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沒有鐵飯碗,也沒有不務正業
來自專欄另維
本文選自另維新書《每一天夢想練習》
大約是在2012年。
畢業流落進谷歌、亞馬遜、微軟、Facebook的學長學姐,聊起工作,說出的話大同小異。
「我們項目組研究人工智慧,具體產品保密。」
再一看,大學裡也到處是人工智慧講座。
教授說,未來五到十年,今天的許多熱門職業都將被人工智慧取代,你們猜猜是什麼?
「會計、程序員、律師、投行分析師、審計師……名單很長。」
「這些今天看來的精英職業,一二年級associate的工作內容,只需要一兩屆新生上完大學的時間,就會像今天的銀行櫃員和超市收銀員一樣,大量被機器取代。」
與此同時,我還在不斷收到這樣的私信。
「另維歐尼,會計專業是爸媽給我選的,說哪兒都需要會計,是個鐵飯碗,以後就業有保障,我真的喜歡不起來啊。可我喜歡的都是些不務正業的東西,健身啊,新媒體啊,還有《英雄聯盟》(LOL)……我是沒救了嗎?」
我說:「現在是2018年,不是1998年。」
01.
科技更新迭代這麼快,哪兒還有一勞永逸的鐵飯碗。
我小時候,2004年吧,會計供不應求。
會計有刁鑽的職業技能,打算盤,快手點鈔,寫密密麻麻的賬簿。
小公司,大企業,手工作坊,事業單位……但凡要用錢和開工資的地方,都需要會計。我爺爺開私立學校,學生還沒來,先聘請兩個會計。
今天,同學在北京創業,我說:「我去給你們當會計呀!」
他說:「我們公司沒有財務部。」
我震驚:「五十多個人的公司,沒有會計?」
今天的大多數公司,財務業務全部外包,小會計師事務所,500塊一個月。
我在這樣的事務所打過工[即實習,在美國的國際學生在校期間有累計一年期的工作權,具體可搜索CPT(CurricularPractical Training)了解。如果上過社區學院並加以規劃,CPT和OPT(畢業生實習)可各有兩年。如果不使用,則自動視為放棄]。
我一個人,一上午,能寄出十四家創業公司員工的工資單。
電腦軟體問我「今天該發工資了,發嗎?」,我點擊確定。
一轉眼,工資已經存進員工銀行卡,同時自動生成賬目。
我點開下一個文件夾,開始下一個公司的工資發放。
十年之前,一個小公司需要兩個會計。
如今我一個在讀的會計系學生,能同時是矽谷十四家公司的財務部。
因為電腦軟體,我一個人,頂替了二十八個算盤手會計。
而且,我很便宜,不加班,也不忙。
我有鐵飯碗了嗎?
我還沒畢業,學校已經開設了人工智慧課,大一新生在積極選修,小學生在學編程。
2017年,美國德勤首次試用人工智慧處理初級審計師和金融分析師的工作,效率、成本和準確度都震驚業界。
那些學著人工智慧長大的孩子,即將閉著眼睛頂替二十八個我。
我們看一組數據吧。
1900年,美國7500萬人口,38%是農民。2008年,人口增加到3億,農民只剩2%。因為機器灌溉和品種培育,不需要那麼多人種地也夠吃了,還能大量出口。
製造業也一樣。
機器生產,後來乾脆連工廠都不在境內開了。到2013年,工人只剩下8.8%。
你說,這是美國,跟我有什麼關係?
可是中國比美國還快啊。
我2010年出國,覺得美國好發達。
2013年回國,一臉蒙,祖國怎麼這麼發達了?
2017年,我已經不想再回美國了,跟北京相比,去美國簡直是在上山下鄉。
飛速完成的基礎建設,讓生活質量天翻地覆,也讓傳統行業的人工需求驟減。
紡織女工、農民、列車員、製造業工人、銀行櫃員、電話接線員,都漸漸被機器取代,不再需要那麼多人。
他們現在研究的,是讓人工智慧優化教師[在如今的美國學校,大量課程的教學方式已經轉為了「flippedclassroom」,即學生在家看書和視頻學習,做作業,老師在教室里只做補充說明和回答問題。如此,老師不用反覆講一模一樣的課,課堂效率和創造性提高。這和祖國近幾年興起的各類線上課程,思路和步調完全一致]、公務員、會計、工程師、金融分析師,甚至律師和醫生的工作。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國企工廠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十幾年後他們紛紛趕上下崗潮,忘記了嗎?
基礎建設完成後,傳統行業優化是必然趨勢。
發展快了,技能跟不上變化也成了常態。
在西雅圖,我常常看到微軟總部那些四五十歲的爸爸,當年的清華北大天之驕子,如今手裡抱著大學生的編程書,找兒子們推薦計算機語言網課。因為他們會的那一套,已經淘汰了。
大學裡有好多中老年人,笑著對我說:「I know, everyone gets back to schoolat their 50s[這一句語法上正確的應該是everyonegets back to school at HIS OR HER 50s,第三人稱單數對應。但是美國人在口語上也經常犯錯,說成原文那樣,這裡取語法錯誤的原文].」。我知道,最近流行五十歲回學校讀書。
科技更新迭代這麼快,哪兒還有什麼一勞永逸的鐵飯碗。
如今,不管進入哪個行業,都要做好學一輩子的準備。
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那兒將是多麼痛苦的一輩子。
02.
泛娛樂迅速產業化,哪兒還有什麼不務正業。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
在中國,2016年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1.9萬億,2017年遊戲產業收入超過2千億……
我在課本上學過,美國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和娛樂消費的比重開始劇增,文娛瘋狂產業化。那是1969年。
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新媒體、遊戲、網劇、體育等等泛娛樂的瘋狂產業化,我們每天都在見證。
這個時代真好玩。
鐵飯碗沒了。
不務正業的概念也行將就木。
學校里還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職場上搶來搶去的,是自己會玩,還能教消費者玩的人。
時代發展太快,順口溜已經跟不上了。
讓我講講沐子的故事。
西雅圖每年八月有個DOTA全球爭霸賽——TI。
我早年開了個淘寶店倒手遊戲周邊,排隊進貨時見到她,為她的盛世美鞋傾倒,搭訕之,發現她也在看我的鞋,如此結下友誼。
Tinker是DOTA2的忠實玩家,認出沐子是中國派來的DOTA解說團隊成員,求認識。
Tinker周末加班,我帶沐子去Facebook找他玩。
我們坐在看得見太空針塔的落地窗前吃零食,忽然Tinker的同事抱著電腦找他,說起C語言,像是在討論什麼技術難題。
我語言不通,拉沐子去翻零食。
忽然沐子說話了。
「試試Wireshark呀。」
眾人震驚:「你懂解析網路數據包?」
沐子說:「我也是學編程的呀。」
Tinker和沐子交流專業,發現她不僅的確學編程,還學得不差。
我們於是很不解。
「做程序員又高薪又穩定,你居然去當了遊戲主播?」
沐子有一頭黑絲綢般的長髮,圓圓臉,大眼睛,膚白貌美,笑起來酒窩一現,像春天的風吹在臉上。
她說:「誰說遊戲主播不高薪不穩定?現在是2015年,不是2010年。」
沐子從小到大只有一個愛好——打遊戲。
中學沉迷《魔獸爭霸》,爸媽想讓她好好學習,要先約好,考多少分能玩多少小時的《魔獸爭霸》。
高三暑假,沐子足不出戶打了三個月魔獸。
大一時她那一手勤學苦練過的操作,打遍全班無敵手,簡直是天津大學計算機系的貝微微。
天津市啟動《魔獸爭霸》比賽,全體男生慫恿她代表本班最高水準參賽,她一口氣打進天津市前十。
沐子每年暑假在互聯網公司實習,為程序員人生打基礎。
下班後的所有時間,全部獻給遊戲。
從《魔獸爭霸》到《DOTA2》,從《DOTA2》到《英雄聯盟》。
一邊玩,一邊在平台上交朋友,興趣來了,還錄個解說自娛自樂一下。
她畢業做了程序員之後,沒有耽誤遊戲解說的小愛好,時不時還能收點禮物,換成人民幣,算是個有副業的斜杠青年。
大約在2013年,電競產業紛紛成立了職業戰隊、經紀公司,大型賽事層出不窮,遊戲傳媒公司也成群結隊橫空出世。
他們要在網路上打造遊戲業的「CCTV-5」,大量招募職業主播,於是找到沐子。
沐子心一橫,開啟了全職搞遊戲的下半生。
沐子爸媽見沐子放著軟體工程師不當,跑到網路電視台解說遊戲,覺得她瘋了,每天都覺得沐子弄的這些玩意兒,掙再多錢也不叫工作,更不可能長久,叫她趕緊別玩了,找個正經事干。
可是他們走進沐子供職的MsTV,演播室連演播室,設備先進,人員專業,業務忙不完,規模比電視台還大。
好多年過去,父母操心的「不長久」沒有發生,只看見沐子的路越走越寬,工資噌噌漲,觀眾很穩定。她到處出差,連去美國都是五星級酒店待遇。
爸媽終於感嘆,世界變化太快了,不應該對未知產生偏見。
我在上海一所三本大學做講座。
沐子剛好在上海解說比賽,來看我。
我大聲說:「今天有朋友來捧場,感謝她!現場喜歡電競的人可能認識她,她是MsTV的遊戲解說,叫沐子。沐子你跟大家打聲招呼呀!」
沐子朝投向她的目光們揮揮手,露出花瓶的微笑。
還真有不少人認識她。
更有人在講座結束後,跟蹤了我們一路。
一個白白瘦瘦的小子,穿一件不合身的T恤。
我們拐進一家午夜燒烤店,回頭問:「同學你好,什麼事?」
他立刻慫,撓著腦袋「那個」了半天說不出話。
他叫白然,大四。
他成績一般,外形一般,沒女友也沒背景,回想大學四年,除了上課就是打DOTA,現在快畢業了,室友們要麼上海戶口加持,要麼獎學金加持,他什麼也沒有,很迷茫。
他想過找DOTA的相關工作,但是職業玩家吧,水平不夠;解說吧,口語表達能力不行。無從下手,很絕望。
所以他跟了我們一路,求罵醒。
他說:「我媽說了,能靠打遊戲吃上飯的都是鳳毛麟角,老天爺沒給那碗飯吃,就應該趁早找個正經工作先把自己養活……」
沐子來了氣,真開罵了。
「你大學玩了四年DOTA,到頭來2016年的DOTA能讓多少人吃上飯,你卻要去問你媽?
「DOTA全世界玩家超過1億,一場比賽獎金池2400萬美元,是多少個上市公司產值?這麼大一個產業,你以為只靠選手和解說就能撐起來?
「這個產業有多大,背後就有多少工作崗位在支撐!
「你看比賽,Okay?賽事有現場導演、執行、場控,你關注戰隊,戰隊有經理人、星探、教練、公關,我們做遊戲媒體的,傳統電視台有的崗位都有,甚至更多!
「你看戰報嗎?你知道戰報基本上是大學生玩家兼職寫的嗎?勤奮點的,收入早超過外企白領了!
「你有這麼多職業選擇,盯著選手和解說喪什麼喪?你參加過什麼DOTA比賽嗎?」
白然被嚇著了,語無倫次。
「我……我和幾個哥們兒組織了我們學校第一屆DOTA2爭霸賽,但是贊助商反悔了,辦得不好。兩年後有個挺厲害的社團辦了第二屆,我和哥們兒去參加,拿了第三名,得了一面錦旗……」
沐子反問:「這還不夠嗎?要我說,這就是電競行業的獎學金!」
幾個月後,我收到一封私信。
「另維姐,我找到工作了!我居然是我們寢室第一個找到工作的!而且待遇很不錯哦,我媽都震驚了!
「我現在做DOTA的賽事場控!計劃以後轉型成職業經理人,和大神們一起征戰世界!」
我原本也陳腐地認為打遊戲就是不務正業,經常因此教訓弟弟。
卻原來,是我自己沒看見新時代的風在朝哪個方向吹。
消費升級,泛娛樂等字眼每天在新聞上輪播。
是了。
這個時代哪兒還有什麼絕對的不務正業。
會梳妝打扮的能當美妝博主,整天包包衣服鞋的能當時尚博主,會玩的能當旅遊博主,了解遊戲的更是有一整個產業職務等著他。
十八般武藝,只要認真付出過,早晚能給你開闢一條路。
說說我所經歷的體育產業。
我從中學開始,通過網路,在騰訊NBA兼職做了四年文字主播。
我的頂頭上司石大哥,當年也是個逃課看球賽的主兒。他高個子長劉海,成天穿喬丹球衣,班主任跟在後面催他剪髮。
他考了武漢體育學院,每天鑽研NBA,球員數據背得滾瓜爛熟,賽事報道一篇不落。
他的學長返校講座,提起自己當年一邊讀書一邊給網易寫賽事報道,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塊。
石大哥在武漢,沒聽過這種工種,雙眼放光地追問。
石大哥寫賽事報道,寫得又快又好,新建的籃球社區來挖牆腳。
石大哥很忠誠,對方說:「要不咱們換個筆名兩家都寫?內容要求都差不多,你工資翻倍。」
石大哥越寫越深諳套路,加上網站缺人,他帶領寢室哥們兒組成團隊,足球網球游泳乒乓球都寫。
十幾年前的武漢,他大三,僅抽成就月薪過萬。
畢業了,別人的父母都在焦急找關係,安排兒女工作的時候,石大哥坐在家裡月薪兩萬。
他們悄悄說,別看那小子現在掙得多,不長久。
石大哥也擔心不長久,想去北京闖闖。
全班第一笑了:我四年穩居全班前三,在北京都找不著機會,你真是不知道什麼叫北京。
石大哥兼職的公司都在北京,上司和同事輪流接待他。
他二十二歲,已經有四年的行業經驗。騰訊網的NBA板塊擴建,他去做了編輯。
NBA陪石大哥長大,石大哥喜歡,同學喜歡,千千萬萬的青少年都喜歡。
市場這麼大,騰訊NBA迅速從網頁變成網站,從小組變成事業部。
他們從傳統媒體挖主持人、前方記者和主編,自主組建網路直播團隊。
我加入主播團隊的時候,已經管石大哥叫大老闆了。
石大哥現在跟共事十多年的老友創業去了,自己開發體育視頻平台,因為融資額巨大,頻頻上新聞。
我如今也不做NBA主播了,但每年回國,早已養成了先去騰訊看一眼老同事的習慣。
這些年,我親眼看著公司的體育頻道由一個角落,變成一層樓,變成幾層樓。如今樓里還有了演播室,設備專業得跟電視台一樣。
辦公室在北京城的黃金地段,裡頭到處貼著NBA球星的巨幅海報、球隊旗幟,以及各種花里胡哨的周邊。
大家的辦公桌上,球員玩偶,籃球抱枕,球星簽名照一個比一個齊全。
一抬頭,屏幕在無聲地反覆播放比賽視頻。
放眼望去,真是球迷天堂。
而NBA部門的工作人員,隨便抓一個,學生時代都是NBA忠實粉絲,每場過去的比賽聊起來,都是一場青春回憶。
如果你回憶學生時光只想得起考試,還真融不進工作環境,也做不出如今球迷想看的內容。
一年又一年過去,NBA部門更會玩了。
2015年騰訊斥資31.2億人民幣買斷NBA的中國轉播權,工作人員越來越多,他們忙著接待球星,操辦中國賽,最近又玩起了體娛結合,天天在朋友圈裡發吳亦凡穿全明星賽隊服的海報。
新玩法還在層出不窮。
每一樣拿出來,眼前是蒸蒸日上的消費市場,身後是巨大的職業需求。
你還在嫌棄關注NBA不務正業嗎?
03.
未來世界。
在我長大的過程里,世界一天一個樣,可是好多人的意識形態還停在二十年前。
愛學數理化,聽話讀會計就是好學生,愛上網、愛打遊戲和籃球,就是沒前途。
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我們的祖國,早就不是舉國上下大鍊鋼鐵,除了生存沒有其他職業的時代了。
消費在升級,生活如此多元,我們需要科學家,也需要玩家。
未來世界,我做會計,你做遊戲,我們不過是從事著不同行業的職業人。
下夠了功夫,我們都能在各自的領域創造價值,收穫財富。
給五彩繽紛的世界再點一盞燈。
-end-
點擊下方書名100%可以買到簽名版哦:PS:另維新書《每一天夢想練習》正在預售。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只要你勇敢堅持。
《每一天夢想練習》另維
推薦閱讀:
※如何全面判定你團隊的好壞?
※你知道暖通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嗎?
※2018,22歲的你又在幹什麼?
※初出茅廬怎麼找工作
※當你覺得工作沒意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