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猶太孩子比中國孩子優秀,而是中國父母的學習觀太落後
來自專欄明智家庭教育
孩子不愛學習這是困擾絕大多數家長的教育難題。如果你的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甚至對學習不感興趣,你焦急嗎?你是不是無計可施?你一定想知道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對學習的態度。
經過一段時間研究,我發現,當下孩子不愛學習的深層原因,來源於父母時下的學習觀。
父母的學習觀對孩子的學習以至於未來產生明顯的「鏡子效應」。再追溯,就可能追溯到一個民族深層次的「學習觀」了。當然這有些過於學術化,我不再此討論。
雖然一直以來流傳猶太人年均讀書64本(而中國人僅為4本)這一數據無法考證,但猶太人喜好讀書且智商高,對世界知識和創作貢獻大已經為世人所公認。為此,我專門研究了猶太人的教育。
我發現不是猶太人的孩子比我們優秀,而是中國父母的學習觀太落後,這也許是當下中國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有極其複雜的社會原因、教育體制原因和其它原因,在此不作討論)
一、猶太父母一以貫之認為「學習是甜的」,而中國父母「學習是苦」的觀念佔了上風
一直以來,猶太人的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是真的嗎?
為了證實這個問題,我上網查了一些資料,這一做法應當是古時猶太人的習俗和做法:孩子在三至五歲的時候,父母就打開律法書,滴上蜂蜜,讓孩子舔。我想這裡面既有猶太人的宗教情結藉以培養孩子對律法的親近,又有猶太人對書的親近的情結。
猶太人就是這樣從最早的宗教儀式中衍生出對書的宗教情節和熱愛。進而,將對讀書的熱 愛這一文化基因深深扎進孩子的血脈。
而中國人的讀書觀中」讀書卻是苦的」。這不僅反映在「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相似的「勵志」名言(對此我絲毫不感覺是勵志,相反我覺得在損學習之志),也反映在「頭懸樑,錐刺股」的典故。
試想頭懸樑這樣如受刑一般的學習觀念,能夠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嗎?相反,這樣的教育是讓許多中國孩子在沒有接觸到學習之前,就已經被注入了學習是苦的錯誤觀念,進而先入為主地對讀書產生畏懼和排斥。
這種學習是苦的學習觀,在每一年高考結束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一些家長高喊「解放了」,甚至自詡為「解放軍」。孩子們也紛紛地撕書以資慶祝。他們正在傳達一種錯誤的觀念,那就是:「高考結束了,我們不用再受學習那種苦了」;「學習是只是為了高考而不是一輩子的事」。這種誇張的行為背後恰恰表明孩子已經從骨子裡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結果我們的學習是苦的這種觀念導致了一種極其弔詭的現象:一方面我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另一方面我們又在給孩子傳達著「學習是苦差事」的思想。這樣又如何讓孩子愛學習呢?這就如同我們一方面想讓孩子愛上跳舞,一方面卻在給孩子戴上腳鐐!更可悲的是我們在做著自相矛盾、自毀長城的事情而不自知。
蘇霍姆林斯基:「學習是腦力勞動,從事學習的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什麼是學習的主動狀態?那就是學習興趣一定要超過對學習的排斥力,調動孩子的的學習情感恰恰是我們應當教育孩子的重點。
「學習是苦」的觀念足以導致孩子在情感上無法接受學習,甚至從本能層面排斥學習,又怎麼能夠奢望小小的孩子依靠本不強大的意志力去愛上學習呢?
恰恰是因為孩子從內心中排斥學習,使得我們父母不得不動用實用的誘餌(如考上好大學就可以賺很多錢)去引誘孩子的學習興趣,這無疑又把孩子拉入了下一個惡性的厭學循環。
起點決定終點,我們對學習的態度是起點,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堅持就是終點。起點方向錯了,我們的教育就錯了。這就是我們與猶太父母的起點差距之一。
二、猶太父母認為知識是可以隨身帶走且不被掠奪的「財富」,而中國父母大多認為通過知識更容易得到財富
猶太父母認為知識是終點,然而許多中國父母認為知識只是跳板;許多猶太父母認為知識是財富,然而,許多中國父母認為知識是賺取地位和財富的工具。(當然不是所有的中國人或者猶太人都是這樣的)
「知識是可以隨身帶走且不被掠奪的』財富』」這是猶太人的一句諺語,無數的猶太人從很小的時候就信奉著。猶太小孩在家長的指導教育下,養成良好讀書的習慣,用心鑽研和誦讀《哈加達》、《塔木德》等猶太人的傳世經典中的文段,並將這種對知識的「財富」觀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
相比較而論,時下我們許多中國父母的學習觀實質沒有超越宋真宗皇帝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層次。這一老朽的實用學習觀對中國孩子的傷害真是不小。
相比較猶太人的知識財富觀,我們的學習實用觀無論是在揭示學習的本質還是在精神層面都要差了一大截。
須知,擁有讀書的目的並非是擁有財富,因為讀書本身就是財富。當一個人擁有了精神財富的時候,不僅不容易被金錢奴役,相反卻容易獲得財務自由。
而許多父母給孩子灌輸的卻是讀書是財富的工具。將本應當站立在精神高位的讀書,拽下來成為財富的附庸。
僅僅這一大差距,就彰顯出學習觀和財富觀的差距,這也足以解釋為什麼當下終身學習的猶太父母比中國父母多的原因。
實際上,越是追求物質財富的人往往不容易得到財富。而越是追求精神財富的人,金錢也就尾隨而來。美國猶太人在美國僅佔3%,卻掌握了美國70%的財富就是例證。
反觀我國,除了當下社會的實用主義盛行提供了「實用讀書論」的營養之外,我們也能夠從歷史盛行的從「實用讀書觀」中找到影子。
今天上午,我在讀《史記.蘇秦列傳》中就讀到了蘇秦這一段話:「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意思是,一個讀書人已經埋頭讀書了,卻不能用自己的知識去取得高位和榮耀,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呢?」
蘇秦是「錐刺骨」的主角,他當年之所以能夠讀書達到自殘的程度,那是因為他實用主義讀書觀作祟。他說的這句話,在當下的中國絕對是大有市場的,因為很多中國父母內心就是這樣想的。
在當下中國,最流行的是兩種讀書觀,第一種就是蘇秦的典型的讀書實用主義觀,第二種是讀書無用論,但仔細一想,第二種只不過是讀書實用觀的另一面而已。抱著學習的功利目的去讀書,一旦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勢必就會倒向讀書無用論這一面。
《紅樓夢》中講到有一面神奇的鏡子,是有個跛足道人送給貪戀美色的賈瑞的。這個鏡子上面鏨著「風月寶鑒」四字,照正面看到的是美女妖嬈,照反面看到的是骷髏林立。
讀書實用論其實也是風月寶鑒,照正面是「書中自有顏如玉」;照反面是「百無一用是書生」。無論照哪一面,都改變不了妖鏡的本質。可惜的是,當下我們有多少父母經常在讓孩子照這種鏡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說,中國父母應當從猶太父母身上學習到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讓讀書回歸到它本應該有的地位和價值,這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學習觀。
倘若不從學習觀這個根子上解決對學習的態度問題,不檢討父母自身的學習態度,那麼要解決孩子的厭學和逃學問題就是空話。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複習和考試?看看哈佛大學怎麼說
※民辦幼兒園依靠加盟脫離困境案例,看後豁然開朗!
※一密友說:女的要是不讀書,就有逛不完的菜市場,穿不完的地攤貨;如果男的不讀書了會是怎麼樣的?
※娶一個學前教育專業或是有相關學習經歷的女生做老婆,是不是更有利於後代的成長與成才呢?
※家長不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物品。所以自己想怎麼對待孩子就怎麼對待孩子 | 教學周記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