位的史泰祖幾乎連取兩席。葉劉淑儀最後以61,073票(19.49%),超過門檻16.67%當選,取得一席。不過事件造成與葉劉淑儀同屬建制派的民建聯在港島區放下曾鈺成、蔡素玉的鑽石陣營失效,僅得一席,她也負上搶民建聯票的惡名。葉劉淑儀晉身立法會後,為了兌現選舉時的承諾,在討論暫緩徵收外佣征款兩年的議案時,提出修訂議案永久撤銷僱員再培訓征款(俗稱外佣稅),並獲得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自由黨及三名前自由黨員的支持,惟政府已表明反對有關建議。最後政府在成功拉攏民建聯及多名功能界別議員的支持下,永久撤銷外佣稅的修訂議案最終被否決。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葉劉淑儀以新民黨名義角逐連任港島區直選,並帶領黃楚峰及謝子祺組成三人團隊,最終以30,289票(9.16%),取得港島區七席中的第六席位置。2013年1月,梁振英發表他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終於宣布永久撤銷僱員再培訓征款(外佣稅),兌現了她爭取5年的競選承諾。2012年10月17日,葉劉淑儀與林健鋒作為第二批獲委任加入當屆加入梁振英政府行政會議的立法會議員,成為16位非官守議員之一,被指代表著新民黨在立法會的兩席位置,並象徵著建制派中的中產聲音。參選行政長官選舉葉劉淑儀曾表示放棄參選行政長官的念頭,但熱門候選人唐英年傳出夫人在九龍塘約道大宅僭建逾2,000呎地庫後,她於2月16日發言批評唐英年推卸責任,行為可恥,強調如果唐英年退選,願意重新參選行政長官,後改稱唐英年報名不影響她參選的決心,並再次批評唐英年堅持參選,是明顯背離民意,令巿民憤怒,重申唐英年有嚴重誠信危機,即使當選都難以管治。隨後葉劉淑儀於2月20日晚上在灣仔的黨總部,在提名仍未過百票的情況下,宣布參選行政長官。不過她於提名截止前未能獲得所需之150個提名票,最終放棄參選。3 人物評價3.1 正面評價支持葉劉淑儀的人士認為,她出任入境事務處處長和保安局局長時在處理無證兒童問題、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繞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公安條例》爭議、居港權問題、入境事務大樓縱火案和包圍其座駕這多件事中處事果斷、作風硬朗和建樹良多,是當時以董建華為首的弱勢政府之中一位不可多得的「香港鐵娘子」。至於在《23條》立法一事上,她盡忠職守,即使在辭職前夕仍然向各界推銷《23條》,堅持站在最前線,坦誠直率,勇氣可嘉。葉劉淑儀的強悍和硬朗的作風與正直和不服輸的個性,為她贏得親建制派、紀律部隊、部份前高官和很多不同界別人士和部分市民的認同。而葉劉淑儀能夠在補選獲超過13萬張選票和超過40%的得票率,可說是成功一洗《23條》的負面形象,為她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更穩健的基礎。2013年年初,黃世澤及葉劉淑儀提出以限制奶粉出入口的方式,打擊當時橫行無忌的中港走私水貨客,建議獲得政府高度重視,促成政府在2013年1月尾宣布以《出入口條例》,限制幼兒配方奶粉出口。事件亦令葉劉淑儀被本地母親及傳媒封為「香港第一奶媽」。亦令在同期的民調中,葉劉淑儀在一眾行政會議成員的評分當中位列榜首。3.2 負面評價

不少反對葉劉淑儀的人認為,她在推銷像《23條》葉劉淑儀和居港權一類極具爭議性的政策時,與市民針鋒相對,而且態度輕佻傲慢,詞鋒尖刻,有誤導大眾之嫌,手法並不恰當。而對於葉劉淑儀這樣時常在言談上逞一時之快,學者蔡子強更直截指出這是「IQ爆棚,EQ零蛋」的表現,容易引起公憤。此外,葉劉淑儀在任保安局局長時的「女殺手」造型與及其獨特髮型,更被大眾配以「孽瘤」和「掃把頭」一類的惡名。當中,「掃把頭」一詞最早由曾健成在2001年所採用,並隨即在社會廣泛流傳[8]。至2001年7月香港書展期間,更有諷刺性書籍《掃把頭》推出市場,並在短短數日時間內售出13,000本,遠高於另一同類著作《老懵董》在2000年書展售出4,000本的紀錄。隨著其民望在推銷《23條》時不斷下滑,該類書籍卻持續渴市。繼《掃把頭》出版以後,其他一如《鬼笑話》和《我愛掃把頭》的諷刺性書籍相繼出版,繼續對特區政府與葉劉淑儀加以嘲諷。葉劉淑儀本人曾對「掃把頭」一詞加以反擊,指「如果我連髮型都捍衛不到,又怎樣捍衛香港的治安」。此外,她又指《掃把頭》的出現,反映「香港淪為一流基建,但九流道德和禮貌的城市」。不過,經歷過議會政治的洗禮,近年她漸漸走出「掃把頭」的負面形象,坊間對她的衣著、談吐亦有所改觀,漸漸樹立起親民而富威的形象,甚至曾在傳媒面前大談穿衣及之道。[1]參考資料:1.葉劉淑儀人物介紹 . [2014-2-12]鳳凰URdio專訪葉劉淑儀(一)來源:鳳凰衛視發布:2013-08-21 11:20:00時長:04:26

鳳凰URdio專訪葉劉淑儀(二)來源:鳳凰衛視發布:2013-08-21

鳳凰URdio專訪葉劉淑儀(三)來源:鳳凰衛視發布:2013-08-21

鳳凰URdio專訪葉劉淑儀(四)來源:鳳凰衛視發布:2013-08-21

鳳凰URdio專訪葉劉淑儀(五)來源:鳳凰衛視發布:2013-08-21

鳳凰URdio專訪葉劉淑儀(六)來源:鳳凰衛視發布:2013-08-21


推薦閱讀:

[轉載]錢不在口袋裡,而是在腦袋裡??撰文/曾星智
特稿|張曉明撰文憶魯平:知遇之恩與品格垂範

TAG:香港 | 視頻 | 憤怒 | 香港人 | 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