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政壇天皇」安倍晉三

今生|「政壇天皇」安倍晉三

來自專欄浮世藝語

一言以概之

安倍執政全賴「三座靠山」,被迫辭職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且至少在五年內,日本政壇很難出現能夠挑戰安倍權威的競爭對手。


5月21日,據日本FNN的民調數據顯示,安倍晉三的內閣支持率在反覆震蕩後,暫時穩定在39.8%左右。但即便如此,首相府邸外如山呼海嘯般的抗議聲仍不絕於耳,議院對安倍夫婦受賄的質疑與問詢仍未結束。


安倍再臨危機?

似乎在安倍從政的生涯中,受賄醜聞始終伴隨在他的身邊。但與2007年排著隊被爆受賄的大臣們不同,這次是安倍夫婦擼袖子親自上陣:2017年,森友學園以1.34億日元超低價買下一塊市值9.56億的國有土地建起了「安倍晉三紀念小學」,安倍的妻子昭惠則捐款100萬並擔任名譽校長。

措手不及的安倍晉三還來不及喊冤呢,其心腹加計孝太郎更是被爆出利用大學建設項目免費掠取了大片國有土地,甚至從地方政府領取了將近200億日元的建設補助金。有趣的是,安倍昭惠同樣是該旗下幼兒園的名譽園長。

(面對豬隊友的暴露與出賣,安倍晉三選擇嘴硬到底:「若本人或妻子與此事相關,將辭去國會議員和首相」,「若其有問題,我來負責」)

但嘴硬不等於沒發生過,被壓制數年,原本就蠢蠢欲動的一眾政敵們在民眾的抗議聲中紛紛開始展露頭角。比如原任地方創生大臣的石破茂,作為自民黨內「非主流派」的中心,他一向與安倍保持明確距離,並在「加計學園」等醜聞中對安倍口誅筆伐,被譽為「安倍晉三最強的競爭者」。

此外還有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關係密切的總務大臣野田聖子,以及公開與安倍唱反調的前外相岸田文雄,他不僅高調參加了原行政改革大臣村上誠一郎舉辦的「脫安倍經濟學」學習會,更是公然挑戰安倍自民黨黨首的位置。

不僅僅是黨內競爭者意欲取而代之的挑釁,安倍在黨外面臨的壓力也在日漸增大。4月23日,日本希望之黨與民進黨決定合併改名為「國民黨」,並堅持撤回安倍「違憲」的相關憲法修正案,同時全盤否定其現行政策。據統計,至少有61名民進黨和希望之黨議員將加入國民黨,使其成為日本眾院第二、參院第一大在野黨。

從政治局勢上看,此時內外起火、眾人聲討的安倍政府可以說快要涼了,但幾個月來,其內閣支持率的變化卻顯得令人捉摸不透。


無視支持率的安倍政權

2017年7月,日本政壇風雲突變,安倍支持率突然呈斷崖式下跌,最慘的時候甚至跌破30%,創其執政新低。多數主流媒體都將支持率的下跌歸咎於「森友、加計學園事件」造成的影響,但上述醜聞在2月份就已被日媒曝光了。如果將5個月前的醜聞歸結為安倍支持率暴跌的原因,顯然太過牽強。

再看2月份醜聞曝光時,其內閣支持率僅下跌了幾個百分點,執政黨支持率甚至從36.9%升至3月的38.1%。儘管略有浮動,但自8月安倍晉三改組內閣後,其內閣支持率就穩定在35%,自民黨支持率則基本恢復到醜聞發生前的水平。可見「森友學園」等政治醜聞對安倍政權的影響並沒有媒體鼓吹的那麼大。

(借著逐步回升的支持率,安倍於9月28日解散眾議院並提前舉行大選,為其執政至2021年開路)

姑且不論支持率暴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但長期以來,安倍內閣因修憲、政治醜聞、經濟疲軟等因素不斷受到媒體和國民的口誅筆伐,支持率屢破新低也早已是家常便飯。可令人驚訝的是,每當外界看衰安倍,推測他將要辭職或放棄連任時,安倍的支持率總會觸底反彈,其執政權力也愈發顯得不可撼動。

這並非說內閣支持率對首相執政毫無影響,且不提1989年時任首相宇野宗佑被爆包養藝妓後支持率暴跌,僅執政69天便黯然下台。光是2007年安倍晉三首次上台後,便因為養老金數據丟失和層出不窮的受賄醜聞而導致支持率一路走低,最終也只能辭職走人。

因此按政界慣例,支持率跌破30%意味著該內閣不受民眾歡迎,首相在黨內外的政敵將輪番向其發出挑戰,政權鬥爭的混亂又會導致支持率進一步下跌,在首相權威削弱、政權動搖的情況下,該屆政府就不得不下台了。

但二次上台執政的安倍卻成了例外,民眾對安倍似乎變得分外「寬容」,其執政至今已有小淵優子、松島綠、今村雅弘等多名大臣因各種醜聞辭職,這卻並未讓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大跌。可以說負面新聞對安倍政權造成的影響極低。

有意思的是,儘管民眾對安倍的經濟、外交、安保政策持不滿態度,但卻並不影響他們對安倍政權的支持。這種矛盾尤其體現在2016年日本《產經新聞》做的調查:有63.7%的人反對安倍的社會保障政策,反對經濟政策的佔55.9%,同時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卻高達55.6%!

此種反差恰恰說明在日本,內閣支持率與政策支持率無關,民眾反對內閣實行的政策並不影響他們對該政府的支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修憲問題上,不少民眾在高聲反對安倍修憲的同時,卻贊成安倍晉三連任首相、繼續執政。

(根據2015年《讀賣新聞》的民調,58%的民眾反對通過安保法案,但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卻升至 51%。)

從正常邏輯上看,民選內閣為了確保執政權力的存續,在推行政策時必然要顧及民眾的感受,而民眾亦會通過是否支持該屆政府的連任來表達其對現行政策的態度。但在日本,民眾嘴上反對安倍的專權獨裁,對醜聞也表示不爽,但最後卻仍選擇支持安倍,為什麼呢?


烏合之眾

其實日本選民曾也是擁有強烈政治參與熱情的「三好公民」,為改變經濟發展停滯的局面,大批選民在07年倒戈幫助民主黨控制了參議院,並於09年擊敗了長期執政的自民黨。當時的民眾對新政府滿懷期待,希望新首相能力挽狂瀾,引領日本重新走向繁榮。

然而在民主黨執政的3年里,日本不僅經濟上猶如一潭死水,在社會管理與人口結構等方面更是出現了許多難以解決的新問題。渴求變革的理想在現實面前化為泡影,「玻璃心」的民眾難以承受這種落差與挫敗感,甚至對「用選票改變國家」的作用產生了懷疑,可以說其政治參與熱情在一次次挫敗中已經跌至谷底。

(01年小泉純一郎上台時支持率超 80%,09年鳩山由紀夫的支持率也有70%,而2012 年安倍上台時僅52%,可見民眾不再熱衷於政治互動)

這在社會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即群體在經歷過某些無法控制的有害事件後,容易習得一種被動和無助感,使得他們在面對同類事件時更容易消極應對。「習得性無助」不僅讓日本民眾對政府能否改善現狀缺乏信心,對國家政策的關心度更是大幅下降,儼然成為只顧眼前利益、不問世事的短視群體。

因此不少民眾對安倍的支持其實並非出自真心,而只是「隨口支持」或「無奈的支持」。同樣的,很多對安倍的反對也並非出自心底的「恨意」,而是認為其做法客觀上「不恰當」,故而在接受民調時「隨口反對下」。在支持與反對的群體中,有不少人真正想表達的其實是「無所謂」。

(對於選民來說,如果選票無法帶來實質性的改變,那麼支持與反對的意義在哪裡呢?國家大事又有什麼值得認真思考的價值呢?

因此在安倍執政期間,民眾對於重大問題常常是「嘴上反對,實際無視」。比如解禁集體自衛權、安保法案和修憲,多數人出於日本長期遵循的和平主義原則選擇了反對,但此類「重大問題」並不涉及民眾的直接利益,故而這種膚淺、隨意的反對並不會影響安倍的內閣支持率。

至於為何在「懶得投票」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支持安倍晉三,原因很簡單:沒人可選。要知道最大競爭對手民主黨因其糟糕的執政表現,早已被主流輿論排除出「候選人」行列。可以說在佔據多數的中間選民面前,只有兩個選擇:支持安倍晉三,或者放棄投票。

所以不少對自民黨心懷不滿的中間選民在無人可選的窘境下被迫選擇放棄投票,而相對的,另一部分自我意識薄弱、害怕被孤立、僅僅希望「站在勝利者一邊,一起吹著喇叭登上花車慶祝勝利」的中間選民,則會在投票時選擇支持安倍擔任首相。

反對者無力改變選擇棄權,隨大流者習慣性倒向安倍陣營,此消彼長之下,2014年大選中,安倍晉三在投票率僅有52.6%的情況下獲得連任也就並不奇怪了。因此,別看報紙上說今天有多少人反對安倍,明天有多少人遊行示威,其實這些烏合之眾的聲討對我們分析安倍政權是否存續毫無參考價值。

那依據什麼來判斷才更為可靠?小編認為,與其看虛無縹緲的民調數據,不如先思考安倍晉三憑什麼二次出任首相,通過觀察他的優勢因素是否依舊存在來判斷該政府是否能夠連任。


安倍的「三座靠山」

1.一切離不開錢

小編在《前世|「政壇常青樹」安倍晉三也曾淪為傀儡?》曾介紹過,經濟低迷與民生困頓是安倍上任不到一年便黯然下台的重要原因,特別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日本經濟復甦的前景顯得越發渺茫起來。

因此二次上台的安倍晉三深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贏得國民信任、確保政府穩定的首要條件,他為通過修訂法案強制要求央行購買巨額國債以壓低日元匯率,從而刺激出口貿易、提升跨國企業的賬面利潤。

一系列改革措施讓日本的財政收入明顯增加,荷包鼓鼓的安倍晉三也有了充足的底氣提出一些「惠民措施」來安撫民眾。自安倍上台執政後,日本各政府部門預算要求的總額連續4年突破100萬億日元大關,與此前歷屆內閣的捉襟見肘形成了鮮明對比。粗俗點說,安倍利用源源不斷的惠民政策換來了國民對他的支持。

2.「求賢若渴」的美爸爸

2012年也是中日美三國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以20.5億日元收購釣魚島及附屬島嶼南小島、北小島,兩國海警船隻在日本海喊話對峙,民眾示威此起彼伏。同年11月,奧巴馬成功連任總統,並宣布美國「重返太平洋」戰略,其聯通周邊多國實現對華全面包圍的企圖昭然若揭。

從「中日蜜月」到全面凍結,日本外交政策的轉變需要一個強硬的、有魄力引領民眾的領袖,同樣的,在中東耗費過多國力的美國也需要一個有實力的、聽話的盟友來分擔其在東亞布局的壓力。毫無疑問,經歷過失敗後懂得識時務、且始終主張強化日本軍力的安倍晉三是最佳人選。

(因此對美國來說,安倍把持政權更有利於白宮對日本的掌控及預測)

3.一個成功的首相背後總有一堆男人

儘管安倍第一次出任首相不到一年便匆忙辭職,但他依靠長輩人脈以及個人魅力拉攏了眾多精英人士,並以他為核心建立了日本最大的右翼精英團體——「日本會議」。這是一個坐擁3.8萬名成員,47個都道府縣均設有分部的組織。

「日本會議」的成員多為日本政界、商界、文化界、軍方等各領域的上層精英,其中包括了1700名地方議員,且在現任安倍內閣中,光是「日本會議」的成員就佔了七成。總而言之,正是有了「日本會議」在財政、輿論、政治等各方面全力提供的支持,才有了安倍晉三對日本參議兩院、主流輿論、金融商企等多數領域的「強勢把控」。

(「森友學園事件」中出賣安倍晉三的「豬隊友」籠池泰典就是「日本會議」的大阪分部負責人)

綜上,我們在觀察並推演日本的政治局勢時,過於重視民調支持率或媒體輿論反而容易失去正確的判斷。


那麼問題來了,深陷醜聞的安倍晉三是否會辭職?他還能續寫連任傳奇嗎?日本政壇將會走向何方?


溯其根本,小編認為安倍能否繼續執政,關鍵在於看他的「三座靠山」是否動搖:

1.一盤散沙

首先是今年的政壇焦點:即將合併成為日本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其中參與合併的民進黨因為黨內分裂,導致有不少左傾黨員出走另外創建了立憲民主黨,同時還有希望之黨的議員出走創建了「新希望之黨」。

如此一來,反對安倍執政的在野黨看似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卻如一盤散沙般,無法真正形成一股足以挑戰安倍權威的政治力量。實質上,各在野黨不僅浪費了自己佔有的原本就為數不多的兩院議席,更是難以推出一個令多數人信服的領袖候選人。由此反而導致能接替安倍的始終只有安倍這一令人無奈的現象。

(與四分五裂的在野黨相比,自民黨一反多年前派系林立、相互掣肘的樣子,幾乎一致維護安倍)

2.時局需要

儘管特朗普在上任後勵精圖治,努力抹除前任存在的每一點痕迹,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遏制中國,這從中美貿易、台灣法案、南海巡航等多個方面便不難看出。不同的是,特朗普主張通過有償強化盟友軍力、提升其國防獨立性來實現抑華目標,同時也能緩解美國的財政壓力。

所以主張修改憲法、強化軍備、解鎖自衛隊許可權的安倍晉三正合特朗普的胃口,特別是在其剛上任後,安倍就馬不停蹄地赴美交保護費。這種識相的態度讓特朗普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支持安倍作為親密的政治盟友在日本繼續掌權。

3.史上最大賄賂

最後是民眾,小編在《日本經濟真的停滯不前了嗎?》曾介紹過「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正向效益:資產價格上漲,中上層資產者賬面獲利。得益於日元貶值帶來的出口增加和股市回暖,不少民眾因股價上漲獲利,哪怕不炒股的人也把股市的復甦視為經濟好轉的標誌,甚至把「安倍經濟學」奉為真理。

(安倍剛上台時東京股指僅10000點左右,數年後,東京股指於2017年突破2萬點)

此外,對處於社會弱勢地位的年輕人來說,「能提供就業的首相」就是好領袖,至於他是否廉潔、是否遵守政治紀律則並不重要。因此,能提供觸手可及的短期利益、並積極描繪美好前景的安倍在年輕人群體中擁有超過60%的支持率,他們不關心安倍是否深陷醜聞、歷史觀是否正確,只關心他能否提供就業崗位和惠民政策。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安倍晉三賴以執政的「三座靠山」並沒有被徹底動搖,因此安倍辭職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且至少在五年內,日本政壇很難出現能夠挑戰安倍權威的競爭對手。這意味著除非安倍受限於身體原因自己退休,否則我們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要看著安倍在眼前晃悠了。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浮世兿語」

還好機智地分兩篇來寫,不然字數怕是要上萬....

但總覺這篇寫得不是很令人滿意,讀起來略有匆忙完稿之感

忍不住最後嘮嘮朝鮮半島,果然皇帝不急太監急,文在寅馬不停蹄直奔朝鮮屬實可憐兮兮。

另:接下來進入備考期,所以暫時只發布短篇評論和時事更新,分析類長文將停更一段時間,望各位多諒解~


延伸閱讀:

《日本經濟真的停滯不前了嗎?》

《前世|「政壇常青樹」安倍晉三也曾淪為傀儡?》


推薦閱讀:

丟人丟到國門外,八一八芒果台抄襲黑歷史
我趕上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雨災
為什麼日本的女孩子總是看起來很讓人憐愛?
去日本購物有什麼好的推薦嗎?
去北海道避暑賞花,3天行程怎麼安排最好玩?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