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質疑西方現代理性主義,「親近」中國傳統思想求變創新
來自專欄藝術·美學與哲學
海德格爾的後期思想與中國的傳統思想有親近性。他認為,東方式的思想,如老子和道家,不會追求一直確定不變的東西。
比如說,老子的道是不可言說,無名無狀,人就在道中,但你又不可能把道完全固定下來。但是,西方哲學就是從古希臘開始,就覺得「存在」是一種永恆不變的「存在者」,哲學的目的就是要認識它,找到它。找到這個不變的本質之後,我們就能理解人本身,理解整個世界,並且最終控制和主宰世界。
春秋時代思想家老子塑像
所以,海德格爾晚年認為,這就是西方技術社會的思想根源。技術的本質就是我們先把世界認識清楚,然後就能夠控制它。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他在書中重新提出「存在的意義」的問題。海德格爾認,現代理性主義作為現代文明的哲學基礎,本身是沒有根的,西方文明的危機就是這種理性主義的哲學造成的。
海德格爾對中國學者的主要意義,首先是他為我們理解西方哲學傳統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參照。我們以前都自覺不自覺地認為西方文明是從一個光明到另一個光明,從一個進步到另一個進步:古希臘是起點,現代是終點。
《時間與存在——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現象學的基本問題》
但是,海德格爾提供了一個相反的思想圖景。他認為,在前蘇格拉底時代,那個時候的希臘人、西方人對於「存在」的理解,或許更真實、更深入,而現代文明卻遺忘了這種對於「存在」的思想體驗。
海德格爾還有一個「貢獻」,就是對於我們理解中國自己的思想傳統也非常有意義。比如以前我們都是用西方哲學形而上學的框架理解中國思想。所以我們自己一直都懷疑,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哲學,有沒有科學,有沒有認識論和形而上學?
我們曾在理解自己的思想傳統時很苦惱,覺得中國思想有一部分是倫理學,有一部分是形而上學,但無論怎樣解釋都不符合西方意義的哲學,也就是形而上學。
但是,通過海德格爾的眼光,我們會覺得西方形而上學本身或許就有問題,我們不需要以它為前提和標準來理解和解釋中國思想,不需要削足適履地迎合某種西方哲學流派或體系。
推薦閱讀:
※Reading Phil draft
※《德國人的歌》——[德]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一點人畜無害的德古情懷)
※現代西方哲學學習(六)
※古希臘哲學書籍推薦
※手段為目的服務-馬基雅維利《君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