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人、白娘子和奧特曼飛的時候習慣一個手臂朝前,這有什麼說法嗎? | 睡前科學故事

為什麼超人、白娘子和奧特曼飛的時候習慣一個手臂朝前,這有什麼說法嗎? | 睡前科學故事

以下文章來自答主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的原創文章。

陳獨秀並沒有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不過這句話是符合事實的。

在許多電影電視劇里,古今中外的飛人在飛翔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伸直一個手臂,另外一個手臂摺疊在身後或者抱在胸前。

這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們無師自通的跨文化創造,還是取材於原始經驗遺留的潛意識?

不同國家的人類在飛翔時都喜歡伸出一隻手臂,這並不是個巧合。

如果你把一個1、2個月大的嬰兒平放在床上,然後把他的腦袋往一邊側倒,那麼他眼睛方向的那個手臂就會伸直,另一個手則會蜷起靠在胸口,看起來就像超人、白娘子、神仙姐姐、飛天小女警、阿童木還有奧特曼飛翔的時候一樣。

這不是孩子在練習飛行,而是一種正常的嬰兒才有的反射——擊劍反射(fencing reflex),也叫強直性頸部反射(tonic neck reflex)或不對稱頸緊張反射。

那麼,擊劍反射到底有什麼用呢?

許多人認為,擊劍反射有好幾個功能。

擊劍反射才能放大招

在出生前,擊劍反射可以幫助胎兒調整子宮裡的蝸居空間。

在出生後,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促進眼手協調,讓你眼睛的對焦可以遠一點。另外,有了擊劍反射,嬰兒頭轉向一側的時候就有一隻手擋著,不容易整個人翻過去頭朝下窒息,因此它還可以防止你在會翻身前因為自作虐憋死。

在出生的時候,擊劍反射也有用,它可以讓胎兒模式的你變成火箭的樣子順利滑出產道。

所以你知道超人啊,白娘子啊,奧特曼在飛的時候為什麼會一隻手朝前指向眼睛的方向,另一隻手放在腦袋後面了吧,這不僅僅是在模仿幫助胎兒擴大蝸居空間、滑出產道和防止自戕的擊劍反射,還是向這種提高順產和存活幾率的偉大動作的致敬!

米開朗基羅的上帝創造亞當(上)和敦煌飛天壁畫(下)中都出現了射擊反射的姿勢

但是其實呢,擊劍反射是一種原始反射,許多低等動物都有擊劍反射,而在人類這裡,只有幼兒以及某些病人才會出現這種反射,到了一定年齡,它就會自動消失。

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時候,28周大的胎兒就會有擊劍反射。到了3-6個月左右,這個反射就會被神經系統抑制。只有發育不大正常的小孩、嚴重腦損傷患者、深度麻醉中的人,還有患上了嚴重痴呆症的人才會重新出現擊劍反射等原始反射。

說到原始反射,除了我們之前介紹過的那些可以測試脊椎是否正常的原始反射,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原始反射用來測試人的大腦是否死透透的用途。

在臨床實踐中,原始反射常被用來測試腦死亡。

當人心臟停止跳動5分鐘以後,神經元就會開始死亡。此時原始反射就會開始不由自主地出現。

比如,腦死亡患者有時會像新生兒那樣緊緊抓住手裡的東西的反射。這種原始反射的在將死之人身上的復甦也常常被叫做死亡握手反射(deathbed hand squeeze)。

還記得電影電視劇里,那些昏迷很久的人手指動了一動,表示他們要蘇醒了嗎?

實際上這種設定不太科學,因為大約40-75%的腦死亡患者會出現脊椎調控的原始反射活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手指抽動。所以如果一個昏迷了很久的人的手指開始抽動,不一定是他要醒了,也有很高的可能性是他腦死了。

另外,古今中外的殭屍都喜歡低著頭,然後往前伸直手臂,這實際上也有科學道理,可以用臨死前的原始反射解釋。

對於腦死亡的患者來說,當他們的下巴往胸口靠,或者呼吸機被拔掉的時候,脊椎就會發送信號,使人抬起手臂,然後再把手臂折向胸口,就是那種類似日系貓咪的動作。實際上這是個自我保護的反射,就和你手被燙了以後立刻彈開是一回事,完全不需要大腦的參與,因為它們是脊椎反射弧的一部分。

拉薩路現象的手部動作類似於這樣

這種類似屍變的脊椎反射被命名為拉撒路現象(Lazarus sign),拉薩路是《新約》中死而復生的人。發生拉撒路現象時,腦死亡患者的手臂上有時還會出現雞皮疙瘩,這常常會讓死者的親友,還有殭屍片里的角色以為死人復活了。

有人認為,許多埃及木乃伊總是雙手環抱胸口可能就是拉薩路現象導致的。這就是為什麼殭屍通常會頭一低,或者咔嚓一下歪向一邊,然後伸出雙手的原因——它們產生了拉薩路現象。

總之呢,建議大家不要隨便模仿博爾特的這個耍帥姿勢,也不要隨便裝可愛閉上眼睛把手蜷在胸前假裝小貓,因為在醫學工作者眼中,它們意味著你的大腦可能並沒有在正常工作。

不過癮?關注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有趣的科普一網打盡!

圖片來源:giphy,Wikimedia Commons, pixwit

參考資料:

Calixto Machado (2007). Brain death: a reappraisal. Springer. p. 79. ISBN 978-0-387-38975-2.

Gesell, A. (1938). The tonic neck reflex in the human infant: Morphogenetic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3(4), 455-464.

Gesell, A., & Ames, L. B. (1947). The development of handedness. The Pedagogical Seminary and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70(2), 155-175.

Magnus, R. (1925). Croonian Lecture.—Animal posture. Proc. R. Soc. Lond. B, 98(690), 339-353.

Rosenberg, J. H., Alter, M., Byrne, T. N., Daube, J. R., Franklin, G., Frishberg, B., ... & Odenheimer, G. L. (1995).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determining brain death in adults. Neurology, 45(5), 1012-1014.

Saposnik, G., Bueri, J. A., Maurino, J., Saizar, R., & Garretto, N. S. (2000). Spontaneous and reflex movements in brain death. Neurology, 54(1), 221-221.

Shelov, Steven (2009).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推薦閱讀:

在開掛和特效的堆砌背後,《巴霍巴利王2:終結》有著實實在在的重量
4· 影視分析|網大渣成那樣,為啥還會有上億的點擊量?
【雋永留聲-李谷一影視插曲】《白雲飛少校》插曲《西湖美》:一首醉人的歌
宇文玥做了什麼讓楚喬放棄暖男燕洵
【走進日本】影響世界的日本電影

TAG:影視 | 電影 | 奧特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