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真的枯木逢春了嗎?NO!

實體書店真的枯木逢春了嗎?NO!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許多機構與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大力度的宣傳。2017年,「全民閱讀」連續第4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上海這一個城市,全國叫得響的品牌書店幾乎紛紛落戶,據說各大品牌書店在全國各地擴張勢頭十分迅猛。僅在幾年前,實體書店還接連採取撤退收縮戰略,讓文化界有識之士紛紛發出「拯救書店」「拯救閱讀」的痛心呼聲,緣何轉眼間已一派生機勃勃景象?而在此之前,從2007年至2014年,全國減少了1.5萬家實體書店。

一、實體書店生存的現狀

許多人認為,電商的衝擊是導致實體書店直接大量倒閉的罪魁禍首。確實,網上書店打出了3折、4折的虧本低價,而實體書店尤其是民營書店卻面臨著房租、電費、人力成本的連番上漲,再加上盜版屢禁不止。在三重夾擊之下,實體書店紛紛倒下。

重新起航的這些實體書店,都看到了一個問題的根本:這些年倒下的實體書店,都是純粹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原價賣書的,當電商以3折的價格殺了過來,實體書店自然被殺得片甲不留。

二、實體書店的應對之策

有人說,現在開書店的,要麼有點情懷,要麼就是有點閑錢。

在廣州有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1200bookshop,店主劉二囍稱,開書店不只是生意,還是夢想和情懷。在過去幾年間,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年都有幾十家新的購物中心開業,只要書店願意進駐,購物中心就願意減租金、給裝修補貼,甚至「什麼條件都可以談」。

新開出來的書店,媒體統一將其稱為「個性書店」。這些實體書店都在尋找新的發展模式。老易小結了一下,總共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招式。

第一招:做加法

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的店主劉二囍說,「對30個股東我一開始就告訴他們,如果為了投入回報率不要來,而是為了我們的夢想曾經努力過,就算失敗了也可以接受。」在開店之前計算過,「月營業收入12萬才能達到利潤平衡點」,1200bookshop面積不大,餐飲就佔到一半。除了賣書外,1200bookshop還提供100多種餐飲。這種用書店結合咖啡店,是個性書店最常見的經營模式。

1200bookshop除了增加了咖啡之外,還增加了一樣東西,為背包客提供免費住宿;有不少流浪在廣州街頭的人曾經在1200bookshop留宿。這一個附加點,吸引大量媒體對1200bookshop進行報道,為1200bookshop增加了巨大的曝光度。現如今1200bookshop已經在廣州開出第三家分店。

在1200bookshop成立之前,台灣的誠品書店已經將「書店+」做法的影響力擴大至全球。已成功引進多種原創的台灣及國際的設計師作品,包括家居生活用品、服飾配件、主題餐廳,可稱之為文化生活綜合體。有些書店做的加法則是為讀者提供集閱讀、沙龍活動、原創民謠、小劇場話劇、咖啡休閑為一體的藝文休閑空間等等。

第二招:做減法

在日本,有一家書店叫做一室一冊·森岡書店,這個店實在是太小,只有幾平米,沒有書架,也沒有書,唯一的傢具是一張年代感十足的桌子,正是這家店的收銀台。這是世界上藏書最少的書店,它每周只賣一本書,在這裡,讀者沒有挑選的餘地。而正是這家店,卻成了世界最小但最賺錢的書店。

書店的老闆叫森岡督行,這家店之所以只賣一本書而聞名全球,是因為森岡的減法做得極好。在知識爆炸的年代,人人都能出書,導致書市質量良莠不齊,讀者需要花費較大的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才能讀到一本好書。森岡組織團隊為讀者做了減法,通過對書本、作者、出版社等信息進行篩選,每周精心挑選出一本好書在店內售賣,再根據這本書構建一個相關主題,策劃一系列與這本書有關的展覽、活動、對話。這種減法讓一室一冊·森岡書店的讀者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開業半年,書店就已經開始盈利。許多出版商都找上門來,請森岡書店推薦他們的新書;許多作家也希望來參加他組織的講座等活動,以便推薦自己的新書。

三、實體書店的發展之困

有了資金與情懷的支撐,再加上實體書店一加一減的定位,實體書店是不是真的枯木逢春的時代到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現實是,許多「個性書店」依然掙扎在虧損的邊緣。來看看媒體這樣一段報道,或者大家就明白了:2017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主要情況。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達到79.9%,全年人均閱讀圖書達到7.86本,繼續呈增長態勢。其中紙質書4.65本,電子書3.21本。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猶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閱讀量雄踞世界首位。

顯然,這個結論告訴我們,當下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這個時代掙錢比讀書更重要,就算讀書也是為了掙更多的錢。這個時代也是一個離不開手機的時代,寧肯讀讀朋友圈的心靈雞湯,也不願意捧起書來系統地閱讀。消費者如此,實體書店要想進入良性循環,那必須考慮三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吸引精準的人群

品聚書吧創始人徐欣曾說過,「對書店來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太理想化,從市場需求來看,必須要有人流。」在老易看來,特別喜歡讀書的人不管在什麼環境都會讀書,實體書店要爭取的消費人群是那些並不是那麼愛讀書的消費者。對於不愛讀書的消費者,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鎖定他們中的哪一類人特別重要,只有抓住精準的細分市場,實體書店才有生存的力量。

一些實體書店為了拉人流,天天在店裡做活動,今天做論壇,明天做攝影,每次來的人都不一樣,這樣會直接導致天天需要開發新客戶。而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維護一個老客戶的6倍。

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不同於時下眾多書店的「年輕范兒」,蔦屋書店的受眾定位於日本一個特殊的群體——出生於50、60年代的「熟年人」階層,他們的年輕時代趕上了日本經濟的騰飛時期,如今雖已遲暮,但依然保持著中產的生活情趣和較高的審美需求。這種精準的市場定位,讓蔦屋書店發展得順風順水。

第二個關鍵:篩選精準的產品

1200bookshop老闆劉二囍稱,只靠賣書盈利很難。很多人願意喝咖啡,不願意買書。面對那麼多不願意買書的客人,實體書店也就只能賣賣咖啡了。

要想打動客戶自願成交,產品的本身非常重要。老易相信,無論多不願意讀書的人,都會有打動他們的書。對於一個書店來說,選擇賣什麼樣的書,如何推薦選擇出來的書,都是關鍵。讓產品自身的魅力吸引與打動顧客才是核心。

第三個關鍵:提煉精準的態度

與電商競爭,差異化就成了實體書店的生存之本。一個實體書店除了差異化消費者與消費化產品,讓書店變成有態度的書店,在價值上差異於電商與別的實體書店,是實體書店最高明的運作方法。

北京著名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園,就是一個有態度的書店。萬聖書園不僅賣書,還賣文化和思想,在做商業的同時也表達著社會關懷和文化批判。這種態度甚至影響了幾代北大、清華學子。從某種角度來說,萬聖書園已經不是一個書店,而是一個知識的意見領袖。這樣的書店,自然能得到認可這種價值的讀者追隨。

寄語:老易覺得,實體書店的春天還在不遠的前方,當下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黑夜雖然難熬,堅持下,春天就要來了。(歡迎關注原創作者:老易侃品牌)

推薦閱讀:

如何用9.9元閱讀kindle電子書1年?
一本書,看看你的腦洞有多大│書訊│赫胥黎《眾妙之門》
暖心故事:我希望有個如我般的人

TAG:獨立書店 | 世界讀書日 | 電子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