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CMMB和WAPI
我本人經歷過2個國產技術標準:CMMB和WAPI。
CMMB和WAPI在其所處的歷史階段中,均是國內自主創新的典型代表技術。然而其各自的發展也都經歷了諸多波折,且現狀卻不盡相同:
2017年中,CMMB運營商中廣傳播併入國網公司,並停止所有業務,進行資產清算。曾經繁榮的CMMB市場繁華落盡。
而WAPI的境遇應該好了很多。所有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正規渠道銷售的手機,在支持WLAN功能的情況下,要求強制檢測WAPI功能,否則無法取得型號核准和入網資質,無法上市銷售;博通、高通、聯發科等WLAN晶元廠商都曾經宣布:2009年之後上市銷售的WLAN晶元產品均支持了WAPI功能。以上2點,使得WAPI的滲透率可以達到近60%的份額。
了解CMMB和WAPI的歷史,先看下面這張表:
表中列出了從2000年前後至今,CMMB和WAPI從標準到產業的發展歷程。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時間點用藍字標出,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里程碑用紅字標出。
先說CMMB。
我剛剛接觸CMMB是在2007年。彼時國內發布了多個移動電視的標準,包括: CMMB、DMB-TH、TMMB等等,非常混亂,大家都爭「國標」的身份,聲稱自己才是血統純正的國家隊。
這時CMMB的策略我認為是最務實的,把自己置於紛爭之外,一門心思做實事:聯合廠商研發晶元、局端設備、終端解決方案、布網選址。CMMB用別人吵架的時間在努力撈取實地。之所以如此氣定神閑,是由於CMMB是廣電系統力推的技術和標準,而移動電視作為電視媒體,內容是決定性因素,而廣電總局恰恰手裡掌握著內容和內容的審批大權,所以並不在乎「出身」問題,因為本身就是「根紅苗正」。
當時我所在的公司代理了一款CMMB終端晶元,我作為PM,面對市場有足夠的信心。事實也證明了我的判斷,國內的山寨機廠商、MP4廠商、車載終端廠商、電腦廠商都希望在自己的產品上第一時間完成CMMB功能集成,只等廣電總局全國網路建成後自己的產品大賣。最紅火的時候,我同時有30多個design in的項目在進行,天天被客戶催著要支持、要樣品、要見原廠高層……
正趕上08年奧運會,北京的CMMB投入試運營,又給市場加了一把火。但當時晶元廠商的產能有點問題,缺貨厲害,奧運會又是政治任務,必須優先保障大廠商(如ZTE的電視手機)的供貨。中小廠商尤其是深圳的山寨機廠商,只能分到一點點量,根本吃不飽。我當時手裡拿到的深圳客戶的意向訂單就達到了100k以上,這在市場剛剛起來的時候就是天量!我想,「飢餓營銷」應該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奧運會的試水,無疑讓CMMB更被市場看好。如果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說不定2010年廣電就能發展成第四大電信運營商!可是關鍵時刻,廣電總局自己昏了頭。
我記得非常清楚,2008年11月在北京的職工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召集CMMB產業圈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會。會上宣布:成立中廣傳播運營CMMB;同時,從第二年開始CMMB信號開始「加密」、但不收費。
廣電自己點起了CMMB的大火,現在開始潑了第一桶冷水。
這裡說一下「加密」,就是「條件接收CA系統」。如果大家還不明白,就回家看看自家的機頂盒,裡面都插著一張IC卡,那個東東就是用作CA加密。它的作用一是鑒別用戶的身份、順帶著收費用。(不一定準確,可以百度一下問問。)
既然廣電都說了,只加密不收費,你先看著,等你看習慣了再說收費的事。那怎麼就成了「一桶冷水」了呢?
問題就在「加密」上。
CMMB信號加密了,為了自己的終端產品還能接收CMMB信號並回放,終端產品上必須增加CA功能!當時CA部分的成本是:晶元27RMB、小卡79RMB、大卡84RMB(大致是這樣)。並且這是廣電總局給出的官方價格!由CMMB運營商中廣傳播代賣!
這下明白了嗎?
當時一顆CMMB終端晶元3~4美元(當時合30~35RMB),周邊BOM 15RMB,在加上CA晶元的價格,CMMB功能的成本在70RMB以上。這樣好了,一大批做CMMB電視棒的廠商全體撤退了,因為他們的電視棒售價才不到90RMB,利潤空間完全被搶走了。
當時在會議現場,我的客戶中有不下10家直接向我取消了訂單。
我記得,那個冬天真冷啊!
好不容易熬到了2009年,正打算調整策略主攻國內的手機市場(尤其是山寨機市場),廣電總局又送上了「開工紅包」:廣電總局宣布與中國移動簽訂協議,CMMB只與TDS-CDMA捆綁!
說實話,我支持國產技術!也支持TD!可誰支持我們這些做代理的啊?誰支持我們那些做山寨機的客戶啊?
到2009年4月,我的客戶群消失了50%以上,訂單被砍了9成!當時,全球不超過3家做TD晶元的,做TD方案的IDH不超過5家吧,品牌終端廠商更少。我作為一家小代理商的CMMB產品線PM,只能把目標定位在非手機類客戶,比如車載、PM4。
還有一個奇葩。
從2008年初開始,我就接觸到了3個台灣人。他們號稱自己屬於同方微電子,公司開發了一款「CMMB安全廣播」的晶元TF376,其作用是為了防止某邪教組織通過CMMB信號傳播非法內容。希望和我們談一個代理協議。這3個台灣人初次見面就給我上了一堂政治課,拿出多位大領導的批示複印件給我看。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把他們當做了騙子,只是表面敷衍一下而已。但事情發展越來越詭異,因為3個台灣人每一次約我見面都是在廣電總局的大樓里,而且有廣電的工作人員(至少是處長)在場為他們背書。這樣就不能再懷疑了,不能再猶豫了。於是我力促公司和他們簽了代理協議。然後就是sales和FAE的技術產品培訓、客戶劃分、貨期價格等細節的落實。再說個細節:所有TF376產品代理的事,我們都是在VIA北京的大廈里和VIA的人談的!
現在我們需要重新在評估一下CMMB國內的成本:CMMB終端晶元約3美元,周邊BOM約10RMB,CA成本(晶元27RMB、小卡79RMB、大卡84RMB),TF376 10USD。我數學不好,你們大家算一下吧!
最終,經過一年的掙扎,客戶進一步流失,出貨量進一步萎縮。我在為公司帶來20k死庫存之後,黯然選擇離開。
直到2017年初,我才又一次聽到CMMB的消息:由中廣傳播負責組建運營的CMMB所有業務已被其老東家廣電總局叫停,並進行財產清算。
現在想起來,CMMB真的該死!
除了廣電自己的官本位立場外,殺雞取卵的心態、與中移動的合作中處於劣勢、科技司2位領導的內鬥都是都是取死之道,不做贅述。
我想說說其他方面。
2005年前後國內的MDTV市場興起,彼時的WLAN雖未普及但被普遍看好,大家都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而與WLAN相比,CMMB們確實先天不足:
首先,CMMB是單向廣播技術,雖然有上行通道,但帶寬過窄,只能傳輸狀態數據等,無法進行互動,不能開展實時視頻與點播等業務;
第二,CMMB只支持QVGA解析度;
第三,CMMB局端設備與發射裝置成本偏高,無法靈活組網,也導致廣播信號覆蓋不好;
第四,彼時優酷、酷6等視頻網站已經出現,加之移動互聯網趨勢興起,市場並不偏愛CMMB;
第五,太多的利益方從CMMB身上攫取利益,使CMMB不僅先天不足、後天營養更跟不上,最終只能夭折。
……
既然說到了WLAN,自然也就引出了WAPI。
下面說說WAPI。
我第一次接觸WAPI是在2003年,那時候WAPI標準文本剛剛發出徵求意見稿。同時,我們代理的一家台灣晶元廠商剛剛推出WLAN的解決方案。從那時候算是與WAPI結緣。
真正進入WAPI的圈子是在2010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WAPI圈,一做就是8年。
開始主要做WAPI的晶元和終端市場,也包括當時的新興領域,比如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2013年以後主要以項目為主,同時也兼顧晶元、終端、設備等方面。這裡通過我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把WAPI的發展簡單介紹一下。
WAPI的發展有幾個重要的節點:
第一、2004年。
這一年先是宣布WAPI在國內強制執行。遭到美國政府和市場強烈反彈之後,當時的副總理吳儀和美國人達成了妥協,用WAPI的延遲實施換取了對當時的中國更為重要的東西。
對於我們整個國家而言,WAPI只是非常小的一個東西,但對於當時從事WAPI標準技術和產業的群體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世界末日了。
為什麼會這樣?美國人為什麼要反對?而且那麼強烈、那麼徹底?
WAPI當時強制實施,是由政府出面作為一項政策法規來執行的。在正式執行之前,肯定需要通知到社會各界和相關各方,充分討論之後留出合理的窗口讓大家提前準備,這也是我們國家現在的產業政策出台和落實的基本套路。
但當時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太倉促了!
2003年WAPI標準剛剛發布,沒有經過充分產業準備就宣布2004年6月開始強制。我們知道,當時 WLAN產業鏈主要包括:晶元、筆記本電腦、AP設備、網卡等。而當時所有的晶元廠商的產品均不支持WAPI,即便通過更新驅動和軟體的方式實現對WAPI的支持最快也需要約3~6個月的時間,然後才能支持下游的終端和設備廠商進行產品升級、改造、測試、量產、認證,這個操作周期應該再6~10個月之間。無論如何都干不上強制實施的時間點,也就意味著產品無法在國內銷售,中國市場向這些廠商關閉,斷了人家的財路。
即便這樣,WLAN晶元廠商在2003年WAPI標準頒布後都採取了積極應對的態度,尋求與中國政府的溝通,和WAPI技術核心廠商的技術合作。我當時就曾經為台灣的晶元廠商在北京買過10本WAPI標準的文本寄去台灣供他們的工程師研讀。當時中國政府如何與國外晶元廠商進行的溝通我不了解情況,但我知道這些企業和WAPI技術的核心廠商的溝通異常艱難。首先,不公開加密演算法;其次,必須購買我的技術,先交一筆技術許可的費用,之後每顆晶元收取2~3美元的lisence;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否則拒絕合作。
這些徹底惹怒了包括Intel、Broadcom在內的多家晶元大廠及HP、Cisco等終端設備廠商,只能尋求反制策略。之後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包括宣布將對中國市場的禁運、通過美國國務卿向中國政府施壓、在國際標準方面打壓WAPI,力挺11i……直至我們被迫宣布延遲實施WAPI為止。
平心而論,我一直認為WAPI技術是非常優秀的。作為WLAN的安全機制WAPI足夠簡單,簡單的東西才是可靠的。同時,WAPI是從網路架構的層面解決了WLAN的安全問題,而11i沒有做到。
WAPI的技術思想是:WAPI認為WLAN中包括設備、終端在內的各個網元均是不安全的、不可信任的。所以在架構層面引入了一個概念「可信的第三方」,通過「可信的第三方」完成對WLAN中各個網元的身份鑒別和管理,而正是因為「可信的第三方」的引入,使WAPI更適合於區域網中的應用,更適合於WLAN的運營。現在看來,這無疑是一石多鳥、頗具前瞻性的設計!毫無疑問,這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技術!
為什麼如此出色、與11i幾乎同時出生的WAPI遭遇到了最多的反對和阻礙?原因是與卓越的技術設計相比,WAPI技術、產業推廣的拙劣!
從某種意義上講,WAPI遭遇的第一個大的挫折正是因為那句很有名的金句: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服務、三流企業賣產品。
正是因為這句話,讓一些人把WAPI標準和產業進行了切割,把WAPI標準和產業放在了完全對立的位置上看待。希望藉由一紙標準把這個產業當成自家提款機,從此可以從中榨取無窮無盡的利潤和現金,形成自己的壟斷勢力。
WAPI就像是一張帆,帆做出來了,現在最需要借大船出海試水,形成百舸爭流的勢頭。但這個時候WAPI卻拒絕了搭乘所有的大大小小的船,以為憑藉自己的實力就可以遠航。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幾個浪打過來,WAPI這張帆就成了破布。
第二、2009年.
其實從2004年WAPI延遲實施以後,WAPI並沒有消沉下去,而是開始反思自己、調整策略:首先,改善之前與產業的關係,包括:開放WAPI加密演算法、宣布WAPI的專利費為1RMB、與全球主要WLAN晶元廠商改善關係積極溝通使之成為WAPI的支持者;同時,尋求政府層面的支持在小範圍開始應用與運營、、成立WAPI領域產業組織;另外,繼續推進WAPI國際標準提案,但主要目的是改善和國際標準組織的關係,加強溝通和互信。
這個時候,我覺得WAPI才不再只是一紙文本,真正開始了自己的產業化之路。
從2009年開始,在型號核准和手機入網許可2個認證中,所有在國內正規渠道銷售的,支持WLAN功能的手機終端產品均須強制檢測WAPI。這一次,反對的聲音非常小,晶元廠商、終端廠商全力配合支持。之前的工作奏效了!
大家知道,2009年是移動互聯網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它直接帶動了智能手機的興起,也帶動了WAPI產業規模的擴大,使WAPI成為了WLAN晶元的標配和智能終端、WLAN設備的標配。同時,WAPI打政策牌、通過檢測認證推產業也被證明是有效的。
之後發生的電信運營商集采等大事件也都對WAPI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伏筆是在2009年埋下的。
第三:2013年。
其實在2012年以後,電信運營商的WLAN網路建設就已經告一段落了。因為之前動輒幾百億的投入,並沒有達到運營商們建網的目的,同時運營商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營WLAN,只得先擱置。
而WAPI此時卻借著運營商WLAN建網的春風掀起了一波發展高潮:集采入網企業80%以上是國內企業,這些企業投標的WLAN設備均支持WAPI功能,同時他們通過一次集體運作將國外設備大廠的份額擠壓到最低,從此再沒有翻過身。WAPI也在那幾年名聲大噪,一批中小公司藉助WAPI的技術能力和運營商集採得以崛起,一時間WAPI成了國產化大潮中的一面旗幟。
但是後來我們發現,入圍運營商集采既成就了一些設備企業的崛起和壯大,同時也限制了它們的發展。
運營商集採的傳統是每年一次,當然殺價格也是每年一次。企業為了入圍,就必須給出低價,哪怕低於成本也要拼到底!我印象里2012年單台AP殺到了2000RMB!入了圍不算完,企業還要自己去礚每一家省分,做關係、捋流程、給支持…年底一算賬,根本沒有利潤!忙前忙後,只和運營商們混了個臉熟。更可怕的是,運營商給出的信號,企業就要當做市場趨勢去跟隨,大家都只做一件事:cost down!誰還有心思創新呢?
同理,大家在WAPI上也就不創新了。反正入圍了,運營商也不開啟,樂得把WAPI當個擺設。也是從那時候開始,WAPI成了一些設備企業手裡的抹布。
就這樣時間到了2013年。。。。。。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斯諾登」為WAPI送來了久違的春風!
「斯諾登事件」之後,WAPI適時地抓住了機遇,再次打出政策牌,把WAPI推到了前台。而這一次,WAPI又做對了。
通過和各地、各級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WAPI再一次強調了「無線網路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這一次,領導們重視了,也批示了。
從那時候開始,WAPI逐漸理清了自己的演進路線,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了行業應用領域上。
我們現在看一看商業WIFI的發展就會發現,所有的商業WIFI運營商都在強調WLAN與應用場景的結合,強調打通線上和線下,強調自己是服務提供商而非管道。而這些恰恰是WAPI做在前面的,WAPI在特定行業的應用不正是在與場景融合嗎?不正是通過安全技術滿足用戶的安全需求嗎?不正是在為用戶提供安全服務嗎?
定位正確了,WAPI又得以續命!
至此,對WAPI的講述告一段落。
註:
(1)CMMB是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的簡稱。是廣電總局自主開發的行業標準,它面向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多種移動終端,利用多個波段信號實現"天地"一體覆蓋、全國漫遊的移動電視系統。
(2)WAPI ((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無線區域網鑒別和保密基礎結構,是一種安全協議,同時也是中國無線區域網安全強制性標準。與WIFI的單向加密認證不同,WAPI雙向均認證,從而保證傳輸的安全性。
推薦閱讀: