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年唐王朝與同時期阿拉伯帝國比如何?


756年唐朝正在發生嚴重內訌安史之亂,應該不如這時的阿拉伯帝國了。

但是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的不弱於阿拉伯帝國的。

另外,怛羅斯之戰並不能說明唐朝比阿拉伯帝國弱。 之前,唐朝的半個屬國突騎施還多次大勝阿拉伯軍。後來突騎施蘇祿反唐,唐軍攻滅了突騎施蘇祿。

參與怛羅斯之戰的阿拉伯軍,正是阿拉伯軍的主力,而且數量眾多。

安西軍只是唐軍眾多軍隊里的一支。唐朝的北庭、朔方、河東、河西、隴右、河朔等地的軍隊都不比安西軍差。

在怛羅斯之戰之前約1年,阿拉伯已經平定了內亂,而且有足夠時間調兵到東部來。而且,呼羅珊正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興起地、重要兵源地。而西域的唐軍卻還要分兵威懾中亞突騎施余部。

歷史學家王小甫對怛羅斯之戰有深入研究。王小甫的《疑義相與析——答薛宗正先生》指出:「呼羅珊屯聚著阿拉伯阿拔斯軍隊的主力。」

唐朝眾多軍隊里的其中一個,安西軍,與阿拉伯主力交戰,打了5天,不分勝敗。最後還是因為葛邏祿突然反叛,與阿拉伯夾擊唐軍,才導致唐軍戰敗。 而且參戰的唐軍沒有全滅。2萬唐軍還有數千人返回了。

1萬葛邏祿軍與拔汗那軍,葛邏祿軍反叛,拔汗那軍覆沒。 而2萬唐軍里有數千人返回了。之後,安西軍很快恢復,在753年左右,封常清指揮安西軍擊敗吐蕃軍,攻佔大勃律。

怛羅斯之戰發生在751年。在怛羅斯之戰約1年前,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已經打贏了擊敗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的決定性會戰,迅速打垮了倭馬亞。 阿拔斯王朝打垮倭馬亞的作戰是迅速的擊敗戰,不是消耗戰。 阿拉伯有足夠的時間調兵到東邊來參與怛羅斯之戰。

歷史學家巴托爾德的《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指出,公元749年,拉伯政權從倭馬亞家族轉入阿拔斯家族掌握,已成定局。

而且,呼羅珊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重要興起地、兵源地,能為阿拉伯提供大量精銳軍隊參與怛羅斯之戰。

根據阿拉伯歷史學家塔巴里的記載,葉海亞在呼羅珊的一次徵兵,應徵入伍的士卒達50萬人之多。 而從怛羅斯之戰到葉海亞在呼羅珊的這次徵兵之間這段時期,呼羅珊並沒有發生能導致兵源發生大變化的事。可見,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能從呼羅珊出動大量軍隊參與怛羅斯之戰。

當時,阿拉伯從呼羅珊到怛羅斯,不僅距離遠比唐軍從安西到怛羅斯近,而且也比唐軍從安西到怛羅斯容易走。 (何況,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興起地在呼羅珊,而唐朝的興起地不在安西,而在太原。)

歷史學家王小甫對怛羅斯之戰有深入研究。王小甫的《疑義相與析——答薛宗正先生》指出:「呼羅珊屯聚著阿拉伯阿拔斯軍隊的主力。」

怛羅斯之戰,唐軍數量為2到3萬。關於此戰的唐軍數量,並不存在某些人說的「中外史學界從一開始就接受了阿拉伯史料中對於唐朝聯軍總數10萬的說法」。

歷史學家M.S.Asimov and C.E.Bosworth.《中亞文明史》第四卷(《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Volume IV)第31頁指出,怛羅斯之戰的唐軍數量是3萬。

歷史學家王小甫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增補)》第462頁為唐與大食戰爭寫的條目指出,怛羅斯之戰的唐軍數量是3萬。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九 記載此戰 高仙芝「領兵二萬深入胡地,與大食戰」。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三 都記載此戰 高仙芝「率兵二萬深入」。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一十六 記載此戰唐軍數量是3萬。「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具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諸胡皆怒,潛引大食慾共攻四鎮。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深入七百餘里,至怛羅斯城,與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羅祿部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數千人。」

在阿拉伯記載範圍內,較早的阿拉伯史家對怛羅斯之戰完全沒有記載,較晚的阿拉伯史家記載中國人被殺5萬人,被俘2萬人。 但是,歷史學家巴托爾德指出阿拉伯史家記載的唐軍數量是被誇大的。

巴托爾德《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 227頁指出,阿拉伯史料誇大了怛羅斯之戰的唐軍數量。

美國藏學家白桂思對唐朝多有貶低,但是仍然指出阿拉伯史籍在唐軍人數方面過於誇大。

《通典》記載的唐軍7萬的說法,並不是來自杜環《經行記》。《通典》引用的《經行記》的內容里沒有提到怛羅斯之戰的唐軍數量。

關於城傍,其實安西的3萬唐軍已經包括城傍。城傍早已被納入唐朝正規軍。 此戰唐軍出動的2到3萬人,已經包括了城傍在內。

關於「天威健兒赴碎葉」。 看一下時間、月份、日期,怛羅斯之戰發生以及打完的時候,天威健兒離怛羅斯遠著呢,根本沒有參與怛羅斯之戰。

而且,「天威健兒赴碎葉」沒有證明其他軍鎮是為配合安西鎮軍行動,並不能顛覆「怛邏斯之戰是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獨斷專行」。

當時唐朝再碎葉等地還要震懾突騎施余部。之前,突騎施蘇祿改變稱臣於唐的方針,改為勾結吐蕃、與唐朝為敵。 然後突騎施蘇祿在阿拉伯、唐朝的打擊之下失敗。但是,突騎施余部還在,唐朝仍然要震懾突騎施余部。

沒有證據證明「多名唐朝內侍自西向東經吐魯番過境的紀錄」是唐朝內廷參與怛羅斯之戰的策劃。

「多名唐朝內侍自西向東經吐魯番過境的紀錄」,完全可能是關於震懾突騎施的。

~~~~~~~~~~~~~~~~~~~~~~~~~~~~~~~~~~~~~~~~~~~~~~~~~

歷史學家王小甫指出,怛羅斯之戰對唐與大食(阿拉伯)的關係沒有顯著影響。唐與大食(阿拉伯)在中亞仍然都保持著之前的勢力。

~~~~~~~~~~~~~~~~~~~~~~~~~~~~~~~~~~~~~~~~~~~~~~~~~

怛羅斯之戰,根據史料記載,高仙芝這次作戰是為了防止阿拉伯來攻打安西四鎮。(古代版先發制人?)

《舊唐書》卷一百九 列傳第五十九:「其子逃難奔走,告於諸胡國。群胡忿之,與大食連謀,將欲攻四鎮。仙芝懼,領兵二萬深入胡地,與大食戰,仙芝大敗。會夜,兩軍解,仙芝眾為大食所殺,存者不過數千。」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初,仙芝特以計襲取石,其子出奔,因構諸胡共怨之,以告大食,連兵攻四鎮。仙芝率兵二萬深入,為大食所敗,殘卒數千。」

《資治通鑒》:「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具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諸胡皆怒,潛引大食慾共攻四鎮。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深入七百餘里,至恆羅斯城,與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羅祿部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數千人。」

唐軍2到3萬深入胡地,遇到阿拉伯軍,唐軍與阿拉伯軍相持五日,不分勝負,唐軍並不處於下風。即使阿拉伯史料也沒說唐軍這時處於下風。 但是之後,葛邏祿突然反叛,與大食(阿拉伯)軍夾擊唐軍,形勢發生巨大變化,這才導致唐軍戰敗。

(但凡了解些歷史、軍事的,都知道,古代中外各國的作戰,這種側後方攻擊,通常都會導致被攻擊軍隊的失敗。 例如,香積寺之戰,精銳的安史軍遭到側後方的夾擊,遭遇慘敗; 被一些人說的戰鬥力強大的回紇(回鶻)軍,在側面夾擊下,也慘敗;在朱滔作亂時,回紇軍幫朱滔,趙琳率500唐軍從側面夾擊,迅速打的回紇軍慘敗;坎尼會戰,精銳的古羅馬軍遭到側後方夾擊,結果古羅馬軍慘敗; 扎馬會戰,優秀將領、名將漢尼拔指揮的迦太基軍,遭到來自側後方的夾擊,結果迦太基軍慘敗…… )

最終,雖然怛羅斯之戰失敗,但是確實阻止了阿拉伯來攻打安西四鎮。 怛羅斯之戰之後,唐朝仍然控制安西四鎮、北庭等地,仍然控制西域。


被完爆。

安西主力打河中偏師,對面還在內亂中,結果全滅。

相當於你用右拳搏人家食指,跪了。


推薦閱讀:

TAG:唐朝李唐 | 阿拉伯帝國 | 阿拔斯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