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中國援外有「貓膩」?來聽國際輿論怎麼說

聚焦丨中國援外有「貓膩」?來聽國際輿論怎麼說

來自專欄一帶一路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發布報告稱中國通過向亞太地區的16個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為自己謀取戰略優勢——一部分人開始用他們熟悉的思維方式揣測中國政府開展對外援助和對外合作時的考慮和立場。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來聽聽國際輿論中的理性聲音。

援外力度不斷加強,60多年提供近4000億資金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向經濟困難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數據顯示,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萬人次,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700多人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2008年起,中國連續多年成為最不發達國家第一大出口市場,吸收最不發達國家約23%的產品出口。

▲伊朗Alalam電視台5月13日文章截圖。

近日,伊朗Alalam電視台指出,很多西方媒體和政客出現了「中國威脅論」的言論,醜化和歪曲「一帶一路」倡議。他們將中非合作完全描述為「新殖民主義」,這種指控是絕對錯誤的。中國在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發展中,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的理念。

▲埃及《金字塔報》5月6日文章截圖。

埃及《金字塔報》援引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沙拉夫觀點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包含了使全體受益、全員參與的全球性項目,是一個基於相互尊重、文化交流和文化尊重而謀求共同發展的集體性概念,蘊含了搭建世界文化橋樑、縮小發展差距和聯通不同文化的意義。

合作有益當地,受援國怨言無中生有

中國政府多次公開表示,提供援助時不會幹涉別國內政,合作是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進行的。美國《福布斯》雜誌曾刊文指出,外界常渲染個別國家可能對中國在發起援助投資攻勢後,「控制」其自然資源的行為有所怨言。但2000年以來接受中國援助的140個國家中,人們並未聽到過這些國家的抱怨聲。

▲哈薩克Курсив網站5月17日文章截圖。

哈薩克Курсив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援引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話指出,藉助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項目,經由哈薩克的貨物過境運輸總量每年都在翻番。到2020年,哈薩克在過境運輸方面的收入將達到50億美元。哈薩克真正成為了過境國。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2日文章截圖。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日前刊發了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中非研究項目負責人德博拉·布羅伊蒂加姆的文章。文章指出,在非洲,中國貸款正在提供一種有益服務。其中,40%用於發電和輸電,緩解當地用電壓力。另有30%用於令非洲正陷入崩潰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此外,根據中國在非項目的就業情況調查,實際上有3/4甚至更多的工人來自當地。

優化援助方式,積極承擔國際義務

中國不僅積極踐行對外援助,幫助受援國實現發展目標;也在根據受援國的不同實際需求優化援助方式,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關係。

▲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家新組建了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負責統籌協調援外重大問題並提出建議。圖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揭牌儀式現場。(來源:新華視點)

為此,中國成立了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負責對外援助的統籌與管理。英國《泰晤士報》認為,中國建立負責對外援助的新機構,是優化對外援助工作、提升全球影響力的有力舉措。

中國對外援助從不搞「貓膩」。就像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說的一樣,我們和其他國家的合作都是按照市場規則、商業原則去推進的。我們倡導「一帶一路」,也是要共商共建共享。我們對於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欠發達國家的援助是力所能及的,並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談不上政治滲透。如果把這些看成是戰略擴張的話,那就是誤讀或者是誤解了。

更多精彩,請瀏覽中國一帶一路網

投稿郵箱: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推薦閱讀:

椒江為什麼成為台州的行政中心?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
不承認土地私有權很難推動改革
北宋王安石變法為什麼失敗了?變法失敗是導致北宋滅亡得更本原因么?
當初為什麼要設置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

TAG:政治 | 改革 | 對外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