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們到底愛什麼?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們到底愛什麼?

這是【錫安有座山】的第10篇讀後感。

「世界上的人分兩種,會勾搭的和不會勾搭的。」他不信任後面這種人:他們一旦越軌,便覺得這件事不可思議,於是四處炫耀愛情,就好像那是他們剛剛發明出來似的。而經常做這種事情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活著就是為了這個。他們感覺良好,也守口如瓶,因為知道謹言慎行是生命攸關的大事。

——加西亞·馬爾克斯

耗時一個月,終於利用在車上的零碎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首先要感謝經常向我安利各種文學讀物的三位滬上小姐姐,不僅安利,還跟我討論劇情。

小說以女主費爾明娜和男主阿里薩半個世紀的愛情為主線,將各種人物所經歷的愛情串聯起來。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愛情」的各種形態: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還包括老人和老人的愛情,老人和未成年人的愛情。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身材矮小、貧窮且帶點兒憂鬱氣質的私生子阿里薩愛上了女神費爾明娜,女神的父親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上層社會的投機倒把者,一心把女兒往大家閨秀的樣子培養且試圖讓女兒嫁一個真正的高富帥。在父親的攛掇下,費爾明娜嫁給了本城最年輕、最有作為的剛留學歸來的烏爾比諾醫生,擁有了長達50多年穩定的在外人看來非常美滿的婚姻。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費爾明娜的丈夫出過一次軌,且在死後被媒體爆出跟費爾明娜最好的女友一直保持曖昧關係;與此同時,阿里薩終生未婚,為費爾明娜保持童身的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情人。烏爾比諾醫生死後,已經70多歲的阿里薩成為了運船公司的CEO,在烏爾比諾醫生的葬禮上再次向70多歲的費爾明娜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愛情。在書的結尾,阿里薩帶著費爾明娜去海上旅行,且準備一直在海上旅行下去。

面對女兒和兒子針對「愛情應該是有年齡界限,老年人不應該有愛情」這一攔阻,費爾明娜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一個世紀前,人們毀掉了我和這個可憐男人的生活,因為我們太年輕;現在,他們又想在我們身上故技重施,因為我們太老了。」


看到費爾明娜義正言辭地去爭取自己老年的幸福,我居然覺得有點兒可笑。

一個世紀前,真正拆散費爾明娜和阿里薩的,不是她的父親,也不是烏爾比諾醫生讓她招架不住的追求,而是費爾明娜的心。

費爾明娜愛什麼?書中有一處寫到費爾明娜嫁給烏爾比諾醫生的原因,「實際上,他對醫生和阿里薩同樣不大喜歡,而且對醫生更缺乏了解,醫生的信沒有他信里那種火熱的感情,也沒有像他那樣做過那麼多令人心醉的表白。的確,烏爾比諾醫生的追求,從來不是以愛情的語言來表達的。奇怪的是,作為一名天主教徒,他向她提供的竟然僅限於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世俗的東西一旦相加,也許看似愛情,也近乎等於愛情,但終究不是愛情。這些疑慮使她彷徨,因為她也並不堅信愛情是她生活中最需要的東西。」甚至在和醫生舉行婚禮的過程中,費爾明娜都沒有想起那個為自己得了霍亂相思疾的可憐蟲。而在書中的另一處,阿里薩的一個情人用自己「女人的直覺」大罵費爾明娜,「她為了錢而嫁給一個她不愛的男人,這是婊子的下下策」。最後,在丈夫去世的當晚,她為了死去丈夫哭泣惋惜的同時,更多想起的卻是50年前給自己寫情書的阿里薩。

那烏爾比諾醫生愛什麼?書中講到烏爾比諾一生為這個城市做了很多好事,在民眾中非常有影響力且被尊重。他一生唯一的污點就是和林奇小姐被掐死在搖籃中的婚外情,以及死後被媒體爆出來但死無對證的和費爾明娜女友的曖昧關係。書中有一處寫到費爾明娜的懷疑,「在職業權威和世俗的迷人外表下,她嫁的這個男人其實是個無藥可救的懦夫:一個靠姓氏帶來社會地位而耀武揚威的可憐蟲」;而在另一處,阿里薩的情人無意中提到「沒有人知道烏爾比諾醫生在想什麼」,阿里薩回應,「他不是為這個城市做了很多事么」,「正是因為他做了很多事,所以才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在一次和妻子的爭吵中,看著一旁歇斯底里的費爾明娜,他只是摘下眼鏡,淡定地告訴費爾明娜,「你要永遠記住,一對恩愛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的關係。」

阿里薩又愛的是什麼呢?在阿里薩漫長而又頑強步步高升的一生中,他對費爾明娜矢志不渝的愛情非常令人動容。書的結尾,他跟年老的費爾明娜就像相識多年的戀人一般,終於心心相印一起走向生命的終點,而在漫長的等待里,他有過無數個精神和肉體的情人。就像現在流行的「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一樣,他一生中的眾多情人像過電影一樣在他腦海中閃過,馬爾克斯這樣描寫他不得不為離開最後一個情人時的哭泣:「阿里薩跟她學會了他無意中多次經歷過的事情,這就是說,人可以同時愛上幾個人,而且是以痛苦的心情愛著她們所有的人,不背棄任何一個。當他孤單的置身於碼頭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時,他在內心怒不可遏地說,「人心的房間比婊子旅店接客的房間更多。」」


我不知道這樣下結論是不是有一些武斷,看完書之後第一時間發信息給一個曾告訴我《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她最喜歡看的一本書的前輩,「我覺得他們最愛的都是自己。」

「愛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在墨西哥工作的她回復我。

「在她人生的千鈞一髮之際,絲毫沒有考慮那位追求者的男性魅力、他傳說中的財富、他的年輕有為,以及他那許多實實在在的美德中的任何一項,而只是因為害怕失去稍縱即逝的機會,在發現二十一歲已迫在眉睫時慌了手腳。二十一歲是她心裡向命運屈服的秘密界限。」

看到這裡的時候,又對費爾明娜充滿了同情。

而同樣,烏爾比諾醫生也是,「他明白他並不愛費爾明娜,他只是喜歡她的驕傲,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建立一段穩定的婚姻。」

而對於阿里薩,母親則在他因思念費爾明娜霍亂成疾時不斷提醒他,「弱者永遠無法進入愛情的王國,因為那是一個殘酷、吝嗇的國度,女人只會對意志堅強的男人俯首稱臣。因為只有這樣的男人才能帶給她們安全感,他們渴求這種安全感,以面對生活的挑戰。」

所有人,都在當下的環境中,做出了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有錯嗎?


寫這篇讀後感之前,和滬上小黃聊了好久好久,我們談到嚴肅文學和通俗小說的本質區別。也是這本書,讓我對馬爾克斯肅然起敬(《百年孤獨》以前一直看不進去,最近準備重新拾起),他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對敘事的把握、和語言的運用,以及整體故事線條的推進都非常出色,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嚴肅文學裡的人物是兩面的,我們看過之後會對人性有更加理性的反思和冷靜的理解。」滬上小黃說。

……

你問我最愛什麼?

我最愛的是上帝。

隨著我越來越長大,越來越覺得自己可能到了該向命運屈服的隱秘界限,突然清醒地意識到:「除了祂是失不去的,沒有什麼是可以抓住的」。


推薦閱讀:

TAG:文學 | 戀愛 | 霍亂時期的愛情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