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知半解的,南方
來自專欄穿過多少巷道才能回家
我一知半解的南方
南齊
我所生活的這座江南小城,雖然外來人口早已超過20萬,讓人特別欣慰的是這裡基本沒什麼外來歧視,也不存在什麼地方保護,全國各地的勞動人民在這裡和平共處。本來,這是不錯的事,可是有一些外地如我者,總覺得在這裡生活有點隔膜。南方人也挺通達,想在這兒混?行啊,不用交保護費,本地公民有什麼樣的權利你就有什麼樣的權利。日子久了,你總得會說簡單的當地話吧。雖然當地的居民從來沒有這麼要求過,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你還不是要和當地人交流。只有在交流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才能體會到不懂南方話的難處。
我在南方待了近7年,感受最深的不是南方盛產多少美女和愛情,而是讓人費解的南方話。在我看來,南方話跟外語沒什麼差別,有些發音似日語,有些發音像韓語,很少像英語,大約是我上學時學錯了外語。而且,讓人可怕的是,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方言,有時差別非常大,別說北方人,就是本地人也不大聽得懂。這一點南不如北,一個北方人操著家鄉話,去周邊兩三個省沒什麼問題,南方人走三個縣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身邊的朋友不止一次向我訴苦,說他們買東西的時候,因為不懂當地話,多付冤枉錢;因為不懂當地話,公交車坐過頭;因為不懂當地話,走過許多冤枉路。賣給本地人1元0.5公斤的蔬菜,賣給我們就成了1元5角,這不是明擺著欺生嗎?特別奇怪的是,說這話的不僅有北方人,還有同一個省的外縣市人。在這些同省的外縣市人中,有外來移民、外來員工,甚至還有公務員,看來方言果然有其獨到之處,不僅北方人聽不懂,連自家的鄰居也找不到北。但有一點,北方人也好,外來的南方人也罷,對方言中涉及的罵人髒話,個個明白,句句清楚。為什麼文明的方言大家聽不懂,葷的黃的段子,說的聽的都明白?這個問題,可能要有識之士詳加研究了。
其實,北方人的不滿充其量也就是發發牢騷,過過嘴癮,改變不了什麼。公共場合,大家說的都是普通話,也只有當本地人想捉弄一個外地人時,才會耍點小聰明,讓不懂當地話的外地人吃吃苦頭。不過也有玩過頭的時候,我就經歷過一次。一個外地人到電動車行買車,老闆很不屑地用本地方言說,外地佬哪有錢買車子。不曾想這位老兄在當地工作七八年,月收入兩三千元,結果是老闆損了一單生意不說,還讓人家搶白了一番,自己弄得灰頭土臉。
作家汪曾祺說:「一個文藝工作者、一個作家、一個演員的口味最好雜一點,從北京的豆汁到廣東的龍虱都嘗嘗;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四川話、蘇州話、揚州話。否則,是個損失。」我想說的是,到南方發展的青年,我們不是文藝工作者,但汪老爺子「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打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的提法,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推薦閱讀:
※【道教百科】二十八宿-南方七宿
※觀天象之南方朱雀井宿,地理風水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南方周末 - 普及人權知識的幾種方法
※(1)南方七宿佔四
TAG: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