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狄仁傑:為了理想而苟活

狄仁傑:為了理想而苟活提起狄仁傑,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人們的印象中啊,他是斷案神手。實際上呢,真正歷史上的狄仁傑,名聲不在斷案,是在做官,行政。歷經唐朝初年幾代皇帝,評價非常高。那狄仁傑為什麼能夠像不倒翁一樣,每一任皇帝都對他非常欣賞呢。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就寫了一篇文章,告訴我們,狄仁傑這個官場哲學,是怎麼煉成的。翻看真正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狄仁傑的性格前後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他經歷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兩個時期。唐高宗時期的狄仁傑,年輕,官場上的情商不高,愣頭青一個,為了心中的原則和理想,敢於和皇上對著干。有一次,唐高宗李治,要去自己的行宮,汾陽宮住幾天。這個地方官為了討好皇帝,要新開一條皇帝的專用道路,叫御道。結果狄仁傑就跳出來反對,說這是奢侈浪費,唐高宗沒辦法只好停工。然後又有一次,兩個大臣,不小心在皇家陵園裡砍了一棵柏樹,唐高宗很生氣,決心把這兩個不識相的傢伙砍頭。結果狄仁傑又冒出來說,國家自有法律,不顧法律判處大臣死刑,這是暴君商紂王,夏桀王才幹得出來的事情,等於指著鼻子對李治進行人身攻擊。結果高宗脾氣好,又對狄仁傑退讓了一次。到了武則天當政的開始階段,狄仁傑還是這個性格。當時朝廷的宰相是婁師德,是個腿腳不太好的大胖子,人也特別謙和忍讓,跟狄仁傑的幹練果斷完全不同。狄仁傑看不慣婁師德,認為他沒有本事,總是擠兌他。婁師德也一直沒有在意。時間長了,武則天都看不下去,悄悄在召見狄仁傑的時候告訴他。人家婁師德可是天天在推薦你,說你好。這讓狄仁傑非常羞愧,從此之後,狄仁傑做了反思,處事的風格也發生了改變。正是這種改變讓他在官場上成熟起來。大家知道,武則天當政中後期,因為做了女皇帝,把國號也改成周。於是激發了李姓皇室成員和很多大臣的不滿,為了鎮壓反對勢力,武則天就有一段時間,非常寵信酷吏。就是一些掌握司法刑偵大權,做事風格很殘暴,冷酷的大臣。他們大多出身低微,除了拚命向武則天效忠,也沒有其他辦法。其中最殘暴的一個,叫來俊臣,這個來俊臣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給嫌疑犯扣上謀反這個罪名,然後用很殘酷的刑罰讓人招供。狄仁傑也被來俊臣抓了起來。面對這種心狠手辣的人,狄仁傑沒有硬抗,而是一開始就承認自己謀反。這讓來俊臣放鬆了警惕。狄仁傑悄悄地把冤情寫到了棉衣上,託人帶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了之後召見了狄仁傑,問他為什麼承認了謀反。狄仁傑說,如果自己不承認,早就已經死在了來俊臣的大牢里,沒機會見到武則天,洗清自己的冤情了。武則天也知道了狄仁傑冤枉,就把他給放了,官復原職。到了執政後期,武則天開始猶豫不決,是選擇侄子武三思還是選擇兒子李顯當皇位的接班人。這時狄仁傑做的就很巧妙,畢竟這個武家當皇帝,名不正言不順,李姓皇室根基牢固,遲早是要復辟的。理論上應該讓李顯當皇帝,但又不能直接說,刺激武則天。因為武則天一生多疑,已經處死過很多反抗自己的李姓皇室成員了,他就勸告武則天說。選擇李顯做繼承人,順應天意,也順應民心,李顯畢竟是親兒子,血緣關係最近,而李家成員呢,也會因此對武則天感恩,也不會對武家人進行秋後算賬,武則天萬一去世,就是太后,很風光。如此這般一說,武則天被狄仁傑打動了,最後選擇了李顯做繼承人。當然啦,狄仁傑自己也有小算盤,如果選擇武三思,自己畢竟是在唐高宗時代當官的,這就屬於對李唐王室不忠;選了李顯,日後大唐復興了,狄仁傑還是功臣,為了確保這個計劃能夠不出岔子,狄仁傑也也給自己找了繼承人,叫張柬之。後來,武則天年紀大了,控制不住局面,當了丞相的張柬之就發動了政變,輔佐太子李顯登上了皇位,就是唐中宗。這個功勞,張柬之和唐中宗都知道,得算狄仁傑一份,所以李氏家族重新執掌王朝以後,雖然狄仁傑已經去世多年,但是仍然被隆重表彰,被封為梁國公,算是國家最高級的爵位了。縱觀狄仁傑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變化,早年的狄仁傑,是個憤青,肯時刻為理想去死;中年之後,他變成沉穩圓滑,因為他知道,成熟的人,更需要為了達成理想,而暫時去妥協,去犧牲一些暫時的利益和原則。能屈能伸,這才是為官處事的大智慧。本文源自:今日值得花時間(狄仁傑的另一面:官場老油條)音頻稿:梓鹽講述:於浩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的夢想活不過一個晚上?
我應該去實現父母加註在自己身上的夢想嗎?
您是否有一個高得連自己都不敢和別人說的夢想呢?
實現財務自由和個人理想哪個更重要?
經濟學的(等價物)基礎存在問題,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疑問呢?

TAG:理想 | 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