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 之四 完結篇(上)

易筋經 之四 完結篇(上)

來自專欄武道求真

在這一篇給大家介紹一下「易筋經十二大勢」的前三個動作,供有興趣的朋友體認一下,然後《易筋經》部分就此告一段落了。

在正式開講之前,有必要再給大家強調一下:易筋經,目前其實有醫家、武家和道家三種不同源流和目的的傳承存在,不同的傳承其理論和運作方式不盡相同,甚至有極大差別。我這裡所談的,是本門傳承的武家易筋經,所宗理論也是武術功法的理論。這點請大家務必理解,不要就是否「唯一絕對真理正宗」之類的話題發問。我認為,鍛煉是非常個人的事情,只要理論清楚明白,實踐有效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對練習者來說就夠了。其餘爭論並無意義。

先說動作:

一、預備式

1. 雙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膝略有彎曲,腳尖朝前;

2. 雙手自然下垂,垂於體側,指尖朝地,掌心向內;

3. 身體(脊椎)自然正直,無有歪斜,目光平視,微收下頜;

4. 平心靜氣,呼吸自然。

如此,靜立幾分鐘即可。時間無硬性要求,達到身心放鬆的程度即可。

二、韋陀獻杵(也稱:環拱當胸)

1. 雙手從體側慢慢轉到體前,掌心朝向自己;

2. 上動不停,兩肘向左右兩邊分開,帶動小臂和手掌升起,升到丹田高度時略停一下,靜養片刻;(注意,是兩肘提拉兩小臂,不是手自己抬起來)

3. 然後,兩肘繼續向左右分開,帶動小臂和手掌繼續升起(這樣才能感覺到後背的兩肩胛骨也在向左右兩邊分開,連帶整個後背都舒張開,這就說明動作做對了),升到尾肋高度時,兩手中指指尖剛好相對,似挨非挨,兩指尖間距相隔約一張A4紙;

4. 上動不停,保持肘部在空間中定位不動,然後讓小臂骨在手臂內里翻轉,到心口窩高度,一邊翻轉一邊緩緩將手掌向前送出,到距離身體約一尺遠時即止。此時手心斜向上,手背斜向外,兩手之間如捧一物。手掌送到位後,仍舊保持中指指尖相對的姿勢,指尖間距仍是一張A4指。兩肘斜指地面,與地面夾角約60度。

此時手臂成環抱形,如同懷中抱著一個大橄欖球。手臂內側會形成一個「經筋環」。這個環形會產生很強的向外膨脹感。保持這個「外抱內撐」的狀態。靜立49個呼吸。

三、橫擔降魔杵

1. 承上一式。小臂骨在內里向內翻轉,雙手變成立掌。掌心相對,大指朝胸口,其餘四指指天。兩掌之間如夾一球。虎口要撐圓,兩小臂水平於地面。

這個動作屬於「歸元」性質,可以放鬆一下剛才極力伸展的經筋,引導氣血收回丹田,調整一下身心;

2、想像胸前有一根很粗的橫柱,用虎口的圓弧卡著這個橫柱,兩肘帶動手臂、手掌慢慢向左右打開。注意要保持小臂水平於地面,這樣胸背、腋下的筋膜會感覺十分酸爽。這時候注意不要憋氣。

3、當兩肘橫開到極限的時候,兩手大概運動到了兩肩窩的位置。這時兩手腕外旋,手掌向外翻,然後向左右推開,手臂慢慢伸直、伸平(手臂高度與肩同高),儘力向遠處伸展。

這個動作如同把左右兩堵牆推向兩邊。此時,胸背的筋膜會感覺進一步舒張開,胳膊到手掌的筋經會有很強烈的拉伸感。注意不要拉傷。

4. 如果可以,雙手盡量保持立掌,伸展到身體左右兩側極限後停住。如果手臂的筋腱拉伸感過於強烈,可以將手腕平伸,掌心朝下。

保持這個姿勢不動,靜立49個呼吸。

四、掌托天門

1. 承上一式,手臂放鬆,兩手向下抄抱合攏,到丹田時將手捧起,到心窩高度位置,停一下;此時掌心朝上,指尖相對,如捧一球。兩肘尖指向左右兩邊。這個動作也屬於「歸元」,可以放鬆一下;

2. 承上一式,將手掌緩緩升高,兩手左右略分,經過耳後,小臂翻轉,手掌由托抱姿態變為托舉姿態,兩掌心向上,大指向前,四指相對,手臂盡量向上伸展,好像將天空向上托起。

3. 上動不停,在此姿勢下,儘力舒張身體,手掌加大向上承托的程度,而腳跟牢牢踩下;四肢的所有關節,和脊椎的骨節儘力上下舒張開,周身的經筋和筋膜隨之儘力舒張開;

4. 保持這個姿勢不動,靜立49個呼吸。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我們所提出的「歸元」動作概念,不可輕忽。真正的內家練法都必然是」「歸元」(回歸無為態)——「演化」(生髮出某種姿態)——歸元——演化」這樣的模式進行的。例如形意五行拳練習,八卦走轉,太極盤架子等等,都是這個模式。沒有了歸元態,就只是消耗性的練法。失了內家養練、內練的本意。切切。

好,功法動作就介紹到這裡,下面把其中包含的修鍊指導思想介紹一下。

一、易筋經是一套動態功法。

這一點與很多人的認知不太一樣。易筋經的修練方法不是一種靜功,更不是古代的靜力性訓練,它是一套動態功法。

這個怎麼理解呢?

簡單來說,易筋經本身應該如同舞蹈、瑜伽或者太極拳那樣,綿綿不斷的運動起來,才是易筋經的真正修鍊方法。

我們在網上、書上看到的「易筋經十二大勢」圖譜或者「增演易筋經圖譜」,可以視作這套動作的關鍵動作截圖。好比有人在跳一支舞,我們在過程中抓拍了一些特別精彩的動作的照片。但是,後來的練習者不能只照著這些精彩動作的「定格」去學習舞蹈動作。

舞蹈,是流動的;易筋經,本質是動態的。

二、易筋經要練出內里的「動勢」,才能真正達到其鍛煉目的

很多人把易筋經圖譜動作理解成了原始的站樁功,一幅圖一幅圖的去練站樁。這樣也能有一定的健身效果——但是這就把易筋經的本義給歪曲了。

站樁,只要心法正確,姿勢大致合理,都能取得一定的健身效果。何必非要按照《易筋經》所載的圖式練習呢?

有些朋友看到這可能會覺得糊塗了。前面的功法介紹中,你們不是要求每個動作最後都要靜立,堅持49口呼吸嗎?

諸位,請再仔細看看,我們所說的最後定式,都是從前一個動作演化來的。雖然外形不動了,可那個動作的「態」沒有消失。你每呼吸一次,那個動作就要在身體里再重複一次。比如「橫擔降魔杵」這一勢,你兩手左右橫撐到極限之後,每一次呼吸,兩掌就要再向左右加勁推一次。49次呼吸,等於你在裡面做了四十九次左右橫推的動作。

所以,易筋經所要求的「動態」,不是說把功法的那些外形姿勢連貫起來做一遍就行了。而是說每一個動作,身體裡面要有具體的動作,即使外形靜止不動了,裡面的動作也不能停。配合著呼吸,這個「內動」要在身體裡面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說的再深入一點,易筋經十二式的內在動作連續起來,形成一個「滔滔不絕」的狀態,才是易筋經的真義。

打個比方來說:一條河流,源源不斷的流動起來,才是活水,才有其生命力;如果只是一個封閉的死水坑,就沒那麼大的生命活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說,易筋經最根本的,就是通過動態,練這個「活」力,這個「生命力」。


推薦閱讀:

立冬補陽多做艾灸 6大養生穴位艾灸怎保健
食補治失眠的方法有哪些?
都說高血壓,那你知道血壓低的危害嗎?
感冒患者飲食注意什麼?
風靡全國的不生病養生配方——醋泡黑豆

TAG:養生 | 亞健康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