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克莊勸學詩《村校書》,兼議詩人柳忠秧與作家方方紛爭
來自專欄古詩新解
瀏覽自媒體獲悉詩人柳忠秧因病去世,享年48歲。嘆其正值年富力強卻告別詩壇,令人扼腕。翻閱其微博知悉長期陷入紛爭之中,言辭間火藥味兒十足。又從其宗親誘人文字里知其自比李白,頗具楚天遼闊之風,不知是否詩百篇,但斗酒海量確是不爭。很是惋惜,願詩人一路走好,仙界會詩仙再比酒研墨。
此處還想說的是,柳忠秧早逝除病因之外,或許還有其他原由,因為獲評「魯迅文學獎」陷入長期糾纏不休,且不論是非曲直,觀者吾輩應該從中獲取什麼啟示或汲取什麼教訓呢?我們是否太為名利而累並心身倦乏?今朝或比大唐盛世,但許多人絕對不缺酒錢,但為什麼難以心神安閑呢?聯繫到本文解讀的這首勸學詩,其作者生活十分窘迫的情形下,依然青燈苦讀,「久誦默記」,試問如今還有多少人做得到?反正筆者深感慚愧。
現在書歸正傳。首先解題,詩題《村校書》是作者晚年在村中校勘書籍,其時家境十分困窘,自況如詩的前兩句所寫「短衣穿結半瓢空,所住茅檐僅蔽風」。但在如此困難境況里,作者卻能發憤振志,勤奮誦讀並校勘「經書」與「史傳」著作。
「短衣」是指用粗麻織成的短衣,泛指質地粗劣的衣服,「半瓢空」是說缺乏食物,真是饑寒交迫,這兩句從吃和穿寫出作者當時生活困窘的情狀。
「久誦經書皆默記,試挑史傳亦旁通」,接下來寫作者的讀書與治學,「經書」指儒家的經典著作,「史傳」指的是歷史著作。這兩句描述了作者長時間讀書並默記很多知識,同時把文史知識融會貫通。
「青燈窗下研孤學,白首山中聚小童」,「研孤學」,孤學乃是孤經,是指沒有別的例本可以比附的單條經文。「白首」代指頭髮斑白的長者,這裡是作者自指。
這兩句寫出這樣一幕場景:一個白髮老人,在夜間借油燈照亮研讀經學孤本,並為學童指教,輔導他們讀書學習。
最後兩句「卻羨安昌師弟子,只談論語至三公」,「安昌」指張禹,字子文,漢成帝時拜相,封安昌侯。「師」:教育,「弟子」:學生。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編輯的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
「三公」:周代三公有兩種說法,一說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另一說太師、太保、太傅為三公。西漢時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稱三公。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三公是負責全國軍政的最高長官。唐宋時仍延續此稱,但已無實際職務。劉克莊,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以父蔭入仕,宋理宗淳祐年間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尚書兼侍讀。他是南宋著名文學家,其詩屬「江湖派」,為其重要作家之一。其詞屬辛棄疾豪放詞派,並自具風格,有《後村先生大全集》。
寫此詩時正值詩人落魄之晚年,但他在衣寒食憂的情形下,仍然一邊自學,一邊教習學童,其精神十分可嘉。最後兩句還可以反語作結,反襯出作者晚景的凄涼以及心中的憤懣。
[宋代·劉克莊《村校書》:短衣穿結半瓢空,所住茅檐僅蔽風。久誦經書皆默記,試挑史傳亦旁通。青燈窗下研孤學,白首山中聚小童。卻羨安昌師弟子,只談論語至三公。]
推薦閱讀:
※韓寒的像少年吧飛馳的作品主題是什麼呢?
※《讓子彈飛》表達了什麼?
※《不滅武尊》是由誰創作的?
※天文學2
※練筆文章《釵頭鳳·紅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