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譜秘籍抉破

第一,在過去,太極拳也叫十三勢。是由下肢的進、退、顧、盼、定和上肢的棚、捋、擠、按、採、挒、肘、靠合到一起而命名。它是對練習太極拳所需要的諸多條件的開發。而這些要求又都必須在陰陽虛實,環環相扣,圈圈相套當中得以實現才行。而這些又都離不得腰在中間起到的銜接轉換的莫大作用。沒有腰的細膩參與或者腰不能足夠的松,那麼上下肢就無法形成上下相隨,陰陽相合的團圓作用。任何的動作變化只有做到以腰為軸,才能無往不利。因此古老的拳譜說: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即為此意。

第二,知道腰的重要性之後,在動作的循環往複之間當然也要隨時隨地的注意到這裡。腰就好似太極圖S線上的中間點,無論是此拳的圓形運動軌跡,還是動靜開合的起止都不可須臾的離開這裡。這在古老的拳譜里就叫做: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

第三,太極拳於本體貴在靜養,於應用崇尚以靜待動。不靜則與平日沒有絲毫區別,那麼練太極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靜非心靜,還要體靜。我不動則對方不知我。也因為我不動才能很敏銳的感知到對方的絲毫舉動。所以只有靜才能練出和應用:彼不動,已不動,彼微動,已先動的輕靈聽變的功夫。這就有了古老的拳譜當中所說的: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

第四,太極拳是心身並練之拳。無論什麼流派,多少式子都離不開十三勢這個根。但外在的形體無論怎樣的變化,都要敬心誠意,專註於其中,而不可神遊物外。只有這樣才能最快的得到最大的效應。所以老譜上說: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第五,太極雖然是以腰為主宰,以腰為軸。但若沒有腹部的輔助則很多要領要求和效應就沒法實現。腰腹的一前一後恰如一陰一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所以,陰陽要平衡勻稱,相為表裡。腹內松凈則為虛空,虛才能容物,空才能轉動。虛空才能將含胸下來的氣容納變轉。能如此才能提及練拳具備了腰的參與的條件。否則,氣息上浮或者硬性的往腹內憋氣,用力都是無法讓腰實現虛空靈巧的妙用。而做到了腰腹的綿綿若存,也就因為周身也都鬆開松透,所以老譜說: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凈氣騰然。

第六,很多人只是知道太極拳要松沉,卻忽略了太極拳還要輕靈。松沉是基礎,輕靈是根本。沒有松沉就不會穩,就沒有根。有了松沉之後還要轉動輕柔靈巧。只有輕靈才能求得懂勁。而做到輕靈的要領並不是蹦竄跳躍的那種世俗之見。只要做到百會和會陰這兩個人體的中點上下的連線是直的就可以。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說的就是這個。尾閭中正不是練法,而是松腰落胯屈膝後的結果。眼平則頭正項領。這樣就是老譜說的: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第七,有的人說十三勢歌說的是太極拳的推手。這是不對的。十三勢歌訣最遲也是清朝中葉年間就有的了。而在1930 年之前並沒有推手這一名稱。推是指時時刻刻都在留意於腰這裡的拳勢練習當中進行推敲,以這裡的不變而應拳勢當中的萬變——靜中觸動動猶靜——捨己從人,聽其變化而順之。這也叫做勤習默會,默識揣摩。因此老譜告訴後來學者: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

第八,這些內容就是給大家解釋了,大家也是知其所然而無法盡知其所以然。所以,必須要當面傳授,指點自己所看不到的不足。俗話說,自己的刀砍不了自己的把。當面即為口授,即為明師親傳。明師或是有名,或是無名。卻皆不在這個名的有無相上。只要他練的明白,講的明白,教的明白,才有能讓你真正的練明白。但教得明白,學得明白。並不意味立即就能一蹴而就。太極是一場人生徹頭徹尾的喜樂修行。我們修的是正法,行的是正路。人間正道是滄桑。欲速則不達。所以老譜里說: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第九,太極拳和其他運動的不同就在於內里的精神意識的參與的細膩性。太極拳的一切與眾不同的運動要求都是在心意的運用下而呈現的。它是心身並練,陰陽不偏的拳術。但如果說在二者之間以什麼為依持的準則,那麼還是內在的精神意識,因為沒有無意識就不可能有太極拳的諸多拳勢行為。而有意識去做又要保證精神意識的高質量。以及心意的具體作用訣竅。因此老譜里說: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

第十,太極拳的以上內容的這些要求說來說去都是圍繞著人體的生命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提升幸福指數而言的。除此之外,一切的所得都是浮雲。因為在任何其它一項運動效果上,無論是健身還是技擊都並不是唯有太極才能做到得到的。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太極拳的妙處就是無可替代,無拳可比的健身養生的功效。所以,老譜說: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推薦閱讀:

手錶防騙秘籍 兩分鐘修成正果
gta5電腦版秘籍怎麼輸入?
請問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風格嗎?經典秘籍
幸福秘籍:這幾種傷害夫妻感情的事,千萬不能做!
68歲濟南老人吳高亮編出兩千多頁字謎秘籍

TAG: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