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讀書筆記—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西方哲學史讀書筆記—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西方哲學史——及其與從古代到現代的政治、社會情況的聯繫

羅素著

商務印書館·2011·何兆武 李約瑟譯

第二篇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第十九章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1、亞里士多德及其與柏拉圖、亞歷山大的關係:

亞里士多德生於公元前384年,那是希臘思想創造時期的末葉,他像教授一樣著書立說,他的作品沒有巴庫斯的激情主義,與柏拉圖相比少了奧爾弗斯成分,他的作品充滿嘗試感,他之後兩千年才有大致可以與之匹敵的哲學家,他在科學方面、哲學方面由於其權威嚴重阻礙了進步,知識的進步都是從攻擊他開始的,包括邏輯學;

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則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對他的影響較之於他對亞歷山大的影響要大得多。在對後世的影響上,柏拉圖較亞里士多德更大,因為一方面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產兒,另一方面,基督教的神學和哲學知道好直到十三世紀為止,都是柏拉圖式的。亞歷山大與亞里士多德二者相互之間幾乎沒有彼此影響,亞歷山大其重要影響就哲學層面來說乃是因為其延續了希臘文明的傳統;

2、反對理念的論據—第三人論據:如果一個人之所以為一個人,是因為他像那個理想的人,那麼就必須有另一個更理想的人,而普通普通的人和理想的人都應該像這個更理想的人;檔有若干個體分享同一謂語時,那就不可能是由於他們與同類的事物有聯繫,而是由於他們對於某種更理想的事物有關係的緣故;

3、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之共相論:共相被理解為具有可以用於述說許多個主體的這樣一種性質的東西,個體是指不能這樣加以敘述的東西,語言上對應專名詞和形容詞;形容詞是共相,專名詞是個體;共相不能自存,只能存在於特殊的事物;做出這種區分是基於語言學上語法要求的出的,所有的日常語言必須經過分析並且被意義較不複雜的字所代替對個體和共享問題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討論;

4、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之形式與質料的理論:

事物憑藉形式,使得質料成為某種確定的東西,這便是事物的實質;而一件東西必定是有界限的,而界限便構成了他的形式;

靈魂是身體的形式,是使身體成為東西的東西,它具有目的的統一性及我們理解的有機體名詞相聯繫的特點;形式就是把統一性賦予某一部分物質的那類東西,這種統一性通常總是目的論的;

一件事物的形式就是他的本質和他的原始實質,形式是有實質的,共享沒有實質;

形式是實質,他獨立存在於由他所體現的質料之外;

亞里士多德的形式與質料的學說與潛能與現實的區別想聯繫著的;某一事物在變化以後比變化之前有更多的形式,這種變化稱為演化;凡是具有更多形式的被稱為更現實的;神是純形式與純現實的,因此神就不可能有變化;潛能被理解為不包括這一概念在內的一種形式;潛能在作為一種不可簡化的概念時,往往導致思想的混亂,這是亞里士多德體系的缺點之一;

5、亞里士多德的神學:

(1)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有三種實質:可感覺可毀滅的(動物和植物)、可感覺不可毀滅(天體—亞里士多德看來他們是除了運動外沒有變化的)和不可感覺及不可毀滅的(靈魂及神);

(2)神存在的論據是最初因:必須有某種事物產生運動。而這種事物的本身是不動的、永恆的、是實質和現實;慾望的對象與思想的對象就是以這種方式造成了運動,而他本身是不懂得,神就是由於悲哀而產生了運動;其他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其本身在運動者而起作用;

(3)神是純粹的思想,是永恆的生命,是完美的,是幸福的,是永恆存在並沒有任何未實現的目的,神不能被理解為不懂的推動者;

(4)關於原因,存在以下四種:質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動力因;

(5)感官世界是不完美的,他有生命、慾念屬於不完美那類的思想和熱情,一切生物在不同程度上覺察到神,並且是被神的敬愛所推動二行動著的,因此神就是一切活動的目的因;

(6)變化在於富於質料以形式,但當其涉及到可感覺的事物時,始終有一種質料作為下層的技術,唯有神只包含著形式而沒有質料;世界就是再朝著更大程度的形式而演進,日益接近於神,但這一過程不可能完成,因為質料並不能全然被消滅;

這是一種進步與演化的宗教,因為神的靜態完美僅只通過有限的存在對於神所懷有的愛而推動著世界;

6、亞里士多德的靈魂學說:

關於亞里士多德的靈魂學說體現在他的《論靈魂》一書中,亞里士多德有沒有教導過靈魂不朽這一問題是複雜的,但可以理解為亞里士多德沒有提出過類似於柏拉圖靈魂不朽的學說,他所說的不朽乃是基於人的理性,通過理性分享神聖的東西,而神聖的東西是不朽的這樣一種理念;

亞里士多德將人的靈魂看成是與身體結合在一起的,身體與靈魂的關係是質料與形式的關係,靈魂是與實務本質的規定公式相符合的那種意義上的實質,他同時論述了靈魂與心靈的關係,認為心靈是比靈魂更高、更不受身體束縛的,他說:

心靈是我們的一部分,他能理解數學與哲學,他的對象是沒有時間性的,靈魂是推動身體並知覺可感覺的對象的東西,它以自我滋養、感覺、思維與動力為其基本特徵,心靈具有更高的思維能力,他與身體和感覺無關。


推薦閱讀: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蘇格拉底的經典自辯,人類史上光榮的一頁
現代西方哲學學習(六)
古希臘哲學書籍推薦
黑格爾與整體性

TAG:哲學 | 西方哲學 | 哲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