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能力訓練可以改變大腦結構
來自專欄腦與智能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反映出了「道」的變化規律。
反觀我們自己的變化,也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起初都是一個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形成一些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同時不斷的生長和發育,變成現在的樣子。
說起「變化」,就不得不提到大腦的可塑性。可塑的意思是指大腦是可以被塑造的,而塑造大腦的過程也正是改變大腦的過程。大量研究表明,大腦的塑造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學習一種運動,掌握一項技能,甚至是玩玩遊戲都會改變大腦。
然而,卻很少有研究涉及「社會能力」對大腦的影響。畢竟我們是要經常跟人打交道的,我們都希望身邊的人能夠「知冷知熱」,大家相互理解,這樣才是好朋友嘛。
- 不是人人生來都擅長打交道,那麼,是否存在有效提高「社會能力」的方法呢?
- 答案是:不但有,而且非常有效,9個月的「社會能力」訓練就能改變大腦皮層的厚度,效果是相當的好。
是不是很期待呢?
先搬個小板凳坐好,聽我給你講講科學提高「社會能力」的故事。
三四年前,一群科學家招募了三百多個健康的志願者,這些志願者的年齡在20歲到55歲之間。
志願者被分為兩組:
- 一組接受了9個月的「社會能力」訓練
- 一組默默地成為了對照組,依舊正常生活。
「社會能力」訓練包括三個模塊,沉著訓練(Presence)、情感訓練(Affect)和思考訓練(Perspective)。
每個模塊持續3個月的時間,志願者需要每周參加2個小時的訓練課程,此外,還需每天在家裡通過電話或者互聯網接受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冥想、傾訴和安慰、思考等。
實驗組的志願者在實驗開始前,以及每個訓練模塊結束後接受MRI掃描,對照組的志願者也會同時接受MRI掃描。
我們先看看對照組的大腦在這九個月中發生了什麼。
他們的外側額葉變薄了。
要知道,皮層變薄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一件好事。
想想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就表現為多個腦區的萎縮。
可是對照組明明就在正常的生活呀,為什麼要用皮層變薄來「懲罰」他們?
咳咳,人到中年,我們的大腦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萎縮的,時間可過了9個月呢,人生有多少個9個月?
這麼想想,皮層變薄很可能就是正常衰老引起的,不必擔心。
那麼,實驗組的志願者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他們的大腦皮層不但沒變薄,反而變厚了。
而且,不同的訓練模塊對大腦結構的影響是不同的:
- 沉著訓練——增加了右側前額皮層到前扣帶皮層以及雙側枕葉到顳下皮層的厚度。
- 情感訓練——增加了右側緣上回到島蓋區、背外側前額葉,左側內/後扣帶皮層和雙側海馬旁回的厚度。
- 而思考訓練——增加了左側腹外側前額葉、枕葉和右側顳中回的厚度。
皮層厚度的增加與「社會能力」的改變是否有關呢?
答案是: 有關。
在沉著訓練中,左側顳中回的厚度增加越多,注意力得分就越高。
在情感訓練中,右側腦島到顳極的厚度增加越多,同情心就越強。
在思考訓練中,左側頂葉和右側顳頂聯合區的厚度增加越多,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ToM)表現就卻強。
所以,想提高自己的「社會能力」,試試「社會能力」訓練吧,順便還能悄悄地增厚大腦皮層哦~
不說了,筆者要去冥想了。
參考文獻:
Sofie L. Valk et al., Structural plasticity of the social brain: Differential change after socio-affective and cognitive [J]. Science Advances, 2017.
本文為原創編譯,轉載需獲取授權,謝謝!
微信公眾號:腦與智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