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帝國路網圖——古今地名對照+名稱修訂
來自專欄史圖館
「條條大路通羅馬」,原本是一句中世紀諺語,原文為「mille viae ducunt homines per saecula Romam」(千條道路都將人們引向羅馬),後來逐漸固定為「omnes viae romam ducunt」的現代形式,也傳遍了全世界,成為一句家喻戶曉的古老諺語。
然而回到這句諺語的主角——古羅馬人修築的大道,我們發現用「條條大路通羅馬」來形容也真的不為過。
這不,芝加哥大學的Alexandr Trubetskoy*童鞋就在2017年6月3日發布了一張精美的製作成地鐵圖式樣的羅馬帝國路網圖。我在去年年底與他建立聯絡後,經過今年年初的兩輪校對與整理,在2月發布了一個漢化版本(正式鏈接),3月我又補上了一個現代城市地名對照版本。以下貼圖:
羅馬帝國路網圖:古代城市地名版本
羅馬帝國路網圖:現代城市地名版本
介紹與附加說明
本圖展示了公元125年左右,羅馬帝國處於全盛時期時的國內交通幹線網路,即我們熟知的俗語「條條大路通羅馬」中的「大路」。
一、主要資料來源:
- 斯坦福大學ORBIS地理空間網路模型。
- 公共領域內的Pelagios項目下屬羅馬帝國全圖,訪問Pelagios Commons請戳此。
- 安敦尼行記(英:Antonine Itinerary,拉:Itinerarium Antonini Augusti),大約問世於3世紀初,詳細記述了羅馬帝國境內各主要道路、沿途驛站、橋樑與港口等基礎設施的相關情況。
二、關於路名與地名的說明
由於羅馬道路系統龐大的規模,以及出於對和圖片自身美觀的考量,將所有道路與途經城鎮都囊括在一張圖裡是不太現實的,因此製圖時在最大程度地保持與歷史道路名稱/線路契合的前提下,也對一部分道路的名稱/線路做了調整。此前也已收到了部分知友的反饋,認為圖中一部分城市位置不夠準確;在此我也代表Trubetskoy做個聲明:製圖過程中,為了更有效而直觀地傳達信息,同時達到圖像美觀的要求,確實存在一些地理位置上的偏差;這並非製圖時之疏漏。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羅馬人需要從安條克啟程前往大馬士革,TA並不會嚴格按照圖中展示的那樣通過繞遠路的「換乘」到達目的地,而是會選擇距TA最近的一條商路捷徑;同理,如果TA要從加沙出發前往佩特拉,TA一定不會像圖中展示的那樣兜一個大圈,而是會儘可能的挑選直線距離更近的小路。我們可以將羅馬帝國的主幹大道理解為當時的高速公路,而在高速公路之下一定還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省道」「縣道」「鄉道」;雖然大道的運輸效率最高,但卻未必是路程上最方便的選擇。
除了位置上存在的差異之外,還有一點值得強調的就是對各條道路路名的選擇。如前所敘,羅馬帝國路網極為複雜,為了簡化和美化,在製圖時縮略了其中一部分重要性相對較小的道路而將另一些道路合而為一,另取一個符合命名邏輯的新名字。以下將詳細列出相關信息:
- 圖中路名/位置與歷史上真實路名/位置吻合的道路有:阿皮亞大道 - Via Appia
奧古斯塔大道 - Via Augusta
奧列里亞大道 - Via Aurelia白銀大道 - Via Delapidata多米蒂亞大道 - Via Domitia埃格納蒂亞大道 - Via Egnatia弗拉米尼亞大道 - Via Flaminia弗拉維亞大道(一,二,三) - Via Flavia朱莉亞奧古斯塔大道 - Via Julia Augusta路西塔羅姆大道 - Via Lusitanorum米麗塔瑞斯大道 - Via Militaris珀普里亞大道 - Via Popilia
波圖米亞大道 - Via Postumia薩拉里亞大道 - Via Salaria狄伯提那大道 - Via Tiburtina圖拉真大道 - Via Traiana新圖拉真大道 - Via Traiana Nova - 圖中路名/位置相較歷史上真實路名/位置有所變動的有:1)歷史上的阿基坦大道,僅指從布迪格拉(今波爾多)到納爾旁(今納博納)一段,圖中的北延段為北高盧數條道路的合併。2)歷史上的阿斯圖裡加-布迪格拉大道,僅指從布迪格拉到阿斯圖裡加一段。3)「克勞迪亞大道」非官方名稱,在圖中指歷史上皇帝克勞狄烏斯(Claudius)在北非現存的幾條不相連道路基礎上修建而成的整個互通道路體系。4)歷史上的哈德良大道與圖中所示路線有一定不同。
5)「馬里斯大道」是一個現代造詞,這是因為該道路原本的路名已經遺失。
6)歷史上的瓦萊里亞大道只包含圖中環線的一部分。7)比薩-盧納-熱那亞這一段道路,在歷史上有多個名稱並存,往往會根據路段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名字。「奧列里亞大道」一詞有時也被由於指代從羅馬一直延伸至阿萊拉特的整段道路。8)「琥珀大道」在歷史上常指代連接義大利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商路系統(概念上有點類似人們熟知的絲綢之路),因此在真實歷史中很可能不僅指任何一條單一道路。9)歷史上的克勞迪亞-奧古斯塔大道和格明那大道僅包含圖中所展示線路的一部分。 - 剩餘的道路,基本上遵循把一個地區的幾條主幹道路整合為一條大道的邏輯,比如不列顛大道和日耳曼大道,都是按照這個邏輯起的名字。
- 眼光敏銳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圖中高盧南部有一個名為「六盤水」(Aquae Sextiae)的地方;這個名稱算是我刻意放入的一個彩蛋,它實際上是一個在歷史演變中產生的誤譯。這裡本為一處溫泉,有一名為Sextius的人在此建成居住點,發展為聚落,因而稱Aquae Sextiae,導致被一部分來源誤譯為「六盤水之地」。
三、關於古今地名對照的說明
- 選擇古代地名的現代地名對照時,如該地名所處地點無可對照的現代居住點,則選取其方圓30公里內人口最多的居住點為對照。
- 部分以現代地名聞名的古代地名未嚴格採用拉丁語譯名,這是為了便於在瀏覽古代地名版本地圖時有大致的方位可循。
如何使用本圖
歡迎在本文所附圖基礎上進行的一切非商業性質的轉載、使用與修改,請務必註明出處:作者Alexandr(Sasha) Trubetskoy,譯者mooncatcher,http://sashat.me
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非商業性使用協議:您可以自由複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您不得為商業目的而使用本作品。
如果你想獲取該圖的高清版本,或想將該圖列印為海報使用,歡迎前往此處購買,售價:9美元/張。
——————————
*Alexandr在其個人網站上使用的名字是Sasha,這是Alexandr/Alexander/Alexandra的縮寫昵稱,不分性別。
**題圖來源:https://www.gizmodo.com.au/2015/12/not-all-roads-actually-lead-to-rome/
最後,如果你對古羅馬地圖有著強烈的興趣,不妨戳一下我此前的回答:
關於古希臘古羅馬的地圖?我在回答中列出了幾個非常實用而權威的線上地圖資源站,供有興趣的愛好者們進一步探索!
推薦閱讀:
※關於《超詳細金庸地圖》
※樂高工程拼圖咋樣?
※GISer入門指南第二季本周發布
※中國姓氏分布圖在這裡,快找找你的根在哪裡
※高德地圖+藍牙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