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每個靈魂都被賦予愛和自由

願每個靈魂都被賦予愛和自由

來自專欄神經症的日常

1

最近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上綜藝節目《奇葩大會》時,講述了一個他所認識的被」溺愛「長大的孩子——孫博。武志紅老師在微博和公眾號裡面都有專門的文章分析她的成長,以及這樣的成長給她帶來的禮物——她不但沒有像大部分人所說的「被溺愛的不成樣子」,反而活成了一個內外飽滿且自由自在的靈魂。

這裡的溺愛打了引號,這是一種被看見、被尊重、且無條件的愛,只是在很多人口中這就是溺愛。比如小時候奶奶為了孫博不在幼兒園睡覺的事,毅然辭去醫生之職,甘願去幼兒園當校醫,只是為了讓孫女在她辦公室睡覺。

之後又為她開了私人定製的幼兒園,私人定製的小吃店,孫博的人生伊始就被這樣」溺愛「著。相信她奶奶的行為,即使放到現在也會有很多人搖著頭說:這孩子被寵的不像樣,長大還不知道什麼樣子呢!

可劇情偏偏不像他們預想的那樣,孫博從小到大成績優異,得到了很多老師的寵愛。成年後的她做私人旅行高端定製,連馬雲都是她的客戶。這就是奶奶為她打造的生命底色所決定的,她是如此堅信自己可以被人接納和喜愛,所以現實中她就是如此。

孫博為所欲為的「任性」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考初中報志願只是為了那個中學的裙子好看,中考時候數學少答一題是為了讓自己分數少些可以落在第二志願的高中。她的一切行為在常人眼裡是不可理喻的,她從不隨波逐流,這也是她活出真自我的表現。

孫博在得知武老師分享她的案例給大家的時候,說:希望每個靈魂都自由自在

可現實中偏偏是,每個本該自由的靈魂都在生而為人那一刻開始變得不自由。孩子們從一出生被賦予太多的期望,被框上了太多的定義,被鎖在了規矩的外套裡面掙脫不得。

2

同樣是上幼兒園的事,在我兒子兩歲半時,引發了我和我爸的一場爭吵。他認為,雖然到秋季孩子還不滿三歲,但是應該送去了,理由是大部分人甚至在孩子兩歲多就送去了幼兒園。

我則認為孩子太早送去幼兒園,身體與智力發育都不夠成熟,孩子眾多,老師照顧的不可能如家中細緻,我兒子當時還只與固定幾個小孩玩,完全不懂集體遊戲,送去幼兒園對他來說沒有樂趣,只有傷害,他會以為爸媽是嫌棄他不要他了。

我爸說我太慣著孩子了,捨不得放手,他對此非常生氣,並質問我說:如果100個孩子別人家99個都去上幼兒園了,你就非要他當那一個不去的是嗎?

我堅定而平靜的說:是的,我寧願他是那唯一一個

我並非不捨得放手,不送幼兒園只是我作為母親的感覺。那段時間兒子非常粘我,從他出生到現在基本都是我在帶,除了老公生病住院的兩三天,他都與我呆在一起,我對他非常了解。我不是反對這個年紀的孩子都不要去幼兒園,而是以自己對兒子的觀察和了解,我能確定,他那時去幼兒園絕對不是好事。

拿我兒子身邊的兩個小閨蜜舉例。其中一個是我們樓上比兒子小一個月的女孩,她平時就很少出門,不怎麼跟別的小孩玩,上幼兒園後哭的稀里嘩啦,不吃不喝,到最後一哭就吐。無奈之下,上了不到一周她就被家人接了回來。直到今年春季她再次上幼兒園,依然是每天眼淚汪汪,十分的不情願,提到幼兒園就不開心。

而另一個是比兒子大兩個月的女孩,平時熱情開朗,爸媽總是帶著她出門,在外面她到處找陌生的孩子玩。去年秋季上幼兒園,她幾乎沒有鬧過,很快的融入到裡面。今年春季她媽媽給她轉了別的幼兒園,雖然作為插班生的她一開始不熟悉不情願,可是只那麼幾天,很快又樂在其中。她對幼兒園的記憶大部分都是好的。

第一個小姑娘,因為家人不考慮她的性格和現實狀況,盲目跟風送了幼兒園,結果發現孩子完全不能適應,去幼兒園對她來說根本就是受罪。雖然淺嘗即止,但是之前上幼兒園不愉快的經歷,還是讓小姑娘本能的排斥那裡。

第二個小姑娘,和她情形完全相反,從孩子個性到教育方法,還有孩子自身表現出來的狀態,都表示這孩子已經很適合去幼兒園了,果真她就是很享受那裡。

在今年春季,當我兒子也表現出對陌生小孩的熱情後,我們馬上就開始為他張羅幼兒園。哪怕已經開學了一個月了,我們還是找到一所不錯的幼兒園插班進去。

兒子當然也因為與我首次分離鬧了情緒,嗓子哭的也啞了,可吃飯又快又好,自己能吃兩份,哭的間隙還不忘記跟著小朋友玩「鑽洞洞」的遊戲。入學不到十天,他就會高興的跟我說自己吃了什麼玩了什麼,爸爸開玩笑叫他明天不去了,他撅著小嘴說:就去!

這裡哪有什麼「溺愛」,對我來說,這是尊重孩子個體化差異的正常行為。我不需要隨大溜,也不故意搞特殊,這是愛的感覺,是我為孩子做出的「定製選擇」。

3

武志紅說:每個人的第一個記憶,或者印象最深刻的記憶,常常就是一個人的生命隱喻。

這句話我再認同不過,拿我的父親來說,一輩子也算是事業順遂,吃喝不愁,一直都是家裡乃至整個家族裡面的重要人物。可他一直不開心,很少開懷大笑,更多的時間都是在挑剔別人、和人爭吵。究其原因,大概是由於我爺爺對他們奉行的是嚴厲教育,幼時被打罵是常事,家庭氛圍一直陰鬱而壓抑。所以每當他在,我們全家的氛圍也好像籠罩了一層陰雲一樣。

我的一個閨蜜,小時候父親經常辱罵她和母親,她的記憶中沒有被父親誇過一次,只有嘲諷和打擊。成年後的她屢屢遭遇渣男,被騙財騙色,幾次傷心欲絕。直到近幾年她才意識到,在這些人身上她看到了父親的影子,並在他們那裡尋找她沒能從父親那裡得到的認同。

還有我親叔叔家的一對姐妹,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她們的人生卻大相徑庭。為什麼呢?我叔叔是個非常愛孩子的人,我印象中每次去他家,都會被他一直抱著。所以大女兒降生後,叔叔對她是寵到不能再寵,那時候他生意正旺,順風順水,家庭和睦,姐姐幼時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著。

而當妹妹降生時,叔叔在外面有了外遇,對家庭三心二意,之後便生意沒落。更不幸的是,叔叔後來得了胃癌,沒多久就去世了。而嬸嬸從叔叔變心開始就一直咒罵著這個男人不是東西,常常以淚洗面。所以在妹妹幼時,家庭七零八落,人心渙散,自顧不暇,她自然不會得到太多的重視,更別提寵愛了。

兩姐妹雖在同一個家長大,但那個家給予她們的生命初印象是如此不同,一個是春滿花開,一個是枯凌凋敝。現在姐姐是護士長,她老公是麻醉師,兩個人家庭溫馨幸福,最近才生了二胎。而妹妹工作一直換來換去,經濟來源很不穩定。她也早早的結婚,嫁了一個大她十多歲的公務員,可男人打她,婆家笑她,生孩子後她徹底心涼就離了婚。

聽說她最近又嫁了一個比她大更多的男人,只知道那男人物質基礎不錯,她甚至連再婚也沒有再知會親戚們。她兩次找的都是經濟穩定但比她大很多的男人,也許是在內心期許一個穩定的家庭並為自己找尋一絲父愛吧。

所以我沒有理由不去寵愛孩子,只有被愛、被尊重,孩子的生命才能得到陽光和祝福,被苛責和忽視的孩子只會變得灰暗且背負詛咒。

4

孫博說:我不判斷,我只感覺。因她幼時的感覺一直被家人所尊重和認可,所以她達到了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活出了內外飽滿。

可現實中多少孩子在「知行合一」時,卻被父母告知這是不對的。如果當年孫博也被奶奶訓斥,告訴她上幼兒園必須聽話睡覺,那麼她的人生可能就拐上了另外一條路。

當感覺不被認可,不被接納,這個上天賦予的靈性天線也就此退化,所以那個可能活成耀眼星光的孩子,最終變成了落落塵埃。

所以當我們被別人告知:你太「溺愛」孩子了!

我會在心裡歡呼:這說明我走對了!

願每個上天賜予我們的靈魂都被賦予愛和自由!

圖片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怎麼喪失的?
我們把他們叫做未來!
父母有「窮病」,是孩子的悲哀
「教育」即使是世界最好的家長 也容易犯的7個常見育兒錯誤
科學課手記(一)

TAG:兒童教育 | 溺愛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