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力機車番外(三):我來自斯柯達——ChS系列機車(1980-1999)
來自專欄私人鐵道雜談
蘇聯在70年代短暫的和平時光當中,鐵路客運量也在逐步增長,原有的機車及車輛不夠用,蘇聯人甚至想把客車編組增加到30節。而原有的各型ChS六軸機車動力似乎不足以牽引30節客車,而修建新的平行鐵路以增加運量也似乎不太現實,所以蘇聯又把眼睛盯在機車上。在蘇聯得到ChS200這種高速客機之後,以此為藍本研發新型大功率客機的時機已經成熟,蘇聯需要的是一款能夠牽引32節客車跑到160kph的電力客機。然而新切爾夫斯克跟第比利斯兩個工廠還是排不開工期,所以這個任務依舊交付斯柯達完成。
ChS6
基本上這是斯柯達基於ChS200的准高速版本。除了將齒輪比由ChS200的42:75換為38:79之外,其餘各部件並未重新設計。改變齒輪比之後機車最大運營速度為160kph,所以四個受電弓換為蘇聯常用的五連桿雙臂受電弓。機車長33.08米,寬3.2米,高4.9米。轉向架軸距2.9米,中心距8米,輪徑1250毫米,重156噸,電源為DC3000V接觸網。機車採用8台小時/持續功率為1050/1000千瓦的牽引電機,總體功率8400千瓦(小時模式)/8000千瓦(持續模式)。生產總量僅30台。
ChS7
針對ChS6在運用當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對未來牽引30節時ChS6可能產生的啟動牽引力不足兼具動力浪費的問題,新的ChS7客機採用ChS2T的牽引電機,其餘大部分電氣結構參考ChS6。斯柯達自1983年開始向蘇聯交貨,至解體前的1989年交付285組。解體後烏克蘭追加36台訂單,1999年斯柯達完成訂單交付烏克蘭。總共交付321組ChS7。
ChS7機車總長34.04米,單節長17.02米,寬3米,機車頂棚高4.59米,算上受電弓以及電阻制動散熱塊高度應該接近5米,重172噸。轉向架軸距3.2米,中心距7.9米,單節全軸距11.1米,雙節全軸距28.02米,輪徑1250毫米,齒輪比為45:78。電源為DC3000V接觸網,牽引電機是ChS2T的AL-4846dT,小時/持續功率770/680千瓦,整車功率為6160千瓦(小時)/5540千瓦(持續)。
由於ChS7較為圓潤的造型,這車也成了蘇聯各機車維修廠大修之前六軸ChS2機車的模板,小圓角車頭被大圓角圓弧車頭取代。
ChS8
直流版的可以拉30節的客機有了,交流版的30節客機也可以依葫蘆畫瓢。一半葫蘆是ChS7機械架構,另外一半葫蘆是ChS4T的電氣設備,組合一下就成了ChS8。斯柯達在1983年造了兩組車給蘇聯蘇聯測試,結果還算不錯。蘇聯因此再次訂購80台ChS8給西伯利亞的25kV工頻路網使用,總共82台ChS8機車在1989年完成交付運用。解體以後機車流落烏克蘭、白俄羅斯,留在俄羅斯的反而不多。
機車長33.74米,寬3米,機車頂棚高度4.45米,降弓高度5.15米,受電弓最大升限6.8米。重172噸。轉向架軸距2.95米,中心距8米,單節全軸距10.95米。牽引電機為ChS4T的AL-4442nP,功率為850千瓦(小時)/820千瓦(持續),整車功率為6800千瓦(小時)/6560千瓦(持續)。
結語
由於蘇聯電氣化推進工作還是很兇猛(1987年約35.9%的蘇聯鐵路實現電氣化),幾家電力機車廠只能滿足新建/改造電氣化鐵路對貨運電力機車和的需求,所以蘇聯鐵道部基本放棄了自產電力機車的想法,轉而請同陣營的捷克斯洛伐克旗下的斯柯達代為製造客運電力機車。從ChS1到3,這些直流機車無不還保留著一點中西歐小巧機車的影子,而到ChS4之後,斯柯達像開竅了一樣把機車造的非常蘇聯化,具體表現為側牆上的加強筋,亂七八糟的機車頂棚,碩大無朋的車身,還有巨大的圓弧倒角,以及一節不夠湊兩節的簡單粗暴。當然也有ChS2/4T這種稜角異常堅硬的磚頭形狀機車,怎麼看都很蘇聯。至於機車功率也在逐步靠近甚至超過軸功率800千瓦。蘇聯在運用這些機車的時候也不算客氣,出廠30年的ChS200依然要在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鐵路上狂飆200kph,大量的機車通過各種方式依然運行在原來的蘇聯領土之上。由於蘇聯的機車塗裝沒有啥統一標準,所以各種各樣的機車塗裝非常上相,拍出來的照片很漂亮。這方面也是鐵總要學習的,不要老是領導一發話要如何如何,就便宜了人家柳州廠,紀委會盯著這層關聯關係的。(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