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禪武醫功夫及走進禪武醫博客——清風俠

少林心意把不是世俗上的武術,而是博大精深的佛法、無上禪功。如果你還停留在武夫的層面上,那你離禪武醫的門還很遠.武術者:拳架套路器械操演也!武功者:散手功法技擊技術也!武學者:文武並舉內外兼修也!武道者:德藝雙馨以武演道也!

少林禪武醫功夫及走進禪武醫博客

清風俠

此文稍微介紹一下我所了解的「禪武醫」以及本人博客簡要簡介如下(下面對禪武醫及武術的闡述多為個人觀點,不到之處請海涵、指正,部分內容摘自相關文獻):

清風俠、楊柳清風,都是本人的昵稱。我自幼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對中國武術如痴如醉。在02年知道少林禪武醫文化,06年正式與禪武醫結緣,至今也近十年,所以說我是禪武醫文化的受益者。

禪武醫教給我該如何做人、教給我如何面對生活,給了我一盞明燈,照亮並指引我前方的路,讓我增長了智慧、開闊了視野、看清了人生百態、看淡了世俗名利,讓我找到了心靈的本初、找到了來時的路、找到了快樂、找到了自己,讓我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饋滋養萬物的土地。讓我產生一種信念,追尋人生真諦這條路我一定要走下去!……

所以我在2007-05-22創建了自己的博客「走進禪武醫http://blog.sina.com.cn/wangyong997」,希望這寶貴文化能受益更多有緣人。

由於歷史的原因很多真正的傳統武術都失真了,尤其清朝和文革對武術都有控制,雖然很多套路還在,但心法已經沒有了,用句不好聽的話說,行屍走肉,因為裡面的靈魂沒有了,所以套路也就走形了。戰亂年間,很多人為了養家糊口,到街頭賣藝,武術中也就逐漸參雜了很多富有可觀性的「花拳秀腿」,現在練的很多功夫其實並不是古人在戰場上練的。尤其近幾十年,一些國家規定套路的出現,更使武術規範化、競技化、體操化、舞台表演化、商業化......還有些純是練四肢發達的肌肉力量,內在的養生越來越少。因為現在的很多所謂的武術缺少養生的內涵,很多練法過渡的體力透支對自身有相當的損害,所以很多現代的武術只是年青人的運動。現代人對傳統武術的認識也越來越淺薄。如今掌握中國傳統功夫精髓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所謂的大師,多是徒有虛名。傳統武術文化要想真正走出一條不失真的現代化新路很難了!這需要很多真正掌握傳統功夫精髓的人出來付出高於常人數倍的努力。所以能繼傳統功夫大成把傳統練到很高境界的人是很少的。

而在如今這人心浮躁、利益至上的社會還真有一個真正繼承少林傳統文化的道場,就是少有人知的「嵩山三皇寨禪院」簡稱「嵩山禪院」。在「嵩山禪院」傳承著真正的古傳少林文化「禪武醫」絕學,包括對歷代少林寺僧人都不輕易傳承的少林最上乘武功「心意把」和少林古傳「擂台戰術」。「禪武醫」的功夫高深莫測,不同尋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非幾句話可表述。它突顯了歷史的厚重和先人的無上智慧。

少林禪武醫功夫不是單純練胳膊腿的功夫,更重要是練你的心和意,所以說傳統少林功夫的修鍊是「出於心靈、發於性能」,是用你的心和意去練的,禪武醫的武學主要是練心、練意及練氣,主要目的為使修練者能控制自己的心及意。因為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慾望及情緒,而導致生活困苦。有些人不想發怒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氣;希望晚上熟睡,卻往往失眠;希望自己思想清晰,卻往往頭腦遲鈍。所以,禪武是一門學問,探索如何用武學使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心和意,繼而調整其心境及身體。所以,禪武不是練習四肢發達,而是練靈者之心。「心」者禪也,所以禪武是練心的武學。要求以「無所求、萬法虛中求、恬淡虛無的思想練功。舉個常見的例子,有很多人練功去求靜,但總是靜不下來,越是想著去靜就越是浮想聯翩。就經常問是為什麼,如何讓自己靜下來?其實在你求靜的時候,自己已經不靜了,「有所求,無所得」。比如我們練少林虛樁的時候,只要你想著丹田的起伏,氣的出入,你的思想在這裡,你自然就不會有太多多餘的思想去想其他了。很多人說總覺得靜不下來,其實「靜」與「不靜」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靜」、也沒有絕對的「不靜」,能靜下來練一分鐘就是一分鐘的收穫,這些不必過於執著,放開心態,功夫就在你的腳下。

少林禪武醫主練心、意、氣,兼練下盤、輕功、身法和步法。而不是外在的「筋努骨突(雄筋暴露、任用力氣)」之術。傳統少林功夫輕技擊、重養生、武身善念,講究實用,反對花架子。要求用禪法凈化身心,首先要心理健康,而體現在身體上做到身體健康。同時要求從心態、飲食上去調理身體,要求高營養、低熱量的飲食,不食葷腥、辛辣食物,清淡飲食。

現代醫學也已經研究證明,人的腸腹消化系統更接近於素食動物,腸道比較長。人類可以適當飲食葷腥食物是因為有一定量的膽汁分泌。而肉食動物的腸道都很短,一個主要原因是肉食容易產生寄生蟲,肉食容易腐敗,所以上天給它們很短的腸道,以便吃到肚子里的肉食快速排出體外,而減少自身病痛。所以人類是不適合吃過量的葷腥食物的。對於身體健康、五臟功能都很好的人可以適當吃葷腥、辛辣食物,但也一定要少量,當然最好不吃。那為什麼少林「禪武醫學」提倡素食呢?這是少林寺僧人經過一千五百多年對人體自身的探索而得出的結論。觀常年素食者、修行者,多都到老年還是耳聰目明、身體健康、頭腦充盈、身體耐力好、不容易有乏力的感覺、患癌症機率小、壽命多長於食肉人群。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近代佛學泰斗「虛雲老和尚」(1840--1959)一生清苦、飲食簡單、清淡活了一百二十歲,去世前幾天還可以親手勞動。再比如佛學高僧本煥法師(公元1907年—2012年),活了一百一十六虛歲一直身體健康、思路敏捷。再說我身邊的人(因為我的很多親人也都是佛弟子,常年素食,他們都身體要遠遠好於常人)。我的一位姥姥,今年九十多歲,素食幾十年,身體硬朗、說話底氣十足、腰不酸、腿不痛,普通肉食老人身上的老年病,在姥姥身上根本沒有。比如我一個親人家的孩子,從出生就素食,可以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素寶寶,如今已經上初中,身體非常的好,從來考試都是年級組前列,非常聰明伶俐、可愛,前年她母親帶她去醫院各項指標檢查都非常正常,而且好於普通孩子。

那麼人為什麼要少吃或不吃葷腥、辛辣食物呢?少林禪醫指出,葷腥、辛辣、高熱量食物不好被人體吸收,一旦過量對腸胃負擔很大,如果能被正常運化吸收它們可以補充身體的能量,但是如果不能被正常吸收就會滯留在腸道形成「熱毒」,熱毒被人體二次吸收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久而久之在腸道中形成食積,造成腸腹不通,如果繼續這樣錯誤飲食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消化系統故障,甚至造成更嚴重的病變,甚至死亡。古話講「病從口入」。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慾,而把自己變成一個病人,這是對家人以至社會極為不負責任的表現。

禪武醫提倡吃五穀、粗糧、粗糧、豆類、蔬菜、水果、果仁、菌類等食物。有人可能會問,不吃肉,總吃素食,那清湯寡水的有啥吃頭?其實很多人不明白,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過量久食葷腥、辛辣、厚味等食物,自我的味覺、嗅覺能力已經嚴重降低。經過一段時間的素食,自我的味覺、嗅覺的功能會有顯著提高,會品位到你以前沒有吃出來的美味。同時會聞到葷腥食物裡面那些平時聞不到、品嘗不到的腥臭腐朽味道,自然對葷腥食物慢慢的就會不喜歡了。也會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自然、平和。世間因果不空,吃了那麼多動物的屍體,動物在死的時候是何等痛苦,他們的憤怒、仇恨也自然帶到你的身上,讓你容易憤怒、容易有敵對感,而影響你的正常生活和交際。科學已經研究證明,動物在死去的時候,因為他們的憤怒、恐懼、悲傷。身體裡面會產生毒素,而人在吃肉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吃慢性毒藥。

願雲禪師有詩云:

千百年來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觀自然界普遍現象可知,脊椎素食動物多都耐力超常、氣力大、膘肥體壯、聰明溫和、壽命長(如牛、馬、大象)。肉食動物多都耐力小、性格暴躁、速度相對快一些(因為它們要捕殺獵物)。

從養生治病的角度來說,有病時避免腥葷辛辣的食物,沒有疾病時,可以進食適量葷菜。但是,對修行的人來說,不論身體有病或健康都不應該進食腥葷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影響人的思想,使人起貪嗔痴欲,不利修行,入靜。在《楞伽經》中,佛陀已有開示。《楞伽經》是佛家的一部重要經典。菩提達摩西來中國,便帶了四卷《楞伽經》,傳法與慧可,囑咐以「楞伽印心」。據慧可傳記中指及,達摩說法:「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此經記載大慧菩薩與佛陀的對話,在《楞伽經》的後部,大慧菩薩請問食肉說:

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

酒肉及與蔥,飲食為云何?

唯願無上尊,哀愍為演說。

愚夫所貪著,臭穢無名稱,

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

食者生諸過,不食為福善,

唯願為我說,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薩說偈問已,復白佛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食不食肉功德、過惡,我及諸菩薩於現在、未來當為種種希望食肉眾生分別說法,令彼眾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於住地清凈明了,疾得究竟無上菩提。聲聞、緣覺自地止息已,亦復逮成無上菩提。惡邪論法諸外道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聽食肉,況復如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而食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陀回答大慧菩薩,說偈言:

曾悉為親屬,鄙穢不凈雜,

不凈所生長,聞氣悉恐怖。

一切肉與蔥,及諸韮蒜等,

種种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亦常離麻油,及諸穿孔床,

以彼諸細蟲,於中極恐怖。

飲食生放逸,放逸生諸覺,

從覺生貪慾,是故不應食。

由食生貪慾,貪令心迷醉,

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

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

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呼獄。

若無教想求,則無三凈肉,

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

彼諸修行者,由是悉遠離,

十方佛世尊,一切咸呵責。

展轉更相食,死墮虎狼類,

臭穢可厭惡,所生常愚痴。

多生旃陀羅,獵師譚婆種,

或生陀夷尼,及諸食肉性,

羅剎貓狸等,遍於是中生。

縛象與大雲,央掘利魔羅,

及此楞伽經,我悉制斷肉。

諸佛及菩薩,聲聞所呵責,

食已無慚愧,生生常痴冥。

先說見聞疑,已斷一切肉,

妄想不覺知,故生食肉處。

如彼貪慾過,障礙聖解脫,

酒肉蔥韭蒜,悉為聖道障。

未來世眾生,於肉愚痴說,

言此凈無罪,佛聽我等食。

食如服藥想,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厭離,修行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我說常厭離,

虎狼諸惡獸,恆可同游止。

若食諸血肉,眾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

食肉無慈慧,永背正解脫,

及違聖表相,是故不應食。

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

智慧富貴家,斯由不食肉。

佛陀開示所言,肉類及葷菜使人發貪淫慾,增嗔痴想,均有礙修慈悲心。以現代心理學去理解佛陀的說話,可能一些心理問題,例如焦慮,狂燥,精神緊張或許與進食肉類及葷菜有關。根據「陳瑞燕」教授臨床經驗有幾個精神緊張及憂慮的案例,在病人配合下,陳教授提意他們戒食肉類及葷菜,他們的心理問題都因持素而有所改善。因此,雖然現時還沒有科學的研究指出食肉及葷菜與人心理問題的關係,但依陳瑞燕教授臨床經驗而言,如果病人能配合素食是一項可以考慮的心理治療方法,有時效果是出乎意料之外。以持素來輔助心理治療,方法簡單,又沒有副作用,而且經濟,是值得嘗試!

《楞伽經》記載過不正確的飲食對修禪的害處:

一切肉與蔥,及諸韮蒜等,

種种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飲食生放逸,放逸生諸覺。

從覺生貪慾,是故不應食。

由食生貪慾,貪令心迷醉,

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

此外,《本草綱目》也說明久食葷菜可傷人神志。「蔥生髮散,多食昏人神」,「蒜久食傷神損性」 ,「大蒜不可久食,傷人志性」等等。所以,如果決心修禪,希望明心見性,活得自在、智慧精進,飲食的改善是必要的。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菜分為三類:葷辛、柔滑、菰菜(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葷辛類的蔬菜共32種。當中包括現代人常進食的韮、蔥、蒜、芸薹(即油菜或菜心)、芥、姜。雖然這些菜類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但是《本草綱目》中說明久食這些葷菜對人身體有害,以下是《本草綱目》中的摘要:

1.韭:「多食則能昏神暗目。」「此菜殊辛臭。雖煮食之,便出猶熏灼,最是養生所忌。」「韭黃未出糞土,最不益人。」

2.蔥:「蔥生髮散,多食昏人神。」「不可過多,損鬚髮。發人虛氣上沖。五臟閉絕。」

3.蒜頭(胡蔥):「久食傷神損性。令人多忘。損目明。絕血脈。發痼疾。患胡臭。」

4.大蒜:「味辛性熱,損人。」「不可久食,傷人志性。」

5.油菜、菜心:「患腰腳者,不可多食。食之加劇。又損陽氣。發瘡及口齒病胡臭人不可食。又能生腹中諸蟲。」南方人很喜歡進食菜心,一般人認為菜心是十分「正氣」的菜。但依《本草綱目》的記載及德建師父的經驗,多食菜心對患病的人不利。

6.芥:「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大盛,耗人真元。肝木受病。」

7.生薑:「久服少志,少智,傷心氣。」「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損壽減筋力。」「食姜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癱瘡人多食。則生惡肉。」

總括以上的數據,一些葷菜是久食無益的。所以有病的人應避免進食熏菜,身體健康的人可適量的進食。但是有一點要注意,不是所有《本草綱目》中所列的32種熏辛菜,都是「久食有害」,有些是現代人較少進食,在這裡就不談,但有一些卻是有益身體,可多食。當中有兩種,一是胡蘿蔔,二是萊服(即蘿蔔)。

1.胡蘿蔔:「下氣補中,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康,有益無損。」

2.蘿蔔:「大下氣,消谷和中,去痰癖。」「練五臟惡氣。制面毒。」「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生食升氣,熱食降氣。」「化積滯,解酒毒,散瘀血,甚效。

少林「禪武醫」配合內養功調理身心,練功的時候都是松靜自然、呼吸均勻,氣能歸根。根就是丹田,用丹田帶動呼吸,呼吸長、生命長,呼吸短、生命短,生命就在呼吸間,也就是丹田功。氣是生命的觸動。氣不足,走路說話也會沒有力氣。禪醫講究丹田和氣。氣來源於丹田。而丹田跟鼻子也有很大的關係,鼻子通,汗毛松,新陳代謝好,大腦自然輕鬆。人活得健康與否跟丹田的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每個人的丹田都是需要鍛煉的。人長時間吃五穀雜糧,食積氣滯,需要使用氣化方法加以運化,這就需要練氣、練丹田。古人講「練就丹田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也說明丹田的重要性。生命就是一口氣,但有很多人連自己的呼吸也無法控制,就更不用說控制自己的心意,情緒等了。所以,要練習控制自己,首先要從練習控制自己的呼吸開始。這是禪修明心見性法門的基礎,每天修練可以改善心境,使修練者心平氣和;再者,練習丹田呼吸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已有臨床實證指出,每天練習丹田呼吸法有助於改善情緒、睡眠及腸道問題。所以,丹田呼吸是修禪的入門,也是改善人們心理及身體狀況的方法。

而少林任何功法都是從丹田出發的,而少林內養功則是基礎,很多人或許忽略了少林內養功的重要性,少林內養功是少林功夫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是養生、健身、防身的法寶,不可缺失。看似簡單,卻極為深奧。我個人認為其重要地位是非任何其他功法可比擬的,即是根基,又是貫穿少林功夫始終的梁架。裡面暗含了各種基本身法,又含概了吐納、導引、養生法以及陰陽、虛實的變化,是各種勁道的混元一體,由它們衍生出來的功法不計其數,是調節、養練身、心、氣、力的高級禪功。少林傳統功夫最後達到身心健康,活的充實、自在而有意義。因為少林傳統功夫注重「養練結合」,所以是老少皆宜適合各種人群。

少林的「禪醫」源自中醫,又有很多獨到之處,是經過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提煉,少林寺僧人長期對自我的修持而形成有獨樹一幟的少林醫學,它是「禪武醫」合一的。禪醫更主要還是醫治人的心病,同時配合飲食、藥物(內服、外用)、物理療法、氣化療法、竅療法、內養功,在具體運用中可歸結為,吐納、導引、針灸、點穴、膏膜之「八字療法」和「竅療法」等等一系列完整的治療方法。據史料記載,少林寺曾於金代開設少林藥局,明代以後前後出現了三十多位名醫,遊方全國各地,少林寺也在不少地方開設下院,其間有許多高僧深諳醫理,成為一方名醫。

少林「禪武醫」是少林寺「三寶」,是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結晶。「禪武醫」就是「行意禪」、「生活禪」,依照「德建」禪師所言「功夫生活化、生活功夫化」,生活中「行、站、坐、卧」無處不是功夫。都有一套具體的修行方法,這是禪宗智慧。因為禪是無相的,而很多人把禪形式化,其實已經脫離了禪的本質。現今有一個誤解,認為盤腿而坐便是坐禪。下面引用六祖壇經關於「坐禪」與「禪定」的開示給大家分享,以讓大家更好的理解:

何謂「坐禪」?

六祖開示說:「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所以,坐禪是一種心境,而非外表的坐相。六祖明確地指出了不可執著於外相坐姿並說:「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坐禪通過「心注一境」、「正審思慮」,修練控制個人的情緒,不受外界慾望的引誘,並使精神集中,心境平和,以減少煩惱,去愚生慧,達到清凈無為的境界。

何謂「禪定」?

《六祖壇經》中解釋禪定為「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所以「禪」是一種心境,不是一個坐姿。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太執著。一般不修禪的人,會因外界的事情而有很多的反應。例如,升職加薪便高興不已,沒有工作或生意失敗便傷心欲絕。但以禪理為生活基礎的人,都能以平常心及淡泊心面對日常發生的事情,保持內心不亂,心如古井無波般地平靜。

自達摩開創禪宗,到了四祖道信,不再以頭陀方式修行,他在雙峰山建造道場,廣開禪門,首開定居聚眾傳法的風氣,使之在全盛時曾先後出了一百多名高僧。五祖弘忍在四祖的基礎上思想更加彭勃發展,他提出僧人要遠避囂塵,養性山中,長辭俗事,生活無語,心自安寧。僧人們自食其力,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解決吃飯問題,並培養勞動習慣。中國禪宗主張自食其力,不靠信眾供養,已與禪宗初傳時印度頭陀戒行的方式截然不同了。「德建」禪師經常說來「十方」回贈「十方」,僧人有來自十方的供養,但還要回饋給十方,回饋什麼?回饋佛法,解除眾生的心理包袱,讓眾生按照佛理更好的、更快樂的、更精進的、更有意義的生活,而實現自己在社會的價值。其實這正是「行意禪」。禪需要實修,在生活中去體悟。「行意禪」不反對打坐、誦經等形式活動,但是只是一味的誦經、打坐等等形式的修持是不能成佛的。真正的修佛是要身體力行,我們是學佛的思想、行為而付出行動去做,而不是迷茫的信奉,生活中無處不是禪。放下一些不屬於自己的包袱(如:思想包袱,貪念、嫉妒、憎恨、妄想、痴迷)而把屬於自己的包袱(如:家庭責任、工作責任、社會責任等)背的更好。這就是「行意禪」、「生活禪」,我們要找的是世間的菩薩、世間的佛,提倡人間佛教,佛就在你我的心中,佛就是善,就是覺悟,就是智慧,就是我們的老師......

少林「禪武醫」功夫的渾身氣力和各部位的配合沒有相當長時間對禪的體悟去凈化身心的修鍊是根本做不出來的,這種功法其實就是禪法,非社會上單純的武術,它是養生與技擊於一體,「禪武醫」三門合一,每一個動作都是「禪武醫」的有機整體,用的勁是粘滾之勁、混元之勁。武功內提外隨、內外合一。束身劈打,如龍騰虎奔之勢。要求六合如一、周身一家,一枝動、百枝搖,剛柔相濟、功法純正、式單精湛,重身法、步法、架子小巧,打人要在窩裡尋,「精、小、軟、綿、巧」,曲而非曲、直而非直(不同於現代的直胳膊、直腿的表演,因為過直則如同一根棍,是死力,沒有變化,更沒有彈簧力,同時也容易折斷。少林拳講「藏定千斤有餘力,借力還打瞬息間」)。少林傳統拳身以滾而起、手以滾而出、滾出滾入、周身粘滾。搖膀、扭腰、橫身、肘不離肋、手不離胸,「七扭八圪了」。拳打卧牛之地、不受場地約束,套路中的身法、步法隨場地和對手而變,都是活套,到一定境界無套路可言、無定勢、無始無終、變化無窮、隨機而動、隨意而發,整個身體好似彈簧一樣,身法輕靈而沉穩、出手無手、出身不露形、舉身無處不輕靈。「手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腿似鑽」、「足法者,起要翻、落要鑽,忌踢宜踩而已,」,少林傳統拳不提倡起高腿,拳譜雲「起腿渾身是空」,少林傳統拳術用的多為暗腿,拳譜雲「宜踩者,如置物於足下,足落如鷹捉」。「似剛非剛、似實而虛」。傳統少林拳注重基本功和單式子的練習,不提倡多練。套路好學,功夫難求,練拳容易找勁難。功夫在精,不在多。關鍵是裡面的功夫,功夫不上身,再多套路都是空架子。真正的功夫一招一勢可以很簡單,不求複雜花哨的套路。藝無止境,一式就足夠修練一輩子。一式之中可以有起落伸縮,左右進退,反側收縱,旋轉跳躍,翻身滾動。一式精通,千變萬化。所以少林有「寧練少林山門一式精,不空學三百套」的說法。

在宋朝有個高僧「福居禪師」他當時邀請十八家武林高手切磋演武三年,結合以前的少林武術取長補短並寫了少林拳譜。自宋朝福居禪師留下來的少林拳譜,要求少林拳是小架子,小架子靈活、門戶嚴緊,對敵時候更加實用,而不是電視、電影中看到的那些。拳言云「手是兩扇門」,與人對敵,城門是要緊閉的。看現代的很多拳術、直胳膊直腿、要害暴露,敵人不攻自入你的老巢,現在的很多拳術已嚴重違背古拳理。

少林拳譜雲

與人對敵要推詳,身體從容不用忙。

破敵全憑一雙眼,躲拳須要側手防。

他拳放過須忙進,腋下輕舒難抵擋。

若要短打敵長手,跟身到腋是良方。

松靜自然、松活彈抖「松、靜、沉、活、送」,「肌肉不松、出拳不沖,身體不松、處處被動」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鬆緊適度、勁力順達,攻守呼應、吞吐相合。勁如風、站如釘,重如山、輕如毛,守之如處女、犯之如猛虎,靜如春水無波、動若翻江倒海,拳發如穿山洞石,步落如落地生根。少林拳要求做到「三空」,即「心空、身空、目空」,心空則氣定神閑,無所思慮,無所畏懼;身空則騰挪輾轉自如;目空則一切不在眼裡,達到無我無敵的境界,即所謂無慮也。少林功夫到了最高境界則達到忘我、無念、了生死的無上境界。身法上要求起為橫、落者順。展身起,束身落。起如舉鼎,落如分磚。「起如舉鼎提口氣,發嗯聲落如分磚」。練功的時候用鼻子呼吸,不開口,因為口開氣泄(同現在的少林表演不同)。

少林拳譜云:

緊閉牙關口莫開,口開氣泄力何來。

須分存氣常充腹,貫通筋骨壯形骸。

翻復迴旋身輾動,煞手休將氣放懷。

終朝習練常如是,體堅勝似鐵鋼胎。

練功結束可發聲助威排除悶氣。要求進步低、退步高、反身顧前後、側身宜顧左右、收如伏貓捕鼠、縱如放箭、去俯仰之弊。要求:明三節(三節:人身可分為三節,手肘、腰腹及腿足為梢、中、根三節,而每節又可以分為三節。)、齊四梢(四梢:發、指、牙和舌為四梢。少林拳譜云:「必使發欲衝冠,甲欲透骨,牙欲斷金,舌欲摧齒,心一顫而四者皆至,則四梢齊,而內勁出矣。蓋氣從丹田而生,如虎之恨,如龍之驚。氣發而為聲,聲隨手落,手隨聲發,一枝動而百枝動,則四梢齊,而內勁無不出矣。」)、閉五行(五行:金、木、水、火、土。身體的五行分為內五行「五臟」及外五行「五官」,內五行與外五行相合。)、六合如一(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周身一家、內外一家等特點。使得少林傳統功法非常實用和有相當的養生功效。

「嵩山禪院」的少林傳統武術,功夫純正、沒有污染,是少林寺原汁原味的古傳文化,和外面的「剛猛骨突」的少林功夫完全不同,和現今少林寺裡面的少林功夫也大不相同,這種功法完全符合少林古拳譜中的要求。所以說少林拳法「是禪不是拳」,少林寺拳法是「禪拳」。這功是少林功夫的真傳,少林功夫的精髓所在,歷代少林僧人所追求的「無上禪功」,是少林寺永化堂「無言道公」一脈相承,由於歷史原因已是幾代單傳,是瀕臨失傳的少林上乘功法。近些年得力於政府、媒體、眾多大德人士的幫助,加之幾代傳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永化堂禪武醫一系再次開花、結果,造福眾生......

下表簡列出呂主任總結傳統少林武術與現代少林武術的七大差異處:

傳統少林武術

現代少林武術

(1) 修禪健身功能。

  • (傳統)

  • 精髓在於禪通、武達、醫理明。

  • 習武是為修心練氣,從而達到明心性及身體健康,甚至用以為人治病。

  • (現代)

  • 主要鍛煉筋骨及作表演,與修禪及醫理無關

  • 過於迅猛剛烈,難以健體或修心,不宜持久練習

  • (2) 動作速度。

  • (傳統)

  • 速度比較舒緩,剛柔並濟,方能練氣、練力。

  • 能長久練習。

  • 適合任何年齡人士。

  • (現代)

  • 速度迅速剛猛,有快捷的美感

  • 長時間練習可能造成身體透支或呼吸困難

  • 不適合年長者練習

  • (3) 拳腳曲直。

  • (傳統)

  • 出拳踢腿有一定的彎曲度。

  • 抗擊打能力較大。

  • (現代)

  • 出拳踢腿比較直

  • 美觀但不合實戰要求

  • (4) 身體和出拳。

  • (傳統)

  • 轉身和出拳時有旋轉。

  • 能產生比直接出拳更大的力量。

  • (現代)

  • 直轉身體,出拳不旋轉

  • 比較整齊,適用於表演

  • (5) 動作幅度。

  • (傳統)

  • 身體動作幅度較小

  • 站不過直,踢不過高,縮身而行

  • 利於防守反擊。

  • (現代)

  • 身體動作幅度較大

  • 站得直,踢得高,蹦得遠

  • 不利於防守反擊

  • (6) 招式。

  • (傳統)

  • 每一招是基於進攻和防守而設計。

  • (現代)

  • 不講究招勢的進攻防守功能

  • (7) 協調性。

  • (傳統)

  • 要求身體各部位互相協調一致。

  • (現代)

  • 重視身體各部位的獨立性

  • 下面少林「禪武醫」歷史小記(部分內容為本人所寫,部分內容摘自文獻)

    少林寺有東、西、南、北四園,因為清朝不允許少林寺練武,對少林寺僧眾施以高壓,由清末到文革時期少林寺不斷受到壓制及毀滅,少林的武術及文化,一度面臨毀亡失傳的命運。依清代張恩明《重建慈雲庵碑》記載「法堂草長,宗徒兩散」,可想像當時少林寺敗落的情況。

    上圖為少林寺壁畫,壁畫中「吳軲輪」大師是清末為保育少林寺文化根垣不失傳,防止清朝迫害,其師父「湛謨」雙眼含淚命令吳軲輪打出少林寺山門隱居民間傳藝,並告訴吳軲輪,「你帶走的是少林寺文化的根,有朝一日條件成熟一定要把這文化還回少林寺」。吳軲輪是少林寺絕學心意把、擂台戰術、禪武醫一代傳人(法號寂勤)。法師五歲出家,在少林寺四十年。練得輕功藉助三塊瓦片過河而不濕鞋、吼聲使人肝膽裂、雙臂可夾石成粉。圖右側人物「湛舉」是吳軲輪的師叔。

    少林寺在清朝以前經常受朝廷調遣應徵出戰,積累了大量的武術實戰經驗。

    到了清朝晚期,少林東園、北園、西園的文化多已失傳,只有少林寺南園文化保留比較完整,仍然有傳承人。而少林寺南園永化堂正是少林寺嫡系傳承。永化堂創始人是明朝的「無言正道」。「無言正道」大師被登封縣令及寺院僧眾推舉為少林寺住持。明代萬曆二十年,道公受皇封為欽命少林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少林寺住持。當時正道大師有八位王子隨他出家,分別為圓寶、圓會、圓林、圓性、圓壐、圓明、圓亮及圓普。當中以圓會及圓寶兩支傳承最廣。而隨這八大弟子到少林寺的還有太醫、御醫、賢仕才子及武功高強者。這些大德薈萃在少林寺,漸漸形成了少林寺的禪武醫文化及修行方法。道公主持少林寺三十一年,重修寺院,整頓寺風,提倡禪學,他不但是少林寺住持,還是當時北方禪宗的首領,被稱譽為「僧中之傑」。在道公任住持期間,少林禪學、武學、醫學得到空前的發展,也是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發展最輝煌的時刻。而少林寺永化堂的傳承由明初-直傳承到清末,持續興盛發展。

    圖中的「吳軲輪」大師正是明朝少林寺南園永化堂創始人「無言正道」之後的第十五代禪武醫傳承人。吳軲輪打出少林寺山門隱居民間以後將一身絕學傳給第十六代弟子「吳山林」。

    少林「禪武醫」第16代傳人吳山林畫像

    在1928年軍閥石友三夜間縱火燒少林寺,大火著數十天,殿宇、歷史文獻、佛學經典化為灰燼,少林寺遭受滅頂之災。少林寺裡面能捶善把者已經沒有。所以「禪武醫」傳人「吳山林」大師應少林寺「貞緒」的邀請,回少林寺教授少林武功。這段歷史也記載於釋永信所著的《少林功夫》內:(第142頁)。及後,吳山林大師教授貞緒、德禪、德根等數十人。但因當時戰亂年代,少林寺裡面魚龍混雜,很多徒弟品德不良,非修行人。少林寺內找不到適合傳授「心意把」的人,吳山林在少林寺教了三年便離開了。

    張慶賀跟隨吳山林20年,吳山林大師晚年把一身絕技禪武醫傳給「張慶賀」。他告訴張慶賀將來要把所學的少林絕學還回少林寺。於是,張慶賀到少林寺拜德禪老和尚為師,落髮為僧,賜法名行性。行性法師修為高深,武功高強,能夠把少林絕學心意把推演出八百多把,爐火純青、隨心所欲、收放自如。但是,因為行性法師收徒的條件十分嚴格(他曾說過要學習禪武醫必須有端正的品德,堅強的毅力及悟性高),所以一直沒有收徒。直至他遇上少年的丁洪本,而且作了長時間的觀察,之後感到他心性正直,及有羅漢的骨格,於是1988年收了他為義子,並傳授少林禪武醫絕學。1993年,行性法師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鬥爭,於是離開少林寺隱居民間。

    丁洪本於1990年禮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和尚」為師,賜法名德建,1992年農曆四月初八,在白馬寺受持三壇大戒,成為少林寺僧人。素喜老和尚深知少林傳統文化因時局動蕩而面臨失傳,為了保存少林絕學,於1994年,命德建禪師到三皇寨隱居,潛心修練張慶賀傳給他的「禪武醫」學,希望他專心修練,把「禪武醫」化為本身,德建禪師一直隱居,直至近幾年,在政府和相關人士的支持下,弘揚少林禪武醫絕學,服務社會,成立了嵩山禪武醫研究院,並舉行研討會和各種交流活動。

    少林「禪武醫」第17代傳人行性法師演練少林功夫

    2001年秋,張慶賀認為隨他十三載的弟子德建已把少林禪武醫學練到爐火純青,於是決定把法脈傳承給他,希望藉此將少林絕學回歸少林寺。張慶賀於是特意請來當時少林寺老住持及名譽方丈素喜老和尚舉行法脈傳承儀式。張慶賀將1999年寫好的法脈傳承書交予素喜老和尚,代表他將少林絕學交回少林寺。素喜老和尚欣喜他的得意弟子德建為保存少林寺絕學所作的努力,而且學有所成,親手把傳承交給德建,確認他為吳古輪第四代傳人。而從正道禪師始創永化堂至今,德建禪師為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當時的見證還有少林寺首座印松法師及登封市宗教局秘書習中科先生。

    素喜老和尚把傳承書親手交給德建禪師

    2004年行性法師辭世,而2006年素喜老和尚圓寂。雖然兩位師父先後離世,德建師父仍努力將少林禪武醫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而在社會各界人士及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於2005年4月成立。並於2007年在香港成立中國嵩山少林禪武醫慈善基金會嵩山少林禪武醫基金會。近幾年,德建禪師亦全力在三皇寨禪院打造禪武醫研究基地,復修和建設了眾多殿堂,提供療養、練功和修行的場所,經過盡二十年的修建嵩山禪院(三皇寨禪院)於2013年6月1日落成。德建禪師承繼行性法師的寶貴醫學,根據其所傳授的醫理,配製了一系列的中藥,還整理了數十種臨床驗方,診治了無數患疑難雜症的病者。在完成傳承的同時,德建禪師繼續宣傳少林禪武醫的活動,先後拍攝了二十多套電視專題紀錄片,又與多位文人學者編寫《嵩山訪禪記─禪宗祖庭少林寺禪武醫探秘》、《嵩山論劍》、《少林禪武醫—正論篇》、《和諧身心—德建禪師談少林禪武醫》等書籍。

    自明代無言正道創立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傳至當今的德建禪師,已是十八代了。當中經歷多番風雨,少林寺失而復得永化堂禪武醫學。德建禪師繼承歷代祖師爺的遺志,希望不但將少林絕學在少林寺傳承,還要將少林禪武醫文化無私地奉獻社會,讓人們可以透過修禪以正品德,積善行,練武以強身健體,習醫養生濟世。

    「德建禪師」語錄:生命就是一口氣

    下面說一下很多人一直在議論的少林心意把

    最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說自己會少林「心意把」,並開武校打著少林心意把的旗號招生。為此我稍微介紹一下少林最上乘武功「心意把」。「心意把」是無上禪拳,自古對少林寺僧人都不輕易傳承,必須是常年素食、獨身、身體條件非常好、品德高尚的人,才可以視情況傳授。所以少林寺有句古話「練拳不練把,等於瞎胡打;寧教十趟拳,不教一個把」可見少林心意把的傳承是非常嚴格的。少林心意把在宋朝已經很完善,裡面包括輕功、身法、步法、氣功、單式子、擂台戰術,沒有固定套路,分為一個母把和十二個側把,每個側把變化無窮。據說把任何一個側把練到爐火純青的時候都能衍生出一個門派。比如宋朝的周侗曾在少林寺南園學藝,學得少林寺心意把的一個側式「順勢把」,後來傳給岳飛等眾弟子,對後來民間心意拳以及形意拳的產生有重要的影響。心意拳傳人「姬際可」曾回少林寺學藝,對後來的心意拳和形意拳也同樣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並不是個某些人說「姬際可」把心意拳傳到少林,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姬際可(1602年-1683年)明末清初人,而少林心意把在宋朝已經很完善,現在真正的少林心意把資料也都是宋朝留下來的古本。

    張三丰也曾在少林寺學藝,後來學得少林心意把的一個側把「斜式把」,如撥雲見日,對其的武術有智的飛躍,對張三丰創武當拳法起到關鍵性作用。

    少林心意把不同於社會上流傳的心意拳。少林心意把至今沒有公開過,所以外面看到有關少林心意把資料都不可靠。其他很多人說會少林心意把有三個方面:

    一、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少林禪武醫第十六代傳人「吳山林」回少林寺傳藝三年,傳授了幾個簡單的心意把架子,其實並算不上真正的心意把。

    二、現在很多人為了貪圖名利,因為心意把是少林絕學,所以很多人都想用心意把的名頭給自己鍍金,請大家擦亮雙眼,不要相信。

    三、有些人把民間的心意拳拿出來套上少林的名頭,說是少林心意把,其實都是騙人的。

    那麼為什麼少林心意把不對外公開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據德建禪師所講,少林心意把是無上禪拳,好比一輛大車,沒有很好的身體條件,如果你是一匹小馬即便累死也駕馭不了心意把這輛大車。

    二、練少林心意把必須有相當高的悟性,否則領悟不了心意把的真諦,費盡一生也是徒勞。

    三、練少林心意把需要有很好的人品,因為練心意把要心靜意專,品德不好的人心情也容易煩亂,容易發怒,怒氣傷身,出手傷人,有違佛門慈悲,也就更不能練心意把。

    四、練少林心意把必須素食、獨身,因為練少林心意把身體內會產生很大的熱量,如果吃過多葷腥高熱量食物,熱上加熱,會燒壞五臟。在心意把練成之前必須獨身,即便練成之後的俗人也是要非常節制的。所以說在古代少林心意把傳承還有個必要的條件就是必須是少林寺出家受大戒的僧人。如果不獨身,人體腎臟功能就會減弱,腎主骨生髓,腎氣弱人的骨頭以及其他機能也就會減弱,加之少林心意把不好駕馭,很容易把人練成殘疾甚至死亡。

    綜合以上幾點,少林心意把的傳承是非常慎重的。

    我看到網上很多人總去談「少林心意把」,並且說的天花亂墜。其實沒有天下無敵的武功,只有不斷精進的個人。「心意把」是少林無上禪功,自古以來,真正能繼承的人並不多。

    沒有多年甚至十幾年的少林基本功,沒有很好的道德品質修養,沒有很高的悟性,沒有很好的身體條件,不能素食獨身等,是不能練少林心意把的。否則沒有把功夫練出來的時候,先把自己練死了,這個不是誇張。自古以來,練少林心意把練成殘疾甚至死亡的大有人在,包括近年也有一些少林老拳師練成殘疾。所以少林心意把是不輕傳的,傳承的時候都是慎之又慎,這個不是保守,而是佛門的慈悲。

    而如今年輕的武術愛好者很多人大談特談少林心意把,很多人,一說就說想學習少林心意把。很多武校,也看到了很多人求功心切的貪慾,為了賺錢,也打著「少林心意把」的幌子招生。可是殊不知「眼前腳下出功夫」,而很多人都是想吃吃不到的東西,而忽略了口邊的美味。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成功就在前方的拐角處。

    練自己的功,做自己的事,不必過渡去羨慕他人,不要把經歷都浪費在眼下還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上,而錯過了身邊更寶貴的「財富」......

    少林禪武醫第十八代傳人釋德建禪師

    下面大致說說我的博客

    我的博客於2007-05-22創建,主要分享、交流中國嵩山少林寺傳統禪武醫文化,本博很多篇幅都是少林「禪武醫」等內容以及少林僧人「釋德建」禪師。但本博主旨不是宣傳「德建」其人,而是通過「德建」這樣一位「大德高僧」,讓大家對禪武醫,有一個新的、正確的認識、了解、進而熟悉、並有相應的掌握。發揚禪武醫文化,希望禪武醫文化能古為今用,造福社會。這是我建博的主要目的。

    「禪武醫」是少林寺三寶,是歷代少林高僧所追求的無上法門,是少林寺數代傳人心血釀成,是人類的文化遺產。正所謂:「無禪則無少林,禪不通則武不達,武不達則醫不明,禪通、武達、醫理明;以禪修心,以武養生,以醫調病」。通過習武可以參禪;通過參禪能更好的修武;而武功達到了一定境界又可以反觀自我,知道經絡與人體臟腑的關係是怎樣的,自然能夠更好的了解進而精通醫理;醫理精通了又可以調節身心、造福眾生,也自然能夠更好的參禪入武。所以說「禪武醫」三者是不可分的整體。

    少林寺歷代出現很多集「禪武醫」於一身的大德高僧,但隨著歷史的變化,以及清朝政府對少林寺的壓制和1928年的火燒少林寺還有10年文革破四舊,使得少林寺遭受了滅頂之災,少林文化真正傳承下來的東西並不多,很多都是表象化的。也出現了很多掛羊頭買狗肉榨取百姓錢財的人。真正繼承少林傳統文化精髓的大師已是寥寥無幾。所以「禪武醫」已是幾代單傳(註:「傳授」和「繼承」是兩種概念,後者才是真正傳人),所以發揚它、保護它才更為重要!

    最後希望通過我等一些「禪武醫」文化熱愛者的努力,能把更多有緣人引領到「禪武醫」的神聖殿堂......

    主要有以下博文分類

    01.全部博文

    02.歷史淵源

    03.紀錄片集

    07.禪武醫學

    04.禪武醫書

    05.學術研討

    06.圖文摘錄

    08.網路培訓

    09.嵩山禪院

    10.禪醫養生

    11.禪宗學術

    12.禪宗武學

    13.高僧大德

    14.媒體報道

    15.博主文齋

    16.其他博文

    嵩山少林禪武醫、嵩山禪院博文分類匯總。

    01.全部博文

    02.文化淵源

    03.研究機構

    04.禪院介紹

    05.紀錄片集

    06.禪武醫學

    07.禪武醫書

    08.學術研討

    09.研討會集

    10.講座交流

    11.圖文摘錄

    12.網路培訓

    13.禪醫養生

    14.素食養生

    15.禪院活動

    16.佛學禪宗

    17.禪宗經典

    18.佛教知識

    19.禪理故事

    20.禪師心語

    21.高僧大德

    22.禪宗武學

    23.內功養生

    24.博主文齋

    25.媒體報道

    26.其他博文

    本文最初於2009年12月26日完成

    2015年4月6日重新更改內容


    推薦閱讀:

    個人博客網站利器
    今人為何喜說謊? 司馬當的博客
    怎樣評價不老歌?
    驅動一個人長期寫作博客的動力是什麼?
    和諧夫妻間業已存在的5大潛規則 - 泊寧者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博客 | 功夫 | 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