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習氣

11,習氣

修行,是一個和柔軟心相應的過程。和柔軟心力相應,目的是為了破除執著心力,乃至於最終靈活運用這個叫執著也好叫柔軟也罷的心力。

之前的修行,能夠做到讓你的心念收回來,心思從非常散亂的狀態,變得稍微清明一點,這一點對於工作和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上一次提到,當你能夠靈活的覺知每一個當下「我在幹嘛」,能夠有一定的定力了,不再跟著自己的情緒跑了,自己心裡的各種雜念和情緒升起的那個開始的剎那,能夠覺知到了,這就是通過念佛或者四念處等等的「止」,使得你的「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當你看那些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經常大發雷霆或者經常喜怒無常的人的時候,你知道他們的覺知能力非常弱,你知道自己的止和觀的能力都要比他們強。但是在一個能夠做到經常「身空」的人眼裡,你我平常的狀態,其實是和那些喜怒無常的人的狀態是一樣的,在他們看來,你我依舊不自由,還是被裝在「套子」里,是自己的習慣和潛意識的傀儡,受「習氣」的支配,而無法自主。只不過比那些經常瘋瘋癲癲的人,修養好一點,城府深一點罷了。

所以接下來,還是要深化自己的「觀」----覺知。

當你能夠和表層柔軟心相應,破除基本散亂心,心裡的自言自語,享受某種情緒境界等等這些習慣,這些習慣破除的七七八八的時候,接下來面對的,是隱藏在你的潛意識裡頭的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一般被叫做「習氣」。

一般學佛的人說「習氣」,社會上的人都非常討厭,感覺好像要幹個什麼一樣。其實這個「習氣」,就是你平常生活中,時時刻刻伴隨你的,你用一般的收心辦法解決不了的那些習慣,潛意識習慣,非常頑固的習慣。

這些習慣能夠幹什麼?

它能夠導致你產生情緒

它能夠影響你對事物的判斷

它能夠左右你的生活

最關鍵的,它能夠干擾你的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行。

我們一般人都處在這種「習氣」的包圍之中,從而處在一種「潛意識散亂」的狀態。這就好像你的那個汽車的發動機有問題,他的怠速不穩定,但是這個不穩定你習慣了,所以你感覺這麼經常抖動,抖一抖還挺舒服的,其實是發動機處在「有問題」的工況下。這種工況不但費油不說,還會造成發動機磨損過快,你本來能活一百三,這麼磨來磨去,活個八十就差不多了。

那麼我們現在怎麼辦呢?之前我們已經讓這台車停下來了,速度慢下來了,現在來檢修發動機。你會發現,這些「習氣」它有一個最大的表現,就是身體的「氣機狀態」。

當我們在正常活動中的時候,我們是體驗不到氣機的,當我們放鬆下來,注意是放鬆下來,你慢慢的,就能感受到身體的「氣機態」。

當你的習氣未消,潛意識中的妄想和心結多得很的時候,身體氣機也同樣呈現一種全身遊走的散亂狀態。

當你越來越放鬆越來越專註,不再那麼散亂了,身體「氣機」會開始主要沿著經絡運行。

當你更加放鬆並專註了,「氣機」會開始在丹田成團,且隨著專註力增加而越來越小。

乃至於後來進入「光態」。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我們修行的方法沒有變,還是在培養「止觀」能力,只不過這個時候,單純的心理暗示或者一般社會上的人的修養培養方法,在這裡不是那麼得力了,所以我們引入新的工具:「身體氣機態」。

這就好像你觀察微觀物質需要電子顯微鏡,你在觀察你更深層次的緊張、執著、散亂心的時候,你就需要「氣機」這個工具,只有通過對「氣機」的觀察,你才能知道,在你的潛意識裡頭,還有哪些東西你放不下,哪些心結你打不開。因為心物在「氣機」這個層面是一體的,你有個地方沒放下,你那裡的氣脈一定有阻礙,那你的「習氣」就還在。

所以這裡我們要了解以下幾點:

一,你的深層次的念頭,是沒辦法通過一般手段去放鬆而放下的,必須要藉助「氣機」。

二,氣機對你來說,是你「觀心」的工具,是你「止觀」能力的體現,氣機最終是要放下的,就好像科學家不可能抱著顯微鏡當老婆一樣。

三,一般人在這個地方有個巨大的誤區,就是以為放鬆是入靜,其實錯了,你放鬆的目的是為了專註,專註力達到了,才能有更強的覺知能力去覺知你的潛意識裡頭的緊張和散亂,也就是所謂的「習氣」。所以有些人打坐老師昏沉,那你看看你是不是一上坐就在給自己心理暗示:「我要入靜」,你都暗示成「靜」了,當然會招來「睡眠」這個大靜,大昏沉。所以上座後一定不要給自己暗示要入靜,不要暗示自己「我要體驗安靜和不動」。

要放鬆,然後使得專註力因為沒有干擾而更穩定,千萬不要再給自己暗示什麼「我要安靜,我不能動,我要一動不動,我要定」之類的,修行不是坐石頭,是很忙的。

這個階段,該忙著覺知「氣機」這種微觀物質的運行規律了。


推薦閱讀:

學冥想能得神通嗎?
打坐時下丹田會跳動,就像呼吸般,是啥? 丹田自己出現蓮花, 蓮花中隱約有個光小人,這是什麼情況?
佛教僧人打坐有什麼意義嗎?
如何評價李謹伯寫的《呼吸之間》這本書?
親身實踐,冥想的8種好處,可以解決很多讓我們煩惱的問題

TAG:佛教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