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靜」的思考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傳榜2015十大網路國學公號
灌想冥空 純音樂 - 養生音樂
導讀:練好太極拳的九字決:「敬、靜、慢、正、勻、柔、圓、松、整」。太極拳明明是一項運動,為何又要主張「靜」呢?其實太極拳中的「靜」絕非靜止的靜,也絕非僅存於它那看似清靜的演練風格,而是包含了以靜制動獨特的武術思想及自然、和諧、樸素、寬容的無限哲學力量。
壹太極拳「靜」的含義靜與虛靜
對太極拳中「靜」的認識還要從「虛」、「靜」的概念談起。「虛」、「靜」的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典籍「虛」和「靜」的對舉。最早是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 。老子認為人的心靈本來是虛明寧靜的,但往往為私慾所蒙蔽,因而觀物不得其正,行事失其常,所以主張人們要儘力使心回到虛明寧靜的狀態,這樣就能夠看清萬物蓬勃生長、往複回還的道理。萬物紛紛紜紜,各自返回到它的根本,這就是「靜」。老子主張在煩勞的生活中要尋求安逸,靜下心來,淡泊無為,返璞歸真,保其精神,全其性命。
此後《莊子·庚桑楚》中有「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莊子·天道》首次提出了「虛靜」的概念:「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這裡提出的「虛靜」首先可以理解為萬物存在的根本狀況,其次「虛靜」就是指「靜」。
先秦道家主靜主柔、以虛靜駁萬物的觀念深刻影響了太極拳。太極拳是靜中求動、動中寓靜、動靜相兼的運動,無論是起式時無極式中的靜中生動,還是行拳走架時的動中求靜;不論是養生保健的靜養生息,還是推手較技時的動靜互因、以靜待動,都是以「虛靜」貫穿始終的。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應。正如《拳經》所云:「太和元氣到靜時,不靜不見動之奇。」太極拳講求的「靜」是心平氣和,是洗心滌慮,是冷靜,是理智,是收斂,是安逸,是四平八穩,是人內里的靜,絕非靜止不動的靜。正所謂「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靜是一種心態
莊子用「凝神」、氣心齋」、「坐忘」、「恬淡」、「寂寞」等概念闡釋「靜」,蘊含了清靜無為,恬淡祥和、無欲無求、物我兩忘的理想人格。這裡的「靜」是一種無欲的心態。這種無欲所達到的,是一個超乎於物質世界的無所憑藉的純粹精神的空明境界,也就是能照徹心靈並能帶來「靜」的道的世界。自古以來,有涵養的賢人都以靜修身,認為只有靜下來,才能明事理,才能心胸廣闊而容納萬物。靜是一種心態,倘若我們單純講「靜」,那麼太極拳本身只是一種達到「靜」的媒介或者途徑,就與恬澄淡遠的國畫無異了。中國畫的精神是以深沉靜默的心態與世間萬物渾然融合,它所描述的山川、花鳥氣韻生動,意境絕非僅存於色彩的視覺感官,而是潛存在畫卷深深的靜寂神韻之外,它所表現的境界就是「靜」。太極拳中的「靜」同樣深刻蘊含著中國傳統哲學樸實、靜美的思想,其中的「靜」更是一種恬淡、寬容、致遠的生活態度。
貳太極拳「靜」的形式靜待其動在練拳時,靜待其動有兩層意思:一是靜站無極樁時或行拳之前無極式中的「靜態」,即所謂先天之機的發動,預示著練拳的開始,氣動則太極生,此時開始練拳最為妙。二是在行拳時,一勢即完,靜待下一勢的「勢」動,即動而復靜,靜中有預動之勢。內氣若能運到十分充足則下勢之機自然躍躍欲動,這就如起跑線上的百米運動員,在發令槍槍響之前的兩秒鐘,雖然未動卻充滿著動機,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這就是靜中寓動。我們在走架子的時候,前一式的完成要有一個定式,這就是「靜」的表現,但這個靜並非完全靜止,而是飽含下一個動作的動機,這個靜與下一個動作的啟動是緊密銜接的。所謂形斷意不斷,一志凝神,專註與靜,以待其動。其實靜到極點自然會動,這種動完全是由心意引導,式式相連,舒暢自然。
動中有靜太極拳在行拳走架時,非常強調動中有靜,即肢體運轉時,要注意一個「勻」字,均勻的勻。我們可以按照運動規律在運動的路線上設下無數個靜點,然後再一個點一個點的連成一條線,再將動作按這條線上的點一個個的連接和過渡。這樣就能使拳如行雲流水,連綿不絕,體現出外似淑女,內里生生不息,雖動猶靜的「靜態」。當然太極拳是快慢相間的運動,這裡的勻不是說行拳的速度均勻,而是肢體運行的路線軌跡均勻,且不可望文生義。待拳架純熟,內意便可專著守一,心平氣和,身形處於相對靜止,意氣周流而連綿不斷。這就如均勻流淌的江河,外面平緩安逸像一面鏡子,裡頭卻順勢而流滔滔不絕。它們既是互相對立的又是互相統一的。正所謂「形斷意連,勢斷神連」。
以靜制動太極拳講靜,並不是靜止不動的靜,而是靜中有動,不但靜中有動,而且是以靜制動。那麼太極拳是如何以靜制動的呢?俗語講:以不變應萬變、以逸待勞、靜觀其變,說的就是以靜制動的思想。
以靜制動其實是太極拳表現武術技擊特徵的一個另闢蹊徑的實戰策略。首先表現在行拳走架時,意念要做到面前無人如有人;當真正與人搭手或者較技時,要做到面前有人如無人;也就是在遇敵交手時,內固精神,外顯安逸,舉止從容,沉著機智,臨危不亂,起手不空落,不發則已,一發則毫不遲疑,必當取勝,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推手較技,若能身心虛靜,則精神內固,神氣合一而不散亂。意在人先,感覺靈敏,人不知我而我獨知人,便可以靜制動,後發而先至。靜候伏機,如貓之捕鼠、鷹之捉兔,目光神智敏銳,得勢便驚心爆發,直取獵物,這就是以靜制動的效果。
叄太極拳「靜」的價值健身養心太極拳是傳統體育的精華之一,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傾性,使得太極拳在演練的過程中強調心意神形,追求自然、和諧、優雅、內外合一的運動情趣。通過柔和、圓活的形體運動形式來調節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平衡,將人融入大自然當中去,給人以無為、虛靜的自然本性。太極拳以靜為先提條件,連綿柔和的周身運作表現出安逸、和諧、靜美的運動魅力。以幽清虛靜的心境,使宇宙萬物合而歸一,返璞歸真。太極拳與《詩經》所描繪的雄健相比,突出的是溫和、形神之美,體現了東方文化所特有的樸素、自然和寬容。
中國傳統養生學理論認為: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神寧靜始終是習拳練功之首要。太極拳的功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強身防身的技擊功夫;一是養生以祛病延年。太極拳之所以有顯著的養生功效,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它貫穿始終的心神寧靜。在演練太極拳時要求「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無論是站樁、單練還是套路練習,都要思想集中,心無雜念,氣定神閑,全神貫注於「陰陽虛實開合」之中。於此,就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系統的機能,增加開放的微血管數量,更能供給全身各系統所需要的養份。通過心靜體松,精神內斂,身形輕靈,清靜柔和的太極拳練習,可以直接調節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機能。日常生活中時時保持平靜的心態可以把握身體氣血運動的全面平衡,讓機體在整體上處於陰陽中和的狀態,從而達到健身養心的功效。
戒驕戒躁太極拳追求的「靜」是拋開一切虛妄雜念,心神寧靜。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競爭也日益加劇,社會衝突增多,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以及社會一些不良環境的影響,人們所承受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即便是即將大學畢業的莘莘學子也面臨著「找出路」的巨大困難。甚至有更多人評判當下中國過分的崇洋媚外,已經漸漸地迷失了我國自己本來應該有的東西。比如,自建國後,沒有多少人在沿襲著尚武的傳統了,反倒是國外的洋體育在我國開展得如火如荼;再比如,我國的茶道、儒家經典居然在外國更受到重視。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化生活,讓人們的心態普遍進入了浮躁的怪圈,人們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圈圈裡頭撞得焦頭爛額。多疑、迷惘、急躁、焦慮、憂鬱、偏執比比皆是,這是一種社會病態現象。靜下來吧!心神寧靜,實事求是,則戒虛妄,戒浮躁,戒焦慮。將生活慾望丟開,將工作勞碌忘卻。世事繁雜,從容面對,不可妄求,以「靜」自勉,戒驕戒躁。
寧靜致遠太極拳中的「靜」源於道家,道家「無為而無不為」虛明寧靜的心態能使我們領會淡泊致遠的生活境界。無為並非無作為,而是通過修鍊、領會,使自身隨時保持冷靜清醒的處世狀態,克服煩雜慾念,這樣人的思想就不容易浮躁紊亂,更能看清楚事物變化的規律,而後便可以「無所不為」。我們練太極拳同樣崇尚「靜」,通過反覆平心靜氣、心領神會的練習,由外而內加強心智的強悍,再由內而外洞悉處世的道理。
肆太極拳「靜」的實現途徑冥想
太極拳強調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也就是說練拳時要意識為先。想靜下來,也必須靠意識引導。中國傳統的內家功講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要達到精神與自然和諧的「靜」的境界。入靜,首先是心要靜下來。心靜才能神寧,神寧才能沒有雜念,周身內外才可以「合一」。可是如何才能心靜?
我們可以選擇一處舒適、安逸的地方。或者花語絲竹,舒心感觸自然與生命的靈動;或者溪水玲瓏,悉心體會流離在生活之外的細膩;或者曲徑通幽,暢心解悟煩雜世事背後的祥和。甚至可以聽一支悠揚婉轉的曲子,靜心隨著緩和清雅的旋律悠然冥想遠方。我們還可以冥想平時所經歷到的、看到的、能夠引導自己靜下心來的美妙場景,如藍天、星辰、大海,試著感受身臨其境。如此便可以心神安逸、氣定神閑。清風習習,「靜」的情趣,猶如立於山巔迎風長歌,正當凝神遠望時,靈魂會從自身狹隘的生命里湧現出來,然後隨著山川江河奔騰不息。冥想的靜中生動也就表現在這裡了。
練太極拳同樣如此,為了能靜心專註,將自己的拳勢想像成平靜廣闊的大海,或者潺潺山泉連綿不絕都是可取的。
全神貫注全神貫注是指將全部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意思。我們在對待「靜」時,不能孤立「靜」的含義,專心思考一個問題叫做靜,專心觀賞一部電影叫做靜,專心吟唱一首詩歌也叫做靜。其實在前面我不斷要求要靜心下來,目的也就是為了能更好的全神貫注於一件事情。練太極拳時,尤其要靜下心來,全神貫注於拳架中的細微要領,一丁點一丁點的細心琢磨每一個動作。比如在站樁時,我們腦子裡想的應該是頭虛靈頂勁了沒有,松肩沉肘了沒有,臀部內斂了沒有,膝蓋有沒有超過腳尖,呼吸順不順暢,再慢慢更正,而不是時不時的想著其他的東西。如此全神貫注的「琢磨」下去,長此以往,太極拳拳架就能端正了,做事情的時候就很快達到 「靜」的程度了。
動中求靜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人體無論處於何種狀態,都沒有絕對的「靜」。所謂動中求靜,是指在練拳時強調要保持一種相對的沉靜。動中求靜只是太極拳的一個要領,也是到達「靜」的一個方法。即在練拳時,要力求思想集中,動作呼吸均勻柔和,平心靜氣地用意識引導動作,輕輕開始,慢慢運行,默默停止,靜心想著虛實開合,專註於陰陽變化和內氣的流轉,再漸漸過度到對周身客觀事物渾然不覺,四肢百骸蕩然無存,套路動作一片神行,逐漸做到始於無形且歸於無跡。這就是太極拳普遍意義上要求的靜了。
(文/春靈)
親!請把你的太極美文發給我們吧,太極微信平台特邀請您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您在太極世界裡的酸甜苦辣,歡喜愉悅。
小編微信:meihuataiji
推薦閱讀:
※網傳楊澄甫宗師留下的太極拳視頻,如果是真的那就不評論了
※業已證實?太極拳非陳家溝陳王廷所創(之二)
※陳氏太極拳纏絲勁的練法
※【陳雄老師聊太極拳 】跪膝坐踝和松膝功的練法
※太極拳的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