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聊宏觀經濟學(上)
企業和家庭通過物品服務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聯繫起來,所以一個封閉的經濟體,收入一定等於支出,所以可以從企業和家庭的收入支出四個角度衡量經濟生產的總值,一般我們將GDP定義為:某一個既定的時期一個國家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物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當然也有其他的衡量指標(GNP,NNP等)。
Y(GDP) = C(消費) + I (投資) + G(政府購買) + NX(凈出口)
真實GDP:按照不變價格評價的物品與服務的;名義GDP:按照現期價格評價的物品與服務的生產。
GDP平減指數 = (名義GDP/真實GDP)* 100
通貨膨脹率等於GDP平減指數的增長率。
GDP可以幫助我們過上好的生活,但是不能成為衡量福利的評價指標。(涉及家庭生產,環境質量,收入分配等)
消費物價指數(CPI) = 當年一籃子物品與服務的價格 / 基年一籃子的價格 * 100
通貨膨脹率等於CPI的增長率。CPI衡量生活費用的不足,忽略了替代偏向、新物品的引進。無法衡量質量的變動。
CPI和GDP平減指數基本趨勢相同但是又不一樣,區別在於:GDP反應的物品是所有的物品和服務,CPI是面向消費者一籃子的;如果如果進口的石油價格上升,不會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中,但會反映在CPI中。
指數化是將各種量化指標按照通貨膨脹自動調整。
其中真實利率 = 名義利率 - 通貨膨脹
生產率很重要,決定生產率的因素有人均物質資本、人均人力資本、人均自然資源、技術知識。政府的哪些政策可以提高生產率和生活水平?儲蓄和投資、生產函數的收益遞減和追趕效應、國外的投資、人口健康和教育、產權保護和政治穩定、自由貿易政策、科研和開發等。對於一個國家來講保持長期的增長是重要的。
金融體系的作用是將經濟中的儲蓄和投資匹配,常見的金融機構包括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債券市場有期限,有拖欠風險,一般利息會納稅。股票市場(所有權、分紅、交易)常見的指數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股市上常見的指數有股票價格,股票紅利(股東享受利潤),每股收益=公司總收益/股票的數量。價格收益比=股票價格/每股收益。
常見的金融中介機構有銀行和共同基金。銀行就不多說了,共同基金向公眾出售股份,然後用收益購買這種金融產品的組合來多元化投資,一般來講風險小,另外共同基金會有專業化的人來進行投資。
儲蓄與投資的幾個等式【Y=C+I+G】 => 【Y-C-G = I】 =>【S=I】,也就是說國民儲蓄等於投資。
國民儲蓄 = 私人儲蓄 + 公共儲蓄
I = (Y-T-C) + (T-G),其中T是 稅收。公共儲蓄大於零就是預算盈餘,小於零就是預算赤字。
可貸資金市場是想儲蓄的人提供資金和想投資的借用資金組成的市場。這個市場滿足基本的供求關係,Q是可貸資金的數量,P是真實利率。
下面我們會分析幾個例子對供求曲線的變化的影響。儲蓄減稅,會導致供給曲線右移,均衡稅率下降。投資減稅會導致需求虛線右移,均衡稅率上升。預算赤字會導致I(國民儲蓄)下降,供給曲線左移,這種引起投資減少的現象叫做擠出。
金融學中的其他概念:現值,一般將未來的現金的數量除以複利來和當前的現金數量對比。因為效用函數的斜率是逐漸變小的,所有大多數人是風險延誤的,因此我們會考慮保險,投資的多元化,和風險收益的權衡取捨。華爾街分析師常見的操作就是基本面分析,從一家公司的價值分析會計報表和未來前景等決定是否值得投資。有效市場假說認為信息透明的情況下資產價格反應了所有的信息,股票市場是信息有效的,因此隨機遊走的股票價格不可預測也沒有預測的必要。
貨幣的三種職能交換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手段,貨幣分為商品貨幣(金銀)和法定貨幣(紙幣),通貨是公民手中的紙幣和鑄幣,狹義的貨幣存量包括通貨和活期存款支票等,廣義的通貨還包括定期存款共同基金等。一般的銀行接受100塊的存款會將90塊用作貸款,準備金率就是10%,貨幣供給增加了90塊,但是財富沒有增加。考慮有無數個銀行的準備金率都是10%,一個人從第一個銀行借錢存入第二個銀行,循環不止,最終用用100塊,創造了1000塊貨幣,貨幣乘數是10,(10%的倒數)。
銀行更加複雜的情況是:1000塊的銀行資產將用作200塊準備金+700塊貸款+100塊購買政府公司的債券,而這1000塊來自用戶存款800塊+債務150塊+股票50塊。如果銀行的資產上升了5%,變成1050,用戶存款和債務不變,股票就升職50塊變成100塊,資產上升的5%,股票收益上升100%,這就是槓桿。這個例子的槓桿率是(總資產1000/股票50=20),如果銀行的資產下降5%,銀行就會破產。因此管制者需要銀行有一定的資本需要量。防止銀行減少貸款因此得信貸危機。美聯儲(央行)有很多工具可以影響貨幣,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拋售政府債券)增加提款需求,減少銀行準備金,從而減少貸款量。另外美聯儲可以直接向銀行發放貸款,調整銀行的準備金量。為了調整準備金率,美聯儲可以強制規定最低的準備金量,或者可以使用支付準備金利息的方式調節。美聯儲不能控制家庭選擇對銀行的存款,也不能控制,銀行的貸款量。
古典的通貨膨脹理論從貨幣的數量上研究,認為總的物價上升的時候,貨幣的價值下降。物價和貨幣價值成反比。美聯儲會通過影響準備金的方式影響貨幣的供給,貨幣需求的決定性因素是平均物價。
長期中,物價水品會調整到使貨幣的需求等於貨幣的供給的水平。如果政府注入貨幣那麼會引起供給曲線右移,超額貨幣增加了物價,進而增加了貨幣需求,達到新的均衡。
古典二分法將名義變數和真實變數區分開來,名義變數是按照貨幣衡量的變數(美元),真實變數是按實物衡量的變數(相對價格)。這種理論認為貨幣是中性的,貨幣供給的變動不會影響真實變數。一般認為這種古典分析在長期的經濟中是正確的。
定義貨幣的流通速度
【V = (P * Y) / M】 => 【V * M = P * Y 】
P是物價水平(GDP平減指數),Y產量,M貨幣量。上述方程稱為貨幣的數量方程,長期經濟中貨幣的流通速度一般是穩定的。改變M會導致名義產出價值(PY)變大。Y一般也固定。通貨膨脹其實是一種隱形的稅收,一般在戰爭期間會表現明顯。
名義利率 = 真實利率 + 通貨膨脹率,其中真實利率由可貸資金市場決定,通脹率由貨幣的供求決定。貨幣中性認為真實利率長期不變因此美聯儲調節通脹率會直接影響名義利率,這叫費雪效應。
通貨膨脹不會降低實際購買力,但會帶來皮鞋成本、菜單成本、資源配置不當等問題,由於稅收不考慮通脹會引起稅收扭曲,社會混亂和不方便,另外如果沒有預期到通脹,會引起財富的重新分配(考慮助學貸款等)。但是一般認為通貨緊縮是更加深層的經濟問題。
在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中,一般認為NCO(資本凈流出)= NX(凈出口),其中資本流動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投資也可以是購買國外有價證券。因為出口而獲得的外幣,一定會以某種方式購買國外的資產,或者國外的物品(抵消進口),或者是去銀行兌換,銀行再投資。如果NX>0,稱為貿易盈餘,如果NX<0,稱為貿易赤字。回歸最開始的公式:
【Y=C+I+G+NX】=> 【Y-C-G=I+NX】=>【S=I+NX】
即:儲蓄=國內投資+資本凈流出
現在讓我們研究一下匯率,名義匯率是代表一單位美元能買到的外國通貨,名義匯率上升,美元升值(堅挺),否則,貶值(疲軟)。真實匯率 = 名義匯率 * (國內CPI / 國外CPI)。
簡單介紹購買力平價理論。該理論認為,任何一種通貨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購買力是相同的,因為有套利者自動調整到相同。更準確地: 1 / 國內CPI = 名義匯率 / 國外CPI。即:真實匯率=1因此當央行印發了大量的貨幣的時候,無論從能購買到的物品服務還是能買到的其他通貨,這種貨幣的價值都減少了。但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在於很多物品是無法貿易的,並且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購買偏好。
現在讓我們將上述兩個討論結合起來。
可貸資金市場(S=I+NCO)
利率不僅影響國內投資和儲蓄還會影響資本凈流出(選擇購買美國或者德國的共同基金),因此利率會調整可貸資金市場的供求平衡。
外匯市場(NCO=NX)
等式的兩邊代表外匯市場的雙方,資本凈流出代表為了國內人民購買國外資產而供給的美元,凈出口代表為了購買美國物品與服務國外人民需求的美元。該市場的均衡價格是真實匯率(相對價格),匯率上升,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凈出口減少,減少了外匯市場上對美元的需求量。
供給曲線是垂直的,因為資本凈流出取決於真實利率而不取決於真實匯率。假設美元升值,購買的日本股票分紅減少,但是將日元兌換成美元時,收益也減少,因此成本和收益都減少而抵消。
將上述兩個市場結合起來,然後我們會分析幾個例子,研究曲線的變動情況。
(1)政府預算赤字,負的公共儲蓄,減少了國民儲蓄,圖一供給曲線左移,真實利率上升,擠出投資,減少資本凈流出,圖三的供給曲線左移,真實匯率上升,引起美元升值,貿易餘額向赤字方向移動。
(2)貿易政策,進口關稅和進口配額,凈出口在匯率既定的時候增加了,增加了美元需求,外匯市場圖三的需求曲線上移,真實匯率上升,但圖二的凈出口沒有變化。圖一沒有影響,貿易餘額不變。凈出口不變的原因是,出口和進口都被抑制了。
(3)政治不穩定和資本外逃,首先資本凈流出量增加會導致圖二的曲線右移,同時可貸資金的需求增加使得利率上升,從而使得外匯市場上的供給增加,從而使得本國貨幣貶值,使得出口更廉價進口更昂貴,因此貿易餘額向盈餘方向移動。國內投資減少放慢了經濟增長的速度。本國資本外逃給其他國家帶來的影響恰好相反。
[1] 曼昆, N.GregoryMankiw, 梁小民,等. 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J]. 2012.
推薦閱讀:
※從破窗謬論打開經濟學思維
※中國金融體系
※【讀書筆記】《被掩蓋的經濟真相》
※經濟歷史上的一場百年對決
※中國為什麼每逢大危機都能力挽狂瀾?
TAG: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