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歧視中國人?自已不要臉,怪誰不給面兒?

「巴黎世家」歧視中國人?自已不要臉,怪誰不給面兒?

「巴黎世家」歧視中國人?自已不要臉,怪誰不給面兒?

法國,巴黎春天百貨,奢侈品的天堂,代購們的市場。但是現在,這裡是中國人的審判堂。

4月25日,在巴黎世家專櫃,一位中國阿姨,因為勸說插隊的外國人引起一場騷動,商場保安隨後趕來,卻只對中國顧客採取手段,並且事後對中國顧客的投訴置之不理、態度惡劣。

事件迅速在網上發酵,「抵制巴黎世家」、「巴黎世家歧視中國人」、「巴黎世家道歉」等話題熱度居高不下。

在一片的「義憤填膺」聲討背後,我看到的不是所謂「民族團結」,而是外強中乾的「民族自信」。

中國人在國外被「個別對待」的事也不是一兩回了——

日本大熱護膚品牌Pola直接在門上貼出「中國人不允許進入」

Philipp Plein更是大膽地直接在自家衣服上面寫出了辱罵中國的詞語「FUCK YOU CHINA」

Smashbox在自己的官方ins上面寫了「We dont sell in China(不賣給中國人)」

至於什麼「乘飛機服務不如人」、「等餐館排隊被截胡」此類事件更是多不勝數。

被欺負了知道嘴裡念念有詞「還我公道」,「行走江湖」的時候怎麼沒想到「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去羅浮宮就知道找《蒙娜麗莎》,看著《蒙娜麗莎》就知道是個「笑著的女人」;去紐約就知道找「自由女神」,遠遠看到「女神」擺拍個同樣的造型掉頭就走;去巴黎就知道找「巴黎鐵塔」,雙身喵圖配文字「我心永恆」,單身汪圖配文字「等你出現」......

「浮誇」的旅遊風格一直深深烙印在中國人身上,尤其以「中國大媽」們為代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只要見識過都說「名不虛傳」。

不過要深究起來,國人在外旅遊的表現可以給朵「小紅花」了,畢竟前兩年我們出門頭上可是頂著「破壞王」的頭銜,招待我們,「主人們」心裡都要默念還幾遍「love&peace」。

2016年以來,隨著中韓關係的變化,國人對待韓國的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變。「限韓令」的實施更讓很多「口頭愛國」的人開始了「自我高潮」——嘴裡高喊著強烈抵制韓國化妝品、食品等;公開場合辱罵韓國藝人;甚至向在中韓貨櫃檯職員大打出手...

可在虛無的「愛國」背後,韓國免稅店依然擠滿了從大天朝各地飛來進貨的代購們;各大專櫃前依然排起飄著中國話的「長龍」;韓國愛豆的演唱會還是多的是滿眼愛心只會說「撒浪嘿」,然後掏錢把所有周邊都包圓的中國粉絲...

不可否認,在很多外國人的眼裡,中國人就是「地主家傻孩子」的代表。「人傻錢多」的標籤一旦被貼上,誰都不會真正拿正眼看你,而這樣的「人設」,還不是我們自己「成功塑造」的嗎?

國家的強大我們有目共睹,國家的發展同樣喜人迅速,我們為自己的國家驕傲,卻沒能讓國家為我們感到自豪。

我們似乎從心裡還帶著一點不易察覺的「自卑」,具體表現可參見「外國人在中國的待遇對比中國人在國外的待遇」。

這種「自卑」使我們在面對來自他人不同的對待時(非歧視),尤為敏感,且常常過度反應。而我們的媒體最擅「煽情」,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心態希望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恨不得讓大家都來看看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實際上,大家都在等著看我們的笑話。

與其扯著嗓子干喊口號,不如打起精神修鍊自身——

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夠你長見識拓視野多見世面;

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多學點修養內涵沉澱脾性;

還有,誰說代購一定是「引進來」?地大物博的我大中國,也需要代購們來發揮「走出去」——在「毒奶粉」和「限購痛」重創下的成長起來國內母嬰行業,這些年也發展得風生水起,補充最適合自己的營養才能讓我們的「小花兒小草兒」們更加茁壯。

記住,臉面是自己給的,別人,永遠只是「看臉」的。


推薦閱讀:

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國民性格是如何演變的
中國人把海外的房子都炒限購了?
明清與春秋時的中國人是兩個不同物種 ----- 張宏傑 (節選)
中國人在國外為什麼不受歡迎?
4名南亞裔劫匪在港搶劫中國人 還挑斷對方腳筋

TAG:種族歧視 | 歧視 | 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