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引用 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念佛的29種利益(下)

引用 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念佛的29種利益(下)

引用

深圳地產租售網 的 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念佛的29種利益(下)

十九、念佛二聖為友

第十九,念佛二聖為友。《觀經》講了觀佛三昧,也講了念佛三昧,到最後結束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獨獨讚歎念佛人,說: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聖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這一段,善導大師的解釋跟一般法師的解釋有所不同。一般的人在這裡對於念佛的解釋比較含混籠統,認為觀佛也是念佛,觀阿彌陀佛也是念佛的一種方式。當然,這種說法也有道理。那麼,這裡的「若念佛者」到底是指觀佛還是指口稱佛的名號呢?還是兩種都包括呢?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邊解釋這段文說:

從「若念佛者」,下至「生諸佛家」以來,正顯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

善導大師的思想,這一部《觀經》有兩種三昧:觀佛三昧和念佛三昧,而在這裡說:「顯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是講念佛的。

「念佛三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我們本身行持達到三昧定境──正受,是所謂自己證入三昧;第二種是指我們雖然沒有證入三昧定境,我們只要常行念佛,就叫做「行念佛三昧」,也叫做「念佛三昧的行法」,叫「口稱三昧」。你這樣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因為《觀經》里的兩種三昧是給行人因地修行的,未必說一定達得到,只要專修念佛,就稱為「念佛三昧」。

善導大師分成五節來解釋:

一、明專念彌陀佛名。

所謂「若念佛者」,「念佛」兩個字,善導大師就解釋為「專念彌陀佛名」。《觀經》雖然講了很多法門,到最後釋迦牟尼佛來讚歎,就獨獨讚歎念佛、念佛之人。所以,善導大師把這裡的「念佛」解釋為「專念彌陀佛名」。

二、明指贊能念之人。

「指」是指明、特指;「贊」是讚歎。釋迦牟尼佛特指而讚歎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能念之人」,就是指信願具足,願生凈土,專持佛名,所謂「若念佛者」。

三、明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稀有,更無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為喻。

「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善導大師解釋這一句,「當知此人」是指這個相續念佛的人。所以,善導大師的思想總是說要相續念佛、念念相續、念念不舍。

「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稀有」:這樣的人太少了。所以,大家出去看,也是這樣的。六道眾生無量無邊,人道眾生就少之又少;人道眾生為數也不少,能夠信佛的人少之又少;信佛眾生為數也不少,絕大多數都求世間的平安利樂,能求生死解脫的人少之又少;在求生死解脫的人當中,修行種種法門的為數也不少,能夠求生凈土的只是一部分;在求生凈土的人當中,大多數還是在那裡雜行雜修,能夠專修念佛的少之又少;專修念佛或許念了一段時間,後來又改轉法門了,又復不少;那麼,從一開始就能專修念佛,直到命終信願不改、信心不疑、信順不違逆,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這樣的人,個個都往生。所以,善導和尚說「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稀有」。我們可以看一看、訪一訪,確實能夠落實老實念佛、相續念佛,一句佛號能夠直取西方報土,這個是非常殊勝。

「更無物可以方之」:世間再也找不到恰當的比喻來比喻他,「方」就是比喻;「無物」就是找不到東西來比喻這個甚為稀少的人——念佛人,所以釋迦牟尼佛呢:

「故引芬陀利為喻」:釋迦牟尼佛讚歎這個人說:「若念佛者,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引用「芬陀利華」來比喻、讚歎他。芬陀利華是什麼花呢?芬陀利華就是大白蓮花,所謂「千葉白蓮」,非常殊勝、尊貴、稀有,潔白、芳香、微妙香潔。《涅盤經》讚歎釋迦牟尼佛稱為「大芬陀利」,讚歎佛以「芬陀利」來讚歎,而釋迦牟尼佛把這種尊貴的比喻和讚歎用在我們念佛人的身上。所以說,誰是「善男子」呢?念佛的人就是善男子。善男子已不足以讚歎了,說:「念佛人,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稀有、難得、芬香、潔白、清凈、無染,決定往生西方凈土成佛,這樣的讚歎。

善導大師底下又接著來說明:

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華,亦名稀有華。

「芬陀利」是梵語的翻譯,就是大白蓮,「拘摩頭華,芬陀利華」,經典里講青蓮花、白蓮花等等,是稀有難得的妙花。

善導大師底下說:

亦名人中上上華,亦名人中妙好華。

這個花稱為「上上之華」、「妙好之華」。

底下善導大師又來讚歎念佛人,這個也是很尊貴,聽起來我們頓時感覺身價倍增,「哎?我還是這樣子啊!」看看: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這叫做「五種嘉譽」,用五種殊勝的讚譽來說明我們念佛人:

念佛人是「人中好人」。那你不念佛,埋沒世間,那就是人中的壞人了,不是好人了,歹了。

念佛人是「人中妙好人」,「好人」不足以形容,加一個「妙」字,「妙好人」,不是一般的好,不是世間的老好人,是「妙好人」。

「妙好人」還不足以形容,是「人中上上人」。我們雖然是下下根機、下下智,可是得「上上人」的讚歎,為什麼稱為「上上人」呢?決定能夠出三界、生報土。所以,即使是世間的王候將相,世間的學者、智者,他們如果不念佛的話,還在三界之中。而我們念佛出離三界、究竟成佛。所以,無法形容了,稱為「人中上上人」。那就不可以他的外相(「他長得不怎麼樣」)、也不可以他的地位(「他是乞丐,很卑賤」)、也不可以他的財產(「他這個人很貧窮」)、也不可以他的腦筋(「他這個人很愚痴」),雖然是一個愚痴者,能夠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稱為「人中上上人」。

所以,大家這麼聽起來,我們念佛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跟世間的人不一樣,世間的人是講名利、財富,你有錢、有權勢、有好名望,都尊這個稱為上上人。念佛人把這一切都看破放下,視為弊屣,像一個破鞋一樣,我們知道這些是有過患的,會讓我們的心起染污,會讓我們系縛在三界當中。所以,我們念佛人的志向高遠,是嚮往著西方凈土去成佛,才能夠稱為「上上之人」。所以,不在這方面跟世俗人相比。如果一個念佛的人還跟別人比吃、比喝、比穿、比錢財地位,這個心不入道,你這是沒有道心,沒有超越是世俗的觀念。

所以,念佛的人,我們要往生西方凈土,不願再來沉淪。這樣的人稱為「上上之人」。

也不是比誰的學問大、誰讀的書多,甚至比說:「看誰的腿子盤得好,一盤兩個小時不下來。」一盤兩個小時不下來,老太婆也想跟在後面學,盤了一段時間到醫院去了,「哎喲,腿盤壞了!」──這個不勉強,能夠盤腿在那裡念佛,就盤腿,沒有讚歎說「盤腿的人就是上上人」。他能盤就盤,你不能盤,你念佛是一樣的,平等往生。不要學那個外相。有的人一看……,念佛他都忘記了,不知道念佛是上上之人、決定往生西方。不要在這裡學這個外相,我們是各以我們的身份、我們的體能、我們的時間,我們一心嚮往凈土,來老實念佛就好了。

第四說「人中稀有人」:念佛求生西方,稀有難得,殊勝可貴。不念佛的人,那就太多了,世間這樣的人太多了,不是稀有難得啦!

第五說「人中最勝人也」:沒有比念佛人更殊勝、更超勝的了。

這一段我們再念一遍: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善導大師接下來解釋《觀經》經文: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解釋這一句怎麼解釋呢?

四、明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

專念彌陀名號的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時常跟隨在我們後面,像影子跟著身體一樣,叫「常隨影護」。你看,影子和身體從來不分開,身體走到哪裡,不可能擺脫影子。那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走到任何地方,祂們就像影子一樣跟著我們。同時也說明祂們是暗中保護我們,雖然我們看不到,但是祂們跟在我們後面影護,秘密地保護我們。

「亦如親友知識也」:就像好朋友、親密的朋友一樣,是我們的善知識、善親友、善引導。因為我們念佛,蒙受阿彌陀佛光明攝護,觀音、勢至和阿彌陀佛一體不分開,阿彌陀佛來保護我們,觀音、勢至自然也來保護我們。

所以,大家有的人覺得說:「我佛堂里只供了一尊阿彌陀佛,如果往生的時候,是阿彌陀佛一佛來嗎?觀音、勢至來不來呢?」

來不來?

(「來。」)

觀音、勢至會不會說「你當時沒有供我,我就不去了」?

(「不會。」)

我們專供彌陀一佛、專拜彌陀一佛,臨終的時候,觀音、勢至同時來迎接我們;來迎接我們,都是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給我們拿著寶蓮花。

當然,我們佛堂里供西方三聖也是一樣,只是不要覺得把三聖分開,「我單拜阿彌陀佛一佛不夠,觀世音拜幾拜,大勢至拜幾拜」,這種心是不正確的。

也不是「我就拜阿彌陀佛一佛,觀世音我不拜,大勢至也不拜」,這個心也是不正確的。我們知道:西方三聖是一體,而以阿彌陀佛為主。

所以,善導大師稱讚阿彌陀佛是「安樂能人」,「能」就是能令。極樂世界之所以能夠以名字教化眾生、度脫眾生,我們之所以能夠往生西方凈土,所有一切的根源,來自於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我們內心就有主、有從,觀音、勢至也是阿彌陀佛的侍從,就是有主、有次,成為一體。

下面善導大師解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解釋說:

明今生即蒙此益。

「今生」就是我們平生的時候;蒙受什麼利益呢?平生我們念佛,蒙受五種嘉譽,就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蒙受這五種讚歎,芬陀利花的讚譽,這是一種利益。

第二種就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如影隨形地保護我們,這是第二種利益,所以講:

今生即蒙此益,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即凈土是也。

我們命終之時,當即就往生到「諸佛之家」。「諸佛之家」就是指極樂凈土,極樂凈土不光是我們罪業凡夫往生的報土,而且是諸佛的本家,諸佛都以極樂國土作為祂們的家安住、安居,作為祂的本家,本源的地方,所以講「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因為我們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到十方國土去禮敬諸佛,諸佛是以極樂凈土作為祂們的家。

到彼長時聞法,歷事供養,因圓果滿,道場之座豈賒。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生諸佛家」就是決定往生彌陀凈土;「坐道場」就是說要成佛,在菩提樹下成佛,就叫「坐道場」。

這裡善導大師說「到彼長時聞法」,極樂世界其實也是超越時間的觀念,只是說我們在這個世界會六道輪轉,忽而人天,然後更長的時間在三惡道裡邊,聞法的機會非常少。一旦到達極樂凈土,真正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了,所以是長時間地、沒有懈倦地、常聞一切妙法,叫「長時聞法」,不像在蓮花胎裡邊,有五百歲不見佛、不聞法、不能供養。念佛之人,沒有這些障礙,能夠長時聞法。

「歷事供養」:供養諸菩薩,到十方凈土供養諸佛,叫歷事供養。

「因圓果滿」:供養、聞法,這是示現菩薩因地的修行,菩薩的法式就是如此。所以在《無量壽經》里講:在蓮花胎裡邊,五百歲不見諸佛、不能聞法、不能歷事供養,不知菩薩法式。菩薩應當做的、應當行的、應當教化眾生的,在蓮花裡邊不知道。那麼,往生極樂報土的人呢,自然得到這一切利益。

「因圓果滿,道場之座豈賒」:自然就能成佛了,因行圓滿;因既然圓了,果就圓滿了。

這一段其實有好幾種利益。所以,我們念佛「二聖為友」,觀音、勢至做我們的好朋友。

有些老太太說:「哎呀,師父啊,我一個人很孤單啊,沒有朋友,年紀老了。」

我說:「你有朋友啊!」

「誰呀?」

我說:「觀世音哪!」

「啊?那麼高啊!夠不著啊!」

只要念佛,觀音、勢至來作我們的勝友。「勝友」是殊勝的朋友,不是我們世間的、一般的朋友。世間的朋友,或許有情有意──世間的人其實也沒有什麼友啦,世間的人往往都是利益的結合,開一個公司啦,大家都是為了到這裡來賺一點錢,往往因為經濟的利益,後來又分道揚鏢,當初之友,成為後來之仇,世間往往如此。甚至父子、夫妻、兄弟為了財產、為了名利地位反目成仇的都有。所以,世間之事變幻無常。

對於專念彌陀名號之人,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會不會變幻無常呢?

(「不會。」)

不會。祂們為我們的勝友,所謂「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二十、念佛菩薩相隨

第二十,念佛菩薩相隨。《觀無量壽經》里說:

念佛之人,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無量壽佛化無數化佛,還有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經常到娑婆世界來看望我們,一天來看你一千遍,好不好?

(「好。」)

阿彌陀佛來看我們,說:「有病有惱否?身體健康否?家庭有什麼困難嗎?心裡有哪裡不舒服嗎?眾生安樂我安樂,眾生苦惱我苦惱。」

晚上我們睡覺睡著了,祂也跑來被子揭開看看:「嗯!我這個念佛的小寶寶長得不錯,信心在開發,念佛在進步,哎呀!他最近還有點業障,現在心裡邊有點動蕩,我要加持他。」

世間苦惱正是我們的覺悟之本

最近兩天總是有蓮友對我說:「師父,我這個孩子生病了,請師父加持加持。」

我一聽啊,心生惶恐,我說:「師父跟你一樣,也是凡夫,不能加持,讓阿彌陀佛加持!」

「哎,師父,你加持加持。」

我說:「把阿彌陀佛都抬出來了,還叫我加持啊?」

「師父啊,我生病了怎麼辦哪?這裡疼、那裡癢……」

「師父啊,我孩子啊,女兒啊、兒子啊,他們家庭生活有苦惱,身體生病啊,怎麼辦哪?」

聽到大家這樣講,我非常希望能像釋迦佛一樣,馬上有神通道力,有無量慈悲,能解除大家現前的苦惱。

可是,我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生老病死的苦惱凡夫,我也在為我的身體生病而苦惱著,我哪有辦法告訴你呢?──辦法也是有,就是念佛。

佛告訴我們:這個世界苦惱,不堪常住啊!我們為什麼要念佛?不是為了求身體好啊,身體好了,你就不想往生了。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活一百二十歲,身體健朗,還是無常。所以,這一切正是我們的覺悟之本,不要迷沒在這裡邊。學佛念佛,就是痛切地感受到我們有種種的苦惱、不如意,所以我們才誓求離開這個地點,往生到無憂惱處。

所以,我說:「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跑到五濁惡世來啊!你既然來了,就沒有辦法了。我也一樣啊!那我們怎麼辦呢?」像韋提希夫人一樣,「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此閻浮提濁惡世也。」──「我不願在這個世界呆了。」只要在這裡呆,那就是苦惱的,惡人、惡聲盈滿,「願我未來,不見惡人,不聞惡聲」。所以,大家要有一刀兩斷的決心,厭舍這個娑婆世界,「我一心厭舍它,沒有半點的安樂讓我可以留戀的」。

當然,身為凡夫,身體有病惱、家庭有不如意,難免心裡起種種的情緒,這個時候怎麼辦呢?要回想說:我今生不如人,身體也不如人,家庭也不如人,子女也不如人,自己也不如人,說明我過去業障比人家重。業障重就更要靠南無阿彌陀佛。「如來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我這個罪業眾生。我在人世間找不到一點點溫暖,太陽雖然炎熱,但是溫暖不了我這顆冰涼的心,唯有阿彌陀佛的光明讓我感到溫暖、讓我感到欣慰、讓我感到安樂!

所以,由自己的苦境而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苦苦惱惱、很苦澀的心裡念出來的佛,是很法喜的!我們苦著臉念佛,也是很法喜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身是苦本

我們就是因為苦才念佛,哪裡有那麼歡歡喜喜、蹦蹦跳跳的?今天賺了一百萬,明天又賺的更多,身體健康,子女孝順,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什麼都有,你叫他來念佛,拿鞭子打他,他都不念,拿鐵鏈套他,他都不念──他被五欲六塵迷惑住了。

所以,善導大師不是講嘛:六根、六塵、六識、五陰、四大就是賊,它在欺騙我們,「群賊詐親」,我們就照顧它、體諒它、服侍它,一輩子就在為它奔忙、為它操心,結果最後它把我們拽到閻羅王那裡去。

所以,現在看破它!

身是苦本。

老子也講:「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為什麼苦啊?因為有身。只要我們有這個色身存在,我們既然還是凡夫,怎麼會說沒有苦惱呢?

有人就問師父:「師父啊,你看我怎麼搞的,怎麼生病啦?」

我說:「你怎麼能不生病?你又不是觀世音菩薩,對不對?」

「師父啊,我念佛怎麼還生病啊?」

「多虧你念佛了,你要不念佛,現在不知道到哪裡了。」

我念佛怎麼也出車禍?

前兩天,有一位蓮友跟我們法師講:「我也是念佛的,我那天上街,怎麼搞的,車把我給撞了,撞飛多遠,腿上拉了這麼長一條口子。我念佛怎麼也出了車禍、給車撞了?」

法師就告訴他:「真虧你念佛了,如果你不念佛,老命都沒有了。」

是你本來有這個定業,你的業力裡邊肯定有這一劫、有這個車禍,因為你念佛的緣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不能反過來怪罪說:「我念佛怎麼也出了車禍?」那不念佛的人就不出車禍了?大街上很多啊!所以,那麼大一個車禍,六七十歲老太婆,沒有給你撞得粉碎,你還像玩空中雜技一樣,哎,還能夠老命撿下來,這個若不是佛力加持是不可能的。所以,應該感恩!

我們人哪,累劫以來業障非常深重,無量無邊的罪業,就是下刀山、地獄、火海都不足以償還業債,我們身體受一點點病痛,就怪罪說:「哎呀,念佛不靈。」如果念佛不靈,等到了閻羅王那個地方去,就告訴你什麼叫靈和不靈了,「你在世間不開悟,到我這裡來,讓你開開悟。」

所以,大家不要起這個報怨心而退墮,因為我們惡業太深重了。

大仙

我們念佛為什麼可以消災免難?為什麼可以解除現生的障難?因為念佛能消業障、增福報,這是一個不變的定律。念佛,佛有無量的功德,有功德就可以消業障;業障消除,自然就有好轉,自然功德增長、福報增加,自然身心、環境都有改變。這是不可改變的定律。那麼,法師這樣告訴你,你這樣去做,這樣就好了。

結果他不是,他都是希望「師父給我搞一點神通,手『咔』一按就好了」,或許有大成就者、佛陀再來能行,我們不行啊!但是告訴你念佛,這就是一個千穩萬當的辦法。

「哎呀,這個法師也不咋地!」然後又找誰呀?找誰、找誰?找大仙兒!大仙找准了,大仙會禍害你,這是我親自聽講的。我為了這個大仙啊,也去調查。大仙很紅火,那個地方經常有人去送錢,每天都收入好幾千。人畜交雜,人要利用畜生,畜生要利用人,所以彼此互相圖謀取利。像這種狀況,肯定時間不久,福報消盡馬上遭受王法的取締,什麼「大仙這樣靈、那樣靈」,結果公安局開車一去,它就馬上一點都不靈了,神通也沒有了,「呼」就給取締掉了。

有人當初也去──這是我們蓮友告訴我的,後來我們才知道。她去,家裡有個孩子,家裡的孩子本來沒有事兒。別人說那裡靈,她抱著好奇心也去了,還開著車去。後來她說:「為什麼找到我?」

我說:「肯定找你呀,你有兩個優點被大仙看中了。」

「哪兩個優點?」

「第一點,你愚痴,沒有正知正見,他看中你了;第二點,你有錢,你有錢又好騙,他不看你看誰呀?找我,我又沒錢,又不會受他騙,不會找我。就找你。」

找著她了,「某某人哪,你家裡有事兒啊!」

這句話一講,她馬上「哎喲!」「咯?」本來今天是來看看人家的,一句話說她家裡有事兒,那心裡可是七上八下了!有事兒馬上掏錢,「你給我消消災,怎麼辦?」

「怎麼辦啊?你這個災已經消掉了,你現在回去搞一個香爐碗兒,請一把香,在你房間的東窗檯,什麼時間,你點這個香。」

她回來奉若聖旨,大仙講的不能違背啊!她就燒上了。

過了幾天,家裡就鬧事兒了,孩子晚上老是說:「媽媽,看到鬼,家裡有五六個鬼!」(我還專門到她家去了一趟)一般到晚上十一二點,鬼就出現了,背後一個鬼;房門那裡有一個鬼,是個女的,穿著紅衣服、白點子;還有個男鬼,穿著短褲,在他床上,有五六個、七八個鬼。

她就嚇得沒辦法了!這個時候覺得大仙也不靈了,沒辦法,找法師了。

什麼原因呢?原來她去的那個大仙的場所,那個地方有很多孤魂野鬼,大仙為了給這些孤魂野鬼安排工作,讓她回去點香,它們順著這個路子就到她家來了。

為什麼派它們來呢?就像現在有的醫生醫風不正,你來看病,他不給你全看好,稍微給你搞一點葯,好一點,然後再給你搞一點,然後你再來,不斷地賺你的錢,這是缺乏醫德。這樣的人也會遭報應,不給人家徹底根治,「你是公家報銷的,你有錢,你就在這裡多住住」。這個大仙也一樣,看中了她有錢,然後她一去,就說:「你家裡不安寧啊!有幾個鬼啊!」

「哎呀!大仙靈啊!」

為什麼?他派去的嘛!然後又來給他錢。給完錢以後,再給你搞點什麼事兒安插過來。然後回去他又告訴你。到最後一直弄得你身心疲憊、家破人亡,弄得你沒辦法了!

所以,各位要警惕啊!大家不要被這個騙了!

蒙受十方諸佛的護念,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所以,善導和尚講了:除非你不至心,你不歸投阿彌陀佛的救度,這樣就是自己內心裡邊有障礙,跟阿彌陀佛不感應道交。

《觀經》里講:專修念佛,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經常來看你;如果你心裡老是想著大仙,它也會經常來看你,這個仙、那個仙、狐黃白柳,天天來看你,看到後來你不想看它、它還讓你看,眼睛一閉它就出現了,你看多苦!身心非常的苦惱!弄得沒辦法。

諸佛菩薩這樣的祥和,功德、智慧、慈悲、光明,我們不向這樣的光明、三寶的場所而去,老是想到污七八糟那些東西,講起來心裡邊都硌癢得慌,對不對?都不幹凈、不清凈,污穢得很。它們本身也是苦惱的眾生,都是妄心貪求。明天我們專門講這個議題。

念佛人日夜常得安穩

下面我們來接著學習法語,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裡邊引證《十往生經》說:

佛告山海慧菩薩及以阿難:若有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如果有人,只要你專念彌陀名號、願往生凈土。

我從今以去,常使二十五菩薩影護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行者,日夜常得安穩。此即是現生護念增上緣。

專修念佛的人,釋迦牟尼佛親口說:「我派二十五位菩薩跟在這個專修念佛的人後面影護他,不讓惡鬼惡神來惱亂他,日夜常得安穩。」

有不少人惡夢很多,結果一念佛之後,夜夢吉祥。為什麼做惡夢呢?惡夢其實就是我們的業力的影子,白天顯現不出來,夢中我們的意志力薄弱了,業力的影像就顯現出來,經常做惡夢。經常做惡夢當然不是好事兒,有什麼辦法解決?找醫生給你開安定片,那個都不行──念佛就能解決。

我跟大家講一個實際的例子,這是我親自遇到的:一個年輕的女孩,才二十幾歲,華東政法學院大學生,畢業之後準備考研究生。她自己說:從小,白天跟人生活在一起,晚上就和鬼生活在一起,她是每夜必夢(每天晚上做夢)、每夢必鬼(每天晚上夢到的一定是鬼),而且這些鬼都很兇惡,她說:「我搞得很累呀!」她臉上的皮膚很粗糙,感覺不是那麼潤澤。

她的一位同學是我們蓮友的女兒,她們認識了,這個女孩也在我們寺院皈依了,後來就帶她來到我們寺院。

她說:「師父啊,我很苦惱,我現在馬上就要考研究生了,白天要複習,晚上又休息不好,頭暈暈脹脹,沒辦法!我怎麼能考好呢?」她就跟我講了她的狀況。

她說:她這個人,從小就惡夢多,另外,她喜歡看什麼呢?看血腥的場面,比如說人家殺雞、殺豬流血,她看了有一種很快意的感覺,感到很暢快。另外,她夢裡所見到的景象,都是打打殺殺。有的時候就她一個人在一片山崗上面,拿著一把寶劍,底下是橫屍遍野,總是和很多鬼打鬥、打殺。

我說:「你這個惡業很重啊!你前世一定是……(當然我沒有神通,我是根據因果來推斷)據此來看,你是殺業特別重,這種殺業的習氣引導到今生,所以小的時候就喜歡看血腥、打鬥的場面,做夢總是打鬥、打殺,而且是橫屍遍野,這說明你殺業特別重。」

她說:「是啊,也有人跟我說,說我前世是個什麼將軍,老是殺人。我怎麼辦?」

我說:「怎麼辦?有辦法,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這幾天在這裡(她是準備呆七天),你每天不得少於三萬!」我就跟她講,「你也沒什麼事干。」

這個女孩子還是很聽話,第二天她就跟我講:「師父啊,我昨天在念佛,怎麼搞的?昨晚上還是夢見許多鬼,比以前更多了!」

「哎?」我講,「不會呀,你念佛了,怎麼更多了?你昨天真念了?」

「念了。」

「念多少?」

「我念四萬。」

不簡單哦,從來不念佛的,一天念四萬。我說:「哦!昨天晚上鬼更多了,什麼樣的狀況?」

她說:「哎呀,像過大兵一樣,來了走、來了走。」

我講:「這是因為你念佛之後,你身上就有了功德,就有六字名號的功德,這些鬼來,跟以前來不一樣,它們是來找你幫忙搭救的,不是來打鬥的。」

她說:「對,昨天晚上來,臉色就比較和氣了。」

我說:「沒關係!你繼續念,再看到這種景象啊……」(她每晚上都要醒好多次)我說:「再看到這個景象,你夢中如果記得,你就迴向名號功德給它們;如果你夢中不記得,醒來之後,馬上就起這個念頭,念佛迴向給這些冤業債主、這些鬼魂,你就迴向給它們。」我就告訴她了。

好,第二天她又來跟我講:「師父,昨天晚上,我就按照你講的做,效果可好啦!」

「怎麼好?」

她說:「來的鬼還是很多,但是都很有秩序了,都排著隊,而且跪在那個地方合掌,就好像領救濟糧一樣,臉上不是那麼兇惡了,我第一次夢見鬼向我下跪合掌。」

我說:「你怎麼做的?」

她說:「我一醒,就迴向給它們,我夢中記得也迴向給它們。它們一批又一批,過了一批又一批。」

我講:「好!你繼續念。」

然後又繼續念佛。過了第三天,第四天她告訴我:「哎呀,師父,我這兩天晚上睡得特別好,一個鬼都沒有了,我還有點不習慣了,天天晚上都很熱鬧。」

我說:「沒關係!你繼續念佛。」

所以,根本不到七天,她這二十多年的惡夢就這樣消除了。

後來她去學校讀書,而且還在經常念佛。

我說:「你回去讀書了,大概不像寺院一樣,一天能念四萬聲,你能保持一天一萬聲就很好。」

後來她告訴我說:她臉上的皮膚也好轉了。那我又叫她吃素,又念佛,整個身心都有改變了。這個是現實的例子。

那麼,她有什麼可貴之處呢?她能夠依教奉行,她告訴我說:「一天四萬聲是記數的,沒有記數的不算。」她確實能夠念念相續來念佛,聞到佛法就能相應、就能信順。

有的人聽到之後半信半疑,又要去找大仙,那是肯定不靈的,那怎麼能靈呢?內心都沒有佛啦。所以,大家如果有同樣的苦惱和困擾,用佛法解決這些事情,一點也不困難,只要你打定主意、橫下心來,肯定很快就能解決。人家七天,你就一個月;一個月不行,就三個月。

我還遇到一位出家師父,他自己講的:他在出家之前,有一個黃鼠狼來附體,來找到他。他怎麼辦呢?白天晚上念佛。他念佛,這個黃鼠狼就不能靠近,連續三年,他是有道心、有毅力的了,三年之後就徹底消除了。

所以,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不管怎麼樣,內心裡邊要堅固正念、一向念佛,萬事化解,沒有任何問題。

二十一、念佛天神擁護

第二十一,念佛天神擁護。念佛不僅觀音、勢至二聖來為友,也不僅二十五位菩薩常相影護,還有諸佛的證誠和團團圍繞的護念,連天神也來擁護我們。《般舟三昧經》里說:

佛言:若人專行此念彌陀三昧者,

「念彌陀三昧」就是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行此三昧,不是行觀佛三昧,也不是行其它三昧,專修念佛三昧。

常得一切諸天,及四天大王、龍神八部,隨逐影護,愛樂相見。永無諸惡鬼神、災障厄難橫加惱亂。

你看,天神也來保護你,天神「愛樂相見」,很願意、很喜樂,因為你是念佛人,他們願意來保護你、願意和你見面。

如果你不念佛,信仰不端正,邪心、妄心貪求,那麼,你的心就和這些虛妄的眾生感應道交,你不是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所產生的結果,總是這些污七八糟的跟你相見,這樣就苦惱了。

所以,我們專修念佛,觀音、勢至、諸佛,乃至一切天神都來愛樂相見,永遠免除諸惡鬼神和災障厄難的惱亂。

如果說:「師父啊,我也念佛了,怎麼還沒解決問題啊?」那隻能說明一點:你念佛不誠心,沒有真誠念佛。真誠念佛,肯定解決。

下定決心!

二十二、念佛芬陀利花

第二十二,念佛芬陀利華。剛才解釋過了,《觀經》讚歎我們念佛人:

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二十三、念佛是人中最上

第二十三,念佛是人中最上。剛才也說過了: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

二十四、念佛能滅重罪

第二十四,念佛能滅重罪。凈土三部經里說到除罪往生,就是在《觀經》。《觀經》講的很多,觀佛也能除滅罪障,念佛也能除滅罪障,念佛除滅罪障是在下品三生,是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都是指念佛除罪。因為阿彌陀佛來迎接念佛往生人的時候就說:

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我們凈土宗,若以《觀經》來講,就是滅罪往生,罪不滅是不能往生的。

至於說「帶業往生」,是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印光大師和會得很好,說在此土是罪業凡夫,故說「帶業往生」,並不是把業帶到西方,業到西方是了不可得。

只不過,講「帶業往生」,有的人聽了也很安心,「好啊,我有罪業沒關係,阿彌陀佛能幫我帶得動」,帶業不是我們自己帶,我們一帶就下去了。

那麼,「除罪」一聽也很歡喜,「六字名號有無量功德光明,能除滅我的罪過,這樣來往生凈土」。

《大智度論》里說(《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所造):

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余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凈土。

這段是說:有的菩薩自己憶念,「自念過去曾謗大般若」,就是誹謗了義佛法,「般若」就是佛教講的智慧。誹謗大乘佛法,墮在惡道裡邊,經歷了無量劫,受大苦惱。

「雖修余行,不能滅罪」:雖然修其它的行法,因為這個謗大乘教法的罪業特別深重,所以,「雖修余行,不能滅罪」。

後來遇到善知識教他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凈土」。可見得:念阿彌陀佛能滅重罪,即使謗法之罪也可以滅除。在一切罪業裡邊,「五逆謗法」,誹謗佛法是最重的罪過了。那麼,念佛,「重罪尚滅,何況輕罪」,重罪都可以滅掉,輕罪當然也可以滅掉了。

念佛能滅重罪。最重罪業就是誹謗佛法,《大智度論》講:「雖修余行,不能滅罪。」這樣比較起來,念佛滅罪的功能超過余行滅罪的功能。這些余行不是凡夫所修,這是菩薩啦,「菩薩自念過去謗大般若」,所以,也是來告訴我們:念佛一行勝於余行。在滅罪這方面,念佛滅罪往生超過其它的行持。

善導大師在《法事贊》里說: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凈土法門廣大無邊,即使五逆十惡的罪人,他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願生西方凈土,也可以罪滅得生凈土。

「謗法闡提」:「闡提」就是斷諸善根的人,不信佛法;謗法之人也不信佛法了,當然,如果他一直謗法,就沒有得救的希望了,只要他回心念佛:

「回心皆往」:只要回心,說:「我過去謗法了,罪障太深重了,我現在感覺到墮落,我要求生凈土!」那麼,回心念佛通通往生。所以,前面那個菩薩不是自己憶念嘛,過去曾經謗大般若,墮在惡道裡邊,「歷無量劫,雖修余行,不能滅障」,這個罪業不能除。後遇善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凈土。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滅罪,不管為自己滅罪超生凈土,還是為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的冤親債主來滅罪超生的話,沒有超過念佛的。

所謂滅罪,是因為有功德,有功德才可以滅罪。阿彌陀佛的功德最圓滿,徹底究竟圓滿,而且祂的功德並不是說我們自己要修證到諸法實相才可以相應,是把祂所有的功德都收攝在六字名號中,但以凡夫心信、口稱,就可以滅罪,所以,滅罪不僅是功德圓滿,而且諸佛功德也都圓滿。而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滅罪的效果非常殊勝,這是因為祂選擇名號作為往生的本願之行。所以,祂的名號,像《觀經》講的五逆、十惡、破戒罪人,一生造惡,直到臨命終時,十聲、一聲念佛,當下除滅生死、超生極樂。所以,若論滅罪,無有過於念佛者。

善導大師《法事贊》又說:

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不管我們是罪多、福多,是多麼重的罪,也不論我們念佛是時間長還是時間短,「這麼重的罪,我念佛這麼短,能行嗎?」善導和尚就勸導我們說:

「心心念佛莫生疑」:你不必懷疑,雖然造罪時間久遠、念佛時間短促,哪怕當下臨終,也決定往生,不用懷疑。

《般舟贊》里有兩句偈子:

謗法闡提行十惡,回心念佛罪皆除。

謗法眾生、一闡提眾生、造作十惡罪的眾生,回心念佛,所有罪障通通除滅。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阿彌陀佛的六字句號就是一把鋒利的寶劍,你當下稱念,所有罪業當下斷除。

我們看文殊菩薩仗一把劍,這把劍是智慧之劍,這把劍能夠破煩惱軍陣,能夠截斷我們的煩惱業縛,這是要得到文殊菩薩真實智慧──智慧之劍。但是,這把智慧之劍,對於文殊菩薩這些上根利智的人,他可以相應、用得來,對我們來說,就用不來了,因為我們不能開發無漏智慧。不僅用不來,很可能還會因此傷了自身。

像一把寶劍,雖然很鋒利,如果兒童來使用它,不僅不能克敵制勝,甚至可能自己會割手。

比如說講般若,「大般若」,講空,空性、中道,講真如實相,這些如果不是法義正確明了、透達,不要說「明心見性」自悟到這個程度,至少在法義上你能夠正確地領解,而且正確地表述、不著兩邊,這樣才勉強可以這樣說。

如果自己心中都模糊,在那裡圖口快,講來講去就可能造下謗法之罪。所以,經中就講:

妄談般若,報在地獄。

般若是智慧之火、智慧之炬,我們如果內心不明了、教理不通達的話,講來講去可能讓人家墮在「豁達空」裡邊,自己的心也住在不正確的知見當中,「一切都空嘛,沒關係嘛」,這樣就會禍害眾生,會「報在地獄」。

所以,很多人喜歡在那裡油嘴,口頭喜歡講,「哎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幹什麼都拿這個來抵擋,「不二啦,如何啦……」,這些都不是可以隨便妄談的,應該空有不二。喜歡多談理性,往往以理廢事,廢棄事相的修持,這樣可能就會誤導眾生。

如果說理事不能達到兩皆圓融的話,那最少,穩妥的辦法,還是執事(就是有事相)。古德也都這樣教導我們,說:你如果執理、以理廢事,你就無可救藥了;如果不能明了理性,能夠在事相上修持,這還可以得救的。因為事相裡邊自然含有理。

善導大師說:

「利劍即是彌陀號」:這把六字名號的鋒利寶劍,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佩帶,每個人也都可以執持,非常安全,不會傷害我們。只要我們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當下罪業消除。我們稱念六字名號,口中名號稱出來,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光明馬上就切斷我們的業障,「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善導大師又勸導我們說:

念念稱名常懺悔。

我們是造罪眾生,我們相續念佛,念念稱名,這樣念念之間消除我們的罪業,內心常懷懺悔和慚愧──是這樣的一個心。

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第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間的福樂,可是,我們念佛也自然有這種功效,這個「自」就是自自然然帶有這個功效。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里說:

稱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雖然是願往生凈土,但是現生得到的利益,可以「延年轉壽」。

「不遭九橫之難」:不會遭受種種的橫死難死。

念佛為什麼可以延年轉壽呢?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消除我們的業障、增長我們的福報,那自然業障消除、福壽增長。有人願意求長壽的話,一般的觀念,「我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要往生凈土,就念阿彌陀佛;要求子,就念觀世音菩薩;要消業障,就念地藏王菩薩;要求兒子有智慧、考上好大學,就念文殊菩薩;要我的孩子有福報,就念彌勒菩薩,祂肚子大、有福報……」把菩薩做了很多分工。

這都是初機學佛的人,諸佛菩薩都有很多方便,因為我們眾生慾望太多、貪求太多,所以,巧設種種方便,引導我們入佛法之門。久修念佛了、專修念佛了,通通不必,無論有什麼所求,通通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替代。

在《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里也有這一段:

舍利弗!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

不要等我們死後,「現在身」。

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

本來是貧賤,哎,通過念佛,有貴人來相助了,不要說達到大富大貴,至少能夠解決溫飽,這樣也好啊。

「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我們過去宿業感得今生的果報,就會得種種病惱之苦,這樣的苦,通過念佛能夠免除。

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

怨家本來是來報復的,投到你家裡來。

在座絕大多數都是在家的居士,在家居士有兒有女有家庭,人有了家庭就很執著,對兒女看得很真,「我兒啊,我女兒啊,我孫子啊、我孫女啊……」那個話說起來,簡直心裏面那種感覺就是很執著的,稍微有一點點不如意,心裡就七上八下、掛上掛下的。

其實我們這一關最要看破,兒女、夫妻通通都是過去的業緣、今生的招感,所以,善導大師也講:

父母妻兒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相纏相牽入惡道,百千萬劫無了期。

如果不修學佛法,都是業報相纏而來的,大家一起抱在一塊兒墮落下去,百千萬劫不能出離生死輪迴。

如果真愛我們的子女、真愛我們的家庭成員,應當愛之以佛法,不是愛之以俗情,「我給他掙一點錢,我給他賺一棟樓房」,這個都是不清凈,「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大家都已經五六十、七八十了,還在為第二代、第三代勇猛地拼搏──應該留點時間考慮我們的未來大事了,把心安住在極樂凈土,在家庭裡邊做我們本份該做的事,心裡要放淡。

這個放下,主要是心裡放下,不是說「我什麼都不幹了」,這個你也做不到,你被你的業力所牽。你什麼都不幹,除非你出家。你出家,現在也沒人要,因為年紀太大了,對不對?出家幹什麼呢?也不能為佛法做事情,給常住帶來拖累。

所以,我們以我們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把心安住在極樂凈土,隨緣念佛,對事相要看淡。

報恩、抱怨、還債、討債

兒女來都是四種來頭:一個叫報恩,一個叫報怨,一個是還債,一個是討債。

大家都能明白,「討債鬼呀……」,我就遇到一個討債鬼,那真的是討債鬼,就在我們弘願寺旁邊有個家裡,媽媽信基督教,男的不信什麼教,腿不好,一拐一拐的,我們給他找點活兒,看看場地,發點錢給他。他們有個小孩子,大概七八歲吧,到醫院治病花掉好幾萬,從小就得了腎病──這不是討債來的嗎?他家裡很窮,農村裡邊,一治病就花掉幾萬,然後還要去治。那天在寺院里,我們法師在旁邊說:「某某啊,你要念佛啊,你不要來討債。」法師就跟小孩講。

你聽這小孩講什麼?「我偏要來討債。」他說他偏要來討債。

他媽聽到這個話,覺得不吉利,就把他的嘴巴一蒙,不讓他講。他把他媽的手打開,說:「我就是要討債。」

法師說:「你不要亂講,你討什麼債?」

他說:「我討什麼債?我討一個病(他說他討一個病,生病的病),我還要討個更大的病!」

你看看!這麼小的小孩子,才七八歲,講這個話出來,難道是偶然的嗎?這不是偶然的,這就是討債來的。

世間人往往對兒女看不開,從小把他當作心肝寶貝,為他種種操勞,為他花錢,愛惜他,等到十七八歲了,十八九歲,指望他成人了,哎,他一命嗚呼,走掉了。然後做父母的在那裡捶胸頓足,「哎呀我的兒啊,好不容易把你養大了,希望你繼承門風,希望你……」如何如何,其實是人家債討滿了就走了,留不下來的。到你家討債的,錢給了,人家就走嘛,哪裡會在你家老留下來?你還在那裡傷心!這個毫無必要!我們沒有天眼通,如果過去未來一看,這個都很虛假,一點意思都沒有。

討債來的怎麼表現呢?從小就體弱多病,耗費家財,等到要成家立業了、指望他掙錢了,一命嗚呼,「哎,債討滿了,我走也」。如果不討滿,一直討到你家破人亡,把你耗盡,然後他做個乞丐在街上流浪──很多啊!敗家子就是討債來的,你過去的財得之不義,今生就由他來討你。

這個討債很厲害呀!比官府、比盜賊都厲害,他坐到你家裡邊,讓你沒辦法,成為你的兒子,然後敗散你的家庭,這是討債。

什麼是還債來的呢?你過去對他好,經濟上他欠你的,那麼,他這次來就使勁地勞作,從小就很勤快,什麼活兒都給你干,為你賺、為你掙。還滿之後,他也是撒手就走,為什麼?「我就欠你這多」。說:「我這兒子好啊!這麼能幹活、能幫我掙錢啊,他這麼年輕就走掉了!」他是來還債的,他還滿了,不可能再留下來的,就Bye Bye,走了,讓你在那裡痛哭一場──假哭一場,我們傷心、虛妄,不了解真實。

什麼是報恩來的呢?他一來就很孝順父母,因為感念父母過去世對他的恩德,百般孝順,逆來順受,怎樣對他惡打、惡罵,他都能夠承受,而且對父母問寒問暖,很孝順體貼,這是報恩來的。

什麼是報怨來的呢?橫眉豎眼的,怎麼樣都對你不客氣,就是不孝順,忤逆父母的心,因為過去世你跟他結了惡緣。

大家要有一個很平淡的心。孩子生下來了,年輕的媽媽抱著小兒子疼愛得不得了──還不知道是禍是福呢,誰知道啊?「哎呀,寶寶」,再過十幾年,那種疼愛的心就沒有了,「早知道這樣,我當初就不生你了」,你當初不生他也不行,業緣所追。

那我們怎麼辦呢?來念佛了!這一切平淡處之,只要經常念佛,過去的業緣就會改變。如果是來討債的,自然就走掉了,你念佛之後,這個討債鬼,從三歲要討到十八歲的,也許討到十歲就走掉了,結果父母在那裡哭,說:「我念佛怎麼兒子早亡啊?」你不知道啊,他給你省了八年的時間,因為念佛的緣故化解了冤懟,他走掉了,你還指望在家裡討你個家敗人亡嗎?你念佛了,他討不到了,「哎呀?這家人變善了」;或者迴向給他,都有好處,自然化解。所以,這個不是壞事。

有很多事情,我們不是阿羅漢,沒有前通後通,所以難以知曉,我們大事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念佛,隨順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功德的自然運作,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轉化,不會說會變壞。

「念佛怎麼還生病?」

大家如果沒有因果的眼光,往往會誤解佛法。這裡講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明朝末年,在青陽縣一帶,這是蕅益大師所記載的。有一個人,他平時持戒茹素,鄉里鄰居只要有困難,他都去幫忙,是個潔身自好的佛教徒,結果兵亂的時候,他遭受兵難,死得很慘,怎麼慘呢?被亂兵在身上扎了七槍,七槍而死,身上中了亂槍。這樣,大家都疑惑不解,說:「這個人挺善良、挺有修持的,怎麼死得這麼慘呢?」後來他的弟弟來為他收屍,他蘇醒過來,對弟弟說:「你不要懷疑佛法不靈,我之所以這樣死法,是因為我前世是殺豬的,我本來死了之後要七次投胎作豬,被別人千刀萬剮,因為我修持戒善的緣故,現在只是重報輕受,在這次兵難中受了七槍,我現在就要升天了,來跟你打個招呼,免得你對佛法有退心。」

如果他不來打這次招呼,人家都覺得說「修行沒有善報,怎麼會七槍而死?」對不對?

所以,不要說我們小小的修為,然後生了個病,就說:「我怎麼念佛還生病啊?」不知道你本來是應該得癌症晚期的,現在得了一個傷風感冒──賺了嘛!大事化小嘛!

「我生病啊,我念佛怎麼家裡還有這些事兒啊?」

你不然還不知道會有多大的這種惡事。

念佛自然得現生的果報

「冤家變恨,得子孫繁榮」:本來是冤家債主投胎來的,現在變成孝順的兒子而來,這樣才是我們真正念佛、修佛得來的子孫,這樣才能一家和樂、信順佛法。

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這也是指念佛自然得現生的果報。

印光大師也有一段很懇切的開示:

須知真能念佛,

什麼叫「真能念佛」呢?就是真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修念佛,這叫真能念佛。真能念佛的人他不求世間福報,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

念佛本來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只想求世間子孫好、發財、平安、身體健康……,只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

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

反而不殊勝,反而低下、劣等。

而心不專一,往生更難決定矣。

他心裡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不專一這一點,那往生就不定了。

所以,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雙重利益,所謂「現當二益」:當來決定往生成佛,現生自然消災免難,所謂遇難呈祥、化解災禍,像我們印光大師所講的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不求自得。

原理在哪裡呢?就因為這句名號本身含具阿彌陀佛的萬德,能消災消業,大罪尚滅,何況小罪?那麼,罪業一旦消除,福報自然增長;福報增長,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身心的狀況,包括我們的子孫兒女自然都有調整、都有改變,不求而自得。

如果我們只求世間福報、不求往生凈土,這個心就很狹劣、狹窄,也很卑下,和阿彌陀佛的大願力不相感應道交。

比如說這扇門,本來可以完全打開,陽光照進來。結果開得很小,一個小小的縫兒,這樣,房間不能大明。

我們如果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心是完全敞開的,這個時候反而能夠有大的加持,世間的事情也能夠得到殊勝的果報。

大家就不要說:「哎呀,我念佛求往生,會不會死得快?」不會的──如果真正求往生的人,他還願意早一點走,像瑩珂法師,有十年的壽也不要了。你想求往生,還怕早一點死,這個求生心不切呀!

當然,印光大師也講了,我們沒必要自己殘害自己,活一百二十歲也可以,明天就走也恰到好處,緣分到了就撒手西歸。

還有蓮友問到這個問題:「師父啊,念佛,我本來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想早一點去,結果念佛得長壽,這個不是不好了嗎?我不願意念佛得長壽。」這樣的想法,說明他確實有願生凈土的心。「這一點跟佛法不是不相應嗎?」我說也相應,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我們念佛所得到的長壽,他是無災無病的,他自然很祥和、身心很安定,這是念佛正當感應而來的,就是自然延壽,健康穩定,不是那種「哎喲喲」,業障感得病體纏身那種,那種生命就是一種痛苦的煎熬。而我們念佛所感應來的,是很自然的,身心清利,精神爽爍,到後來可以正念分明回歸凈土。

二十六、念佛國泰民安

第二十六,念佛國泰民安。

念佛不僅對我們往生有利,也對我們現生有利;不僅對我們現生自己有利,對我們整個家庭都有好處;不僅對我們家庭有利,對我們整個國家、民族、世界和平都有幫助。

在《無量壽經》里有這一段文:

佛所游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這就是所謂人間凈土了,達到這樣就和平了。

「佛所游履」:佛所遊行、度化的地區,「游」是游化;「履」是鞋,走路;「佛」代表佛的教法,當然,釋迦牟尼佛在世,有釋迦牟尼佛親宣教法,那我們現在如果能夠奉持佛法,比如說深信因果、奉持五戒十善、專修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等於佛在我們心中遊走,所謂「諸佛以眾生心為道場」,佛等於常在我們心中,我們的心就是佛所游履之地。

「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國家、大地,這一帶老百姓都蒙受教化。

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呢?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天下很和樂順暢;「日月清明」是指自然條件很好,沒有災難;「日月」代表天地。天地,在佛教裡邊講,是我們眾生的共業所感,眾生如果業力重,自然氣候也不好,天氣失調,或者是大旱,老是大太陽暴烤,或者老是陰雨天,這樣就是自然環境失調了。

現在這個時代,遠遠趕不上以前那樣風調雨順,現在都是環境惡劣,這是因為我們共業所感,大家貪心、瞋恨心太重。所以,這個濁惡之世難以久住。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你看,如果我們的心和順,能夠奉行五戒十善、深信因果、專修念佛的話,連天地都受感應,颳風下雨不會有暴風,好像美國的那種颶風,大颱風損害人,損害苗稼、損害房屋田產。它不是,風很適合;下雨也不是連年雨,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能夠順應時節,不該下雨的時候,秋季要收割的時候,就不下雨;春天需要雨水的時候,就雨水充足──「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這樣就不起種種的自然災害。

「國豐民安」:連年是豐年,老百姓都很安樂富足。

「兵戈無用」:不起戰爭,所有的兵器都排不上用場,這個就是世界和平了。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人和人之間,大家都以德行為崇高。現在都不是,都比奸詐,「你有智謀,我比你更有智謀;你奸詐,我比你更奸詐;你用不軌的手段謀財,我比你更不軌」。前一段時間聽說一個地區排貪官,那個貪官舉報出來大概貪了多少錢,他說:「如果論貪的話,我在我們這個地區不算是最貪的,我只能擺到第十二名。」你看,貪官都排了名次,他擺第十二名。這就是互相在比較,不是以道德、仁義作為準則和嚮往的目標,而是以奸詐、權謀、世間的名利、權勢、地位,紛紛爭向這些東西。

所以,如果信奉佛法,就「崇德興仁,務修禮讓」,以仁義、道德、謙讓、和卑作為我們人倫的標準。

二十七、念佛不受時限

二十七,念佛不受時限。

前面第一點到第二十六點,都是指念佛的利益,自利利他,現生未來,乃至成佛的究竟利益。下面是說念佛很容易,念佛法門不受時間的限制,就我們個人來說,不論你壽命長、壽命短,沒有說:「我現在來不及啦!我都八十來歲了……」,八十多歲修別的法門是時間來不及了,念佛,你剛好!正當來得及!哪怕就是在醫院裡打強心針,你念佛都來得及!所以,念佛對個人來說,沒有時間長短的限制。

其它法門,比如說有人要修《菩提道次第廣論》,從加行慢慢開始修起,如果不是身體強健,從年輕修起,年老就沒辦法。那麼,年輕能不能修成呢?這也是個問號,修了多少年,你自己就知道了。所以,不如念佛,不受時間的限制。

從每一天來講,也不受時限,比如上班你沒有時間念佛,那麼下班念可以;你平常忙碌,沒念佛,你走路念也可以,就是點點滴滴的時間你都可以念佛(其它法門未必有這樣的方便)。這也是不受時限。

從整個眾生的時代來講,聖道法門,它有正法、像法和末法,乃至法滅這樣時代的限制,到了法滅時代,正法修持不了了,甚至在像法時代都修持不了,因為像法時代是有教、有行,而沒有證果,雖然修行,不能證果;到了末法時代,只有教典在世間流行,很少有能夠如實修行的人,所以有教,而缺乏行和證,那更談不上證果的聖人;末法時代尚且如此,到了法滅時代更加沒有希望。所以,其它的修行法門受這個正、像、末三時,乃到法滅時代的限制。而念佛法門,直到滅法時代仍然可以濟度一切眾生。所以,《無量壽經》里就說:

特留此經。

念佛一法利益眾生,其時眾生遇到《無量壽經》念佛法門,「隨意所願」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受時間的限制。

善導大師也解釋說:

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萬年之後,三寶都滅了,唯有這一部《無量壽經》念佛法門住持世間。那個時候,聞到念佛法門一念生信、一念稱名,如果當下命終,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十八、念佛不受機限

第二十八,念佛不受機限。不受根機的限制,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均收」。其它法門,上根可以修,中下之根難得實益;利根可以修,鈍根無智之人難以修持。比如說持戒的法門,道心堅固的,周圍緣比較好的,他可以持戒。那麼,道心懈怠、疲軟的人,或者緣分不好的,比如說他要持不殺生戒,他的家庭成員都為害他、破壞他,那他是很難把這個戒持得很好,所以,持戒要有助緣,而且我們自己道心要堅固,你果然能夠像佛陀時代的比丘,「寧願捨命,不舍戒法」,那你也可以,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有個「細草比丘」的故事,賊把比丘逮住了,逮住之後,沒有地方關他們,後來官兵追來了,賊要逃跑,用小草把這兩個比丘捆起來。後來官兵追過來,發現這兩個出家人,就問:「你們怎麼這麼傻?小草把你們捆住,一掙脫不就可以脫離賊難了?不就可以了?萬一我們不來的話,賊回來不就把你們殺掉了嗎?」

一個比丘就講:「佛陀制戒,比丘不可以毀壞生草,我寧可賊把我殺掉,也不能犯戒。」

你看,這才叫持戒清凈。那我們有幾個有這樣的心啊?「哎呀,賊要抓我,趕緊逃跑。還小草呢,鐵鎖把我鎖起來也要逃跑了。」

還有兩個人,發心去見佛,一路上很饑渴。好不容易遇到一灣水,可是水裡有蟲,又沒帶濾水囊。一個人就喝了水,說:「我要見佛,無所謂了,這點水我就喝下去吧。」

另外一個出家人說:「水裡有蟲子,我寧願渴死,也要持守佛陀的戒法,這樣才是真正的見佛。」結果他就渴死了。

渴死之後,他的神識馬上升了天,升天以後,比那個喝水的比丘先到佛陀的地方,去聽受佛的教法。這也是持戒精嚴的一個典型例子。

還有一位,也是持戒精嚴的一位出家人,到人家家裡去托缽化緣。主人正在穿珍珠,見他來了,就到後房拿飯給他吃,結果回來以後,就發現最大的一粒珍珠沒有了,主人就起疑惑心了,「剛才只有這位出家人來,我進門去拿食品給他,這顆最大的珍珠就沒有了,那肯定是他偷的。」毫無疑問就這樣推斷了,然後就把這個出家人告到官府。官人就來判案子,無論怎麼判,這個出家人就不講話,也不說「你冤枉我」,也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就閉口不言。

這個時候,有隻鵝走了過來,叫得「剛剛」響。主人心煩意亂,「你看我這麼好心供養你,結果你偷了我的珍珠,而且還不認罪,不講出來」,「乓」一腳踢到鵝身上,當下把這隻鵝踢死了。這個時候,出家人就開口了,「哎呀!麻煩了,晚了!我之所以不開口講話,就是為了保護這隻鵝」。

為什麼呢?主人進去,剛好這隻鵝進來,看見那顆大粒的珍珠,就一口把它吃到肚裡去了。出家人說:「我如果講出來,這隻鵝就要被殺死了,我為了保護它,寧願被送到官府,寧願受你的冤枉,現在鵝打死了,沒辦法,只好講了。」把鵝一剖開,果然裡邊有一顆珍珠。

我們能受這個冤枉嗎?我們馬上就要跳起來跟他吵嘴了,「你別冤枉我!」

所以,這個是不容易的。當然,這都是榜樣,應該隨學。

由此可見,修行其它法門,一個是要有堅固的道心,一個是要有善緣的護持,我們才可以走下來,不然比較麻煩,主要是根機受到限制。

二十九、念佛不受緣限

第二十九,念佛不受緣限。念佛法門,時處諸緣都沒有障礙。

也有很多人經常問:「師父啊,到衛生間可不可以念佛?」可以念,但在禮儀上來講,不便於出聲,並不是不能念佛,因為念佛是以念念相續為要,我們無論到哪裡都可以念佛,公共汽車上也可以念,在一些不潔的場合,比如說我們到一些不好的地方,不得不去,上菜市場,那個地方很污穢,殺業很重,那麼,我們心裡就默念著佛號,如果你能出聲念也可以,默念也好,都可以念。

還有的婦女,媳婦生孩子,說「不能念佛」,離開媳婦一個月,這都是錯誤的,這個時候也要念佛,還要大聲念佛。

念佛沒有忌諱,任何地點,即使再怎樣不如法、不清凈的地方,我們去到那裡念佛,就有佛的光明默默地在我們身上發光,就能使當地的眾生業障消除,能夠安撫他們。

所以,念佛不受地點的限制。

也沒有說什麼職業不能念佛。賣酒的人,他如果受菩薩戒就不行了;他賣酒,但是他可以念佛,他以這個為職業,這樣職業的人,只有念佛法門可以得度;那麼,開飯店的人,從事那些不潔凈職業的人,農民、漁民都免不了殺生;打獵的人……,所有這些都是不好的職業,如果能夠清凈持戒,「我寧願餓死,也不做這些職業」,那是最上等的。

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也有妓女來皈依,問道:「我這個職業不好,我可不可以念佛?」

印光大師就跟她講:「如果你能夠發大心頓斷惡業,那個是最好;如果你不能發這樣的心,你還要過日子,又找不到更好的職業,那隻好常懷慚愧、專念彌陀,也可以得救。」

不是說彌陀有嫌棄,阿彌陀佛憐憫一切罪根的人,所以,念佛法門不受職業的限制、不受地點的限制、不受我們心念的限制,說:「我現在起惡念了,心不幹凈了,能不能念佛?」──那更要念佛!當下這句佛號,就轉惡念為善念、轉妄念為佛念、轉黑暗為光明。所以,念佛法門是不受限制的。

其它法門沒有如是的方便,有種種的要求,就很困難。

總之,一切法門不如念佛。善導大師有四句偈,在《般舟贊》里說:

種種思量巧方便,選得彌陀弘誓門。一切善業回生利,不如專念彌陀號。

說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

「種種思量巧方便」:祂以佛智,巧設種種方便法門,「種種思量」,為我們:

「選得彌陀弘誓門」:為我們造罪的凡夫選擇阿彌陀佛的本懷、阿彌陀佛的弘誓──專念彌陀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凈土法門之內:

「一切善業回生利」:一切善業我們都可以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有利益,但是:

「不如專念彌陀號」:雖然善業迴向往生有利益,但是不如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說「一切不如念佛」。

回顧: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我們這一講數據比較多,下面想把它簡單地回顧一下,就是「稱名一行,總超萬行」。這是在什麼前題下講的呢?是針對下劣凡夫的根機,欲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報土,以此而言,所有一切修持法門不如念佛,所謂「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修行別宗、別派法門的人,未必承認這一點,這是法門修持不同,大家的根機、選擇不一樣。

如果學凈土,這一點是有經教、有證據,有非常充足的理由。

我們說了三十點,我把這些標題再簡單地複習一遍。

為什麼說「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呢?

一、念佛大利無上。二、念佛福善無邊。三、念佛福善同佛。四、念佛總包萬德。五、念佛圓超萬法。六、念佛疾超速證。

那麼,余行是小利有上。若修行別的法門,就是掛一漏萬,你不能總包萬德,你誦了《金剛經》還沒有誦《法華經》,你誦完《法華經》,還沒有誦《華嚴經》。而念佛法門可以總誦,一切佛菩薩、一切經典通通都有了;所有要拜的佛,專拜阿彌陀佛,通通都有了,所以叫「總包萬德」、「圓超萬法」、「急超速證」。

別的法門,你總要累積功行,達到某種程度,非只一生、兩生、三四五生,乃是多劫累劫的修持。

念佛法門是「頓超速疾」,一念超越,所以說「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七、念佛最尊第一。八、念佛直入報土。九、念佛直取佛果。十、念佛成佛有餘。

那麼修余行呢,以凡夫眾生來講,不能是實相行;以凡夫眾生來講,不能直入報土,或者往生到胎生、邊地;不能直取佛果,要在蓮花胎里,五百歲不見諸佛。那麼,念佛直入涅盤之界,「念佛即是涅盤門」。下面:

十一、念佛是實相行。十二、念佛是本願行。十三、念佛是正定業。

那麼修余行呢,雜行雜修──有雜毒之善,有貪瞋煩惱來見斷,不是實相之行;雖修余行,不是阿彌陀佛本願選擇之行;雖修余行,迴向往生,不是正定之業,有不定的因素。

不如念佛,是乘佛願力,是彌陀本願之行,是如實修行相應,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念佛是正定之業,「正」是正直、不偏,「正」也是不拐彎,也是不延擱;「定」是決定,那就是正式決定往生之業,稱為正定之業。

所謂「業」,曇鸞大師解釋說:「業事成辦。」他解釋《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乃至十念」說:「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這個「十念」就代表往生之業成就了,「業事」,往生這件大事辦好了,也就是說:只要念佛,往生成就了。所以,善導大師解釋為「正定之業」。

第十四、念佛萬修萬去。

余行千中無一,所以余行不如念佛。

余行就是念佛以外的一切行法、一切修行。余行趕不上念佛。

十五、念佛佛光攝取。十六、念佛與佛一體。

那麼,雜行之人佛光不攝取,雜行之人跟佛分為二,不是一體,所以不如念佛。

十七、念佛諸佛證誠。十八、念佛諸佛護念。

所以,余行不如念佛。修余行雜行,諸佛不證誠、諸佛不護念。

十九、念佛二聖為友。二十、念佛菩薩相隨。二十一、念佛天神擁護。

如果修雜行之人,二聖不為友、菩薩不相隨、天神不擁護,所以余行不如念佛。

二十二、念佛是芬陀利華。二十三、念佛人中最上。

如果修雜行之人,不蒙釋迦牟尼佛讚歎為芬陀利華,也不蒙善導大師解釋為人中最上,所以余行不如念佛。

二十四、念佛能滅重罪。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二十六、念佛國泰民安。

如果修余行,不能滅重罪、只能滅輕罪,若有謗法、若有重大惡業,修余行罪滅不盡,這樣就不如念佛;修余行雖也增福,但是增福不如念佛那樣能夠福善無邊、福善同佛;余行雖然也能利益世間,但不如念佛能夠究竟利益世間。比如我們修其它的行法,在世間修種種的善行,對勸化世界、移風易俗都有幫助,但是,這個世界畢竟是無常、畢竟是染污、畢竟是顛倒、畢竟是虛妄,而念佛呢,可以究竟回歸極樂世界,這才是真正、徹底、究竟的自利利他的法門。

二十七、念佛不受時限。二十八、念佛不受機限。二十九、念佛不受緣限。

總之,念佛法門不受一切時間、地點、因緣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念,任何時間都可以念,任何因緣情況下都可以念。不僅可以念,而且應該念,不應該不念。修持其它的法門,或者根機不堪,或者時間不許,或者緣分不具足,這樣,都有限制。

以此而言,念佛法門不僅殊勝,而且容易,人人可做,人人可證;不僅容易,而且殊勝,直入報土,直取佛果;不僅有利於來生,而且有利於今生,來生究竟成佛,現世平安利樂。

所以,為利益一切,不論是為他人利益、為國家民族、為世界和平利益,還是為我們自身現生消災免難、將來究竟成佛,一切一切不如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凈宗法師

推薦閱讀:

【引用】白衣女子 -
引用 中華通經內家象形法
【引用】甜美復古粉鏤空圓肩套衫
引用 【轉載】金髮碧眼嬌甜俏
引用 ◆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女人出軌是男人的錯!◆

TAG:利益 | 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