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玩兒樂一樣工作和生活
來自專欄心流
在開始之前,讓我們先琢磨個事兒:
「什麼是工作?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玩兒樂?」
「賺取收入的活動是工作?沒有收入的活動是生活?」
「被動的是工作?自主的的是生活?」
「開心的是玩兒樂?不開心的是?」
肯.威爾伯在他的《意識光譜》中提到二元相對論,
這個世界被二元化了:
我們區分工作與生活、黑與白、自由與必要、精神與物質、自己與他人...
我們內心定義了遊戲=開心,工作=煩躁;
假如,不許工作,每天必須旅行(或者其他你愛做的事),並且需要有成果,
那旅行是不是變成了工作?
Jesse Schell在他的《遊戲設計藝術》中是這樣定義遊戲的:
「遊戲是一種以嬉戲的態度進行的解決問題的活動」
在這個定義來看,工作和遊戲都是解決問題的活動,區別只在於態度;
下面這些被二元相對論拆開的情景,曾深深的困擾著我:
理性與感性:
我認為人應該真性情,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用靈魂感受生命才不枉此生;
同時我又了解,我們的情緒只是大腦系統的應激反射,控制情緒也是比較「高級」的行為;
招聘與培養:
很多互聯網公司招聘「門檻」很高,認為應該招聘最優秀的人;
而海底撈說「肯干,願意來就行」,它們員工的幸福感、敬業度也令人欽佩;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都成就了很偉大的企業;
關注問題與關注優點:
橋水資本創始人「瑞.達里奧」認為,我們應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使自己或系統改善、進階;
積極心理學家「Tal」認為我們應該關注事情/人的積極層面,比如人的潛力,如果不關注它就不會成長;
都順理成章!
然而,這世界並不是二元的,
大腦系統受基因、成長影響頗深,
可能達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1998年之前科學家一致認為大腦是無法改變的,
而現在,神經的可塑性正在被不斷探究;
重塑自己的大腦來改變認知,
是可行的,雖說艱難,
行為和認知是相互影響的;
認知改變需要行動,
行動也需要改變認知;
可以說「像玩兒樂一樣工作和生活」,
也可以說,「生命中沒有工作和生活,都只是快樂的活動」;
為此,我們需要深入的研究現有認知中的玩樂和工作,
探究陽光下一切讓我們神往、快樂、投入、興奮的活動,
並把它們融合;
請相信:「幸福並不在於尋找」,
情景:你認為誰最美,最性感?「赫本?」
「現在你如願以償,娶她為妻」
「3年後,在你身上放置各種心理測試儀器」
「先讓你的妻子赫本進來,然後讓另外一個美麗性感的女子(不如赫本美)進來」
「測試結果:那個陌生女子更令你興奮」
我們以為幸福的愛情就是找到仙女或白馬王子,
我們以為逃出痛苦的關鍵就是找到喜歡做的事作為工作,
然而,當王子與公主相愛的銀幕落下,努力才剛剛開始;
Practise Your Life!
球賽、讀書、舞蹈、旅行、美食、電影、遊戲...
「如果你認為享用美食很快樂,請問廚師快樂嗎?」
「如果有一天你感受著烹飪快樂,而有一次卻覺得做飯很煩?」
世間一切令人沉迷、興奮和歡樂的事物,它們是怎樣運行的?
推薦閱讀:
※脾氣爛的我 如何拯救生活
※換個方式生活 找個地方看夕陽紅
※很多女人都生活在不現實中
※生活哪裡有捷徑,最近很火的動圖告訴你,這是一個秘密!
※畢淑敏:一個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