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里的十六種三昧
爾時,一切凈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植眾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華三昧、凈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凈三昧、神通遊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凈光明三昧、凈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
下面十六個三昧很重要,它作為十六個不同的角度來說明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的功德智慧。那麼這十六個三昧,它就因緣於妙音菩薩「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
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如果依文解字,誰也不能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因為是無量啊,你永遠都供養不了,永遠成不了佛。這一定是見「法華三昧」,一定是明心見性,一見一切見,他當下在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至於他修行的時間長短,也可能一年兩年,也可能一百年、一萬年,也可能一億年,也可能像龍女那樣一時半刻,他都是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這個很重要啊!看你懂不懂。
得妙幢相三昧:幢,是條幅。「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這個條幅一掛起來,氣氛是不是不一樣啊?古時候名將上陣,軍旗一豎,士氣振奮。所以「妙幢相」是表威勢。「法華三昧」是不是「妙幢相」?要想正法住世,一定要把《法華經》這個正法的大旗扛起來,這就是「妙幢相」。
法華三昧:「華開蓮現」加上「一心三藏」,就是「法華三昧」。最敏感的就是聽經聞法,當下成佛,無修無證,一句話、幾句話、一品經叫你當下成佛,《法華經》從前到後都在體現出這種特色,這叫「法華三昧」。你「三昧」了沒有?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這個「三昧」。這是不可思議的禪定之力、禪定妙用。把這個「三昧」成就了,你待人接物處處都在示現「色身三昧」。
給人家偷了五百塊,給人詐騙一百萬,你仍然生歡喜心、生感恩心,這是不是「法華三昧」啊?是不是現的另外一種「色身三昧」呀?你如果咬牙切齒、暴跳如雷,那就是「凡夫三昧」。什麼叫「三昧」?隨著你的心,隨著你的定力顯現出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行為舉止,人家來批評你、誹謗「你這個人怎麼回事?」「阿彌陀佛!謝謝你的指教!」這就叫「法華三昧」。你跟他暴跳如雷,你算老幾啊?你來管到老子頭上來了,當心老子揍你!你這就不是「法華三昧」。就是坐到監獄裡,兩條腿一盤,「哎呀,老夫這下清凈了,正想好好閉關」,這是不是「法華三昧」?你不要去怨天尤人,「我一心一意為大家,還落得這個下場,老天爺呀,你在哪裡呀?」你就是凡夫。修行人無處不自在,天堂地獄都是「我」。
凈德三昧:菩薩破除了三界六道粗重的見思煩惱,破除了界外塵沙煩惱而證得。粗煩惱、細煩惱、微細煩惱統稱為「三惑」,或者叫「三垢」。你清凈了,叫「凈德三昧」。
宿王戲三昧:「宿王」就是月亮,也就是月亮戲三昧。陰晴圓缺都是它,這是不是在戲弄我們吶?圓的、半圓、一條線、白的、黑的,是不是都是一個東西?有沒有少一樣啊?沒有。所以一個「宿王戲三昧」,人、天、聲、緣、藏、通、別、圓,統統包含在內。亮是表有,黑是表無,無非真無,有非真有,你明白不明白?一個月牙就是一個圓滿的圓,這就是我們一個心變出來的。我們一個心變出了佛,是不是圓月?變成了等覺菩薩,是不是大半圓?變藏教、通教菩薩,是不是半圓?變成了那個什麼阿羅漢、辟支佛,是不是月牙?那變成一條線,是不是人道、天道?變成了黑的,是不是就在地獄道?哪一樣不是一個月亮?都是它在變現,所以叫「宿王戲三昧」。妙不妙啊?千變萬化都是我一個念。
比如說,孫悟空變成茶杯,茶杯就是孫悟空,孫悟空就是茶杯,孫悟空還能變西瓜,還能變成華,還能變成鬧鐘、眼鏡盒,他都能變,是不是「宿王戲三昧」啊?變來變去都是孫悟空,變來變去都是眼鏡,眼鏡也是茶杯,茶杯也是西瓜,都是一個東西在變,你明白不明白?就跟做夢一樣,夢中千千萬萬的境界,是不是一個人一個念在變化呀?夢中的境界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啊?夢中的爸爸是不是你夢中的媽媽呀?夢中的媽媽是不是你夢中的小外甥?夢中的小外甥是不是你那一個保溫杯?夢中的保溫杯是不是那一個蘋果呀?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啊?好玩得很。
無緣三昧:這相當於四無量心的那個「無緣三昧」。大慈是「無緣大慈」,「慈」是給予眾生以快樂。世間人也講慈悲——父母對兒女、長輩對下輩、老師對學生,這叫「慈悲」。但這種「慈」是有條件的,有親緣、有恩緣、有朋友之緣,他給你慈悲;那麼一些偉人、英雄豪傑他也講慈悲,但他也是有條件,他是對人類、對人道,仍然屬於「有緣」。所以這些慈悲都不叫「大慈」;唯有佛法里的緣是對一切的萬法都要慈悲。耳聞、目睹、身受十法界萬法,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兒女、至親骨肉。所以這種「無緣」是緣於一切的萬法,所以作如是觀照、作如是行持,叫「無緣大慈」,或者叫「無緣之慈」。始終我們作如是觀照。
智印三昧:高於前面的「無緣三昧」,它用智慧來印證一切的萬法。這個「智」應該說為空、假、中這三種智慧。
所謂「空」就是空智——把一切法看空,萬法都是一個念所變現,與「空如來藏」相對應,是由「空如來藏」這個真實的法理起妙智觀察。所謂「假」,與「不空如來藏」相對應,不僅知道我們這一切的萬法都是由一個心變現出來的,而且刻骨銘心知道是怎麼樣變出來的。既可以突變,也可以漸變,還可以中等變。所謂突變,是說變就變,像孫悟空一樣:「變!」就變出來。所謂漸變,我們的心先變現出一個細胞,再變現出多細胞,然後再先到海洋里生活,然後再到陸地上生活,先是小蟲子,然後變成小蚯蚓,再變成小蛤蟆、小老鼠、牛啊、羊啊、狗啊,慢慢地慢慢地往上變。中等的變既不是說變就變,也不是幾百、幾萬億年來變,他定一下子,三分鐘、兩分鐘變出來,或者一個月、兩個月變出來。我們這個心很妙,就看你怎樣會用心。這個並不是像課堂里學什麼數學、物理、怎麼怎麼……沒有那麼複雜。
至於「中」,什麼叫中智呢?由空出有,從有入空。出有的話可以漸,可以中,可以突,圓融圓滿。那麼這個中還要與「空不空如來藏」,與報身功德、智慧妙用對應觀照。我們變來變去是不是就是中諦呀?他的那種能量、那種行為就是「中」。
對這三個問題能夠觀照明白,深信不疑,你在見道位就是證道位的「智印三昧」。只要在中陰身期間,六根銷毀,現量智慧當下現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東西。我們要學會用「智印三昧」來印證一切的萬法,用「智印三昧」來成就我們。這個「智印三昧」就是叫降魔杵、照妖鏡、試金石。別說菩薩講的法,就是佛講的三藏十二部經,都要用「智印三昧」來印證。它屬於什麼層次的?比如說《金剛經》就屬於通教禪宗。你不能因為它是佛講的,我就把它提高到圓頓大教,不可以這樣。那佛講《法華經》《楞嚴經》白講了。
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妙舌說法,妙耳聞法,兩個都是妙。成就了這種「三昧」,他以一音說法,能夠讓各種根機的人聽出不同的味道。講一樣的文字、一樣的語言,菩薩聽的是菩薩話,羅漢聽的是羅漢話,凡夫聽的是凡夫話,各種不同道的眾生都能聽得懂,它有一種特別的加持。所以咒語呢,一般不可以用漢語來翻譯,也不可以用漢語來解釋。它是無量義對無量眾生的根機,有的還配合打手印,配合觀照。現在有些人自作聰明,把《大悲咒》《楞嚴咒》,來翻譯、解釋,還畫圖解。這是大逆不道。凡是遇到這些東西,我們毫不猶豫把它燒掉,那是誤導眾生。
集一切功德三昧:這就是「首楞嚴大定」,就是「法華三昧」。明白了「一心三藏」,就是「集一切功德三昧」。不需要特別地修證,你只要時時加以觀照,你不知不覺成了大佛。你突然發覺,這個人那麼害我、騙我、誹謗我,我現在怎麼就恨不起來呀?你想不到極樂世界去都做不到,因為你的氣氛已經適應。這就是「如來藏」心地法門,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而且你不知不覺地就證了,妙不妙?在《楞嚴經》叫「如幻三摩提」。「如幻」就是如痴如醉,「如幻」,莫名其妙地成佛了。因為他明白這個道理了,吃飯睡覺往往同時在觀照。
我有時候在苦思冥想一個問題,想不明白,算了,不想了。突然,這個念一出,噯!想出來了。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到一定的時候它自然出現。這個心法奇妙啊!明白了這個東西就是「集一切功德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在哪裡?都在這裡。你不要刻意追求,知道這回事就行。所以用《法華經》來成就我們,奇妙殊勝,不可思議啊!哪裡靠你一天念佛、拜佛、苦行、苦證?那都是些無益苦行,對解脫來講是無益苦行,對修人天福報來講還是有益的。
所以這個「集一切功德三昧」也可以用《華嚴經》「四無礙」法界來解釋。「四無礙」——「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這實際上就是在「一心三藏」裡面變化花樣而已。看拿手好戲。拳頭就是「阿」,手掌就是「彌陀」;拳頭就是「如」,手掌就是「是」;拳頭就是「空如來藏」,手掌就是「不空如來藏」;拳頭就是性,手掌就是相。
講「集一切功德三昧」,把它作為「四無礙法界」來說明,好不好?拳頭是理,手掌是事,那拳頭要變成手掌,有沒有障礙啊?那拳頭這個理就是「事無礙法界」。變就是了嘛,是不是「事無礙法界」?要把這個事再變成理,有沒有障礙啊?這樣就行了。這是不是「理無礙、事無礙」啊?好,再講「理事無礙」。「理事無礙」跟「事理無礙」是不是一樣啊?拳頭當下是不是手掌?要不要變成手掌才是手掌啊?它當下是手掌,是不是「理事無礙」啊?手掌當下是不是拳頭?要不要變成拳頭才是拳頭?所以當下是不是就是「事理無礙」啊?「理事無礙、事理無礙」都叫「理事無礙」。這就變成三個無礙了。
那再看,手掌當下是不是鎚子啊?當下是不是剪子?當下是不是掃把?這五個手指是表無量手指啊!那麼,這個鎚子當下是不是剪子啊?是不是一塊布?是不是一個兔子的耳朵?是不是八萬九千四百五十六啊?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這叫「事事無礙」。所以這「四無礙」法界,就是「集一切功德三昧」,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性相一如」,就是「理事不二」。過去現在未來、東南西北上下十方、森羅萬相、千變萬化,就是一個拿手好戲。明白這個道理,「集一切功德三昧」實際上與前面的那些「三昧」,有沒有哪一個「三昧」不是哪一個「三昧」啊?別看無量的「三昧」,都是一回事。佛良苦用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成就我們。
清凈三昧:這是六根清凈,「六反震動」。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我們當下對六根、六塵、六識這個分別心是不是轉成了智慧?所以你六根當下清凈也清凈,不清凈也清凈。六塵也是一樣。再看六塵。過去講這是茶杯,現在講這就是「我」。過去看的這是西瓜,現在知道這就是「我」。一邊吃西瓜,是不是在造業啊?一邊知道西瓜就是「我」,就是往生,帶業傳法。吃大米、穿衣服、走路,是不是都在帶業往生啊?無分別不妨分別,你這個時候已經是願身再來的菩薩在教化眾生,所以叫「清凈三昧」。清凈也清凈,不清凈也清凈,也就是跟「妙蓮華」一樣,出淤泥而不染。
你就是黑暗中的一團火炬,這一念心叫「寂而常照」。因為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你沒有辦法退轉,你沒有辦法不照。世人都有一種辨別能力,人好人壞,看他的眼神、行為、舉止,就能猜出個七不離八。這還是小比喻,而且你這種念,一切的山河大地沒有辦法障礙,你直接地與他們道交感應。掌握自己的命運,全靠用心。
神通遊戲三昧:簡單說為千變萬化。萬法都是我們一念所變現而已。無而或有,無中生有,這叫「變」;有而或無,化有歸空,這叫「化」。我們生生世世生死是不是「神通遊戲」?「神」是我們的天然本性;「通」是法力的顯現妙用。有沒有哪一法不是神通顯現啊?這個西瓜神不神,通不通啊?沒有一法不在「神通」。那麼我們在凡夫位,由於我執還很重,煩惱習氣很重,所以「遊戲神通」變化受了很大的局限,而且帶有很大的被動,不能自在無礙。
「遊戲」帶有自在、解脫之義。將來成就之後,我們的種種的「神通遊戲」是恆順眾生而已,由自性顯現。我們把一個不可思議的佛法真理通過打比方,通過因緣法等等等等,變現出文字語言的道理,這是不是「神通遊戲三昧」?這個東西本來不可言、不可講啊!講了以後,大家想一想就是那回事,這就是「神通遊戲三昧」。從廣義上來講,我們顯現的一切法都是「神通遊戲三昧」。你在吃飯,你在穿衣,你在走路,是不是「神通遊戲三昧」?我們本來是個無形無相的東西,一個念吶,它變成個樣子來,有時還會哭,還會笑,還會鬧,還會吃飯,穿衣,怎麼就不是「神通遊戲三昧」?無非是放下我執以後,我們可以更加自在無礙地成就無量的「神通遊戲三昧」。實際上就是「無量色身三昧」啊,是不是都是一回事?
慧炬三昧:特表智慧。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當我們開了一個智慧,對過去的一個邪知邪見當下是不是就轉過來了?這叫「慧炬破暗」。當下是不是感到自在快樂了?哎呀,原來如此啊!你幾十年的老病,可能這一念當下好起來了。因為你的心量擴大了,無量劫以來的生死輪迴,因為這一念當下了生脫死。所以叫「一智能滅萬年愚」。千年暗、萬年愚都是表無量。「慧炬」,我們到這裡來就是為了得到「慧炬」,《法華經》就是這個「慧炬」。這種「三昧」是自然成,不勞修證,明白當下即是。多注意觀照,定力就更深。「不勞修證」,這是佛在《楞嚴經》金口玉言——「何籍劬勞,肯綮修證」。
在法華會、楞嚴會上,佛反覆叮嚀,修行人沒有離開道場,當下證到多少多少果位。這是不是虧於「三昧」的定力啊?當下就定。這是世界觀的轉變,叫「三昧」。世界觀一轉,你沒有辦法再轉回來。比如世人認為人就是人、畜生就是畜生,他這個世界觀,沒有學佛法你能不能叫他轉過來啊?你跟他講:「不是,人跟畜生都是一樣的」,他怎麼樣都不相信;當明白了「如來藏」道理,他知道人啊、鬼啊、畜生都是一個念變化出來的,是不是轉過來了?開了智慧的人沒有辦法退轉的,這就叫「三昧」,「三昧」不可轉。
莊嚴王三昧:觀照為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諸佛菩薩到世界上來教化眾生不光是言教,而且還重身教。當然這個身教來講,不是自己可以刻意地裝出來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慈悲柔軟之人,言談舉止都能顯現出慈悲柔軟的這種氣質。所以佛在成妙覺果位以後,還要花一百個大劫專門修相好,成就一百種福報,才成就一個相好,最後才圓滿。到了「莊嚴王三昧」,由於他這個心沒有任何執著,他能示現出各種各樣的形相。包括音容笑貌,該現慈悲就現慈悲,該現兇惡還要現兇惡,他已得到自在。
凈光明三昧:分為「內」「外」這兩種情況。「內」就是我們這個心在冥中「寂而常照」,不出世間而至世間。「外」就是現出外相。現出外相的時候不僅知道外相,他時刻都沒有離開自己內在的自性,都是由自性流露。由外相才顯現出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柔順、平等、諸善功德,叫「照而常寂」。所以這種「照而常寂」又稱為圓照。這個「凈光明三昧」,從「寂照照寂」這兩個角度來觀照,他不是「雙遮」?「雙遮」的時候是凡夫。他由「雙遮」而顯現出「雙照」,不管是在空在有,他都是一樣地在度化眾生。
凈藏三昧:這是「如來藏」三昧。這個「藏」就跟捉迷藏一樣,把一個「如來」就「藏」在這個我們眾生的不知不覺中。每一個眾生都是如來,一切的如來又都是一個如來,我們當下具足整個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萬法,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所以「凈藏三昧」,有些法師把它解釋為叫「含攝萬德」,跟師父的解釋也是一樣。用「如來藏」解釋更為具體、更為貼切,更有利於與各種三昧圓融為一體。
不共三昧:其實就是「如來藏」三昧,就是「凈德三昧」,就是「慧炬三昧」,就是前面所有的「三昧」。怎麼「不共」呢?不與人、天、聲、緣、藏、通、別這前七方便人「共」。「一心三藏」只有受持《法華經》《楞嚴經》才能成就。修人道的持五戒足矣;修天道的,受持《十善業道經》就可以;修阿羅漢道的,修「四聖諦」、三十七道品就可以;修辟支佛道的,修十二因緣就可以;是修藏教菩薩的,受持《阿含經》行善斷惡就可以;修通教菩薩的,受持《金剛經》足矣;修別教菩薩的,受持《大方廣佛華嚴經》足矣。但是這些都不能叫成就「不共三昧」。唯有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叫「不共三昧」。這是真正的菩薩道。
能夠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即使你在菩薩的位置上都要經過佛無量劫的教導,才有可能在今生能夠認可《法華經》,這是佛在《法華經》講得很清楚。有些人為什麼不能進入這個門呢?我們也理解了,嘆一口氣而已,他就是沒有這個福報。我有個最好的朋友,《法華經》《楞嚴經》都是他頂在頭上供養我的。你叫他讀《法華經》他就是不讀,你叫他讀《楞嚴經》他就是不讀,他就是強調要修、要證、要念佛、要拜佛、要打坐。我絞盡腦汁都度不了他。今天在這個道場的同修,我們應該互相讚歎、互相感慨,也可以自我讚歎、自我感慨:我真了不起啊!這是真的,這是佛講的。必須升起我們的信心;同時要發大慈悲心,可憐一切眾生,特別是那些很認真修行的菩薩。
對這些人的度化,你一定要把「如來藏」契透精神,要善巧方便。比如說,他倒一杯水給你:「你知道是我喝水還是你喝水啊?」,「你知道茶杯是誰啊?」他覺得你這個人古古怪怪的,「我看你到底搞什麼名堂!」你給他講一講,你慢慢講通了以後,他就給你度過來了。你先讓他感到有好奇心,你知道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啊?你知道是老子生兒子還是兒子生老子?《法華經》《楞嚴經》是不是就講這些東西啊?你知道為什麼颳風下雨啊?你知道你站在這個地球上,是地球大還是你大呀?你知道地球是不是你啊?你講這些莫名其妙的話先逗他,叫「逗機觀教」。
「不共三昧」,我們要發心讓大家都來共,不能說沒有修無量劫的菩薩道就不能聽。佛法既有普遍性,也有個別性,他跟你在一起就有緣,他只要今生能夠心柔軟,即使他前世一天都沒有修,他也能入道,為什麼?我們都是老古佛再來,都是一個念。早晚上床,一起天亮。我們不要執著。佛也講了,有些人須臾就能成就,有些人在無量劫中才能成就,是不是講兩種人吶?都有啊。而且你又怎麼知道他無量劫沒有修過呢?我們無非多用點功夫而已。
日旋三昧: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日旋三昧」呢,就是以不動智而照明萬法。這個不動智就刻骨銘心知道一切萬法都是我,這就是佛光啊。以太陽光來比喻佛光,但不能把太陽光就當成佛光。有些人就犯這個錯誤,佛經常以虛空來比喻真空,結果他又把虛空解釋為真空,變成心法、色心對立之法,真是要老命了。因為虛空相對於有形有相的山河大地、樹木華草而言,最有利於比喻真空;可你不能把它當成真空。虛空跟山河大地一樣,都是色法,它都是有形有相。有人問虛空怎麼有形有相?空相,無邊無際相,通達之相,是不是它的相啊?是不是?我們能看到虛空,你能不能看到真空?我們眼睛一睜就能看到虛空,但你眼睛能不能看到真空啊?真空只有用心才能看到,心是看不到就是看到,而且太陽光是普照。它有沒有講我只照揚州,我堅決不照泰州,會不會?它沒有任何分別心,而且是不動而至。你有沒有看到太陽光在跑來跑去不停地在照啊?沒有的。
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恆河沙數的三昧就是一個三昧。一切三昧是一三昧,一三昧是一切三昧,沒有哪一個三昧不是哪一個三昧。沒有明白「如來藏」道理,那無量的三昧,你各自證得的等級不一樣。天道、鬼道、人道、畜生道,沒有哪一法不在三昧中執著。
推薦閱讀:
※佛教中如何定義善?
※自己的原因導致家人謗法怎麼辦啊。。?
※如何看待「白衣說法」,即在家居士講經說法這一現象?
※能夠在家學佛超越六道輪迴嗎?
※佛法概要·第八章 律宗初探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