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養成類網路綜藝何以成爆款?全在這!

偶像養成類網路綜藝何以成爆款?全在這!

來自專欄文化創意產業

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不同於明星跨界、生活真人秀、才藝才智表演類等綜藝節目,其本身就強調一個粉絲培養、偶像打造和商業變現的過程性,往往遵循了選拔、培訓、比拼、互動、活動以及晉級、淘汰、出道等競選模式與規則。比較於傳統電視熒屏上的偶像選秀節目,此類網路綜藝呈現著網路影視作品的一般特點,在制播與宣發方面依賴於互聯網平台和新媒體傳播,而近年來芒果TV、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等紛紛在兼具才藝選秀與偶像養成類綜藝上發力,諸如《夏日甜心》、《Hello!女神》、《明日之子》、《這就是街舞》等等。

偶像養成類網路綜藝的火爆點主力可簡化為「三力」模型, 大致包括標籤選手(練習生、素人)、流量明星(嘉賓、導師、製作人)與目標受眾(現場與網路觀眾),這需要在網路互動平台(播與傳)中得以形成作用與反作用的複雜關係,比如對嘉賓張藝興的支持可能轉移到其青睞的相關練習生上,反之亦然。正是這種雙向關係的複雜與累計,以觀看量和影響力為主要衡量標準的「爆款」就逐漸誕生,打造「超級網綜」從本質上就是素人、藝人、外人自身或之間矛盾關係的構建、傳遞和豐富。

網路用戶參與其實不只反映在作為總體的數量多寡和數字大小,更應是網友創造力、表現力和影響力的集聚而成的網生力,對偶像、節目元素的「熱搜」「熱門」「熱點」的話題助推與氛圍造就上,由此提升網路綜藝的點擊播放數和社交媒體話題度,動輒上億、十幾億、百億,諸如《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男女團偶像網綜火爆也就可以理解了。從受眾本位觀察,偶像養成類網路綜藝的成功可以說是網路粉絲群體的認同感、創造力和場域氣的形成。

人群的認同與轉化。 網路偶像綜藝節目的觀眾主要為年輕女性,而作為女子偶像養成類節目比男子偶像養成類節目顯得更難打造,基於素人或選手的實力、性格、外貌等確立標籤、人設、颱風就往往為一部分群體所自我標榜和心理強化,比如王菊的「菊外人」、「陶淵明」,楊超越的「村花」, 蔡徐坤的「ikun」等。而且這種形象投射與角色認同也是具有流動性和變化性,比如對某某的「路轉粉、粉轉黑、黑轉粉、路轉粉」等。

表達的詼諧與新意。網路表達可謂破壞性創造,表達特點以「非正式」「反話」為佳,吐槽、自黑、暗黑、搞怪等是網友們的最愛,對於偶像養成類網路綜藝同樣如此,正如有網友對《創造101》王菊爆紅評價:菊姐真的很菊氣,還自黑,多有趣啊,比起節目里某些女生的綠茶氣,菊姐的婊里婊氣非常清流了。

這同樣表現在網路用戶為節目或偶像創造的各種傳播內容上,隨性而為只求博君一笑,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 粉絲的任性營銷文案設計和傳播,接地氣、打油詩、短平快類型的話語、表情包往往在恰當的時間形成傳播燃點,行為從眾、認知炫耀心理加速病毒式擴散。針對自己喜歡偶像或片段的自製新番、表情包、動圖等, 無非是想要有「我的滑板鞋,與眾不同最時尚! 」、「我們不一樣」的效果罷了。

實現的便利與隨手。網路綜藝受眾效應實現應該是場域共振式的,移動互聯網改善了用戶力量的實現門檻和便利程度,比如騰訊視頻自製網綜《明日之子》就聯合騰訊娛樂、now直播、全民K歌、QQ空間、微博微信等平台提供更多的用戶觸達,移動化的電子媒介讓參與變得更為觸手可及,點贊、投票、彈幕、打榜、超級話題、轉發等參與體量尤為龐大,也可見《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中國有嘻哈》依託於矩陣式、社會化和小屏化媒體平台更是氣勢不可擋!

當前大眾文化越來越表現出自反性特點,後現代中的權威消解和個體創造極大解放,而這一切又在很大程度上歸結為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新新媒體力量,網路影視節目同樣要適應這種流行文化轉變的要求。當然這也不得不讓人思考:從全面製作、全民見證到全民偶像、全民消費的網路偶像養成綜藝打造中,到底是偶像實力還是偶像符號起著更主導作用呢?

推薦閱讀:

在線觀看《我們相愛吧》第三季完整版又是那些感受?
綜藝節目對女乒冠軍郭躍的改變到底有多大?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為什麼口碑會這麼好呢?
如何評價《奔跑吧兄弟》模仿韓國綜藝《running man》?
《今晚80後脫口秀》主持王自健是誰?

TAG:綜藝節目 | 王菊創造101 | 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