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達尼婭的白樺林(一)

達尼婭的白樺林(一)

11月25上午朴樹的新單曲《Baby,До свидания》MV發布,收到提示我就迫不及待的撲到搜狐視頻去觀賞一番。事實上當我看到劉燁我的第一感覺是我有一部新電影要去看一看。但結果卻不是電影,僅僅是劉燁出演了這張新單曲的MV而已。

我不知道我會有什麼樣的新的觀點來闡述即將要寫的東西。有時候我會去看一些樂評人的文章,偶爾也會借鑒一下他們的思想和措辭,但我想要表達的更多是我自己的感受。

我不得不說我一開始是從鄉村音樂的角度欣賞這首新歌,一種浮誇、一種沒落和一種憂愁。好像朴樹的風格一直都是這樣,從朴樹的歌聲里你很難聽出那種歡快愉悅的感覺,即使是比較平順一點的《那些花兒》你也感受不到太多歡快的氣氛。朴樹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憂愁已久又放蕩不羈的王子,總是那麼洒脫又那麼思緒萬千。

當然要說到朴樹的話不得不說的就是《白樺林》。我記得第一次聽《白樺林》是上高三的時候語文老師用手機播放給全班同學聽。那個時候估計我們語文老師也是一個憂鬱的老男人吧,總是從這些憂傷的歌曲入手。記得在班上開始聽的第一首歌是阿桑的《寂寞在唱歌》,隨後就是《畫心》。話題有點遠了,但是為了銜接我還是留點前期鋪墊。

當時聽《白樺林》的時候給我的感覺就是一股濃濃的俄羅斯風格。當然,之前我自己學一些音樂理論的時候接觸過鄉村音樂。好像我第一次接觸鄉村音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我記得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看美劇。雖然不懂,但是每天晚上都會等到凌晨12:30左右追美劇,因為沒有別的電視劇可以看。我隱約記得我最有印象的就是《原野騎兵》,典型的美國西部牛仔。後面看過一些小鮮肉電視劇,比如《戀愛時代》。由於黑白電視機盛行的年代,記憶比較深刻,但那時候對於美劇和鄉村音樂沒有什麼概念,只是後來才知道這些東西已經有了。

談到《白樺林》,從聽覺上第一感覺就是戰場上撿回來的手風琴和城牆上守門的士兵口琴加上一把德國人留在列寧格勒的吉他加在一起的協奏曲。但是我似乎看到了二戰戰場上留下的殘破的波波沙突擊步槍和德國人留下的長滿鐵鏽的頭盔。嘶吼的野狗和顫抖的烏鴉,皚皚白雪和瑟瑟寒風在夕陽下昏昏欲睡。農場上裹著頭巾的婦人、窗前拿著黃油和麵包的姑娘,手裡提著伏特加的老大爺和上躥下跳的小貓,教堂頂上的擺鐘和鴿子,還有那些眼神憂鬱地望著遠方的孩子。

後來我漸漸地把《白樺林》唱成了一首「歡快的」歌曲。有一天我同學告訴我說白樺林唱的是一個故事,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我確信我要把自己的靈魂和心境帶入這首歌,我想要去嘗試一下這種離別的「藝術表達」。但是我能感受到的依然只有殘破的村莊和奶牛、丟棄的旗幟和破槍。或許那時候自己還沒有經歷過愛情的洗禮,沒有辦法感受到那種綿綿苦楚的情和愛。但是現在從愛情的角度來講,我會發現這首歌唱的是一種絕望,也是一種希望。可惜我們從來都看不到希望會從哪裡來,我們會迷失在那片白樺林,也會迷失在我們認為正確的遠方。

. . . . . .

小夥子拿起槍奔赴邊疆

心上人你不要為我擔心

等著我回來在那片白樺林

天空依然陰霾依然有鴿子在飛翔

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莊依然安詳

年輕的人們消逝在白樺林

噩耗聲傳來在那個午後

心上人戰死在遠方沙場

她默默來到那片白樺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裡

她說他只是迷失在遠方

他一定會來來這片白樺林

. . . . . .

回到《Baby,До свидания》,擺脫那些悲傷的情緒不說,朴樹依然延續了異國風情。只不過這種異國風情更為現代化,更接近真實生活,更為殘酷。我們會看到頹廢的人們和頹廢的世界。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背叛和冷漠、放縱和無知。殘破不堪的旅館和打扮得艷麗的女人,流浪的狗和同樣流浪著的人。昏昏欲睡的虹霓燈光和挑動著慾望的小鎮在寒風中變得像是在陰霾中顫抖的孩子。無助和絕望隨著夜幕的降臨來了又走。

年輕的人們在寒冷的街道來了又走,在香煙和烈酒的房間尋找著最原始的靈魂和愛情。在奔跑的汽車上尋找著得到了又失去的追逐和夢想。痛苦著一個又一個的迷醉的夜晚,呼喚著黎明來臨時的希望。
推薦閱讀:

50句話悟透愛情婚姻的本質!【美文情感】
有關愛情的經典語錄:曾經以為愛情很美!
《左耳》大結局是什麼?
愛情就是需要一些儀式感,不愛我就拉倒
第三種愛情是個啥子愛情?

TAG: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