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茶的真危機之二
茶葉行當,歷史以來,從未有如今這般混亂。市場上流行各種言論,逐一考證下來,能站得住腳的概念沒有。
普洱茶從2000年登陸內地,一直在高歌猛進,從未停歇。從普洱茶到古樹茶,名稱變化了,實質未改變。無論是未發酵的滇青茶還是發酵的老茶和熟茶,總體來說,一統在普洱茶的名下。
市場有市場的邏輯,市場也有市場弔詭之處。
我們先來說大的概念。
雲南的茶葉年產量大約是30萬噸,5萬噸紅茶,5萬噸綠茶,10萬噸普洱茶,近幾年統計數據均如此。
雲南茶葉的種植面積,畝產,年年有增長,年年有統計,總產量的統計應該基本準確。從建國起就建立的農業部門,從中央到省,到市,到縣,到鄉,到村,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全面覆蓋,所以,要統計農業部門的產量輕而易舉。
然而,農業部門的統計數字到工業部門的環節卻出現了極大的差異。
農業部門30萬噸的毛茶產量,到精製環節就縮減為20萬噸,整整有10萬噸不翼而飛?
可以肯定,紅茶和綠茶的產銷市場基本穩定,除非出現很大的波動,否則,加工市場和消費市場都無力化解這10萬噸。
唯一的原因,在於普洱茶耐存放,統統加工成了普洱茶。
這是弔詭之一。
弔詭之二在於古樹茶的產量約為3000噸,這是雲南省茶辦公布的數據,相對客觀。
古樹茶是是指百年以上茶樹採摘的茶葉,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增長。
但是,詭異的是,2008年至今,無廠不古樹,無店不古樹,近年來,歷年來20萬噸皆古樹?
市場停擺了兩年,古樹茶的概念大受損傷,拋開古樹茶作假這一環節不談,即使是真古樹,如果是同樣的生態環境,同樣的土壤條件,旁邊的小樹就要比古樹茶的價值差異10倍?
比如小樹茶200元,古樹茶就要2000元,有幾個人為了那種些微的差異去為多餘的1800元買單?
有幾個人能品鑒出那種細微的差異?更多人審評古樹,其實最多的還是自己主觀的東西,一旦盲品,絕大多數人找不到南北。
事實上,茶山上混採的現象比較普遍,絕大部分皆如此。
現在的普洱茶,湧入很多新茶人,他們很認真,一反行業里的陋習,用真東西去抵抗舊文化,用新工具去超越舊渠道。
但是,我看到他們越認真,我越害怕。
古樹茶好比是一個茶店裡的招牌菜,如若一個店裡都是招牌菜,那麼,客人其實沒有辦法點菜。
古樹茶好比是普洱茶的一顆明珠,那麼,明珠有價,非人人能賞。明珠暗投,豈不是白費力氣。
問題在於,我們的新茶人很有可能又陷入一種假戲真做的窠臼。落入自己編織的一個框套,表面上脫離了舊文化,實質上還是沿襲老思路。
古樹茶能大放異彩,與普洱茶的增值遊戲不無關係。一旦,增值的泡沫被撇去,古樹茶的價值毫無疑問呈斷崖式下跌。
請記住,古樹茶是發燒友玩的,就是一種圈子效應,大家信則真,不信則為假。
我從來就不相信那種自炒一鍋就是真古樹。這就好比我們拿到鮑魚就把五星級酒店的廚師趕跑是一個道理。
行業有行業的分工,專業化才可能更上一步台階,而不是倒退回去。
請記住,古樹茶就是一個概念,從來也沒有任何人任何組織說古樹茶就是包打天下的至尊無敵茶。
市場的概念其實已經發生極大的變化,消費,炒茶,增值,存茶,古樹會夾雜其間。
但是,小青柑的流行就不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市場即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小青柑能流行其實已經說明。
我們在高歌猛進的同時,靜下來,看看萬念俱寂的市場,看看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看看市場的前夜是如何黑,或者如何透明的吧。
編者註: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2008年寫作震動普洱茶界的《普洱茶營銷》一書,其書批判了普洱眾多偽概念,被稱為業界第一奇書,也是唯一被盜版最多的專業性書籍。時至今日,淘寶上銷售其盜版的商家,多達150餘家,成為專業書籍類被盜版第一人。其作品之觀點,自出版之日至今持續引發茶行業多年大討論,屢屢引發軒然大波。其行文特點在於用獨立、新穎的視角觀察普洱茶現象,受到國內媒體、業界重視,其文字展現了一個本真、獨立人格的魅力。其新作《珍藏版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現已公開發行,再次引發巨大市場轟動,預訂可搜索微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