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簡易讀懂資管新規

如何簡易讀懂資管新規

資管新規的內容非常冗長且全都不是人話,原文不貼,詳見人行官網,以下用通俗的語言談一下對新規的理解。

第一,簡單解釋幾句,什麼是「資管新規」。

資管新規,全稱應該是「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新規定」,既然是新規,那對應的肯定就是老規舊規。

為什麼要搞個新規出來呢?因為老規有各種各樣不合理的地方,容易導致金融系統不穩定,甚至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比如銀行壞賬等。結合當下高層對經濟治理的首要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部署,新規的出台就不難理解了。

這是資管新規制定和落實的大背景,應該結合這個背景來理解。

第二,此次新規出台的規格之高,歷史首次。這意味著後續新規的執行,可能會超預期的嚴格。

大家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資管新規就作為主要內容之一被最高層拿到檯面上來討論的。並且,此次新規是在新的監管爸爸上位後主導的首個基於新的監管框架下的大監管文件,其意義之大,規格之高,可見一斑。

也正是如此,新規在後續執行的過程中,我認為它也是要堅定落實的,不存在太多討價還價的空間。認清現實,現在是監管當家。

第三,對金融市場來說,算是一個邊際利好,但程度有限。

利好主要是指過渡期的設定。今天公布的正式意見當中,給金融機構設定了2020年底之前的過渡期,這比此前的徵求意見稿當中延長了一年半。

為什麼這對金融機構是利好呢?你要這麼理解,按照此前的徵求意見稿,在19年中,金融機構就必須全面執行新規,意味著很多不規範的業務要快速規範化,這毫無疑問是非常有壓力的。甚至可能會出現違約,引起金融市場騷亂,危害金融市場穩定。這就是常說的,不能因為處置風險,引發新的風險點。

現在設置過渡期後,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外的資產和負債回表,也能更從容應對,從而減少對金融市場狹義流動性的衝擊。

第四,資管新規的適用範圍幾乎是整個金融行業,這意味著強監管的全面落地。

按照央媽官網的解釋:

資管新規主要適用於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即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管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以上的定義幾乎是360度無死角全覆蓋,少許國家另行規定的除外。這意味著統一監管、協調監管、強力監管的監管大時代正式落地,未來監管套利的空間基本被鎖死。

第五,打破剛性兌付,實行凈值化管理。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將不再絕對安全,保本型理財產品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這一點,可能是老百姓最關注的,也是最直接相關的,因為它會影響到每個人的錢包和投資理財方式。

打破剛性兌付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以前買的銀行理財,通常銀行會負責保本的。但現在明確告訴你,銀行不再負有這個責任。監管也不再允許銀行這麼搞,銀行不聽就會面臨重罰!必須要讓投資者自己承擔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任何理財產品,投資都需要風險自擔,後果自負。

虧了不要去銀行門口拉橫幅,有賺有賠是以後理財的常態。

那什麼叫凈值化管理呢?就相當於基金一樣,有支付寶的同學可以打開看一下基金每天的凈值變化,就是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市場價值隨著投資標的價值的變化而變化。

那為啥保本保得好好的,現在不保了呢?看看央媽是怎麼說的:

剛性兌付偏離了資管產品「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質,抬高無風險收益率水平,干擾資金價格,不僅影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弱化了市場紀律,導致一些投資者冒險投機,金融機構不盡職盡責,道德風險較為嚴重。

這段話里可謂含義非常豐富。

1)首先你要明白,資產管理的本質就是代客理財。

如果代客理財能承諾保本,那對投資人來說豈不是無本萬利的事情?反正怎麼樣你也不會虧咯,那管理機構的壓力是不是非常之大?誰願意來搞這種事情?

畢竟這世界上最難的有兩件事,一是單身狗脫單,二是搞投資必須承諾保本。

2)承諾保本會抬高無風險收益率水平,干擾資金價格。

這個很好理解了,本來有風險的投資,銀行承諾保本,那相當部分人都會去買理財產品而不願意把錢存銀行或者買國債了,那存款或國債(相當於無風險收益)為了吸引資金過來買就會抬高自己的利率。

3)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如果一個垃圾項目經過包裝獲得了銀行理財資金的支持,最後這個項目又爛尾了,那麼投入的資金就完全是浪費。如果這種浪費形成的虧損由銀行來墊付,那麼投資人就不會「長記性」,可能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會被浪費到垃圾項目當中。

換句話說,資金的價格被剛兌擾亂後,已經無法正確識別不同的違約風險。而一個無法對風險進行正確合理定價的金融市場,顯然是一個缺乏效率甚至是一個失敗的市場。

金融市場配置資金進而引導其他資源流動的核心前提,是要識別出不同的風險,並且給予對應的定價。

比如在國外發達的資產證券化市場下,風險較高的「垃圾層」證券,收益率就會非常高,以此來彌補投資者可能承擔的虧損風險。而信用越好的層級,收益率就會越低。收益率和違約風險是一一對應的。

但在剛性兌付下,這種對應關係就被打破了,因為反正不管你是優質資產還是垃圾資產,銀行都會負責兜底。這種兜底實際上最終會由整個金融體系來買單,進而積累金融風險。

4)剛性兌付會引發道德風險。

這個理由也非常好理解,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反正有媽兜底,我就怎麼玩兒都行。至於我明知這個遊戲有問題,我參與是不應該的,那我也不管,反正出事了有人負責。這就是所謂的道德風險。

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在2020年之後,所有的資管產品包括銀行理財都必須符合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的要求。在過渡期內,為了承接銀行一些此前投出去的項目而發的產品,仍然可能實行保本承諾,但新發的理財產品,必須立即按照凈值化管理的要求來。

總而言之一句話,同學們以後買銀行理財,一定要多長個心眼了。閉著眼睛買銀行理財的日子,正式成為歷史。未來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甚至違約甚至血本無歸,都不要感到意外。


推薦閱讀:

時間不是金錢,但是會作用於金錢
監管套利和金融創新本來就是相輔相成,怎麼看待銀行業金融市場部是銀行體系最具創新性的部門?
普華永道合伙人談par面感言+走心建議!
金融財經新聞的文本爬取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